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名作」第19期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個體正義制度正義?

2021-01-08 公子棄

1背景

根據弗蘭克·米勒在序言裡面所說,本書起源的契機在於漫畫中的蝙蝠俠永遠二十九歲,而作者從童蒙時代接觸蝙蝠俠,忽忽然間發現自己比蝙蝠俠年紀還大,所以想另闢蹊徑寫一下老年蝙蝠俠的故事,一不小心開啟了所謂的暗黑風格。故事因為設定在蝙蝠俠55歲的時候,稍微帶一點科幻的因素。同名動畫電影上下部,整合了漫畫跟後面的文本製作而成,基本還原了原著。因為某個原因最近重溫DC動畫電影,結果在觀影過程中有了新的收穫,以此為契機整理出來。

2故事

第一章:黑暗騎士歸來。蝙蝠俠已經退休十年,年輕一代甚至認為蝙蝠俠只是都市傳說。哥譚市的犯罪行為日益猖狂,以年輕人為首的變種幫肆意橫行。忍無可忍的蝙蝠俠出手懲戒了幾處犯罪,引發輿論層面的悍然大波。電視上心理醫生指責蝙蝠俠是罪犯犯罪的根源,同支持蝙蝠俠的拉娜展開辯論。在心理醫生的慫恿下釋放雙面人丹特,結果雙面人繼續走上犯罪道路,遭到蝙蝠俠的阻止。心理醫生將雙面人犯罪行為歸咎於蝙蝠俠。

第二章:黑暗騎士的勝利。蝙蝠俠歸來引發很多人效仿打擊罪犯(包括女羅賓),同時也引發很多家長的反對。蝙蝠俠直搗黃龍進攻變種幫總部,同變種幫頭目搏鬥結果雙雙重傷,在女羅賓的幫助下逃到蝙蝠洞。反思之後蝙蝠俠想出對策應當用技巧而非蠻力對付變種幫頭目,為此委託即將退休的警察局長戈登放出變種幫頭目,在幫眾面前將其打倒,將變種幫收編為蝙蝠俠之子。

第三章:獵殺黑暗騎士。蝙蝠俠之子在哥譚打擊犯罪,此舉引發熱議。總統擔心事態擴大化令超人前去勸阻蝙蝠俠。超人同蝙蝠俠面談後前去為美軍出頭組織蘇聯軍隊。另一邊心理醫生繼續作死放出小丑參加電視秀,結果小丑用笑氣毒殺現場觀眾後揚長離去。前去阻止的蝙蝠俠被新上任的女局長(堅持逮捕蝙蝠俠)阻止,在女羅賓的幫助下離開。蝙蝠俠追擊小丑到遊樂場,因為屢次放過小丑導致更多無辜之人罹難而自責,最終痛下殺手殺死小丑,在女羅賓幫助下躲過警方緝捕。

第四章:黑暗騎士隕落。因為超人幹預導致蘇聯失敗,蘇聯人惱羞成怒之下發射核彈頭,雖然超人拼著身受重傷改變彈頭軌跡在沙漠中爆炸,但是爆炸塵埃導致美國陷入核冬天,全國上下一片混亂,除了哥譚。蝙蝠俠重傷之下策馬出徵,帶領蝙蝠俠之子維持哥譚秩序。超人吸收植物當中的光合作用能量之後得到恢復,奉總統之命前去哥譚阻止蝙蝠俠。蝙蝠俠在綠箭俠的幫助下大戰超人(蝙超大戰),並且算準時間詐死,與此同時管家燒毀韋恩莊園。葬禮過後蝙蝠俠在蝙蝠洞中建立基地,指揮蝙蝠俠之子……

