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萌「騙吃喝」,一摸就撓人。10月22日起,北京大學學生流浪貓關愛協會(簡稱「北大貓協」)不得不連發12張告示提醒大家請勿餵食流浪貓「香波」。蹲坐在告示下「弱小無助可憐」的模樣走紅網絡。對此,貓協回應它不會餓肚子,初衷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度投餵、方便屆時抓捕並送去絕育。
北大流浪貓被連貼12張告示「走紅」
近日,北大校園內的一隻名叫「香波」的流浪貓引發不小的關注,它因抓人被連貼12張告示,「2020年10月22日,因此貓抓撓傷人無數,特此公告:此貓不餓、請勿餵食!抓撓後果自負。」
有很多人都曾經抓拍到香波乖巧地蹲坐在標語下、如同一個老實巴交反省自己錯誤的小學生一般的照片。曾經靠賣萌賺吃喝的它被網友形容為「弱小無助可憐」。
北大一名學生濤濤(化名)當晚從實驗室回寢室的途中發現地面上的這則告示,將抓拍到的照片發在朋友圈後不禁引用了《水滸傳》中的文字做配文: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陽岡來。大約走了四五裡路,來到岡下,看見一棵大樹,樹幹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寫著兩行字。武松抬頭看時,上面寫道∶「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夥過岡,請勿自誤。」
濤濤表示,此前並不知道此貓會傷人,該告示正好起個警示的作用。
次日,地上的標語不見了,但是旁邊的樹上緊接著出現了新的標語:「2020年10月23日因此貓抓撓傷人無數,特此公告:此貓性情惡劣、請勿觸摸餵食、抓撓後果自負。」
據志願組織——北京大學學生流浪貓關愛協會(簡稱「北大貓協」)微信公號的貓咪圖鑑顯示,香波喜歡在路人經過時大聲嗷嗚,但它並不是餓了,只是喜歡嗷嗚。看似好接近卻會打人,曾一天傷到5人。
貼告示是為了方便誘捕進行絕育
北大貓協解釋,協會的宗旨是以送養、絕育等平和手段減少流浪貓數量,協調人貓關係,提升現有流浪貓生存條件,盡力減少流浪貓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絕育能夠提升貓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和平減少流浪貓數量的必要措施。
燕園中沒有被絕育的貓貓,都會成為貓協的重點關注對象。而香波數次逃脫誘捕籠、還多次誤傷同學的情況不得不讓貓協貼下了警示的標語,提醒大家不要過度餵食、不要觸摸,避免被他抓傷的同時,也方便誘捕進行絕育。「大概是香波的形象和這標語太過不符,很快它就在校內竄紅,成為了人們駐足圍觀的景點,吸引很多人駐足觀看、錄下視頻」。
其實北大校園內有很多流浪貓,基本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據了解,「香波」的名字來源也有些隨意。它在剛剛出現的時候,經常和另一隻名為「花灑」的貓黏在一起。為了和花灑配套,北大貓協便延續了一貫天馬行空的起名風格,取「洗髮香波」的「香波」二字為它命名。從此,它在燕園算是有了「戶口」。
然而,香波和大多數貓貓關鍵的不同就是沒有被絕育。北大貓協介紹,香波的「惡魔」本性,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暴露。它轉移到了人來人往的宿舍區路旁,每天對著路過的同學大聲嗷嗚討飯;同學們也往往被它的「美色」所迷,投下一把把香噴噴的食物。久而久之,每當協會架設起誘捕籠的時候,「香波往往已經吃了個肚兒圓,任憑我們怎麼誘惑它都無動於衷。」
即將獲贈1噸貓糧 有大鍋飯它不會餓肚子
香波的名字軟萌、長相軟萌、聲音也軟萌,性格卻霸道得很。由於外表軟萌,香波給人一種能摸到的錯覺,但並不親人。不親人的貓面對人類靠近一般會有幾種反應:哈人、伸爪和逃走,並不是說香波比其他貓更有攻擊性,而是它面對危險的第一反應是伸爪而不是逃走。
「流浪貓性格不同,香波屬於警惕性比較高的類型,所以也提醒同學們不要隨意觸摸,駐足觀賞就好,希望香波變乖加入被領養貓貓的大家庭!」北大貓協在微博表示,投餵香波的人確實一下子也變少了,但是它不會因此餓肚子,因為有「大鍋飯」吃。
10月30日,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在其官方微博表示,將為北大貓協捐1噸貓糧,目前雙方已經籤訂了協議。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