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8:51:33 來源:中國紡織報
在我國聚酯行業多家上市公司中, 蘇州龍傑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龍傑」)可謂是個獨特存在。它的起步並不算早,規模也不算大,但是上市速度快,贏利能力較強。
相比其他熔體直紡「大塊頭」企業年產數百萬噸的規模和體量,蘇州龍傑卻「劍走偏鋒」,走出了一條「專精特強」的差異化發展之路,也成為資本市場上廣受關注的潛力股和我國聚酯滌綸行業的「後起之秀」。
一路走來,在快速發展的不同階段,蘇州龍傑把握住了哪些關鍵點?逐漸形成了怎樣的個性化「企業基因」?近幾年,其專、精、特的系列產品有哪些?在市場中反響如何?在熔體直紡佔聚酯滌綸行業發展主流的市場中,蘇州龍傑堅持深耕切片紡市場的理由何在?尤其是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多重不利影響,蘇州龍傑採取了哪些應對之策?其遠期發展思路又是什麼?日前, 蘇州龍傑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席文杰就以上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獨闢蹊徑打開一片差別化「藍海」
走進位於江蘇張家港市的蘇州龍傑,「創新創造大不同」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自2003年創立伊始,這句話就成為聚酯行業這名後起之秀一以貫之的信條,並一步步內化為一種企業文化。
席文杰解釋道,創新意味著打破常規,敢於否定自我。創造就是要立足於生產要素上做文章,包括原材料改性、設備改進等。所謂「專精特強」,是指專業性強、高檔次精品、產品有特色、競爭力強。
「我們就是要幹別人沒幹過的。只有在創新思想的引領下,公司才能創造出不同的產品,構建出不同的產品結構。2003年公司剛成立時,國內市場上常規滌綸長絲產品的競爭就已經非常激烈。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們確定了『高技術劍走偏鋒、差別化獨闢蹊徑』的戰略方針,果斷放棄常規產品的『紅海』,選擇了差別化生產的『藍海』,初步確立了差別化經營理念,決定走錯位發展之路。」席文杰說。
蘇州龍傑的產品包括差別化滌綸長絲、PTT纖維等,涵蓋FDY、DTY、POY品類,有上百個品種和規格。十幾年來,公司一直堅持物理改性、化學改性、工藝改性並舉,通過技術改造、在線添加、功能複合等方式,賦予滌綸產品特定性能,實現產品的持續創新,有效滿足市場對紡織面料在舒適、觀感、功能等方面的個性化要求。其系列差別化產品市場認可度高,獲得的國家專利有70多項。
「仿棉、仿麻、仿絲、仿毛、仿皮」的「五仿」纖維,細旦吸溼性PTT纖維、全消光超細PTT纖維等高新技術產品,低鹼量海島纖維,彈性纖維和新型超/極細纖維等功能性纖維,以及利用生物基原料或循環再利用原料生產的環保型綠色纖維等,都是蘇州龍傑差異化產品的代表。尤其是,仿麂皮纖維繫列、仿皮草纖維繫列、PTT纖維繫列是其核心特色產品。
據介紹,用蘇州龍傑的仿羊毛/仿兔毛纖維織成的面料,在視覺、觸感、風格等方面與皮草十分接近,效果逼真,對腈綸纖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其低鹼量海島纖維能節約原材料水溶性切片的耗用量,並減少後道處理過程中的汙水排放,更加綠色環保。其PTT纖維具有良好的拉伸回彈性、較低的模量及低溫染色性等特點,且環境友好、原料可再生。這些特色產品都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席文杰介紹:「我們公司始終重視研發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已有產品的性能,改進生產工藝,並結合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持續開發新產品。我們是國內少數幾家掌握了仿羊毛、仿兔毛等高/超仿真動物皮毛滌綸纖維、低鹼量仿麂皮纖維等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仿麂皮纖維、仿皮草纖維及PTT纖維等產品在細分市場佔有率居於前列,具備較強競爭優勢。我們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就是在不斷否定自我、推陳出新中幹出來的。」
「劍走偏鋒」深耕切片紡細分市場
規模化、效率高、技術水平強的熔體直紡裝置近15年來逐漸成為大型聚酯龍頭企業的「標配」。裝置技術快速提升促進了這類企業的年產能規模不斷擴張,有的已達到數百萬噸,有的甚至直奔上千萬噸的目標,他們在聚酯市場中形成了很強的「規模效應」和綜合競爭優勢。
但是,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卻又百花齊放的聚酯市場中贏得優勢,「打法」從來不只有一種。即便是部分「大塊頭」企業,也深知切片紡工藝的獨特魅力,在熔體直紡裝置之外,還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切片紡工藝。 而蘇州龍傑所選擇的戰略,是聚焦並深耕切片紡市場,不斷挖掘該工藝的市場潛力,力求在該領域做到極致。
席文杰認準切片紡工藝自有其堅定理由。「切片紡生產工藝具有生產轉換方便、轉換性價比高、產品開發便捷、生產靈活、市場反應迅速等特點,尤其是在開發和生產纖維結構、功能較複雜的產品時具有較強優勢,比如超仿真纖維、多組分複合纖維等。相比熔體直紡,採用切片紡工藝生產滌綸長絲的企業,產能、產量和規模雖然沒有那麼大,但是產品特色較明顯,產品附加值較高。」席文杰說。
專業是成就競爭力的一種重要因素。基於技術積累和產品研發優勢,多年來,蘇州龍傑專注於差別化產品的開發,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滿足並引導面料和服裝、家紡等終端市場的需求。尤其是近幾年,在相關動物保護組織的推動下,不少國內外服裝品牌開始主張「杜絕使用動物皮毛」,從而使仿毛纖維的市場快速升溫。蘇州龍傑緊緊抓住這一市場機遇,大顯身手。2015年~2018年,仿皮草纖維佔其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約為27.77%、31.22%、37.25%和31%。
「對於仿毛類產品,不同客戶之間的需求千差萬別,而且,不同動物、不同部位的皮毛也是性能各異。我們需要通過分析客戶需求,針對不同動物、不同部位皮毛的不同特性,持續、深入地進行研究和模擬開發,再經過反覆試驗,最終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新產品開發成功後,基於公司的產量基礎,我們再進行專屬量身定製,並給予客戶半年到一年不等的保護期。這就是『個性化定製,差別化生產』和『合作開發,共享紅利』的發展策略。這些策略的制定和實施,為公司的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席文杰解釋道。
