...記第12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河南省人民醫院醫生高延徵

2021-01-12 中國網

  把夢想當信念、把工作當事業、把患者當親人、把付出當快樂,努力攀登學術和技術的高峰,高延徵用仁心仁術打開一個個「摺疊的人生」,無愧於「中國醫師獎」這一崇高的榮譽。

  □本報記者朱殿勇王平

  他自謙「小醫生」,卻靠著執著和勤奮,向著醫學的巔峰不斷攀登,贏得許多別樣美譽——「醫生發明家」「愛笑的暖男醫生」「最美醫生」……

  臨床工作35年,他接診患者30多萬人,以精湛的醫術,為2萬多名患者重塑「鋼筋鐵骨」。

  他用兩根「支架」——醫術和仁心,撐起了一個個扭曲的脊梁,打開了一個個「摺疊的人生」。

  8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12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上,曾獲首屆「河南最美醫生」的他,又獲醫師行業最高榮譽。他,就是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徵。

  仁心仁術

  「我們有責任為不好治、沒地方治的病人找一條出路」

  8月17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脊髓外科病房,來自沁陽市的楊紹凱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高延徵的診室,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俺媽讓俺來瞧瞧您,您就是俺的再生父母。」說著,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中等身材、方方的臉龐上常掛著笑容的高延徵,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位陽光帥氣的小夥兒,遲疑片刻,驚呼:「小楊?你是小楊!」平時儒雅穩重的高延徵一把握住了楊紹凱的手。讓高延徵興奮的是,這位曾經被他救治的患者挺直了佝僂十餘年的腰板,不僅比過去長高了30釐米,還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能自如地躬身向他道謝。得知楊紹凱已順利完成學業,現在做起電商,還找到了女朋友,高延徵十分欣慰。

  誰也不會想到,兩年前,正值青春年華的楊紹凱是一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160度的嚴重脊柱彎曲和四肢關節強直,迫使他整日整夜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久而久之,胸貼著肚皮,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摺疊人」。

  原本考上大學的小楊,不得不輟學回家,生活起居全靠母親一個人照料。幾年來,母親帶著楊紹凱四處求醫。一天,楊紹凱看到了一則新聞:由河南省人民醫院高延徵發起的「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計劃」在全省啟動。該項目不僅為患者減免大部分醫療費用,而且已經治癒了200多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這頓時讓楊紹凱燃起了新的希望。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楊紹凱來到省人民醫院找到了高延徵。

  為「摺疊人」矯正脊柱的畸形,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峰,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脊髓造成癱瘓。做過2萬餘例各類脊柱手術的高延徵,把治療每一位患者都當成是一次新的攀登,不敢有半點懈怠。楊紹凱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敢於「登頂」的人。

  高延徵組織多學科專家團隊對楊紹凱進行會診,反覆斟酌討論,制定系統周密的治療方案,分期為他實施了脊柱後凸矯正手術和雙髖關節置換術。擺體位、插管麻醉、截骨、合攏、矯正、髖關節置換……手術臺上,高延徵宛如熟練敏捷的「修復大師」,與扭曲堅硬的脊柱骨展開激烈的「切磋」,與死神「上演」擦肩而過的博弈。

  手術室外,楊紹凱的母親靜靜等候,心卻是揪著的;一門之隔,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樣驚心動魄。讓楊紹凱「脫胎換骨」的手術終於順利完成,縫合最後一針後,高延徵癱坐在椅子上,到此時,他已經站立了整整6個小時。

  醫生治病救人,既要有妙手回春的醫術,還要有仁心大愛的擔當。

  脊柱側彎和強直性脊柱炎,是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兩大脊柱疾病,早期幹預、早期治療最關鍵。但很多來自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因為經濟條件差,下不了治療的決心。一個個身體被扭曲或「摺疊」的病人走進醫院,又心情抑鬱、步履維艱地原路返回,高延徵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患者病得那麼重,家屬不懂病,可醫生懂啊。怎麼才能卸下患者的思想包袱,解除他們看病的後顧之憂?」每一次接診患者,高延徵都感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

