譁仔說魚
哈哈哈,老朋友們,譁仔回歸啦!
為慶祝譁仔盛裝歸來,今天我必須為大家奉上滿滿的誠意才行。
冬季來了,最困擾魚友的問題是什麼?
根據譁仔為魚友們解決養魚難題的經驗可知,魚友們口中的冬季養魚麻煩事,不外乎三件事——
第一,新魚充血;
第二,水黴感染;
第三,豎鱗病高發。
說實話啊,對於一個新手來說,這三件事中隨便挑出一件都夠他喝一壺了,如果遇上三件事齊頭並進,估計他只能舉手投降了。
但是,只要我們把冬季養魚的特殊性琢磨明白,便能恍然大悟:原來這其實這三件事在本質上是一件事。
接下來,就讓譁仔幫大家捋一捋。
友情提示:譁仔拒絕任何媒體、公司和個人的善意轉載和惡意剽竊,請大家自尊自愛!
譁仔的藻缸
相對於夏季來說,冬季養魚有其特殊性。
首先,新魚回家後存活率下降,得病率上升;
其次,冬季易發病抬頭,這些病通常是頑固性魚病,令人撓頭;
最後,年底了,魚友們大多在趕業績,做總結,開年會,留給魚缸的時間在明顯減少。
前兩條是外部因素,最後一條是內部因素,躲不開,逃不了。
總之,養魚的外部幹擾因素變多了。
而與此同時,春節前這段時間又是觀賞魚消費旺季,有的人未雨綢繆,提前買魚,有的人臨時抱佛腳,節前一周才買魚。這就導致我們選擇了在一年中最糟糕的時間段買魚,出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魚回家
新魚回家後充血,不外乎兩個原因:交叉感染或者新魚轉水綜合症,前者無解,後者有著。
冬季氣溫低,尤其是北方地區,魚袋裡的溫度和你家魚缸水溫差異甚大,僅僅泡袋半個小時是不夠的,很容易誘發充血。如果你控制魚缸水質的本領很強大,那還好辦,但如果你對養魚知識一知半解,就基本會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了。
換句話說,新魚回家出現大規模充血的直接誘因是溫差,間接誘因是你那並不優秀的水質。
這也是冬季買新魚存活率低而生病率高的本質。
在常見的魚病中,豎鱗病可能是最難纏的一種,高致死率是它的唯一標籤。
這種高致死率是與水族市場的現狀高度相關的,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治療豎鱗病的特效藥。市面上流傳的那些所謂的可以治療豎鱗病的魚藥,大多是打腫臉充胖子,看著挺唬人,其實大多是然並卵。
豎鱗病屬於細菌性魚病,已經讓我們很鬧心了,而水黴是一種類似真菌的致病菌,比細菌類病原更難剿滅。雖然有解決水黴病的特效藥,但由於這種魚藥的特殊性,我們大多選擇望而卻步。
簡而言之一句話,冬季養魚的時候,要麼別讓魚生病,一旦生了病,就要做好死魚的準備了。
那麼,這團亂麻該怎麼解開呢?
我的藻缸
冬季溫差大,易導致應激反應;
冬季你太忙,沒有精力控制水質;
冬季常見魚病頑固,很難根除。
這時候,你該想到一個好幫手——藻。
沒錯,藻類就是破解這個迷局的唯一錦囊。
不過,我這裡說的藻類不僅包括附著在魚缸內壁的單細胞點狀藻,還包括多細胞絲狀藻。
我們都知道,藻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它們全身都可以直接從水體中提取營養物質,這對於保持良好的魚缸水質至關重要。
單細胞藻類滋生速度快,對氨氮的消耗快,但是它起不到遮蔽作用;
多細胞絲狀藻滋生速度慢,但是它們可以在控制水質的同時為觀賞魚提供遮蔽,這對於新魚來說太重要了!
新魚回到家,本來就不適應你家魚缸水質,再加上精神緊張,更容易出問題。如果為它們提供一些遮蔽場所,它們的精神會輕鬆很多,有利於它們順利度過新魚轉水期。
藻類是懶人養魚的最佳助手,你在公司忙你的,魚缸可以完全交給藻類來打理。
只要水質沒有問題,水溫沒有問題,豎鱗病和水黴病也就離你的魚缸遠遠的了。
所以,到了年末,你不妨把魚缸爆藻燈打開,讓你的魚缸裡充滿藻類,最好更長出絲狀藻,你就可以安心的等待過年了。
臨近春節,如果你覺得藻類醜,你大可以在春節前把藻類去除,還你一個清潔的世界;
如果你覺得藻類也挺美,你可以對魚缸裡的藻類布局進行微調,有的留下,有的去掉,體驗一把魚缸園藝師的快感。
關注譁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養魚。
年末了,搞點福利回饋大家吧!
《養魚不死魚基礎100問》是譁仔專門寫給觀賞魚新手的修煉秘籍,限時半價促銷,想要有一缸活蹦亂跳的觀賞魚陪你過年的朋友,可以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