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背後的故事——曹操: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2020-12-05 成老師語文教室
來自百度百科

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第二次頒布《求賢令》。

這一年,皇叔劉備攻下了成都,自封為益州牧,正式割據一方。

這一年,曹丞相派人處死了伏皇后。多年前皇后曾與父親伏完通信,密謀刺殺曹操。

郗慮從皇宮的夾壁中搜出躲在那裡的伏皇后,伏皇后蓬頭垢面赤腳,看著皇帝劉協,眼神平靜而絕望:真的沒法相助嗎?皇帝一聲嘆息:不要指望我,我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呢?回頭看了一眼郗慮:臣下犯上弒後,你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嗎?

這一年,曹操的女兒曹節19歲,成為新的皇后。一年前曹節和姐姐曹憲、妹妹曹華一同嫁給了皇帝劉協。

郗慮將情況報告曹操,他和朝中絕大多數臣子一樣,是曹操的僚屬。皇帝只是被架空的皇帝。曹操看著皇宮的方向,久久無語:

皇帝呀,我若想殺你,十幾年前就殺了。

我殺後,殺臣,敢負天下人,但我始終是大漢的丞相呀!

我還政於你,你能掃平天下?君臣隔閡已深,你能放過我,放過我的家人和我忠誠的屬下?你說君臣相和,共克時艱?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我60歲了,時不我待,我不能等,我也賭不起!

皇帝呀,你記不記得,二十年前,天災,人禍,戰亂,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皇帝呀,你記不記得,十多年前,你在長安的時候,朝廷發不出俸祿,官員們到野外到廢棄的磚牆縫裡挖野菜餬口度日,好些官員被城外的流民誤殺!

為了充盈府庫,我厲行節儉,苛嚴得不近人情。前些日子,我最喜歡的兒子曹植的妻子,穿一件繡了花的絲綢衣服從宮門前經過,我親自下令將其處死。我不難受嗎?

若非有我,這天下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皇?焉有漢室正統在?

來自百度百科

皇后曹節出生那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那一年皇帝劉協15歲。

15歲的劉協已經當了6年皇帝,6年毫無實權只能聽任權臣擺布的小皇帝。先是董卓,後來是王允,再後來,李榷、郭汜……從洛陽到長安,又從長安到洛陽,顛沛游離,擔驚受怕,朝不慮夕。曹操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曙光。

曹操聽從僚屬荀彧的建議,把皇帝迎到洛陽,又送到許都。修建宮室,整飭禮儀,向來節儉、痛恨奢靡的曹操難得地大方一次。他安頓好皇帝的衣食住行,送給皇帝各種器物,包括古董和書籍。他遊說甚至採用半強迫的方式讓一些小軍閥來許都朝見天子。

皇帝平生第一次覺得自己象是皇帝了。他高興地住在許都,期盼自己快快長大成人,待長大後曹操還政,自己就能做一個真正的皇帝了。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怎一個風光了得?

他等了五年,他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做一個好皇帝,可是曹操為什麼還沒有還政的跡象呢?

他憤怒了,他瞪著曹操:如果你還把我當成皇帝,就請你尊重我;如果我在你眼裡只是一個擺設,那就別讓我呆在這個位置!

曹操跪伏於地,看著兩邊的虎賁勇士,冷汗直流。

你是皇帝,可是生逢亂世,你只是一個無臣無兵的光杆皇帝。離開我,你以為那些環伺的群狼會放過你?給我一個名義吧,讓我奉天子以令不臣,讓老百姓早一點安居樂業,不好嗎?

曹操飛快地離開皇宮,從此再也沒有單獨朝見過皇帝。

來自百度百科

還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接見羽林監棗祗。

主公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什麼?

各地軍閥混戰,可是他們經常仗打到一半,就雙方主動撤軍了。

不奇怪。那是因為沒有軍糧了,當兵的要吃飽肚子才有力氣打仗呀。

如果我們有了充足的糧草,是不是就可以攻無不克?

談何容易!天下大亂,農民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被抓丁打仗,哪還有人種地?

前段時間我們不是俘虜了黃巾三十多萬壯丁,還有大批的耕牛和農具?許昌一帶有大片大片荒廢的田地,不如我們屯田?

