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鳥滅絕,兇手真的是人類

2021-01-13 我愛古生物


幾百萬年以來,九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在紐西蘭繁榮發展,它們統稱「恐鳥」(Dinornithiformes)。然後,大約600年以前,它們突然滅絕,恰好趕在13世紀人類第一次到達紐西蘭的時候。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在恐鳥衰亡過程中,智人的獵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存在是導致這些巨型鳥類陷入絕境的唯一原因嗎?又或者說,由於疾病和火山爆發,它們已經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呢?

而今,對恐鳥化石進行的一項新的遺傳學研究指出,人類的確是造成這種鳥類滅絕的唯一「兇手」。這項研究補充了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過去人類的生存和捕獵動物的方式是可持續的呢,還是應該為大量物種的滅絕而負責呢。

20世紀初,奧古斯塔斯·漢密爾頓(Augustus Hamilton)用重建的恐鳥模擬出的人類捕獵恐鳥場景。圖片來源:Augustus Hamilton/ 維基百科

「關於人類導致滅絕,論文提出了很有說服力的實例,」 卡勒斯·拉魯扎-福克斯(Carles Lalueza-Fox)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進化生物研究機構工作,她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說,「滅絕並不是長期的、自然的衰退結果。」

9000到13000年前人類開始遍布世界各地,幾乎與此同時許多巨型動物——猛獁、乳齒象、恐鳥——也開始絕滅。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長期的爭論。通常,在人類到達它們的棲息地之後不久,這些動物就消失了,這使得一些研究者認為人類的過度捕獵導致了它們的滅絕。但是另一些科學家也指出了一些自然因素,比如火山噴發、疾病以及末次冰川期結束時的氣候變化,這些都可以作為導致這些物種滅絕的關鍵因素。研究者認為,恐鳥是一個特別有趣的特例,因為它們是最後消失的巨型物種,而且它們滅絕的時期也非常晚,氣候變化已經不能夠再作為其中的一個誘因了。但是,正如前不久一篇論文裡提出的,有沒有可能是別的自然原因讓它們走上了滅亡之路?

哥本哈根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莫頓·艾倫託夫特(Morten Allentoft)對這個假說表示懷疑。考古學家們都知道,首先定居紐西蘭的玻里尼西亞人不管長到多大的恐鳥都照單全收,連鳥蛋也不放過。不同恐鳥物種從12kg到250kg大小不等,因此這些鳥——在人類到來之前從未見過其他陸生哺乳動物——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你能夠在考古挖掘坑裡看到成堆成堆的恐鳥骨骼,」 艾倫託夫特說,「如果人們不管恐鳥的年齡段如何,一律大開殺戒,那它們完全沒有存活的希望。」

艾倫託夫特和他的同事們提取了281隻恐鳥個體的古DNA,來自4個不同物種,其中包括Dinornis robustus(最高的恐鳥,肩高2米,能吃到地表以上3.6米的葉子),並利用碳同位素測年法,著手研究恐鳥在過去4000年中的遺傳和種群歷史。這些恐鳥化石來自紐西蘭南島的5個化石坑,年代跨度從602年到12966年。研究者們分析來自這些骨骼的線粒體DNA和核DNA,並用於檢測四個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四種恐鳥的體型比例示意圖。1:Dinornis novaezelandiae,約3米高;2:Emeus crassus,約1.8 米高;3: Anomalopteryx didiformis,約1.3米高;4:Dinornis robustus,約3.5米高。圖片來源:Conty/ Wikimedia Commons.

通常來說,物種滅絕事件能夠在物種的遺傳史中表現出來;當一個物種的數量縮小時,他們就失去了遺傳多樣性。但是研究者通過分析,沒有發現任何跡象表明恐鳥的種群數量瀕於崩潰。事實上,科學家認為,正相反:過去的4000年中,恐鳥的數量在他們滅絕之前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相關論文前不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D. robustus 的種群數量在玻里尼西亞人到來的時候甚至還在緩慢的增長。但不到兩百年之後,這種鳥類已經消失了。在它們的基因中,沒有任何痕跡能表明它們即將滅絕。艾倫託夫特說,「一瞬間恐鳥還在,下一瞬間就沒了。」

