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軼事】恐鳥是什麼動物 它是什麼時候怎樣滅絕的?

2021-01-13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

恐鳥是很多種在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類之一,最初是由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歐文,也就是恐龍的命名者所命名的,意思就是「令人恐懼的大鳥」。恐鳥現在已知的有十種大小都差異不同的種類,包括了2種身體龐大的恐鳥,其中又以巨型恐鳥的體型最大,高度可以達到3米,比我們現如今的鴕鳥還要高。而小型的恐鳥則只有火雞般的大小。巨型恐鳥的最大個體高約3.6米,體重大概是250千克。在300多萬年之前,巨型恐鳥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鳥類了,雖然上肢已經退化了,但是由於下肢粗短,身軀肥大。但是儘管如此,龐大的身軀還是使得恐鳥的奔跑能力遠遠不及鴕鳥。

在人類大規模的活動之前,由於紐西蘭本地的特性,加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導致紐西蘭孕育出來了很多看起來就千奇百怪的鳥類。雖然恐鳥的體型是看起來極為的龐大,也是因此,恐鳥的祖先們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不過伴隨著更深入的研究,通過了基因的堅定,終於讓恐鳥的親緣關係浮出了水面。後來也通過基因研究,發現了恐鳥的祖先,其實只是南美洲一種體型非常小巧的鳥類。但也是正因為這種鳥類,到達了紐西蘭之後,演化出來了恐鳥龐大的家族。由於恐鳥龐大的身軀,讓它在紐西蘭鮮少會有敵手。所以在人類到達這片大陸之前,唯一能夠對恐鳥造成威脅的,只有在紐西蘭生存的另外一種大型的鳥類哈斯特鷹,這種大型的鷹類,幾乎完完全全就靠身形碩大的恐鳥來填飽肚子的。那麼恐鳥又是吃什麼為生呢?從目前的化石來看,這種大鳥的食譜,應該是以植物為主的,也可以發現它們的腹腔當中,有一些故意吃下幫助消化的石子。就這一點上和現代的一些植食性的鳥類相同。

那麼恐鳥是怎樣走上滅絕的呢?從目前的化石來看,恐鳥在紐西蘭毛利人登上紐西蘭大陸的一個世紀之後,就走向了滅絕。但是到了19世紀之後,依舊有許多的毛利人聲稱自己看見過恐鳥。那麼恐鳥是怎麼樣走向滅絕的,其實和紐西蘭本身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由於紐西蘭長期的封閉,所以生活在這一片區的生物,對於一些外來生物非常的缺乏抵抗能力。並且實際上伴隨著恐鳥的滅絕,紐西蘭幾乎三分之一的生物也開始走向了滅絕。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紐西蘭本身就沒有什麼大型哺乳動物的存在,所以生存在紐西蘭的早期的毛利人,長期都處於食物匱乏的狀態,而恐鳥碩大的體型對於早期沒食物的毛利人來說是最好的獵物。所以也正是這一點,毛利人很快就將恐鳥趕盡殺絕了。