3賞析

3.1故事層面

只有短短的四章,薄薄的200頁,卻先後出場了雙面人、變種幫、小丑、超人,更是貢獻了蝙蝠俠大戰超人這樣的經典橋段(扎克·施耐德撲街撲到爹媽不認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當中蝙超大戰的橋段,主幹就是從這裡借鑑的)。從敘事手法而言,很難說對受眾多麼友好,並不是常見的那種線性敘事,而是像電影鏡頭一樣不斷切換,不同鏡頭呈現出不同的信息。這樣做的壞處是讀者很容易覺得故事是割裂的,缺乏一個完整的流暢的故事,好處是可以在有限的篇幅當中呈現大量的信息。結果就是讀的時候覺得詰屈聱牙,但是回想起來的時候發現故事非常完整,並沒有那種碎片化敘事雲裡霧裡的感覺。這裡說幾句題外話,不知道扎克·施耐德是不是受了這種敘事手法的影響,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等電影給人的感覺跟這種風格比較類似。看的時候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具體而微細節闡釋的很明確,並沒有故弄玄虛,而且看完後回想覺得故事並沒有風評中那樣不堪,說什麼施耐德不會講故事。如果反覆觀摩熟悉電影內容,在腦海中重組,會發現故事內容其實很好,但是講故事的形式影響受眾的理解。這樣的敘事手法,靜態漫畫呈現出來可能更為合適,受眾隨時可以停下來翻看對比之前的內容,如果看電影這樣的話會顯得磕磕絆絆。

3.2人物層面

老年蝙蝠俠只是表象,更重要的這裡的蝙蝠俠並非戰無不勝,更多地刻畫了蝙蝠俠的無力感,甚至屢次需要羅賓的幫助才能脫困。這樣非但不會有損蝙蝠俠的形象,這種身體的無力感反襯精神、意志層面的不屈不撓,反而愈發顯現出蝙蝠俠的鬥士形象。就像莎翁所言:在命運的顛沛流離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氣節。如果蝙蝠俠仍是活力滿滿無往而不勝,更多地還是刻畫他的智勇雙全,而非更深層次地從精神層麵塑造其形象,擺脫了之前蝙蝠俠漫畫的窠臼:面對更年輕更強壯的變種幫首領會迎難而上,明知小丑現場秀會有警察守株待兔同樣會迎難而上,面對不可能戰勝的超人還是迎難而上;不再局限於鬥智鬥勇的考驗,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精神、意志層面的考驗。

有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變種幫的混混如何會搖身一變成為蝙蝠俠?畢竟他們是街頭混混,沒有工作,缺乏人生目的,同自制力毫不相干,像動物一樣遵從自我本能而活。這樣的人聚集成為變種幫這樣的犯罪分子可以理解,被蝙蝠俠打壓後作鳥獸散也可以理解,但是目睹頭目被蝙蝠俠胖揍之後,就搖身一變成為打擊罪犯的鬥士,僅僅是因為崇拜蝙蝠俠?背後有充足的目的或者動機嗎?

4多餘的話

4.1個體正義VS制度正義

之前一直覺得蝙蝠俠跟超人之間的衝突,更深層次的根源在於程序正義跟實質正義,蝙蝠俠體現的是實質正義,超人體現的是程序正義,但是一直卡在這裡,沒法深入下去了。蝙蝠俠固然不怎麼合法,但是超人背後體現的也未必就是程序正義,除非將那些政客踢皮球、奉總統之命行事視為程序正義。如果超人嚴格尊總法律行事,那是無可質疑的程序正義。但是遵從政客的指示……政客未必合規,尼克森就是典型。

最近忽然想到的是,蝙超之間的衝突也許更多的是個體正義VS制度正義。蝙蝠俠信奉的是個體正義,他本人就是正義判官(就像白馬宣言那樣:今晚我們就是法律,今晚我就是法律),而超人在制度框架內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毋庸置疑蝙蝠俠的初衷與目的,他不會徇私枉法,問題在於如果別人效仿又該怎樣?如果允許,能夠確保他們像蝙蝠俠那樣絕對理性、恪守底線嗎?如果不能那又該如何判斷他們跟蝙蝠俠的不同?換句話說,同為公民,為何蝙蝠俠可以這麼做?他們不可以?要想賦予蝙蝠俠這種獨一無二的地位,權威只能來自於更高級別的權威,那就需要制度認可、制度授權,像超人那樣行事。但是悖論在於,蝙蝠俠嘗試著去解決的問題,恰恰是制度框架內難以有效解決的。制度本身並不完美,制度當中的政客更不完美,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哪怕整個制度內並無主觀惡意,執行層面也有掣肘,尤其是面臨那總亟需處理的突發狀況的時候,比如核冬天,反而是蝙蝠俠這樣的個體行動效率更高。