特雷弗·沃西(Trevor Worthy)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福林德大學的進化生物學、恐鳥研究專家,他說,論文中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證據,表明了人類是導致了恐鳥滅絕唯一因素。「不可避免的結論顯示,這些鳥並沒有『衰老』,沒有進入它們種系的衰退期。相反,在人們遭遇並消滅它們的時候,恐鳥的種群狀態還相當健康強壯。」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就算是艾倫託夫特團隊的「嚴謹的數據」可能也不會為這場爭端——人類在恐鳥滅絕中的作用——劃下定論,因為「總有些人堅持一種信念,覺得人類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在700餘年前,玻里尼西亞人乘著獨木舟首次到了這裡,他們驚奇地發現恐鳥很易於獵殺,並且是營養豐富的美食。幾個世紀之內,毛利人就把這些長有羽毛的龐然大物捕殺光了。類似模里西斯島上渡渡鳥和馬達加斯加島上象鳥的悲劇,恐鳥的消失再次佐證了人類的貪婪。滅絕真相人們總是孜孜以求地希望弄清生命演化史上很多事件的真相。然而,事實卻總是爭來辯去,猶如羅生門。
  • 恐鳥
    恐鳥像並不全在人類身上。恐鳥的故事通常像是一個傳說一樣展開。研究報告稱,恐鳥滅絕的原因是複雜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掩埋。文章說:"如果我們對恐鳥數量的新的估計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在人類到來前影響恐鳥數量的因素,也許我們通過總結過去的教訓可以更好的洞察和解決現代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雖然恐鳥的上肢和鴕鳥一樣已經退化,但它的身軀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遠不及鴕鳥。
  • 【奇聞軼事】恐鳥是什麼動物 它是什麼時候怎樣滅絕的?
    恐鳥是很多種在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類之一,最初是由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歐文,也就是恐龍的命名者所命名的,意思就是「令人恐懼的大鳥」。恐鳥現在已知的有十種大小都差異不同的種類,包括了2種身體龐大的恐鳥,其中又以巨型恐鳥的體型最大,高度可以達到3米,比我們現如今的鴕鳥還要高。而小型的恐鳥則只有火雞般的大小。巨型恐鳥的最大個體高約3.6米,體重大概是250千克。
  • 科學家成功「還原」滅絕700年灌木恐鳥基因組,復活已滅絕生物不是夢!!
    :人類首次成功重組滅絕700年灌木恐鳥完整基因組,真實版「侏羅紀公園」或不再是幻想。迄今為止,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而今,許多專家警告說,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到來,人類就是罪魁禍首。僅僅在 17 世紀到 20 世紀末的短短 300 年裡,單是動物,已有 300 多種永遠離我們而去,包括渡渡鳥,大海雀等。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從人類組建起社會,在大社會中合作生活,就不再需要時時準備面對其它物種的危險了。但是在此之前,人類也是經歷了長久的進化,需要在野外面對其它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一些大型鱷魚、毒蛇、古巨蜥、恐貓、巨鷹等等,都曾是人類的天敵。實際上,當時的人類在野外生存,條件是真的艱險。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實際上,當時的人類在野外生存,條件是真的艱險。《瘋狂原始人》這部動畫電影就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當時還未完全進化成人的原始人,生存上面臨著怎樣的威脅。你可能很難相信,人類曾經和恐鳥、象鳥、哈斯特巨鷹這樣的龐然大物一同生存過,還和它們戰鬥過。
  • 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原標題: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感謝上帝,從古到今自然界的進化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即賦予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原標題: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感謝上帝,最近的進化出現了一種喜人的趨勢,即賦予大自然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逝去了的恐鳥和隆鳥
