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位於阿里的岡仁波齊,直衝雲霄,氣勢磅礴,被稱為「神山之王」;瑪旁雍錯在岡仁波齊峰之南,湖水透明,風景秀麗。
西藏生物影像調查機構,對西藏阿里地區岡仁波齊以及瑪旁雍錯附近的生物,進行的影像調查時,發現了許多珍稀的鳥類、昆蟲、兩棲爬行等野生動物,讓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調查,發現了一種珍稀動物——猞猁。
這一調查發現,證明西藏阿里地區也有猞猁種群生活。猞猁是珍稀貓科動物,也是國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常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不過,它沒有固定的「房子」居住,而是喜歡四處流浪。
01像貓又像虎,耳尖上有兩撮毛,身上斑點有利於隱蔽與覓食
猞猁外表像貓,卻不像貓咪那麼溫柔,體型遠大於貓,而是一種中型猛獸,一隻成年的猞猁體重15-30千克左右,體長80-130釐米,尾長16 -23釐米。一般小動物見了都不禁瑟瑟發抖。
猞猁身體粗壯,四肢粗長,但是十分矯健;尾巴很短,尾巴末端有黑色的毛。猞猁身體上的皮毛呈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者是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脊背的顏色較深,呈紅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黃白色。
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深色斑點或者小條紋,這讓它看上去也很像老虎。這些斑點是有用處的,有利於它在遇到危險時隱蔽起來;同時對它覓食捕食有所幫助。
最有趣的是,猞猁兩隻耳朵的耳尖上,長著兩撮黑色聳立的簇毛,讓它看上去更威風凜凜,這也是它最鮮明的造型。一雙棕色的眼睛,隱藏在毛髮下,銳利又危險,看見獵物時,變得更銳利。耳殼和筆毛能夠隨時迎向聲源方向運動,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筆毛就會影響它的聽力。
猞猁的兩頰有下垂的長毛,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腹毛也很長。猞猁的毛髮長而密,冬季大爪子上包被著長而密的毛茸茸的獸毛,起到禦寒作用。當它在厚厚的積雪中移動,爪子上的毛相當於「雪靴」的效果。
02無固定「房子」四處流浪,既可以幾天不動,也可以連續跑十幾千米不停歇
據了解,猞猁是喜寒動物,分布在我國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內蒙、河北等地的山區,不過如今很多地方的野生珍稀猞猁都已經消失。或許是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猞猁的身影難得一見。所以在西藏阿里地區能夠拍攝到猞猁的影像資料,十分珍貴。
猞猁這種像貓又像老虎的珍稀動物,在寒冷的高山地帶棲居,天生愛自由,喜歡獨來獨往。它以巖石洞與樹洞為住所,不過不會一直住在一個地方,沒有固定的「房子」。它的聽覺、視覺十分發達,不僅跑得快,還會遊泳、爬樹,簡直是運動小能手。
猞猁是夜間的獵手,白天它會在巖石上懶洋洋地曬太陽,到了夜間,開始捕食活動。它的耐飢性很強,不畏嚴寒,可以在一個地方靜臥幾天不動,也可以連續跑出十幾千米不停歇,耐力很好。如果動物界舉行馬拉松長跑,它能不能拿冠軍呢?
每日的晨昏時期,它們的活動最為頻繁,而活動的範圍要看食物的豐富程度來定。它雖然沒有固定的「房子」居住,不過領地意識蠻強的,它有佔區行為,和固定的排洩地點。
03猞猁捕捉獵物有一套,冬季會將吃剩的食物「冷藏」,能將一頭公狼咬死
猞猁一般以鼠類、野兔等為食,有時候也會捕獵小野豬和小鹿、旱獺野鴿和雉類等各種鳥類。除了捕獵小動物,還喜歡捕殺狍子、擊麝等中大型獸類。
在自然界中,為了生存,每一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技能。猞猁捕捉獵物時講究方法,會接住石頭、大樹隱蔽自己,埋伏起來等待獵物進去它的捕獵範圍。它會在一個地方蟄伏很久,當獵物走近時,出其不意跳出來捕捉。
如果不能一舉成功捕捉到獵物,它也不會窮追不捨,而是繼續蟄伏,耐心等待下一個獵物的到來,直到捕捉到食物。
據專家野外觀察,在冬季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聰明的猞猁會將捕到的獵物「冷藏」起來,吃剩下的肉,埋到雪中,餓的時候再取出來食用。儘管猞猁很能挨餓,但是它每天需要消耗1-2.5千克肉食。
猞猁的勇猛程度,不亞於老虎,但它也有害怕的動物。雪豹、熊等大型猛獸是猞猁的天敵,如果不小心撞見了狼群,也會被追趕、包圍,難以逃脫,成了狼群口中的食物。不過,猞猁的性情狡猾謹慎,當遇到危險時,會逃到樹上躲避,還會躺倒在地裝死。
雖說猞猁害怕遭遇狼群的襲擊,但也有過猞猁咬死一頭狼的記錄。從一個紅外攝像頭記錄的影像可以看到,一頭公狼遇到猞猁,上前挑釁,但猞猁不為所動。公狼嘗試幾次之後,正要離開,卻遭到了猞猁的突然襲擊……
不久之後,森林保護人員發現一頭死亡的公狼,從它身上的牙齒印來看,死於猞猁的可能性極大。由此可知,猞猁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打得過一般體型的狼。
結束:猞猁與狼,誰更厲害?
猞猁性情狡猾謹慎,捕捉獵物的時候,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蟄伏等待,捕捉,不會窮追不捨。而狼捕捉獵物也講究方法,不會蠻幹追擊。猞猁害怕遭遇狼群的圍攻,但單打獨鬥時,不一定會輸。你覺得,猞猁對比狼,哪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