  為了讓家庭貧困的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高延徵四處奔波募集善款,多次走進貧困地區義診篩查,還走進70多所鄉村學校開展脊柱健康科普知識講座。兩年來,他帶領團隊先後救治救助了500多名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側彎患者。

  打開的是摺疊的身軀,開啟的是嶄新的人生。越來越多像楊紹凱一樣的患者挺起脊梁,重返校園、走向社會、成家立業,擁抱人生更多的精彩。

  「我們有責任為不好治、沒地方治的病人找一條出路。」高延徵說。

  絕技絕學

  「醫生邁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續一大步」

  在臨床上,骨科醫生被稱為「人體工匠」,敲、鑿、鋸、擰螺釘、上鋼板、接骨折、換關節,十八般武藝樣樣要精通。脊柱骨科手術的精細度與複雜性更高,精雕細琢的「絕活」和遠超常人的膽識,並非與生俱來。

  出身農村的高延徵從小見多了被病痛折磨的鄉親,很早就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當他如願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後,便在骨科領域孜孜不倦地學習求索。

  做見習醫生時,他利用空閒時間學做小板凳、練習刻章,橡皮、蘿蔔、麻將牌都成了他雕刻的材料,為的是練就一雙治病的「巧手」。

  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做筆記,每讀一遍,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劃重點、做記錄,當年被他翻爛的幾本書上,已被五顏六色的水筆標註得密密麻麻。他就是這樣打下了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

  他利用周末時間自費坐火車到上海的大醫院觀摩學習,有時一整天「窩在」手術室,虛心向醫學「大咖」請教,記錄下一個個關鍵技術要點……

  正是這樣的反反覆覆、堅持不懈,才有了今天手術臺上的沉著冷靜、操作自如,成為患者和同行心中的「定海神針」。

  「醫生邁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續一大步。」醫學前輩的這句話,深深鐫刻在高延徵的腦海中。

  多年來,他帶領省醫脊柱脊髓外科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先後高水準完成2.5萬多例手術;向著有「脊柱外科禁區」之稱的上頸椎疾病領域進軍,執著探索、勇攀高峰,獲得19項國家專利,取得20餘項科技創新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多項技術空白。

  堅守堅韌

  「無影燈下、手術臺上,是無法用物質來衡量的寶貴生命」

  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高延徵始終恪守著仁心大愛、甘於奉獻的職業道德,堅持病人利益高於一切。超長時間站立做手術和缺乏運動,使他患上了腎結石和嚴重的靜脈曲張,導致下肢浮腫。病情發作時,他就吃幾片止疼藥來緩解。

  2017年6月的一天,高延徵正在為一名80多歲的高位截癱患者做手術時,腎絞痛襲來,疼痛難忍。他咬緊牙關,忍著劇痛讓護士給自己擦去額頭的汗水,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痙藥後,堅持高水準完成了手術。剛下手術臺,家人還沒趕到,他就自己在手術協議書上簽了字,被推向另一個手術間,接受了腎結石手術。

  當時臨近暑假,很多青少年來做脊柱矯形手術。為了不耽誤孩子們開學上課,手術剛過3天,高延徵就拖著輸尿管支架走進診室開展日常診療,在手術室裡一站往往又是四五個小時。

  放下手術刀,躺上手術床。從醫生到患者,先救自己,還是先救病人?他毫不猶豫地作出了選擇。

  「無影燈下、手術臺上,是無法用物質來衡量的寶貴生命!敬佑生命,不言放棄,這是醫生永遠不變的追求。」在高延徵的天平上,患者的生命健康重於一切。

  高延徵似乎還有忙不完的活兒:實施更大範圍的「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計劃」,組織開展基層義診篩查,建立脊柱大資料庫……

