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楊修之死,是曹操對士族門閥的打壓,也是為曹丕鋪路

2021-01-16 壯壯想旅遊

公元前219年,四十四歲的楊修死了,死在了曹操的一道命令之下,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這樣的罪名一眼看去便是莫須有之罪,然而在曹操眼中,楊修必須死,不僅僅是楊修,還有著很多和他一樣身份的人也必須死。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曹操對這位出生三國第一門閥士族的子弟動了殺心呢。

楊修,父親楊彪,乃是弘農楊氏四世三公之中最後一位在漢代位列三公之人。家族地位顯赫,對於曹操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拉攏,而不是打壓,畢竟其手下的荀彧、荀攸等人皆是出生士族門閥。

而且在曹操之後,曹丕更是設立九品中正制度,拉拉攏士族門閥,穩定統治。其實曹操選擇殺掉楊修,其中圖謀眾多,一方面關係曹魏政權的未來走向,一方面也涉及曹操的家事。

一、曹操對於士族門閥的打壓與變相拉攏

1、曹操對士族不冷不熱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明白,曹操對於士族門閥的態度其實並不是很好,基本就是不冷不熱。在三國時期的三股政權之中,唯有曹操是唯一一個拉攏寒族,打壓士族門閥的掌權者。其實用打壓並不對,畢竟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司馬懿等皆是出身大族。

但是曹操對這些大族其實一點都不關注,甚至說有時候採取的手段都非常強硬,尤其是不配合的士族。

楊修所在弘農楊氏便是和曹操極為不配合的家族,楊修父親楊彪屢屢拒絕曹操的出仕邀請。

可以說,楊修的死其實和楊彪的不配合關係重大,曹操心中很大程度存有殺雞儆猴的意思。但是由於楊氏的巨大影響了也不能做的太過分,因此只得對楊修動手。

其實曹操在之後對於自己的元老荀彧都下得去手,何況一個楊修。作為跟隨曹操打天下的元老,荀彧因為反對曹操被逼得自盡而亡。

2、為曹丕留下了未來拉攏士族的空間

其次曹操對於士族的打壓是沒問題的,同樣曹操打壓士族也是再給曹丕留一條後路。這些世家大族其實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主,曹操打壓他們無異於給曹丕繼位之後留下了更多騰挪的空間。

事實也證明曹操的做法沒有錯,當初曹操在世之時有過取代漢獻帝的想法。但是如荀彧這些老臣極為反對,甚至說曹操殺人之後這種聲音都沒有結束。這種明目張胆之間的對抗,其實在曹操活著的時候非常多。

3、讓曹丕拉攏士族

等到曹丕上位之後卻不一樣了,首先曹丕上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拉攏士族。例如對於楊修之父楊彪,請他出仕擔任太尉,自然楊彪不會出仕。但是曹丕卻對他禮遇有加,極為尊敬,這極大緩解了楊氏和曹氏一族的矛盾。

而且曹丕上位之後還施行了九品中正制度,這一制度根本就是明目張胆的對世家大族拋出橄欖枝。

九品中正制度從各個方面看,都是全面有利於世家大族的,只要不是落魄寒族,哪怕是最底層的士族也能夠享受曹丕帶來的利益。

二、楊修個人的性格矛盾

1、楊修恃才傲物

楊修這個人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恃才傲物,其實對於人才,曹操是非常欣賞的,但是對於恃才傲物之人卻並沒有好感。對於楊修的才華,其實曹操非常看重,即便楊修恃才傲物,曹操其實也能夠容忍。

曹操所不能夠容忍的其實是楊修對於其家庭內部之事的幹預,也就是曹植和曹丕之間的繼承人之爭。

對於曹植和曹丕究竟是來當繼承人,其實曹操對其二人都有想法。但是由於曹植也是一位多才之人,經常口出狂言,性格不太穩重,最終喪失了繼承人的地位。

2、楊修幹預曹操家事

在這之後,曹操就有著明確的命令,曹植身邊不允許再有謀士以及大臣與其相走太近。然而楊修卻不聽命令,依舊和曹植相互往來,極為密切。

其實楊修在最初深受曹操信任,但是楊修參與自己的家事就使得曹操極為惱火。最終還是選擇除掉了楊修,來打消曹植想要依靠楊修東山再起的念頭,同時也是告誡其他人,繼承人之事已經決定,不得幹涉。