有道理。封你為屯田都尉,你具體負責吧。

半年後,屯田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當年糧食收入過百萬斛,緩解了軍糧壓力;更重要的是,幾十萬人口留在許昌從事農業生產,為今後的戰事提供了穩定的兵源。這種制度迅速推廣,曹操的實力一天天壯大。

官渡之戰,火燒烏巢,糧食成為壓垮袁紹的重要砝碼。獻計的叫許攸,許攸來投時曹操倒履相迎。

幾年後,曹操平定了東北後方的烏桓。站在渤海邊,躊躇滿志的曹操吟出千古絕唱《觀滄海》。返回途中,他一向倚重的謀士郭嘉病死,曹操哭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終於遭遇了軍事生涯中影響最大的失利——在一個叫赤壁的小地方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三分天下已成事實。曹操退回長江以北。先把拳頭縮回來吧,該把中原一帶深度經營啦。

來自百度百科

建安十四年冬天,丞相府掾吏和洽拜見曹操。

敢問丞相,您年輕時被薦舉的功名是——?

孝廉。那年我20歲。

如果我記得沒錯,朝廷應該有個規定,40歲之前不授孝廉。

是呀,不歷人事,不經宦海,焉知此人孝與不孝,廉與非廉?只可惜這樣的規定在高門顯宦面前成了一紙空文。我也算是既得利益者吧。

看來丞相亦對當今人才選拔方式不滿呀。不知丞相以為當如何選拔人才?

自然是以德為先,民生凋敝,德之中又當以廉為貴。

丞相明鑑!只是下官還有幾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哦?有何高見?

天下之人,材德各異,不能單以廉潔取士。節儉樸素,用來約束自己當然是好的,但單靠這治理政事恐怕所失頗多。昔日孟公綽廉潔自處,做趙氏、魏氏家臣自然是極好的,但擔任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就力有未逮了。再者說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丞相重視廉儉,影響朝中物議,官員中凡著新衣、乘好車者,皆被譏為不清;而形容不整、衣裘敝壞者,則被稱為廉潔。以致一些士大夫故意損汙衣冠博取名望。這不是好現象。假如治事非廉士不可,那奢侈的管仲何以助齊桓公霸世!盜嫂受金的陳平又怎能助高祖平天下?

三個月後,曹操頒布《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一年後,56歲的曹操大宴群臣,橫槊嘯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十多年前,翩翩少年,風流倜儻。喬玄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許劭嘆:君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回想當年,小小的北部尉曹操以五色棍杖斃了違禁夜行的寵宦蹇碩之叔蹇圖,何等的意氣風發?終究是老了!

可是老又如何?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第三次頒布《求賢令》。是年,東吳呂蒙白衣渡江,智取荊州。十二月,孫權斬關羽,獻首級予曹操,稱臣納貢。群臣皆曰:天人之應,異氣齊聲,魏王宜正大位。曹操沉吟:如果天命真在我,我願做周文王啊。

第二年正月,曹操至洛陽,薨。

來自視覺中國

以下是曹操所不知道的:這年十月,曹魏代漢,曹丕即皇帝位。劉協遜位,被封為山陽公,山陽公夫人曹節指著哥哥曹丕,罵道:你會有報應的!45年後,司馬氏用同樣的方式取代了曹魏。

曹操無法預料的是,當年他引以為傲的兩項改革——屯田制與求賢令,因種種原因,執行走樣,成為曹魏王朝迅速傾覆的催化劑。

曹魏後期,屯田分配方式由之前的五五變為八二,官府取八,屯田軍民取二,屯田的收益養肥了新的軍閥,底層軍民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曹丕將求賢方式發展為九品中正制,迅速演變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尷尬局面,新的門閥世族的力量迅速膨脹,皇室衰頹。

歷史的天空

(電視劇《三國演義》片尾曲)

黯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

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

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哪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

