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2020-08-16 板慄和酥餅是只鳥

在長久的生存和進化中,物種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人類組建起社會,在大社會中合作生活,就不再需要時時準備面對其它物種的危險了。

但是在此之前,人類也是經歷了長久的進化,需要在野外面對其它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

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一些大型鱷魚、毒蛇、古巨蜥、恐貓、巨鷹等等,都曾是人類的天敵。實際上,當時的人類在野外生存,條件是真的艱險。《瘋狂原始人》這部動畫電影就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當時還未完全進化成人的原始人,生存上面臨著怎樣的威脅。

那時候,原始人連鴕鳥都打不過,恪守著待在洞裡的祖訓,不敢越雷池半步。因為誰也不知道出去了,又會面對什麼樣的危險。

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經歷了那麼多危險的時刻,現在人們基因裡也刻著對一些大型的兇猛動物的恐懼,也會下意識地對高速撲過來的什麼東西戒備。

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

當時的紐西蘭,陸地上沒有老虎、獅子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只有青蛙和蝙蝠這種很小的小動物,以及很多的鳥類生活著這裡,這裡是鳥類的天堂。

天堂裡卻生活著一種堪稱地獄級別的「統治者」,它是一種古老的巨鷹——哈斯特巨鷹

根據它們留下的化石,人們推測出哈斯特巨鷹應該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鷹類之一。它的體長有1.5米,展翼3米左右。當然,這個體長現在的一些鷹類也不是不能達到,但是哈斯特巨鷹的體重遠超其它鷹類,重達18公斤。

按道理來說,即便哈斯塔巨鷹的翅膀足夠強大,也難以支撐18公斤的體重在千米的高空飛行。專家們認為,這已經是飛行動物的極限。

奇怪的是,經過對哈斯特巨鷹的DNA檢測,發現哈斯特巨鷹這樣大的體型,近親確實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島和紐幾內亞島上的體型很小的鷹,它們的體重通常不超過1公斤。

科學家們推測,這兩種鷹的祖先可能是同一種,但是當哈斯特巨鷹的祖先來到紐西蘭,發現這裡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時候,覺得機會來了。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的體型增長了10到15倍,同時進化出了利爪,而這樣的進化速度是空前絕後的。

體型增大的哈斯特巨鷹,就成了這裡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基本沒有天敵,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上「統治」紐西蘭數百年。

你可能很難相信,人類曾經和恐鳥、象鳥、哈斯特巨鷹這樣的龐然大物一同生存過,還和它們戰鬥過。1000年前的毛利人來到紐西蘭,它們要生存就要面對面地和這些大鳥戰鬥,這個時候的哈斯特巨鷹,也是人類的天敵。

哈斯特巨鷹的爪子非常強壯,它們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可以在高空中鎖定獵物。一雙利爪穿透力很強,大爪子在獵物的脖子上一擊就能讓獵物頃刻斃命。恐鳥、象鳥這樣的不能飛的巨型鳥類、性格溫和行動緩慢,成了哈斯特巨鷹的主食。

恐鳥和象鳥的身高几乎是當時哈斯特巨鷹的一倍,面對哈斯特巨鷹都沒有還手之力,更何況是當時的人類呢?所以在哈斯特巨鷹的統治之下,當時的人類活得比較狼狽。

但是後來哈斯特巨鷹還是滅絕了。

雖然人類打不過哈斯特巨鷹,但是恐鳥、象鳥這樣的只能在地上走的巨型鳥類是很好的食物,所以當時人類對恐鳥和象鳥展開了長達幾百年的捕獵。再加上當時一些疾病的流行、棲息地的減少,象鳥和恐鳥先後滅絕。