  把夢想當信念、把工作當事業、把患者當親人、把付出當快樂,努力攀登學術和技術的高峰,高延徵用仁心仁術打開一個個「摺疊的人生」,無愧於「中國醫師獎」這一崇高的榮譽。

相關焦點

  • 2019(第五屆)人民好醫生論壇暨《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在京舉行
    12月1日,由中國醫師協會指導,人民好醫生組委會、《科學中國人》雜誌社共同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共同承辦的「2019(第五屆)人民好醫生論壇暨《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新書發布儀式」在京舉行。
  • 四川2人榮獲中國醫師獎:一位在高原挑戰「蟲癌」 一位在戰疫中睡眠...
    8月19日,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名單正式公布。據人民網報導,全國共有80位醫師入選。其中有30餘位曾在武漢戰疫。有兩名獲獎者來自四川,他們分別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主任醫師王文濤和成都市公衛中心重症醫學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陳紅。
  • 獻禮首個「中國醫師節」,河南醫護人員化身演員開始了「一段特殊...
    河南商報記者 熊卓甜 通訊員 閆良玉12月28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省立醫院獲悉,由該院自導自演的公益短視頻《我不是神醫》,從全國各條戰線推選的4354部微電影中脫穎而出,被評為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微視頻)一等獎。【恭喜!
  • 中國醫師節 | 廣州市總工會開展醫師節慰問一線醫師活動
    為慶祝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今日(18日),廣州市總工會開展醫師節慰問一線醫師活動,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單位,通過參加紀念大會、到崗位走訪慰問、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向辛勤工作在一線的醫師送上節日的關愛。
  • 四川現代醫院高新院區向第三屆「中國醫師節」獻禮!
    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使命,在全社會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大力弘揚、主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結合醫院「創建三甲」工作要求,進一步普及全院心肺復甦操作知識,提高醫院整體急救水平,我院舉辦了心肺復甦技能競賽。 醫院採取以醫療、護理、行政後勤為單位,相關職能部門推薦選手組隊參賽的形式進行。
  • 朝陽醫訊:北京五洲婦兒醫院舉行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當天下午,北京五洲婦兒醫院舉行第三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院領導與全體醫師歡聚一堂,共同度過屬於醫師們自己的節日。從今年年初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義無反顧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為抗擊疫情付出了艱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 現代曲劇《信仰》唱響江城|曲劇|信仰|武漢|林雨潔|羅丹青|河南省...
    本報訊 (記者大軍/文 三歌/圖)12月3日晚,作為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的參演劇目,由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作排演的大型現代曲劇《信仰》在武漢珞珈山劇院精彩上演。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巡視員李霞,湖北省演藝集團總經理羅丹青,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處長黃寒秋、副處長解東和近千名江城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 武漢市中心醫院官網,殉職醫生仍在「門診安排表」中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小明 郝倩玉)2020年3月14日上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登錄武漢市中心醫院官網發現,在醫院官網「門診安排」中,已殉職的醫生梅仲明、江學慶、朱和平仍在門診安排表中。其中在醫院官網首頁的「知名專家」的介紹中,江學慶醫生信息仍在滾動顯示。
  •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頒獎時間公布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28日至9月7日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舉行,根據labiennale網站顯示,終身成就金獅獎獲得者頒獎儀式則是在義大利威尼斯當地時間8月29日下午2點在SalaGrande劇院舉行。  此次終身成就金獅獎獲得者曾獲得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的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ALMOD?VAR)。
  • 巨野縣人民醫院骨三科在第12屆中國骨科醫師年會入選壁報展示
    第十二屆中國骨科醫師年會  大眾網菏澤·海報新聞4月24日訊(記者 劉松)第十二屆中國骨科醫師年會(CAOS2019)定於2019 年5 月22 日-25 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中國骨科醫師年會是由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主辦,有20 餘個國內學術教程和10 餘個國際學術高階課程,萬餘人參與的國際骨科盛會