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

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相關焦點

  •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已經資助了十多個貧困戶孩子上學,其中有三個己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四個正在上大學,有七個正在高中生,四個正在初中生,"這個被楊凡書記隱藏多年的"秘密"偶然在鄉村幹部中暴露了,結合多年來耳聞目睹楊書記以清廉自守、勤政為民的實際行為,大家一方面感動、敬佩,一方面對照自身的行為,全鄉村幹部掀起以楊凡書記為榜樣,學習楊凡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 寂寞生前事,熱搜身後名-虎嗅網
    中國人又特別在意身後之名,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白居易給好友元稹寫墓志銘,潤筆高達六七十萬,還是友情價,這大概也算是中國特色。所以每有名人辭世,網上就會特別熱鬧,微博和朋友圈裡聲情並茂的追思和哀悼不少。與其說是向回憶致敬,不如說是祭奠自己的青春。
  • 「孤獨」廳官羅崇敏:擔當身前事 何計身後評(2)
    我用公權為大家做了很多事,包括一些個人需要我辦的事,只要在公權範圍內,公正、公平辦了,我不求任何回報。我經常說,幹部要用醫生的心態,來對待你所關心過的一切人,醫生是什麼?醫生把病人治好了,不會求你去報答,病人想感謝甚至連人的名字都記不住,要有醫生的心態。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個性是沒有個性,就是自然人,我少喝酒,不打牌,不抽菸。
  • 寧鄉在全省率先實現身後「一件事一次辦」!
    人們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在生前,也體現在身後親人離世,家人傷心但一系列身後事卻不得不去辦理8月14日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件事一次辦」的深入推進工作,在近期的「一件事一次辦」調研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付旭明指出,要加速自然人與法人生命周期的開發與建設工作,重點突出出生、入學、身後「一件事一次辦」、企業開辦與註銷「一件事一次辦」。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寧鄉在全省率先實現身後「一件事一次辦」。
  • 一位村支書的生前事和身後名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向定傑攝▲張曙光的父親看兒子生前的筆記本。這是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川巖村村支書張曙光生前寫下的一句話。金秋時節,稻穀豐收。一棟棟民居黛瓦白牆,鬱鬱蔥蔥的林海隨風擺動。只不過,正在硬化的環村公路旁,多了一座新墳。  從1996年擔任村會計算起,張曙光已經連續幹了20年村幹部,其中連續三屆是村支書。9月4日,在幫一戶硬化公路邊的貧困戶危房改造拉電線時,他不慎從樓梯上摔下,再也沒有醒來。
  • 贏得生前身後名,值得羨慕;生前無名而身後流芳的,應該致敬
    有些英雄就是超越時代的存在,他們往往生前無名,卻往往死後揚名天下。或許,不容於當時的局;或是,不為時下所理解;還有,就是總要在塵埃落定之時才能彰顯他們的神奇。01.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屈原,容不進楚國的局屈原,要能力有能力、要忠誠有忠誠、要才華有才華。
  • 最近火了「短巷與酒」女生頭像: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
    最後我們要說的就是這第三個頭像,小編最喜歡的就是這第三個頭像的灑脫勁,就像是這句話「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喜歡的是哪個頭像呢?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補充喲!——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贏得生前身後名
    經過再三思考,丁鳳鳴做出決定:「我同意遷墳,不是因為補償,而是因為志勇是軍人,生前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現在他走了,我們要護他身後名。」
  • 澄懷說酒事丨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早在《左傳》中,已有「三不朽」的說法了,所謂三不朽」,即「上為立德,中為立功,下為立言」,就是說最上的不朽是成為道德楷模,比如孔夫子,當聖人,又榮膺「素王」頭銜,等閒的天子都不在他的話下;中等的不朽,就是建功立業,為國為民幹一番大事業,了卻君王心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低檔的不朽,就是寫文章,出著作,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一樣永垂不朽。