    比鴕鳥還大的鳥是恐鳥。它原來生長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島從出土的遺骨來看,它身體巨大,腿部長而有力,高3.5米200千克。正是因為它特別高大,有兩個成人那麼高,所以叫」恐鳥」了。當地土著民族毛利人稱它為」摩亞」。恐鳥身軀健碩,長脖子,小腦袋,圓鈍的喙,兩腳粗壯。它的前翅已退化,無翼,羽毛同鴯鶓相似,是一種善跑而不會飛的鳥。在300多萬年以前,巨型恐鳥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象鳥基本上已經滅絕,滅絕的原因和許多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一樣——人類對其無節制的獵殺和棲息地的破壞。人類最後一次看到活著的象鳥是1649年,但是沒過多久它便死在了當地人手上,自此之後,人類再也沒有看到過象鳥的任何足跡。
  • 因為人類的愚蠢,這10個物種含恨滅絕,最快的僅兩年!
    在1900萬年前的聖巴特漢斯動物群,就出現了恐鳥的化石,幾千年來,恐鳥一直是紐西蘭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優勢草食性動物,直到公元1300年左右毛利人的到來,短短100年就把恐鳥從58000隻吃絕到0了。遭受無妄之災的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鷹類之一哈斯特鷹,它們以恐鳥為主食,甚至可獵食人類,恐鳥滅絕後,人類也不給它們吃了,哈斯特鷹很快就走進了滅絕動物清單。
  • 紐西蘭藉助DNA還原遠古巨型恐鳥模樣(圖)
    紐西蘭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和土地環境保護研究所(Landcar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從被認為距今至少2500年的恐鳥羽毛裡獲得遠古DNA後,已經確定出4種不同的恐鳥種類。
  • |恐鳥|巨鳥|馬達加斯加|象鳥|...
    曾經,九種被歸類為恐鳥的物種就在這裡蓬勃發展。高3.6米、重230公斤的魁梧體型和滅絕了的恐龍有得一拼,所以被起名為恐鳥,也是指體型上和恐龍很像的鳥。光是雌性恐鳥下的蛋就有十幾公斤重,大概現在的100個雞蛋加起來才有一個恐鳥蛋那麼大。
  • 刻在基因裡的恐懼,人類最後的天敵是怎麼滅絕消失的?
    副劍齒虎追擊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人類的先祖,在三百萬年前開始走下大樹,差點滅絕於這些大貓之口。恐貓襲擊人類,恐貓善於埋伏,藏於人類生活區附近,伺機偷襲,是古人類最可怕的對手。大戰南美霸主—恐鳥。早期袋劍齒虎被恐鳥壓制,沒有刃齒虎進入南美後,將恐鳥滅絕。大戰恐狒狒,恐狒狒巨大體型重300公斤,是個難纏的對手。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次的兇手不是大自然,人類才是罪魁禍首
    而隨著恐龍消失的還有很多其他生物,並且是在同一時間段,所以那段時間被科學家稱作一次物種大滅絕。而在歷史上類似的物種大滅絕曾經出現過五次,原本我們以為現在地球的生態已經穩定了,不會再出現物種大滅絕這種事情了。
  • 人類祖先遷徙到哪裡,哪裡就有動物滅絕!
    事實是:人類遷移到哪裡,動物就地滅絕!500年前,葡萄牙人跑到模里西斯,渡渡鳥很快就掛了800年前毛利人跑到紐西蘭,恐鳥在內的6成鳥類滅絕1500年前,人類遊上馬達加斯加,500斤 3米高的象鳥 巨狐猴在內的多數大型動物驟然消失,如今我們還以10萬美元的高價買賣它的蛋5000年前,人類到達加勒比海,8噸重6米高的地懶絕跡隔海相望的美洲大陸人類早7000年登陸,包括地懶
  • 地球上最大的老鷹,人類也無法直接獵殺,卻因食物鏈被破壞而滅絕
    ,卻因食物鏈被破壞而滅絕。而在那個時代中,它就屬於是當時空中的王者,它的主要食物叫做恐鳥,是一隻類似於鴕鳥,但是比鴕鳥要兇猛的動物,它有尖銳的嘴和方便快速奔跑的類似於鳥類的爪型兩足。
  • 近代被滅絕的4種動物,圖2體型高達8米,僅27年就被滅絕
    最初人們捕殺大海雀僅僅因為它們不會飛,容易捕殺,後來歐洲殖民者覺得這種鳥的肉跟脂肪很好吃,加上女人喜歡上了大海雀的羽毛製作的衣服帽子,從而導致了它們的19世紀初滅絕。2、大海牛,圖中是大海牛的骨架,它們不是現有的海牛,而是一種高達8米的巨型動物。體型巨大的它們,行動緩慢,擁有厚實的皮膚,魚叉都難以插入。
  • 從發現到滅絕只有幾百年,昔日的「鳥中之王」經歷了什麼?
    不過其實在幾百年前,紐西蘭的恐鳥、馬達加斯加的象鳥都比鴕鳥大的多:恐鳥身高可達3.6米,體重可達250千克;象鳥更甚,身高3米,體重可達半噸。因此無論是從體型還是體重來看,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鳥中之王」。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已經相繼滅絕了——象鳥滅絕有棲息地被破壞的原因,而恐鳥的滅絕,則主要是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
  • 恐鳥到底是恐龍還是鳥?你知道答案嗎?
    這一集,酷傑和安娜剛被餓醒的糊塗蔡叫醒就收到了Mr.King的任務,恐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酷傑和他的小夥伴又是如何幫助恐鳥的呢?一起來看看這一集精彩的故事吧!恐鳥屬於鴕形目恐鳥科巨型恐鳥高達3米。恐鳥是「一夫一妻」制,他們終年棲息在原始低地或海邊草地,以漿果、草籽和根莖為食,有時也採食昆蟲。恐鳥主要分布於紐西蘭和周邊地區,生活在三四百萬年以前,十八世紀末逐漸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