相關焦點

  • 恐鳥滅絕,兇手真的是人類
    然後,大約600年以前,它們突然滅絕,恰好趕在13世紀人類第一次到達紐西蘭的時候。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在恐鳥衰亡過程中,智人的獵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存在是導致這些巨型鳥類陷入絕境的唯一原因嗎?又或者說,由於疾病和火山爆發,它們已經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呢?而今,對恐鳥化石進行的一項新的遺傳學研究指出,人類的確是造成這種鳥類滅絕的唯一「兇手」。
  • 恐鳥
    每種恐鳥無論是體型上亦或嘴巴的形狀上都各有不同,這是因為它要適應森林裡面的生活。恐鳥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紐西蘭。由於遭到毛利部落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已經滅絕。雖然在身體上擁有絕對優勢,但這不足以幫助恐鳥對抗人類鋒利的長矛。恐鳥身高可達到12英尺(約合3.65米),體重超過500磅(約合227公斤),現代鴕鳥站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一個侏儒。
  • 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原標題:自然界已滅絕的遠古巨大怪異動物 居然還有恐鳥! 感謝上帝,從古到今自然界的進化出現了一種新趨勢,即賦予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我靠攏後,繞著它轉了一圈,卻找不到它的大門。這房子光滑、明亮,我無法爬上去。這時太陽已經偏西,天快黑了,我急著進這屋子,找個地方休息。就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我發現太陽突然不見了,四周一片漆黑。當時正是夏天,我以為是空中有了烏雲才會如此。我又驚又怕,再抬頭細看,只見天空中出現一隻身軀龐大,被稱為神鷹的野鳥。這種鳥常常捕捉大象餵養雛鳥,我剛才看見的那幢白色圓頂建築,原來是個神鷹蛋!
  • 科學家成功「還原」滅絕700年灌木恐鳥基因組,復活已滅絕生物不是夢!!
    迄今為止,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而今,許多專家警告說,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到來,人類就是罪魁禍首。僅僅在 17 世紀到 20 世紀末的短短 300 年裡,單是動物,已有 300 多種永遠離我們而去,包括渡渡鳥,大海雀等。
  • 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原標題:已滅絕的14種怪異動物:恐鳥遭毛利人瘋狂捕殺   感謝上帝,最近的進化出現了一種喜人的趨勢,即賦予大自然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世界奇聞怪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歡迎您的關注!象鳥不會飛,但是有強壯的雙腿,生活在森林中,以水果為食,它的蛋足足有一個成年人的臉那麼大,2014年4月24日,在佳士得拍賣行,一枚保存完好的象鳥蛋以10萬美元拍出,蛋裡有保存完好的小象鳥骨骼。象鳥基本上已經滅絕,滅絕的原因和許多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一樣——人類對其無節制的獵殺和棲息地的破壞。
  • 託福詞彙奇聞軼事:Scarborough Fair 歌詞中的美麗花草
    sage的花朵呈藍紫色 (blue and purplish),它同樣是地中海地區(Mediterranean region) 的常見植物。   注意哦,sage 還表示「智者,哲人」,這個含義的 sage 來自於充滿智慧的 Sagittarius(射手座),在我們前幾期的託福詞彙奇聞軼事中,曾經詳細講解過這個單詞的故事。
  • 即將滅絕的動物,全球僅剩下3隻,你知道是什麼嗎?
    即將滅絕的動物,全球僅剩下3隻,你知道是什麼嗎?探索世間奇聞,感受不同,卻是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對於一些野生動物來說,他們的生活環境卻越來越差,再加上人類的濫捕濫殺,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動物也越來越多,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種生物,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全球僅剩三次,大家會不會覺得特別好奇?究竟是什麼生物呢?