  • 曹操的墓為何跟兒媳婦的墓在一塊?原來他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公公與兒媳之間的故事 甄姬是著名的河北美人,長得非常的漂亮,未出嫁之前就已經名譽河北,朝堂之中幾乎無人不知甄姬的美貌。曹操應當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甄姬是個大美人,只是當時的他無權無勢,根本沒有辦法將甄姬納入自己的懷中。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是在黃雀背後的我們卻都沒有看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甚至於小學的孩子都知道,還會偷偷取笑。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是有這篇課文的,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我們也都知道,成語都是由一個故事衍發來的,而這個故事又都是根據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記載的,那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背後又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 松陽縣公民身後「一件事」「一站式」辦理告知書
    公民身後「一件事
  • 中國沿用該制度近三千年,日韓等國曾長期用,很多帝王生前很在意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位帝王不是因政變被推翻,或因生前作惡太多被殺、被廢,一般都有四個表示身份的稱號,即生前的年號、尊號,死後的諡號、廟號。而諡號,是在帝王駕崩後,繼任者按照逝去的帝王生前的功績、品行等情況,命禮部擬定數個合適的詞彙,經大朝會商議後,所選擇的一個最恰如其分的稱號。
  • 課文《大象保姆》告訴你大象經過訓練以後能夠做什麼事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增強關愛動物、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3、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感受大象對主人的忠誠和恪盡職守的精神,增強關愛動物、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能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 李杜的生前身後名,詩仙是生前的,詩聖卻在明朝
    所有為人熟知的故事,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比如醉草答番書,再比如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還有龍巾拭吐,御手調羹,都發生在這短短的一年多裡。天寶三載李白出宮之後,到洛陽組上了當時聲明不顯的鐵粉杜甫,開始了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的旅程。自此以後,李白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身騎白鹿,五嶽尋仙的旅途之中。
  • 「王者榮耀」蔡文姬與曹操關係不一般?連甄姬也被曹操玩弄於鼓掌?
    王者榮耀這個遊戲不僅僅在玩家對戰方面做的不錯,而且給每個英雄都設定了背景故事,人物之間關係極其複雜,英雄眾多的三分之地自然也不例外,「雙姬姐妹花」便與曹操有著不一般的關係。蔡文姬作為軟輔裡的門面擔當,有著可愛的外表和強大的功能。一技能可以幫助所有範圍內隊友提升血量;二技能可以在敵人間彈跳,造成眩暈效果;大招可以給範圍內血量最低英雄回血,並提供雙抗。
  • 王者榮耀:蔡文姬的臺詞背後的故事你都了解嗎?
    蔡文姬一生感情坎坷,在王者榮耀中蔡文姬有許多臺詞,聽起是歡快的語調,但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一起來看看吧。蔡文姬稱曹操為男神,大部分原因應該是曹操將她從匈奴手中贖回,贖回後曹操也是照顧著她,並為她又重新找了她的第三任丈夫董祀,讓她心生感激之情。關於典韋,在原三國中,典韋和蔡文姬是沒什麼關係的,但在遊戲背景的官方故事中,典韋是被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收養的,蔡邕去世後,就只有蔡文姬自己養著了,所以玩遊戲的時候記得將歷史事件和遊戲故事分開呀。
  • 曹操高陵「被毀」,是曹丕在「坑爹」嗎?
    曹操薄葬思想與東漢厚葬風氣薄葬與曹操的節儉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兩漢事死如事生的思想、靈魂不滅的觀念使得社會上厚葬鋪張浪費之風氣盛行,即所謂的「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人們相信死後還能享受生前的富貴生活。漢代的經學思想摻雜了很多陰陽五行、圖讖等學說,整個社會追求神仙方術以求長生不老。
  • 他不但當面戲弄曹操,還靠道術躲過追殺,是曹操想殺卻殺不掉的人
    其實在中國歷史中,方士或者叫修道中人,總是在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身後若隱若現。他們像是不問人間事的世外高人,而每逢大亂又總是參與其中,幫助帝王成就偉業。比如張良,他年輕的時候得到黃石老人的點撥,修習道術,後來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還有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道士劉基,也叫劉伯溫,他不但屢出奇計,所作的燒餅歌也是一首很準確的預言。
  • 曹操臨終前,從野狼變兔子,留下3項遺言,暴露了天下男人的軟肋
    在三國群雄中,曹操的形象屢被後世爭議。無論從歷史、文學、藝術評價中,都能看見一個「清平之奸賊」的形象,他先後逼殺董妃、伏皇后,在徐州就「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殺呂伯奢一家,還有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奸詐暴戾的野狼性格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