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實習生 邱宜)湖南迎來2021年的首波寒潮,1月7日,人們一早推開家門便感受到強勁寒意,雨夾雪及大風緊緊相隨。低溫雨雪天氣下如何禦寒防病?來看3位專家的貼心提示。
預防心梗腦梗,年輕人也要提上日程
前些天,《巴拉拉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璐因心梗去世,年僅25歲。沉痛惋惜之餘,敲響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低齡化的警鐘。
事實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與氣溫下降也明顯相關。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病一科(神經內科)主任劉葉輝表示,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激素分泌變化、心跳加速,從而引起血壓上升及明顯波動。此外,冬天人們對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增加,而戶外活動減少,也是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
對於老年人和原本有心腦血管病基礎的人群,心腦血管承受壓力的變化更容易引起胸悶、胸痛、頭痛、頭暈等不適感覺,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心梗、腦梗。現代年輕人很多有喝酒抽菸、熬夜、暴飲暴食和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也要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上日程。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要做好控制血壓血脂、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和保持鍛鍊等「基本功夫」,注意保暖,避免身體驟冷驟熱;可在臨睡前和起床後各喝一杯溫開水,以稀釋體內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寒冷天氣下,運動的時間與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儘量選擇室內運動。
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感冒」久治難愈應排查結核病
「冬天天氣寒冷,更有利於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的生存,因此各類呼吸道傳染病都進入高發期。」湖南省胸科醫院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黃移生表示,隨著寒潮來臨,溼冷空氣活動進一步頻繁,大家工作和居住場所通風少,易發生支氣管哮喘、慢阻肺和感冒咳嗽等呼吸道傳染病,尤其要警惕結核病的傳染和發生。
當患有肺結核後,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乍看之下與感冒十分類似,很多人可能會不太在意,從而給肺結核的發病和傳染帶來可乘之機。
黃移生提醒,肺結核的典型症狀主要為咳嗽、咳痰、咯血、發燒、盜汗、胸痛等。當市民覺得自己「感冒」後難康復、病程長,出現咳嗽、咳痰持續兩周以上,或是出現咯血症狀,應儘早排查結核病,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冬季大家為了防寒保暖,喜歡緊閉門窗,殊不知,這樣其實為結核病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黃移生建議,長時間呆在室內,一定要注意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注意環境衛生。此外,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咳嗽及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當進入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時,還要注意戴好口罩。
跌倒引發的各類骨折患者增多,這種骨折獨佔鰲頭
氣溫降低,伴隨而來的是路面結冰,動作不靈活,由跌倒引發的各類骨折患者也會增多,其中Colles骨折獨佔鰲頭。
什麼是Colles骨折?湘雅三醫院創傷外科主任羅令教授解釋,Colles骨折屬於橈骨遠端骨折,常見於骨質疏鬆的老年女性,發病率約佔全身骨折的10%,也是最常見的上肢骨折,常見於冰雪天滑倒,手掌撐地引起的橈骨遠端骨折。
專家支招防跌倒攻略:雙手不能插在口袋裡,雙手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萬一跌倒可以用手撐著,防止下肢跌倒,畢竟上肢的外傷比下肢的外傷好處理,預後也比較好;走路時身體略向前傾;走路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樣底盤大,重心穩;走路時步幅宜小,邁大步走路容易跌倒。
劇烈的氣溫變化還容易引起關節疾病的急性發作,出現關節局部紅腫,有痛、熱、無力、運動障礙等感覺。對此,應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和長時間行走,久坐學習辦公時可適當活動腿腳,促進血液循環。患有慢性關節病的人群,應更重視關節的保養和保暖,堅決防止二次傷害,可定期前往醫院諮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