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11月1日訊 日前,杭州市文暉街道打鐵關社區的「818」鄰裡互助站正式揭牌,鄰裡之間互相幫助,其樂融融,深受居民群眾歡迎。
走進打鐵關社區服務中心二樓,「818鄰裡互助站」幾個大字特別醒目。志願者、社區互助員沈曉珍正坐在電話機前。「嘀零零」,電話聲響了,83歲的社區居民王大媽在電話裡問,天氣涼了,社區能否幫她翻一床絲棉被?沈曉珍知道,社區內沒有翻被的能手,而隔壁的流水西苑社區恰好有這樣的手藝人。考慮到王大媽腿腳不便,沈曉珍放下電話後,就跑到她家裡,把絲棉等物品送到流水西苑。
沈曉珍告訴記者,她原來是醫院的衛生助理員,懂一些醫學知識,老年人有個頭疼腦熱,都會來找她。「我做的都是普通的事情,給老年人量量血壓,替他們跑跑腿,去醫院配藥。」沈曉珍說。志願者每幫一次忙,把回執單送回互助站,站裡會根據被服務人的滿意程度,給志願者記錄一定的愛心積分。到年底要評定功勳志願者,並給予表彰。
據了解,打鐵關社區是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的社區之一,由於缺少物業管理,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務、秩序管理等,全由社區承擔。但社區受人力、物力等條件所限,很難全面照顧到社區每一個人,於是,社區的樓宇自治會會長、單元居民自治小組長、退管小組長自發成立了社區「樓宇居民自治理事會」,漸漸地各個樓道發掘了一批具備專長的志願者,幫助解決樓道居民的各種日常生活困難。為解決「理事會」缺少固定工作和服務場所的困難,社區專門騰出空間,申請了電話號碼,建起了「818鄰裡互助站」。互助站除了為需要幫助的對象提供無償服務以外,所有居民都可以參與其中,不僅能夠為他人服務,也可享受他人的服務。
「『818鄰裡互助站』在社區指導下,為市民搭建了一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平臺。」社區黨委書記斯利民告訴記者,「818」的諧音是「幫一幫」,也是社區互助站熱線——85857818的最後3位數字,充分體現了居民自治組織「自助、互助、協助」的功能。
除了生活上的困難,有的居民因為孤獨等情感上的原因,也會打電話給互助站。前不久,互助站接到金婉卿大媽的電話,點名讓互助員王寶榮去她家坐坐。王寶榮平時擅長修理家用小電器,深受居民歡迎。金大媽丈夫出院回家後,特別想和王寶榮聊天。接到電話後,王寶榮馬上趕去陪老人拉家常。
記者了解到,該互助站有每日坐堂接待員3名、互助員34名,提供水電維修、管道疏通、代購物品、家政服務、陪醫拿藥、做飯買菜、散步閒聊等10類互助服務項目。自互助站試運營以來,已為居民維修水電、疏通管道30餘戶次;維修樓道感應燈42盞;為5戶孤寡、獨居、空巢老人買菜做飯150餘次;為行動不便的困難居民代購物品,聯繫相關部門解決了小區居民反映強烈的停車棚修理、樓道粉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