  • 華大基因 「火眼」實驗室抗疫項目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0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抗疫項目獲「年度案例獎」。華大基因憑藉其久經考驗的科技隊伍和自主產權技術平臺,率先確定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研製出檢測試劑盒,成為國家衛健委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攜手抗疫中深化中非友誼 - 今年23歲的華大技術人員秦朋和來自安哥拉,利用在中國所學,幫助非洲人民抗擊疫情,因貢獻突出獲頒安哥拉「國家青年榮譽證書」。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年醫師陶勇獲第二屆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獎
    由健康報主辦的第二屆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評選揭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青年醫師陶勇副教授獲「探索之星」獎,獎勵他在眼科基礎和臨床科研上的突出成績。並在2015年2月5日的頒獎儀式上接受獎章和獎盃。「生命英雄」獎的設立旨在為培養青年一代醫療衛生工作者勤奮進取,團結協作,忘我工作的職業素養和樂於奉獻的精神,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各省(市、區)衛生計生委指導,健康報社主辦。此次為第二屆,共有317位候選人參與評審團公開投票評選,50人進入初審,經過專家審評和公示,最終30位青年醫療衛生工作者(團隊)脫穎而出,榮獲「生命英雄」榮譽稱號。
  • 總投資3億元 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正式開診
    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開業典禮現場。院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10月16日電 10月15日,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正式開診。據了解,該院由復星醫療集團斥資3億打造,也是重慶首家三級整形外科醫院。  據悉,星榮整形外科醫院位於重慶渝北區,是第二屆西洽會重點合作籤約項目,面積2萬6千餘平方米,擁有120張高標準床位,為重慶以及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整形外科醫院。
  • 唐都醫院楊倩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楊倩教授獲此殊榮。「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等共同設立,旨在表彰獎勵在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和創新性成果的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激勵廣大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今年的「中國醫師節」他們這樣過……
    今年的「中國醫師節」他們這樣過…… 2020-08-17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首款全景動態PET-CT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
    開機儀式由河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孫培春主持。希望醫院一定要把它使用好,充分利用其優點為病人服務好,同時將科研帶動起來,在科研創新上取得突破。另外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設立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還承擔著全省影像技術提升、培訓責任,希望能提升全省醫學影像技術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河南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顧建欽介紹了「uEXPLORER 探索者」全景動態PET-CT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的過程。
  • 首個「中國醫師節」·名醫巡禮|山西省眼科醫院眼底...
    本文原標題:《首個「中國醫師節」·名醫巡禮|山西省眼科醫院眼底病科副主任師燕芸》(原載2018年4月12日《山西日報·醫衛版》) 省眼科醫院醫生師燕芸是山西省開展老年性黃斑變性治療第一人,她用精湛醫術,幫助無數患者減輕痛苦。
  • 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打造「全年齡段、全生命周期」眼科診療服務
    眼球震顫中間帶移位術、360度粘小管切開術、角膜移植術、內界膜填塞術、內界膜翻瓣術……技術是醫院之魂,每項引領省內眼科技術發展的創新都代表著醫院前進的步伐,彰顯著醫院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年6月6日上午,第25個「全國愛眼日」當天,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乾眼門診開診,這也是全省第一家乾眼門診。開診不到半年時間,門診量已經達到近百人次/天。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榮獲中國醫院管理獎銀獎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開啟醫患體驗大數據管理的新時代》質量管理案例榮獲「中國醫院管理獎」銀獎。榮譽的獲得充分體現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醫患體驗管理與評價方面的品牌影響力。2020年9月10 日,第四季中國醫院管理獎—質量管理決賽在京舉行,包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內的20位入圍醫院代表攜質量管理案例登臺角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參與質量管理組決賽現場答辯。
  • 貝殼找房「線上貸籤」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年度案例獎」
    12月12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0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貝殼找房「線上貸籤」獲「年度案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