悖論就在於蝙蝠俠無法證明他的個體正義是合理的,如果想要證明則需要仰仗制度授權,但是蝙蝠俠這樣的個體正義初衷恰恰是解決制度正義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衝突是註定的、必然的。這樣來看蝙蝠俠並沒有錯,超人也不是總統的走狗。畢竟絕大多數問題,其實需要仰仗制度來解決,特殊問題個人解決更有效果,難就難在制度理應是普適的、不容許例外情況(畢竟例不可啟,在英美這樣的判例法體系中更難處理這種例外情況)。初看漫畫的時候,很容易在情感上站在蝙蝠俠這邊,覺得超人的行為並不可取。

進一步延伸的話,那就是戈登提到的珍珠港事件了。從個體的角度來說,珍珠港事件犧牲了數千美國大兵,但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一事件刺激之下美國參戰,拯救了更多的人。個體層面的正義跟制度層面的正義,有時候也許是無法調和的。當然了,漫畫當中的美國總統展示出來的形象就是個油腔滑調的政客,很難讓人讓人聯想到這麼深刻的話題。

4.2罪犯是受害者?

漫畫裡面有個丑角,那個心理醫生。這裡倒不是說阿卡姆瘋人院像是罪犯療養院一樣諷刺,而是心理醫生的觀點,認為罪犯才是受害者,是受蝙蝠俠的影響,沒有蝙蝠俠就不會有雙面人、不會有小丑的罪行。推理的過程無非是幾個專業術語,不值一駁。道理很簡單,如果心理醫生所言不虛,為何別人沒有受蝙蝠俠影響走上犯罪道路?讓我想起來當年考研英語真題當中有個閱讀理解,就是反駁為罪犯辯護的理論。需要注意的是,小丑跟小丑是不一樣的,電影《小丑》當中的亞瑟所殺之人,至少從他的角度而言都有殺人的理由,包括地鐵惡棍、大腦袋前同事最後那個嘲弄他的主持人。但是《黑暗騎士歸來》中小丑殺人純粹是為了取樂,正因為如此蝙蝠俠最後在山洞中才會對其痛下殺手。

4.3 DC漫畫深刻

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認為DC漫畫、漫改電影更加深刻。至於何為深刻、為何深刻理解不同,拋開暗色調的畫風以及裝逼臺詞之外,竊以為DC漫畫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其能夠讓人聯想到電影之外的東西。這是深刻跟看上去深刻的區別。有些電影很精彩,觀影的時候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無論電影本身的劇情、人物、動作、特效無可指摘,但也僅限於此了,不會讓受眾聯想到電影之外的現實,更不會發人深省。需要說明的是,個人認為這僅僅是風格的不同,不存在好壞。

DC漫畫也不像一些電影那樣直接拋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比如《當幸福來敲門》當中的個人奮鬥,《寄生蟲》當中底層人蟑螂般的處境與掙扎,《楚門的世界》當中醜陋的真實生活VS完美的虛假生活的抉擇。部分DC漫畫、漫改電影更多的是講述一個故事,故事裡面發生的問題,再每一個時代都可能發生,由此而觸發人們的思考。例如《守望者》中正義跟福利的邊界問題,如果覺得這個遙遠,想像下多少打著公共利益的名義侵犯個人權利?例如大熱的《小丑》電影中,好的制度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讓好人變壞,為什麼一個一心向善的老好人會逼得一步步墮落為小丑?有句古話叫文以載道,部分DC漫畫已經不再局限於提供一個有趣、精緻、充滿戲劇衝突的故事,而是希望通過漫畫這一途徑表達作者對現實問題的一些思考,大大拓展了漫畫的內涵。有些作品接觸到之後會有這樣的感覺: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作品簡直是一種享受;還有些作品接觸到之後會有這樣的感覺:能夠接觸到這樣的作品簡直是一種幸運,如果沒有接觸到簡直是一種遺憾。很顯然,《守望者》、《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小丑》屬於後者。

