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魔女宅急便,美國有熊孩子大衛,童書作家怎麼抓住孩子心?

2020-11-25 北晚新視覺網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眾多世界著名童書作家來到中國,和孩子們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本報記者也來到現場,將一個個老頑童的故事記下來,帶回給北京晚報的讀者。

李崢嶸

日本「魔女」角野榮子

2018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魔女宅急便》作者角野榮子已經八十多歲了,可是依然優雅時尚,她對中國孩子介紹了自己的魔法之源。

角野榮子的童年是二戰前後,不但沒有吃的,閱讀也很困難。「在童年的那段時間裡,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籍對一個人有多麼重要。書籍能給人一種生存下去的力量,因此我一直通過閱讀來成長。」1985年,她創作了《魔女宅急便》。靈感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大學時候看過的一張照片:一個小孩子從樹上往下俯視,視角變得和平時不一樣了,整個世界也因此發生了改變。那張照片給了她非常大的觸動。真正的契機是角野榮子女兒12歲時畫的一幅畫,在這幅畫中女兒畫了一個魔女帶著一隻黑貓騎在掃帚上飛,掃帚上還掛著一個收音機,從收音機裡面傳出了音符。「之後的24年她創作了6卷《魔女宅急便》。魔女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呢?「魔女既快遞看得見的東西也快遞看不見的東西。其實她就是能夠用想像力把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連接起來的一種人。」

琪琪只有一種魔法,就是騎著掃帚在空中飛翔,但她也僅憑著這個魔法一直生活了下來,琪琪她其實就是一個僅有一項特長的普通女孩。角野榮子意味深長地說:「我覺得魔法只有一種就可以了,而且誰都可以擁有這樣的魔法。如何找到自己所擁有這個魔法,就是人一生的任務。」

角野榮子找到了自己的魔法,除了魔女系列,還有《尼斯水怪的上門新郎》《爺爺的肉丸子湯》《外面消失了》《一二一動物園》,都各具魔法。

芬蘭「聖誕先生」庫納斯

毛裡·庫納斯是芬蘭國寶級的圖畫書作者,1981年,他發現聖誕老人是全世界最出名的芬蘭人,可是還沒有人在芬蘭出版過任何與聖誕老人有關的書籍。他就決定寫一本書,在書裡儘可能全面並且準確地介紹聖誕老人和他的工作,於是就有了經典之作《聖誕老人 耳朵山的秘密》。在這之後,庫納斯又創作了兩本書,分別是《聖誕老人 十二件神奇的禮物》和《聖誕老人 魔法鼓》,合為《聖誕老人》系列,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孩子們親切又敬重地把庫納斯稱為「聖誕先生」。

庫納斯說,在《聖誕老人》三部曲中他最喜歡的是《十二件神奇的禮物》,講述在距離聖誕節的12天裡,精靈小維特,每天都為聖誕老人準備一份神奇的禮物。那時,庫納斯住在美國洛杉磯,他特別想家,想念芬蘭,就把所有的思念都體現在這本書裡。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就是庫納斯自己。書中的場景,如建築房子等都是真實存在的。而很多故事也是庫納斯小時候聽到過的,都存在於他的記憶中。

庫納斯小時候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手工業者和小企業者聚居的小村子。他的父親是一名木匠,經常製作各種簡單的木頭玩具,比如小汽車、娃娃推車、撥浪鼓……他們家附近除了木工作坊,還有鞋子作坊,這些作坊為他在《聖誕老人 耳朵山的秘密》中提供了許多靈感。聖誕老人身邊的小精靈們懷有各種高超的技能,在各自的工作坊裡幹起活來得心應手。

除了聖誕老人,庫納斯還創作了一些恐怖的主題,比如海盜、幽靈等,庫納斯用一種全新的、有趣的方式來講述歷史,給老故事和傳說賦予歡樂:《哈卡拉伊寧先生和世界七大奇蹟》《噢喲,好嚇人》《晚安,哈卡拉伊寧先生!》《天哪,海盜來了》……每個故事的結局都讓人意想不到、溫暖而美好,傳達「善良、友誼和幽默」。

美國「熊孩子」大衛

大衛·香農一出現,孩子們就大叫「大衛,大衛!」大衛·香農笑著說:「我不知道中國有這麼多熊孩子。」大衛·香農以無拘無束表現孩童的天真而著名。他的作品《大衛,不可以》系列、《鴨子騎車記》系列都在中國擁有大量的讀者。

