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米國的街頭鬧劇挺多的,讓人聯想到民風淳樸的哥譚市。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結局,從蝙蝠俠(克裡斯汀貝爾飾演)決定向眾人告別,親自開戰機將核彈載往海上引爆,全劇進入了最高潮。
高登局長(蓋瑞歐德曼飾演)想向他致謝,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說,「永遠不用」,隨後如烈士般的執行任務,因戰機自動駕駛系統出問題,蝙蝠俠英勇犧牲了。為何布魯斯韋恩會做出如此的英雄抉擇?而在這場塔莉亞(瑪莉詠柯蒂亞飾演)與班恩(湯姆哈迪飾演)製造的「死城」災難過後,高譚市為蝙蝠俠建立了雕像,但布魯斯韋恩真正的生死結局,又有了轉折。
管家阿福(米高肯恩飾演)依布魯斯韋恩的遺囑,韋恩莊園改建為孤兒院,並得到餘留的財產,視布魯斯有如同親生兒子的他,難捨布魯斯的離別,但他期盼只是布魯斯的詐死,當他意外發現自動駕駛系統似乎在出事前有被布魯斯修復,而後高登來到警局頂樓,發現他先前摧毀的蝙蝠信號也已修好,這些跡象已暗似布魯斯韋恩還活著。
就在阿福回到每年度假的義大利佛羅倫斯時,在餐廳中,他看到坐在對面的布魯斯韋恩,同時與「貓女」瑟琳娜(安海瑟薇飾演)在一起。這一段畫面安排是阿福的夢境嗎?其實必不是,這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想要為自己展開做平凡人的生活。他選擇放下蝙蝠俠的英雄身份,做回布魯斯本人。
也許有影迷認為這段安排有想像空間,或是阿福因思念布魯斯韋恩而出現的幻想,但布魯斯真的還活著,這不是阿福的夢。
這段結局的安排,克裡斯汀貝爾也曾在受訪時解釋,他認為阿福過往心裡並不希望布魯斯當蝙蝠俠,承擔太多英雄的責難,盼望布魯斯能如正常人般的生活,而阿福最後終於見到布魯斯從束縛中走出。
對於布魯斯韋恩做出蝙蝠俠的告別選擇,為蝙蝠俠劃下句號,愛德華覺得這是角色對蝙蝠俠英雄價值的轉換與傳承思考。
在《蝙蝠俠:開戰時刻》時,布魯斯曾在機上對阿福說自己想成為正義的化身的原因。他認為,身為布魯斯韋恩,只是血肉之軀,容易被忽視催毀,但成為正義化身,永遠正氣長存。
而布魯斯開始走上蝙蝠俠的英雄之路,但是到了《黑暗騎士》,在小丑的人性試煉後,布魯斯選擇以謊言來包裝哈維丹特曾有的光明理念,布魯斯寧願隱瞞真相,淪落為頭號通緝犯,來守護正義良善的一絲價值。而他也從中感到正義的化身,可以為人民帶來希望。
到了《黑暗騎士:黑暗騎士崛起》,他決定再復出守住正義的價值,而他最後決定犧牲「蝙蝠俠」,喚醒高譚市民的英雄勇氣,蝙蝠俠成了英雄的象徵,人民在黑暗中看到正義的希望。
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為「蝙蝠俠」的英雄路,做了相當「人性」的思考與考驗,也給了布魯斯韋恩一個美好的英雄回報與人生結局安排。
「蝙蝠俠」布魯斯韋恩並沒超能力,他也是人,總有一天會衰老,不可能永遠
「蝙蝠俠」來執行正義,但是精神的價值,可以永存人心,而蝙蝠俠的英雄氣概與守護正義的價值,可以傳達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在結尾處,也有了英雄交棒的暗示,約翰布雷克(喬瑟夫高登李維飾演)辭去警察職務,以「羅賓」的本名,來到布魯斯遺囑指定的坐標地點,走進蝙蝠洞,傳承了蝙蝠俠的英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