系列差別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一步步驅動著蘇州龍傑步入快速發展的爭奪市場階段。尤其是近些年,公司陸續引進多條日本TMT高速紡絲生產線和數十條德國巴馬格加彈機生產線,規模逐步從原來的擁有員工500多人、年銷售收入3億元,快速發展成為擁有員工1000多人、年銷售收入達十幾億元的規模型企業,形成了年產15萬噸差別化滌綸長絲的產能。2017年~2019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5.24億元、17.43億元、16.2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35億元、1.54億元、1.68億元。
「為做大做強企業,我們不惜投入巨資,依靠科技創新,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的高技術、差別化纖維產品,以中高端產品作為企業研發的方向,不斷搶佔市場制高點。我們深耕專業領域,並堅信只有在細分市場堅持技術創新,不斷推出順應市場的創新產品,才能真正形成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席文杰說。
「資本加持」大步快跑開拓新天地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從來都是如影隨形、水乳交融。2019年1月17日這天,席文杰脖子上搭著一條喜慶的紅圍巾,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十幾年創業徵程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響了上市鑼。隨著603332的股票代碼出現在大屏幕上,蘇州龍傑成功在A股掛牌上市。這是蘇州龍傑發展歷程中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也為其進一步開疆拓土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通過上市,蘇州龍傑公開發行股票2973.50萬股,每股發行價為19.44元,募集資金總額為5.78億元,發行後總股本為11893.80萬股,募投資金投向兩個重點項目。
其中,「綠色複合纖維新材料生產項目」將新建7萬平方米的廠房,引進高效進口卷繞機組、紡絲機、離心式空氣壓縮機等先進技術裝備,形成年產2.5萬噸新型生物基聚酯PTT記憶纖維,以及年產2.5萬噸彈性複合纖維的產能。該項目投產後,蘇州龍傑的產能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產品結構將更優化,效益也將得到提升。「高性能特種纖維研發中心項目」將利用現有廠房,引進進口多功能卷繞機、紡絲機,以及先進的纖維測試儀器,用於開發國內領先的新型多功能纖維新產品。該項目建成後,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蘇州龍傑的生產技術和新產品開發能力,提升其研發創新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目前,這兩個項目的備案、環評審批、能評審批等工作均已完成,主要生產及輔助設備也已完成預訂。
不過,一個現實情況是,今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行各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都大大增加,蘇州龍傑兩個新項目的推進也受到一定影響。同時,雖然今年春節期間蘇州龍傑部分生產線保持連續生產,但受國內疫情影響,企業節後也面臨著全面復工復產日期延遲、復工人員短缺、交通物流不暢、原材料供應不足、發貨困難等共性難題。
對於此,席文杰清醒地認識到,疫情之下大家固然是同此涼熱,企業的確需要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去消化疫情帶來的系列不利影響,但在企業追求做大做強這條長久的「跑道上」,疫情的影響終歸只在一時,而堅定信心、精準施策、力求發展才是始終不變的硬道理。
在此思想指導下,疫情期間,蘇州龍傑以部分裝置停車為契機,對車間的生產和輔助設備進行了大規模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了全自動油劑調配系統、全自動捲曲收縮率測試儀、全自動包裝碼垛流水線等先進智能裝備,以此提高生產檢測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員工勞動強度,進一步減輕企業用工需求壓力。同時,為了做到防患於未然,蘇州龍傑還組織相關部門對生產車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安全大排查,並對所有關停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今年以來,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實行了對生產線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和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並平穩有序地恢復生產。下半年,我們會加快新項目施工進度,儘量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給搶回來。」席文杰說。
對於遠期發展,席文杰也有清晰規劃。未來3年,蘇州龍傑將利用已建成的江蘇省高技術差別化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在加強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合作,不斷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將以現有產品為基礎,通過對仿麂皮、仿皮草、PTT等纖維繫列產品的深度開發、升級和新產品研製,進一步優化差別化、高附加值產品結構,實現「做大PTT、做強仿皮草、做精仿麂皮」的目標。同時,公司將進一步豐富循環再利用纖維、生物基纖維、原液著色纖維等綠色纖維的產品結構,提高該類產品的佔比,不斷推進綠色發展。
「從中長期看,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功能性、高附加值纖維的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尤其是,既能滿足消費需求變化又能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融的環保類產品,將是市場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席文杰指出,「對於未來,我們相信自己腳下有黃金,不盲從,不跟從。當然,我們既滿懷信心,也會時刻保持著未雨綢繆的危機感。疫情終將過去,我們將持續致力於推進新型纖維向生態環保化、功能多元化、性能增強化方向發展。我們相信,切片紡工藝和差別化產品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