他的作品靈感也是來自身邊的觀察,生活中的經歷也被大衛復刻在繪本裡,並賦予新的生命。例如在《大衛,不可以》中,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的是他小時候,打破玻璃的是他哥哥,而光著屁股在街上亂跑的是他的一個侄子,這些「熊孩子」的舉動都濃縮在大衛一個人身上。

《鴨子騎車記》的誕生和他的女兒艾瑪密切相關。當時,艾瑪正在學說話,每天都會興奮地發出各種動物叫聲。有一天,大衛在公園散步,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想法——要寫一本關於鴨子的繪本。「光『Duck』這個詞的發音我就覺得非常有趣,而且鴨子的叫聲也太好玩了!所以我決定把鴨子作為這本書的主角。」《鴨子騎車記》中,書中的自行車是大衛的第一輛自行車,所有動物裡看起來最傻、最沉醉於騎自行車的奶牛原型是大衛·香農的祖母。大衛在上海街頭看到有很多的電瓶車、摩託車,當場畫了一隻騎摩託車的鴨子。也許,下一本就是《鴨子騎摩託》呢。

《小仙女艾麗絲》這本書的原型也是女兒,書中那句「我把餅乾通通變成我的」也源於一次萬聖節女兒穿著艾麗絲的衣服,拿著仙女棒,嘴巴有一圈餅乾屑時對爸爸大衛說的話。

大衛·香農的所有作品都源於他的生活,他的女兒和他的小狗……從這些故事中,全世界的兒童都能看到自己。

法國「魔術師」杜萊

法國童書創意大師杜萊從1994年到現在已出版超過75種國際知名的童書,代表作有《點點點》和《杜萊百變創意玩具書》《哈!不要搞錯》《杜嚕嘟嘟》系列等。因作品的獨特性,他先後獲得包括「博洛尼亞國際童書獎」在內的世界多項童書大獎。

在接力出版社主辦的杜萊的故事會上,很多作品散放在臺子上,未開場便營造出遊戲的氛圍。然後以杜萊式節奏的「Hello」和現場的觀眾打招呼,聲音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孩子們有節奏地應和著,一下子拉近了和童書大師的距離。

故事會以《杜萊百變創意玩具書》中的《鏡子遊戲猜猜猜》開始,杜萊一直在探索童書新的表現形式,採用新材質、新工藝。這本令觀眾耳目一新的鏡面書,便是用一種特殊的銀銻紙製作的。他將這本鏡面書放在孩子們眼前,書中映出了孩子的臉,孩子驚奇地站了起來,湊近想看看書裡還藏著什麼;杜萊繼續翻頁,太陽光芒四射,星球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頁面之前也映襯出神奇的圖案,孩子們開心地笑起來,杜萊親切地撫摸了孩子的頭。

第二環節魔術變變變開玩了!杜萊四處走動,打著節拍和小朋友互動。杜萊拿著《光線投影變變變》走到舞臺一側,打開手機,將手電筒的光線透過書頁的鏤空圖案。只見鮮花盛開在了牆上,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現場發出哇哇的驚嘆聲。接著,杜萊請一個小朋友上臺,他給這位小朋友畫了有兩隻眼睛和一張嘴的小人兒,將手指放進書頁中的洞洞,玩起了《手指小蟲馬戲團》,手指小蟲一會兒去跳馬,一會化身玩雜技,竟然還將頭放進獅子的嘴巴。孩子們興致盎然,沉浸在杜萊打造的魔法場景中。杜萊呼啦一下合上書,魔法消失。他悄悄地告訴現場的家長,睡前千萬不要和孩子玩這些書,他們會興奮得睡不著覺哦!《線索迷宮大追蹤》《空間創意4D遊戲書:洞》也都讓全場嗨翻。

杜萊是藏在孩子心底的精靈,孩子天性愛玩,杜萊便將書做成玩具,用觸摸、翻覽、投擲、光照、表演等玩法,將書建造成創意百變的「遊樂場」,啟發孩子玩出想像力、創造力、藝術力、邏輯力和空間感。杜萊的作品顛覆了傳統的互動概念,並將童書這一傳統文學體裁提升到後現代主義的高度。

