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鳶
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越是努力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別人越希望和你交往。——《共情式溝通:如何讓溝通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微妙的。
現在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溝通的時候,或者是和別人探討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說出的話,對方很難聽從你,或者說對方不太認同你的想法,從而會導致你們溝通失敗,甚至是導致你們雙方陷入生氣、不知所措的地步。
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存在溝通方面的問題,但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和解決的方法。遇到問題就要去解決問題,當我看到了《共情提問》這本書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導致溝通失敗的原因是在於你沒有一個好的提問方式。其實這就好比給對方推薦好書,讓他跟你一起學習一樣,你想要影響對方,但是方式方法如果不好好斟酌的話,對方也許是不會跟你一起行動的。
所以,在溝通的時候,想要對方認同你、相信你,不能靠命令,要靠智慧,這個智慧就是提問,一個好的提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谷原誠,他是日本未來綜合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律師。積累了企業法務、交通事故等各種複雜的案件處理經驗,同時鍛鍊出過人的提問力、談判力以及辯論力。並著有《問對了,才能解決問題》、《魔鬼交涉術》等書。他的這本《共情提問》主要就是教會我們如何通過共情的力量去博取他人的好感、引導他人的行動、以及在這樣的激勵下,改善自己的說話和提問的方式。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能擁有高情商的提問技巧,從而幫助你搞定工作和生活中的繁雜棘手的難題,最終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1 什麼是共情?
看到「共情」這個詞,我的腦海中馬上想到了《陳情令》裡面的一個場景,就是魏無羨要了解當年義城發生的事情,他可以用一種叫做共情的方式走進阿菁的內心,去跟隨阿菁去回憶當時的過往。其實這個詞也是在最近幾年才慢慢開始流行的,與其說是這個詞流行,不如說是現在的一種社交能力很流行、很重要。
那麼共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共情,也可以譯作為移情,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不管是在與他人進行溝通,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一起做事,都是事半功倍的,因為這種能力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力,要通過很多經驗的積累,以及細心地觀察他人才可以做到。所以想要鍛鍊自己的這項能力,就應該有一顆同理心,不要什麼事情都先考慮自己,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真正能了解到對方的真實需求和想法,只有這樣,你們在溝通這件事上,才會達成共識。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開心,彼此都更加信任和認同對方。
2 六個基本提問要素,問出所有想知道的信息
了解了什麼是共情,那麼接下來就要說一下具體應該如何做到共情。因為咱們面對的溝通對象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提問方式可能都會不一樣,但還是要遵循兩大提問方式去進行擴展,一個就是開放式問句,另一個就是封閉式問句。在這兩大提問方式的前提之下,還需要掌握6個基本提問要素,這個要素就是大家都熟悉的「5W1H工具」(What——什麼、Who——誰、When——什麼時候、Where——哪裡、Why——為什麼、How——怎麼),這個工具是寫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收集信息、獲取信息的基本要素。
其實這個工具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來復盤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比如我報名了一個課程,我為什麼要報名,我要如何分配時間去學習,當我學完之後,我的收穫是什麼,給我的啟發以及下一步行動又是什麼。
所以,一個好的工具,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收集問題的信息,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溝通也是這樣,因為溝通對象的不同,我們在溝通前,要先了解對方的處境、心態,以及需求。然後根據這些去調整你的提問模式,想讓對方多思考、多分析的話,就用開放式的問句,你們沒準還能一起討論;如果是想讓對方給出滿意的答案的話,直接用封閉式問句就好了。
有時溝通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其實感受最重要,你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情,要讓對方感到舒服,也就是說要在乎對方的感受,然後再去進行提問與對話。
共情,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修行的一件事。
3 五個提問力,幫助你秒變高情商
在書中的2-6章,也就是這本書的精華部分,作者細緻的講解了5大提問力,它們分別是:博取好感、操控行動、激發成長、主導討論和改變自己。
下面來具體說說這些提問力是如何讓你秒變高情商的吧。
3.1 贏得好感的六個方法
在第二章裡講到,博取好感的六大法則是:外表的魅力、相似性、稱讚、單純曝光效應、合夥和聯合。