總結:

楊修的死,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替罪羊或者說是曹操的不得已而為之。一方面是曹操個人要立威,對士族門閥要立威,不和曹操合作的下場就如同楊修一樣;

對眾多臣子立威,自己的決定的事情是不能夠更改的,尤其是自己的家事,更加不容置疑。

另一方面則是楊修性格上的突出,楊修恃才傲物,無論何時都是鋒芒畢露,從而使得很多人對於楊修不滿。楊修的死,其中有著不少人的煽風點火,曹操也是無可奈何最終選擇將其殺死。

相關焦點

  • 曹操殺死了聰明的楊修,卻留下了雞賊的司馬懿,為何呢?
    曹操殺死了聰明的楊修,卻留下了雞賊的司馬懿,為何呢?熟悉歷史的人估計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人物楊修。很多人都知道楊修的會是,也知道楊修是怎麼死的的,都覺得是曹操嫉妒楊修的才華!確實,楊修很聰明,能言善辯,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身邊有這樣的人,怎能不稱帝呢?
  • 曹丕為何被其母罵豬狗不如?接收曹操死後所有妻妾
    首先,在曹丕繼位三年前曹操已冊封曹丕為太子;其次,曹丕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之長子,與古代立嫡長子的傳統相符;再次,曹丕年少機警,「餘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馬矣。」
  • 「唯才是舉」的曹操為什麼要重用曹姓和夏侯姓的本家親戚?
    曹操一直宣稱自己用人不論門第與血統,更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頒布了「唯才是舉」的《求賢令》。然而在曹魏、季漢、東吳中,曹魏本家親戚重臣的數量是最多的,權力也是最大的,比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曹休、曹真等等。
  • 曹操為何將謀士荀彧逼死?權力之局,不是理想主義者就能活下來的
    建安十七年,曹操手下重要謀士荀彧死了。歷史上荀彧之死帶有神秘色彩,他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任勞任怨二十載,那麼他的死和曹操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荀彧荀彧可以說是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也是曹操極為信任的人,歷史上的荀彧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吾之子房荀彧出身名門,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劉備忠於漢室,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如魯肅第一次與人主孫權相遇的時候,直截了當地說,「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夏侯惇勸導曹操稱帝之時就說,「天下鹹知漢祚已盡。」 故此,不管是諸侯還是開明的士族都心知肚明,所謂扛「匡扶漢室」旗幟,只是美化自己行為,包裝成正義行動而已,當時因儒家所推崇的忠義仁孝觀念,大多數世人心目中正統還是漢室,想推翻漢室就是「逆臣賊子」行為。
  • 此人曾擊傷關羽,曹操為之痛哭流涕,曹丕首創一成語緬懷
    原文如下: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賜諡,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諡曰壯侯。」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聽說龐德被關羽殺害,悲傷流淚,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列侯。
  • 曹操高陵「被毀」,是曹丕在「坑爹」嗎?
    曹操薄葬思想與東漢厚葬風氣薄葬與曹操的節儉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兩漢事死如事生的思想、靈魂不滅的觀念使得社會上厚葬鋪張浪費之風氣盛行,即所謂的「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人們相信死後還能享受生前的富貴生活。漢代的經學思想摻雜了很多陰陽五行、圖讖等學說,整個社會追求神仙方術以求長生不老。
  • 曹衝如果不死,有多大機會能繼承曹操的位置,曹丕等還有機會嗎?
    曹衝若不死,繼承曹操王位機率很大曹衝作為曹操最疼愛的一個小兒子,再加上妖孽一般的智慧,曹操早就把他定位了自己的接班人,將自己打下的天下全部交給他。所以說如果曹衝沒有死,那麼曹衝繼承曹操的位置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曾夢三馬同食一槽:曹操怎麼就不殺了司馬懿呢?