你可能不敢相信,這種名字透露著濃濃的原始意味的巨鳥,最後的存在時間,居然不過三四百年。

失去了食物來源的哈斯特巨鷹,面對這個時候已經擁有了火藥的人類,只能走向滅絕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從人類組建起社會,在大社會中合作生活,就不再需要時時準備面對其它物種的危險了。但是在此之前,人類也是經歷了長久的進化,需要在野外面對其它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一些大型鱷魚、毒蛇、古巨蜥、恐貓、巨鷹等等,都曾是人類的天敵。實際上,當時的人類在野外生存,條件是真的艱險。
  • |恐鳥|巨鳥|馬達加斯加|象鳥|...
    紐西蘭人不僅把這種幾維鳥定為國鳥、印上紙鈔,還以「I'm kiwi」的句式來表達「我是紐西蘭人」。要是偶爾有幾維鳥光臨民宅,這家人會驚喜得認為將有好事要降臨。紐西蘭不僅盛產幾維鳥,這片古老的陸地曾經是無翼鳥的故鄉。曾經,九種被歸類為恐鳥的物種就在這裡蓬勃發展。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古顎總目中有我們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幾種鳥: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象鳥(又稱隆鳥);生活在紐西蘭的恐鳥;生活在非洲的鴕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鴯鶓。今天來認識一下這些不會飛的巨鳥。象鳥不會飛,但是有強壯的雙腿,生活在森林中,以水果為食,它的蛋足足有一個成年人的臉那麼大,2014年4月24日,在佳士得拍賣行,一枚保存完好的象鳥蛋以10萬美元拍出,蛋裡有保存完好的小象鳥骨骼。象鳥基本上已經滅絕,滅絕的原因和許多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一樣——人類對其無節制的獵殺和棲息地的破壞。
  • 恐鳥
    更為有趣的是,恐鳥的羽毛類型,骨胳結構等幼年時的特點直到成鳥還依然存在,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一類"持久性幼雛"的鳥。恐鳥是"一夫一妻"制,它們可以共同生活終生或者在其中一隻死去,倖存者才去另尋配偶。它們以夫妻為單位終年棲息在紐西蘭南部島嶼的原始低地和海岸邊林區草地裡,以漿果、草籽和根莖為食,有時也採食一些昆蟲。由於恐鳥身體龐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對恐鳥都有著自己大片的領地。
  • 哈斯特巨鷹,一種捕食人類的殺人鷹
    哈斯特巨鷹是生活在700多年前的紐西蘭裡,它的體型比現在我們所知的大型白頭鷹還要大得多,它的羽毛黑白相間,翼尖還有一點淡淡的黃綠色,鳥冠呈紅色,是當時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哈斯特巨鷹在當時的食物鏈上就是頂層的存在,基本沒有天敵
  • 揭秘曾統治天空 5種遠古飛行動物
    揭秘曾統治天空 5種遠古飛行動物   阿根廷巨鳥是地球上曾存在過的最大鳥類,翼展達到7米。  哈斯特巨鷹  紐西蘭自身沒有多少陸地哺乳動物:沒有老虎、沒有狼、也沒有其他食肉動物,僅有少數的小蝙蝠和青蛙。人類涉足之前,這裡的森林是鳥兒的天堂。就在500萬年前,體形碩大的哈斯特巨鷹一度是紐西蘭鳥類的統治者。哈斯特巨鷹是一種巨大的猛禽,翼展幾達3米。
  • 從發現到滅絕只有幾百年,昔日的「鳥中之王」經歷了什麼?
    不過其實在幾百年前,紐西蘭的恐鳥、馬達加斯加的象鳥都比鴕鳥大的多:恐鳥身高可達3.6米,體重可達250千克;象鳥更甚,身高3米,體重可達半噸。因此無論是從體型還是體重來看,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鳥中之王」。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已經相繼滅絕了——象鳥滅絕有棲息地被破壞的原因,而恐鳥的滅絕,則主要是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
  • 逝去了的恐鳥和隆鳥
    逝去了的恐鳥和象鳥世界上最大的鳥要數鴕鳥了。它們分布在非的北部,從塞內加爾橫越馬裡、尼日、蘇丹一直到衣索比亞中部,常常成群結隊地在那遼闊的沙漠、草原上馳騁。奔跑速度之快,連駿馬也追自趕不上。鴕鳥跨越一步就有7米遠,每小時可跑上40~50千米。