這裡比較難的就是要學會稱讚對方,因為你得知道如何開口說話才能讓對方有一個好的接受度,以及要體會到對方的感受。
之前看過很多本書裡面都有講到了稱讚的重要性,比如《高情商聊天術》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一個讚美的表達句式:感受+關係。這個意思就是說,你所讚美的內容,是既可以讓你更了解對方的感受,也能夠增進你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可以進一步拉進你們的關係。
讚美其實就是稱讚,一個好的讚美,遵循的本質規律就是真誠,心中要時刻有對方。每個人都需要被稱讚,這個稱讚不是阿諛奉承,也不是虛偽,是要發自真心,當你稱讚對方的時候,對方會提高對你的評價,他的自尊心也會同時得到滿足。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對你進行好的反饋,這些都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你和溝通的對象,都能夠獲得彼此的好感度,這就是雙贏的結果。
可以給自己制訂一個小目標,定期去稱讚你心中一直想表白的人吧,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3.2 激發成長的三個重點
想要激發他人的成長,其實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先讓自己成長起來,不管是自己面對工作、生活、家庭還是孩子,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內驅力,在這個內驅力的引導下,你才能說服他人,或者說別人才能認同你的觀點以及想法。
在書中的第四章裡,作者講到了提出怎樣的問題,孩子就可以聽話,就可以發奮用功的學習。因為自己也有寶寶,雖然現在才剛剛1歲,但是未來的路還是很長的,提早看一些有關育兒方面的內容,自己也會受益,也會成長。
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呢?這裡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肯定對方的意見;第二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該怎麼得到對方想要的結果;第三個是讓對方自己找出答案。這三個提問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孩子聽話的法寶,也是激發他人和自己成長的法寶。
這裡很明確的告訴了你要如何做,那就是先要肯定對方的意見,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我們不能隨意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有了不同的意見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在肯定了對方的意見後,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並給出對方想要的結果,我們可以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和反饋者,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用自己的意見束縛對方,要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我們要幫助對方,讓他自己找到最終想要的滿意答案。
就比如說孩子的學習吧,我們作為家長,要關注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的意見,並給出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或者認同的解決方案作為參考,最後告訴孩子,你要自己去思考要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穫。
這就是激發成長,在激發他人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是經歷了一次洗禮、一次修行,同時,也收穫了一份高情商的提問寶典。
3.3 人生成功的三大法則
在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作者講到了人生成功的三大法則:第一個是設定目標;第二個是採取行動;第三個是堅持到底。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前提是什麼?就是要先明確自己的目標,設定目標的方法也是可以用到「5W1H」這個工具的,把你想要實現的願望都寫下來,然後根據實際需求去制定實現目標的期限,因為不可能讓你無止境的做下去。當你制定好了期限以後,就可以制定具體的執行步驟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堅持到底把這件事情完成好。
比如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非常明確的目標,那就是通過持續閱讀輸入,持續寫作輸出,去記錄自己的感悟,把學到的東西、心得體會分享給他人,為他人賦能。對於我自己來說,在這個過程中,隨時進行自我反思、進行復盤總結,把學習這件事做到正向的一個循環,這也是對自己的反饋與收穫。
4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心得體會與收穫。除了上面總結的3個提問力,書中還具體講解了其他2個提問力的方式方法,大家可以去書中尋找相應的答案。
每個人都想擁有高情商,因為和這樣的人說話,彼此都能感到舒服,只有在開心愉悅的氛圍下,做起事情來才會事半功倍,才會讓他人信任和認同自己。
如果你也想獲得高情商的操作方法,也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他人的話,就一起來看《共情提問》這本書吧。永遠都要記住一句話,那就是想要影響別人,靠的不是命令,而是智慧的提問。
共情有助於我們維持平衡和洞察,並教會我們如何做出相應的改變,讓我們放下預判,帶著開放的心態和頭腦進入到關係當中。——《共情的力量》
作者:夏鳶,一個來自北京的85後可愛寶媽,熱愛手帳、閱讀、古風、攝影的慢熱天蠍一枚,懷抱著一顆溫暖的心挑戰自我,喜歡一切文藝且美好的事物。力求成為一個會運營的寫作人,以追求夢想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