    正在熱播的《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除了漢獻帝這位男主角之外,司馬懿也算是一位男主角,特別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都知道晚年的曹操殺了不少人,孔融、崔琰、楊修都被殺了,曹操怎麼就不殺了司馬懿呢?然後按《三國演義》的說法是馬騰已經死了,有一日曹操又夢見「三馬同食一槽」,曹操一想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嗎?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於是把太子曹丕給叫來,對他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而此前曹操就發現司馬懿有雄心壯志,不久又聽聞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 課文背後的故事——曹操: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天下大亂,農民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被抓丁打仗,哪還有人種地?前段時間我們不是俘虜了黃巾三十多萬壯丁,還有大批的耕牛和農具?許昌一帶有大片大片荒廢的田地,不如我們屯田?有道理。封你為屯田都尉,你具體負責吧。
  • 曹操|這醜八怪竟是個斜槓青年,文學界泰鬥/軍事界奇才
    魏晉之時,才子不少,阮籍、嵇康,滿腹詩書,只能打鐵和斷頭。即便是與曹阿瞞同時代的,才子何其多也?可是楊修、孔融,都沒能混到最後。所以,阿瞞一定還有其他的閃光點。03.第二槓/堅韌性格,遠大志向,文韜超群曹操的志向,非常遠大——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三國殺:這幾個謀士武將絕對是你的得力助手!雞肋楊修穩居首位!
    實際上,除了遊戲娛樂性在線,遊戲中形形色色的武將也是不少玩家的心頭所愛,而其中不少謀士武將更是刻畫得十分生動。你知道哪些強勢的謀士武將呢?咱們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一二。第一位:楊修楊修相信是不少玩家早已十分熟悉的一位謀士,來到《三國殺移動版》中,他的能力依然十分出色。在技能上,楊修擁有著【啖酪】和【雞肋】,不僅呼應了歷史典故,也具有著十足的能力,是一位值得一試的謀臣武將。
  • 曹操的手下大將,惡習數不清,但憑藉9個字居高位且有善終
    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不光光是劉備廣招賢才,曹操也是同樣的重視賢能的人,我們今天的故事也就是圍繞這個點展開。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件事就是發生在曹操身邊的一件事。想必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三國時期的人吧,比如說趙雲,劉備,諸葛亮,曹操等等。這些人雖然生前非常的有才能,但是死時都非常的不好。但是有這麼一個人,沒有才能卻極其的幸運,深居高位還善終,他是誰呢。
  • 曹操死後,他5歲的小兒子為何拉著曹丕的手喊爹?真相令人動容
    曹操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叫爹這件事,在史書中還真是有記載的!那麼曹操的這個幼子為啥這麼幹呢?難道說其中真的藏著某些貓膩?曹幹曹操的這個幼子,名叫曹幹,是曹操的第二十五個兒子。這孩子其實也是個苦命人,他雖然是曹操的孩子,可是他3歲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5歲的時候,曹操也去世了,年紀這麼小,父親母親都不在了,是多麼的可憐。
  • 學驢叫,小心眼,真性情的曹丕哪像魏國的開國皇帝?
    有一次,他跟父親手下第一謀士荀彧吹牛說,「我不但射箭能左右開弓,還能在馬上耍雜技」,荀彧哈哈大笑。也許是被父親壓抑的太久,也可能是當年爭太子的時候隱藏太深,曹丕在掌權之後就變得「口無遮攔」起來。那天剛被曹操封為太子,回家之後,曹丕摟著辛毗的脖子說:「辛君知我喜不?」。一個隱忍了多年的青年,開心問自己身邊的人:你看我開心嗎?這就是曹丕的真性情。
  • 「王與馬,共天下」:士族文化,一場魏晉大變局
    中古時期皇帝神聖性的下降及其權勢的弱化,與「中古士族門閥」是密切相關的。    魏晉以前的國家分裂、政治動蕩,倒為士族提供了發展空間。東漢後期,帝國大廈出現了深刻的裂痕。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政、爭權奪利,造成了無益的政治損耗;士大夫清流和濁流的黨爭,導致了朝野的離心。
  • 《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折射出積極的精神,才是文學作品真正價值
    這個部分我認為相當好,因為荀彧雖然一直追隨曹操,是曹操的心腹,但正史上也有記載,說他後來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可見他雖然是曹操的謀士,但也不是亂臣。重要的是,他還是個美男子,「偉美,有儀容」,說的就是荀彧,他可能是三國時期唯一能和周郎媲美的美男子了吧。其中還有一個細節也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