  • 韓愈奇聞軼事三則——傳說還是確有其事?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韓愈的三段奇聞軼事,期間不乏傳奇色彩。過馬牽山首先,給大家說一個傳說,這個故事有很重的迷信色彩,但是故事卻反映了那個時候人民對韓愈的愛戴。據說韓愈剛到任潮州的時候,第一天上任剛好就遇上了潮州大雨,因為雨勢嚴重,所以那個時候幾乎是造成了洪水。迫不得已,他親自自己的馬到城外巡視。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那時候,原始人連鴕鳥都打不過,恪守著待在洞裡的祖訓,不敢越雷池半步。因為誰也不知道出去了,又會面對什麼樣的危險。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經歷了那麼多危險的時刻,現在人們基因裡也刻著對一些大型的兇猛動物的恐懼,也會下意識地對高速撲過來的什麼東西戒備。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經歷了那麼多危險的時刻,現在人們基因裡也刻著對一些大型的兇猛動物的恐懼,也會下意識地對高速撲過來的什麼東西戒備。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它的體長有1.5米,展翼3米左右。當然,這個體長現在的一些鷹類也不是不能達到,但是哈斯特巨鷹的體重遠超其它鷹類,重達18公斤。按道理來說,即便哈斯塔巨鷹的翅膀足夠強大,也難以支撐18公斤的體重在千米的高空飛行。專家們認為,這已經是飛行動物的極限。
  • 恐鳥到底是恐龍還是鳥?你知道答案嗎?
    小朋友們好,關於史前動物大家了解多少呢它們是否和現在的動物差別很大呢?在現在的動物中還能否再找到他們的近親呢?本單元中,酷傑和他的小夥伴會告訴大家你想要的好多答案。這一集,酷傑和安娜剛被餓醒的糊塗蔡叫醒就收到了Mr.King的任務,恐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酷傑和他的小夥伴又是如何幫助恐鳥的呢?一起來看看這一集精彩的故事吧!
  • 逝去了的恐鳥和隆鳥
    比鴕鳥還大的鳥是恐鳥。它原來生長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島從出土的遺骨來看,它身體巨大,腿部長而有力,高3.5米200千克。正是因為它特別高大,有兩個成人那麼高,所以叫」恐鳥」了。當地土著民族毛利人稱它為」摩亞」。恐鳥身軀健碩,長脖子,小腦袋,圓鈍的喙,兩腳粗壯。它的前翅已退化,無翼,羽毛同鴯鶓相似,是一種善跑而不會飛的鳥。在300多萬年以前,巨型恐鳥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 全球10大最可能復活的滅絕動物
    3萬多年前,隨著冰川遍布整個歐洲大陸,尼安德特人滅絕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德國科學家表示,真正實現這一人種的復活還需要兩年時間。由於相近的DNA結果,尼安德特人最理想的「代孕媽媽」就是我們現代人。
  • 近代被滅絕的4種動物,圖2體型高達8米,僅27年就被滅絕
    最初人們捕殺大海雀僅僅因為它們不會飛,容易捕殺,後來歐洲殖民者覺得這種鳥的肉跟脂肪很好吃,加上女人喜歡上了大海雀的羽毛製作的衣服帽子,從而導致了它們的19世紀初滅絕。2、大海牛,圖中是大海牛的骨架,它們不是現有的海牛,而是一種高達8米的巨型動物。體型巨大的它們,行動緩慢,擁有厚實的皮膚,魚叉都難以插入。
  • 紐西蘭藉助DNA還原遠古巨型恐鳥模樣(圖)
    在紐西蘭出現人類以前,這種身高2.5米,重達250公斤的巨鳥是最具優勢的動物,但是毛利人在大約公元1280年到達該地以後,這種鳥類很快走向滅絕。紐西蘭阿得雷德大學澳大利亞古DNA中心的研究生尼古拉斯·拉維倫斯表示,直到現在科學界仍不清楚10種不同的恐鳥到底長什麼樣。他說:「我們利用遠古DNA,已經能夠把4種不同恐鳥的羽毛區分開來。」
  • 從發現到滅絕只有幾百年,昔日的「鳥中之王」經歷了什麼?
    不過其實在幾百年前,紐西蘭的恐鳥、馬達加斯加的象鳥都比鴕鳥大的多:恐鳥身高可達3.6米,體重可達250千克;象鳥更甚,身高3米,體重可達半噸。因此無論是從體型還是體重來看,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鳥中之王」。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已經相繼滅絕了——象鳥滅絕有棲息地被破壞的原因,而恐鳥的滅絕,則主要是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
  • |恐鳥|巨鳥|馬達加斯加|象鳥|...
    草原馬拉松運動員鴕鳥體型碩大,異於常見鳥類的特徵已經讓人感嘆它的獨特存在。而在南半球的大陸上,曾經存在著比鴕鳥更加巨大、攻擊性更強的同樣不會飛的鳥。這些無翼巨鳥曾是稱霸所在陸地的霸主,然而兩種最大的鳥類卻在幾乎同一個時期紛紛走向滅絕。
  • 來自「滅絕動物展」的警告:別太胖,太胖是會滅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