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鑫、龍傑:又要戰疫情又要保經濟,普京有多難?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郭鑫、龍傑】
5月以來,俄羅斯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十天破萬,截至5月14日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5萬,居全球第二。
俄經濟發展部部長馬克西姆·列謝尼科夫表示,受疫情影響俄羅斯每天損失1000億盧布(約合94億人民幣)。俄國內因疫情停工停產又疊加上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這使本就積弊頗重的經濟再次陷入停滯。
經過長達一個半月的「休克」,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但為「保增長、促就業」,俄已開始逐漸解禁。糟糕的經濟形勢加劇了民眾內心的不滿情緒,失業率的飆升給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隱患。而從一個更長的時段來觀察,這場危機還嚴重阻礙了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便不斷嘗試的經濟轉型進程。
因而,普京在5月11日宣布,從12日起全俄結束帶薪休假,各地要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為恢復經濟活動創造條件。在疫情處於高位時急於復工復產,可見俄羅斯面臨的經濟壓力有多大。
5月12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人們佩戴口罩乘坐地鐵(圖/新華社)
疫情之下無人獨善其身
疫情初期,歐美各國大多低估了病毒的威脅,面對愈演愈烈的病毒危機,許多國家心存僥倖且沒有做足準備。前期誤判形勢致使許多國家在面對新冠病毒時顯得手忙腳亂,各國各自為戰、缺乏合作,最終遭受了巨大經濟損失。隨著疫情不斷加劇,全球資本市場恐慌情緒不斷攀升,多國股市出現暴跌,3月份甚至出現八國股市同日熔斷。
美國多次無視世衛組織的警告,導致美成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經濟蒙受巨大損失,美股兩周內經歷4次熔斷,全美4月共計失去205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飆升至14.7%,是自1948年美國勞工部統計局開始記錄月度失業率以來的最高水平。上一次美國失業率如此嚴重還需追溯到1933年大蕭條時期,失業率曾達24.9%。
目前英國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停工停產使英國經濟3月份縮水了5.8% ,陷入三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今年第一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2%,同比實際下降1.6%,是2009年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作為亞太市場重要參與者的日本在此次疫情危機中同樣遭受衝擊,新冠病毒全球肆虐致使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行,據《金融時報》報導,為籌備本屆賽事,日本的投入已達250億美元,延期舉辦奧運會將導致資金無法及時回流,造成巨大損失。此外,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和普通家庭,日本通過了108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計劃。
華爾街銀行家認為,冠狀病毒大流行將在未來兩年內使全球經濟減少5萬億美元以上,世界正陷入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即使政府出臺了各類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但全球經濟不可能在2022年前恢復到危機之初的水平。
俄經濟遭受多維打擊
從宏觀層面看,疫情無疑對俄供給面和需求面形成多維打擊,造成經濟短期內劇烈波動,長期甚至存在走向蕭條的風險。
西方主流觀點認為俄羅斯GDP將下降大約3-4%,但具體數值將取決於隔離的最終期限。俄羅斯審計署署長阿列克謝·庫德林預計俄羅斯經濟今年或衰退7-8%,出口可能下降15%,固定資產投資也將下滑6-10%,居民消費者支出將減少。
還需注意,當前全球能源市場變幻莫測,與以往石油危機不同,此輪石油危機主要由於供給面與需求面同時發生極端變化。
沙特與俄的寡頭博弈嚴重影響了石油市場供需平衡,加劇了能源價格閃崩。美國原油期貨市場更是上演史詩級暴跌,5月美油WTI原油期貨結算價首次跌為負值。大量超額供給甚至導致石油產品的運輸關稅猛增。國際能源署預測,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產品庫存將增加約5.5億桶。雖然短期內石油價格需求彈性較小,但長期來看,石油價格需求彈性依然較大,存在改變人們習慣、刺激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可能。
由於油價短期內無望反彈,俄國家預算會遭受重創,各類行動、措施、規劃或難以獲得(足夠)資金支持。油價暴跌致使原本用於普京經濟刺激計劃的1650億美元國家儲備基金消耗殆盡。目前油價仍遠低於平衡預算所需的每桶42美元,為滿足日常需求,俄國家財富基金每天的支出高達3億美元。俄財政長西盧安諾夫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兩年。
此外,節節攀升的新冠確診病例以及長達一個半月的隔離封鎖措施使俄三分之一的經濟陷入癱瘓,過去兩個月已經有73.5萬俄羅斯人登記失業。庫德林認為,失業率可能會上升至10%。俄阿爾法銀行分析師預計,居民實際工資可能會下降5%。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商業日報4月7日的報導,2002年第一季度,約22400名個人和個體企業家被俄羅斯法院裁定為財務破產,與去年同期相比激增70%。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