分享優秀作品,歡迎關注收藏。

相關焦點

  • 夕陽的正義《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 》
    弗蘭克米勒一改之前邪不壓正善惡分明超級英雄一現身祖國處處是春風的路數,為蝙蝠俠定下的陰暗的基調。從《元年》到本部《黑暗騎士歸來》,加上多處借鑑於他的諾蘭蝙蝠俠系列,這種主題轉型可以算是完成。  主演: 彼得·威勒 / 阿芮爾·溫特 / 麥可·愛默生 /麥可·麥基恩 Michael McKean / 馬克·瓦雷 Mark Valley / 大衛·塞爾比 David Selby  類型: 動作 /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1-29(美國)  片長: 76分鐘
  • 蝙蝠俠最經典的故事,正義永遠不會消失,黑暗騎士終將歸來!
    提到黑暗騎士,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2008年的那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希斯·萊傑為我們展現了最接近現實的一位小丑,他甚至有些入魔了。但是今天給大家吐槽的故事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這是一本發售於1986年的漫畫,它曾經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蝙蝠俠故事。」
  •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召集軍隊 Call to Arms
    在2019年,歐美玩具廠牌DC Collectibles 發行了新的「迷你雕像(Mini-Statues)」系列,採用更精巧的尺寸、更便宜的價格重新推出過去的大人氣雕像作品!日前公開了來自經典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兩款新作「蝙蝠俠 VS 超人」與「召集軍隊」,「召集軍隊」(Call to Arms)預計將於2019年9月發貨!!
  •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免費在線觀看
    :正義黎明傑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代表作: 獅子王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一樹梨花壓海棠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代表作: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超人總動員鋼琴課斯科特·麥克納裡 Scoot McNairy代表作: 消失的愛人逃離德黑蘭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卡蘭·馬爾韋 Callan Mulvey代表作: 美國隊長
  •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正義與邪惡,英雄與小丑!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
  • 《蝙蝠俠》裡的黑暗騎士是否對小丑動了殺意?
    這樣說來,《蝙蝠俠》結局裡的小丑之死,會不會是蝙蝠俠刻意造成的結果?《蝙蝠俠》小丑。《黑暗騎士》裡,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飾演的小丑對著蝙蝠俠這樣說過:「我們註定這樣(互相傷害)到永久。」
  • 你沒有看過的12部DC漫改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最受歡迎
    《蝙蝠俠:哥譚騎士》:上映於2008年的《蝙蝠俠:哥譚騎士》是DC宇宙原創動畫電影的第三部,這部電影由六部短篇動畫組成,彼此並不連續,但裡面的故事又彼此相關。故事時間點發生在真人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和《蝙蝠俠:黑暗騎士》間,彌補了中間的空白,主要講述的是蝙蝠俠對抗以稻草人為主的反派的故事。
  • 小丑的敵人從來都不是蝙蝠俠,而是正義《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今天東籬要為大家講的是一部豆瓣評分9.0的科幻動作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
  • 影視福利《蝙蝠俠:黑暗騎士》
    該片講述了在蝙蝠俠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通力幫助下,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鬥的故事。於2018年8月24日在北美重映。[1]2009年,希斯·萊傑憑藉該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查德·金憑藉該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獎。
  •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_網易娛樂
    哥潭市已經是一個泥坑,體制腐敗,罪犯橫行,被腐化的警察與黑幫狼狽為奸,道貌岸然的瘋子主持裁決正義的法庭。建立了哥潭高鐵脈絡的企業家、慈善家韋恩夫婦在看戲歸來的路上被兇手殺死,布魯斯·韋恩目睹了事件的發生。