  • 哈斯特鷹:紐西蘭的天空統治者
    實際上哈斯特鷹的學名意為「長有捕獵用鉤爪的鳥」,它的名字應該叫做「獵鉤鷹」,只是為了紀念命名者,人們習慣稱其為哈斯特鷹。  哈斯特鷹屬於鳥綱,今鳥亞綱,隼形目,鷹科,其生存範圍僅僅包括今天大洋洲的紐西蘭,其中又以南島最為集中。哈斯特鷹出現於距今180萬至7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到1500年前後才全部滅絕。
  • 恐鳥滅絕,兇手真的是人類
    然後,大約600年以前,它們突然滅絕,恰好趕在13世紀人類第一次到達紐西蘭的時候。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在恐鳥衰亡過程中,智人的獵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存在是導致這些巨型鳥類陷入絕境的唯一原因嗎?又或者說,由於疾病和火山爆發,它們已經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呢?而今,對恐鳥化石進行的一項新的遺傳學研究指出,人類的確是造成這種鳥類滅絕的唯一「兇手」。
  • 地球上最大的老鷹,人類也無法直接獵殺,卻因食物鏈被破壞而滅絕
    當時的恐鳥身高達到三米,體重約為500斤,而哈斯特巨鷹是他的體積1/10。但即使這樣,哈斯特巨鷹擁有著相當尖利的爪子,他的爪子能瞬間抓住獵物的脖子,而恐鳥雖然身高長體積龐大,智力卻很落後。這也就給了哈斯特巨鷹絕好的機會。哈斯特巨鷹可以通過它的爪子而折斷獵物的脖子,從而慢慢吃掉它的身體。可以說,在當時那個時代中,哈斯特巨鷹在紐西蘭的那片土地上是頂級的獵食者,而當時的人類剛剛學會捕食獵物,還處於最低能的狀態,面對如此兇悍的巨鷹,人類無法捕捉獵殺。
  • 動物百科知識;紐西蘭的國鳥,不會飛的鳥。你了解嗎?
    那是在1350年,毛利人划著獨木舟來到紐西蘭,首批毛利人從北島一上岸,就見到一隻只又高又大的鳥走來晃去,嚇得他們恐懼萬分,慌忙逃回船上,於是這些鳥就有了「恐鳥」的名字。其實它們並不恐怖,而是一種性格溫順、老實本分的草食性大鳥,稱它們恐鳥實在冤枉。
  • 體型堪比飛機的巨鷹,常以獅子為食,至今仍沒發現天敵
    巨鷹有飛機那麼大,經常以獅子為食,目前還沒有發現天敵。如果說大海是魚的天堂,那麼天空就是鷹的世界,唐代詩人杜甫曾在《畫鷹》中贊道:"蘇廉風霜起,蒼鷹畫不同。雄鷹身手敏捷,在風雷中常攜飛勢,當捕食獵物時,更是掀起一派華彩,震撼人心。
  •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國家之一。然而,如今的紐西蘭已經遠不如1000年前那樣美麗。在公元10世紀之前,人類還沒有到達紐西蘭。當時的紐西蘭經過數千萬年的地質演化,分割成了無數的小島。
  • 闢謠:世界上最大的鷹-阿根廷巨鷹以捕獵獅子為食?錯的離譜
    但是,在生物學上,鷹是所有隼形目下動物的總稱,從這一點上看,說阿根廷巨鷹是史上最大的鷹,也沒毛病。阿根廷巨鷹並不是現存的物種,而是已經滅絕600多萬年的物種。那麼,這種「史前巨禽」能不能以獅子為食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象鳥是鴕鳥和鸝鶓的近親,高可達3米多,重可達400餘千克,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鳥類之一。象鳥的腿部粗壯,頸部長而有力,體表覆蓋豎立的羽毛,喙部則像寬頭長矛。象鳥生存的時代可謂大型鳥類的盛世,除了它們之外,在大洋的另一側還生活著另外一些巨鳥,它們就是紐西蘭的恐鳥。看到恐鳥的名字,你的頭腦中也許會浮現出恐龍的身影,它們的確都是曾經一度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傢伙。
  • 要不是有人類,很多不會飛的鳥還活得好好的
    就這樣,許多不會飛的鳥相繼都滅絕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些甚至是以極快的速度滅絕了。紐西蘭的史蒂芬島,曾生活著一種麻雀大小的鳥——史蒂芬島異鷯 (Traversia lyalli)。1892年,工人們開始在島上建造一座燈塔。1894年初,水手們帶來的貓中,有一隻懷孕的母貓逃到了野外。僅僅一年之後,這種不會飛的小鳥就已經無法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