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馬家河上建起人工溼地 為野生動物打造「溫馨家園」。
十堰市茅箭區馬家河示範段,但見河道兩邊草長鶯飛,美景如畫,來此健身的居民絡繹不絕;河面上晨霧朦朧,3座長滿各種綠色植物的「小島」浮在河心,不時有鳥兒在小島上飛來飛去。
「看,那個小島上有3隻小鳥正在覓食!」來此散步健身的劉大爺停下腳步,指著最近的那個漂亮的小島,小孩兒般歡喜雀躍:「我每天早晚經常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看看鳥兒在這裡飛翔嬉戲,心情特別舒暢。」
這種小鳥名叫紅腳苦惡鳥幼鳥,它們喜歡在比較乾淨的水邊、池塘邊雜草叢生的地方覓食和繁殖。市資深觀鳥人士劉洪軍介紹,馬家河複合浮動生態系統的建成,吸引一對紅腳苦惡鳥夫婦在這裡安家落戶,並在這裡養育了一批子女。
島上鳥兒飛,島下魚兒遊,這裡儼然為了小鳥以及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劉洪軍曾多次到這裡拍鳥,他除了看到一些鳥類在小島上繁衍生息外,還看到有一些魚類在小島下穿梭暢遊,鳥媽媽經常帶著小鳥在水上嬉戲。
記者了解到,馬家河是十堰市泗河一條支流,曾是該市重點整治的五條不達標入庫河流之一。過去河道兩邊亂搭亂建,汙水橫流,水質長期處於劣ⅴ類,一到夏季便臭氣燻天,居民常常「掩鼻而過」。
近年來,我市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等目標,通過河道清淤、河岸生態修復、汙水處理廠提標擴能、整治重點支溝等綜合治理行動,馬家河水質發生根本性轉變,馬家河河畔逐漸成了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有關監測數據顯示,去年5月以來,泗河以及其支溝馬家河水質穩定保持為Ⅳ類水質,達到流入丹江口庫區的國家要求標準。
為進一步淨化水質美化環境,去年11月,十堰市茅箭區探索利用生態反應鏈技術,在馬家河建成3個人工漂浮溼地,構築複合浮動生態系統。
「每個人工溼地面積40多平方米。」該項目建設運營方奕江山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東說,人工溼地共3層,分別為水上種植層、中間填料層、下層生境結構層,其中下層的生境結構層內有微生物模塊、曝氣模塊、填料模塊等設施,可產生不同種類的微生物,並利用這些微生物分解水體中的有害物質淨化水質。
不僅是汙水淨化站,還是一個移動景觀。」張海東說,水上種植層種植有鳶尾、菖蒲、再力花、銅錢草、粉綠狐尾藻等植物。這些植物除淨化水質外,還構成了一個美麗的小花園。該溼地被不鏽鋼繩索牽至岸邊固定,可視情況拖曳到不同的河段,拖曳到哪裡就可以淨化哪裡的水質,拖曳到哪裡就美到哪裡。
溼地的建成,也為鳥類、青蛙等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促進水生物多樣化。溼地建成半年來,已吸引白頭鵯、白鶺鴒、黃頭鶺鴒、藍喉歌鴝、金眶鴴、絲光椋鳥等很多鳥類在小島上安家落戶,已有不少魚兒在島下暢遊,溼地循環生態效果初顯。
市生態環境局茅箭分局辦公室主任於少武表示,下一步,茅箭區將根據馬家河示範段水質改善情況,酌情在全區推廣,以推進轄區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