  • 《黑暗騎士崛起》結局影評,他不是超人,只是凡人之軀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結局,從蝙蝠俠(克裡斯汀貝爾飾演)決定向眾人告別,親自開戰機將核彈載往海上引爆,全劇進入了最高潮。高登局長(蓋瑞歐德曼飾演)想向他致謝,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說,「永遠不用」,隨後如烈士般的執行任務,因戰機自動駕駛系統出問題,蝙蝠俠英勇犧牲了。為何布魯斯韋恩會做出如此的英雄抉擇?
  • 「蝙蝠俠」本·阿弗萊克談《正義聯盟》幕後
    因為《正義聯盟》的重新剪輯以及「鋼骨」對影片在拍攝期間問題的揭露,使這部2017年上映的影片,在如今仍是影迷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本·阿弗萊克在節目中再次被問到如何看待出演蝙蝠俠的那段時期。大本回答:「我演蝙蝠俠是為了我的孩子們,我想拍點我兒子會喜歡的電影。畢竟,我家孩子不會看《逃離德黑蘭》。
  • 12年後,DC漫改最成功的超英電影,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12年過去了,時至今日,DC漫畫改編最成功的超英電影依然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當然不僅僅是DC,是整個超英電影中最為成功的。豆瓣9.2的高分,位列豆瓣TOP250第26位,IMDB上9.0的高分,位居超英電影第一名!作為導演諾蘭的早期作品,這部影片絲毫不顯稚嫩,更是拍出了以往甚至如今超英電影沒有的味道。
  • 《正義聯盟》六維空間之戰即將開始,正義聯盟大戰老年版的自己!
    根據古老的傳說記載,這裡面封印著一位叫做珀佩圖阿的女子,從目前的情報來看,起源牆很可能就是為了囚禁她的牢籠,而真正的威脅就是封印於「總合體」中的黑暗力量。七種被封印的力量本來應該對應著正義聯盟的七巨頭,但是這件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簡單,其實出現的新力量非常的多,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是解封起源牆的關鍵。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一部被小丑成就的超英電影,至今不可超越
    寫在前面《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憑藉此片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此前他出演了《斷背山》的男主,並獲得第7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希斯萊傑是一個有天賦也很努力的演員,每一個角色他都用心揣摩和詮釋。遺憾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了他的遺作,2008年被發現猝死在公寓裡,年僅29歲。謹以此文,紀念希斯萊傑。
  • 《黑暗騎士歸來》差點有「蝙蝠俠之死」結局,超人並非十足惡人
    說到《蝙蝠俠》系列作品,就不得提起那部十分經典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神,這是給這個故事最好的形容詞。在這個世界裡,哥譚市物是人非,50歲的蝙蝠俠已經退休10年,戈登成了前局長,連羅賓都死了,哥譚也變成了犯罪的天堂。
  • 《蝙蝠俠黑暗騎士》—城市的黑暗面
    蝙蝠俠是DC的一部有著悠久歷史的漫畫,今天推薦一部漫改真人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在哥譚市,一個充斥著暴力,毒品,黑幫的城市有著這樣一個英雄,這個英雄有著一條不殺人的準則——他就是蝙蝠俠一直以來都是蝙蝠俠幫助警方抓捕犯人,本以為事情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小丑的出現讓本可以走向和平的哥譚市
  • 抵禦輻射專家 蝙蝠俠推出黑暗騎士機箱
    蝙蝠俠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超級英雄,是除惡揚善、伸張正義、保護弱者的代名詞,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嫉『輻』如仇,一直努力將妨礙人類健康的罪犯--電磁輻射。能夠將蝙蝠俠的意義充分詮釋出來的是國內一直專注倡導健康機箱、節能電源等健康和環保型IT設備的企業——蝙蝠俠。
  • 「光明騎士」哈維丹特:《蝙蝠俠黑暗騎士》裡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
    《蝙蝠俠之黑暗騎士》是《蝙蝠俠》系列裡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在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警匪衝突下,電影最大限度的串聯了原著裡的各種角色,讓觀眾們大飽眼福的同時,不斷的回味著漫畫裡的精彩人物:有勇往直前的蝙蝠俠貝爾,有史上最經典的小丑傑斯,有正義的警察局長戈登(加裡奧德曼),還有忠實的僕人邁克凱恩和摩根弗裡曼
  • 爛番茄12部「蝙蝠俠」電影排名,第1無懸念,第2讓人意外
    爛番茄評論:《蝙蝠俠》將陣營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而且每一步都表現得妙趣橫生,故事情節也引入入勝。第6名:《蝙蝠俠歸來》爛番茄評論:《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是一部雄心勃勃、深思熟慮、強有力的動作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系列電影以壯觀的場面收尾。第2名:《樂高蝙蝠俠大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