(原標題:大師們的靈感都來自哪裡?)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商業化成童書標籤 作家亦農:純真童心不可欺
    商業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童書的標籤  童書讓人眼花繚亂,真正適合孩子閱讀的並不多    這個時代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童書,已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話題    「類型小說」家、童書暢銷書作家亦農,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縱論他心目中的童書  亦農:書是心靈燈  童心不可欺
  • 最權威的兒童繪本排行榜,一定有一本適合你的孩子
    這套書有著典型的美國式幽默:顛覆常理,惡作劇不斷。或許,這樣更符合孩子的邏輯。2006年凱迪克金獎作品 ▍適合年齡段:3-6歲《神奇的窗子》:作者是諾頓賈斯特,這是一本關於祖孫之間深厚情感的圖畫書。小女孩去探望爺爺奶奶。迎接她的是那扇神奇的窗子。那窗子裡裝滿愛,裝滿魔法,緊緊地聯繫著女孩與爺爺奶奶的心。
  • 童書·新書書單|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
    【編者按】本月起,「翻書黨」欄目將每月推出一期童書的新書書單,推介包括繪本、科普、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理論等在內的童書領域值得關注的新書。她憑藉多年寫作、教學經驗,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中,遴選了25篇適合孩子閱讀的短篇小說及散文,為孩子提供保有美學本能的完整故事,感受最原初的閱讀樂趣,並將社會、人性、欲望、友情等等冷靜而又不失溫情地展示給孩子。
  • 丹·布朗也寫童書了,《動物狂想曲》中文版明年初出版
    黃育海表示,孫玉虎在童書出版領域深耕十餘年,集編輯和作家雙重身份於一身,他的加盟必然會為「99童書」的發展打開新視野,並帶來更多可能性。「『99童書』有一個理念,就是要做世界上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所以我們一直是跟蹤大獎作家,跟蹤暢銷書作家,」孫玉虎談到他加入後的動作,「明年我們會推出亞洲首位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窗道熊童詩繪本4冊,另外還有拉美第一位獲獎詩人米斯特拉爾的童話詩4本,還有《兔武士》,這本書等於在尋求文學和暢銷之間的一個平衡點的產品。」
  • 文學名家集體闖進童書市場
    在同行眼裡,這些知名作家寫作兒童作品,多少有些玩票的性質,可在出版社眼裡,他們似乎又成了市場的「救星」。  ●名家寫童書各有招數   儘管這些知名作家都是首次為孩子們寫書,但他們的路數卻是大相逕庭。   有人走的是 「童年記憶」路線。
  • 三天裡,那麼多插畫師和兒童作家,你遇見了誰?
    國際知名插畫師和童書作家的到來,使面向大眾開放的公眾區,時時傳來孩子們的笑聲和歡呼聲,掀起陣陣熱浪。公眾開放日裡隨處可見拖著行李箱來給孩子們買書的家長和席地而坐的孩子,讀書的種子從小就埋在了心底。改革開放40周年與童書出版主題論壇上傳出的信息,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2018年1-9月少兒圖書零售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1-9月,少兒出版零售市場同比增長了14.24%。少兒圖書零售市場動銷品種共259048種,其中,新書品種為22545種。童書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 童書·新書|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
    她邀請世界各地三十餘位傑出的作家與插畫家共襄盛舉,對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童書進行梳理,甄選了1001種被廣泛認可的童書,並加以解讀與評介。本書的撰稿人團隊中有6位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4位凱特·格林納威獎獲得者,6位惠特布萊德童書獎獲得者及國際安徒生獎、紐伯瑞獎、卡內基獎、布克獎、卡夫卡獎等獲獎者和眾多暢銷書作家。
  • 有趣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遊戲書
    我發現童書作家和出版社為了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真的是費勁了心思,腦洞大開,不斷出新品,童書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類幼兒特別的喜愛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和遊戲書。發聲書我前兩年買過三本。翻開書,上面一部分是一本小冊子,下面的部分按一下就能發出對應的聲音。發聲書適合兩三歲孩子進行啟蒙,發聲部分是可以更換電池的。
  • 「六一」兒童節|你注意過童書背面的那些小logo嗎?
    在家長們日益重視孩子的閱讀、越來越早地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今天,童書的選購已成了爸爸媽媽們的必修課,幾大網店早在「六一」節前就開始了童書的幾輪大力促銷,然而童書的品類之多足以亂花迷人眼,除了依靠網站榜單、媒體平臺和親友推薦,看出版方可算是條捷徑,像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專業的童書出版社,都為市場貢獻了大量精品。
  • 童書·新書|無所事事的好棒的一天
    《給孩子的科幻》劉慈欣, 韓松選編,中信出版集團《給孩子的科幻》由《三體》作者劉慈欣和另一位當代著名科幻作家韓松選編,收入中國及世界著名科幻作家經典短篇作品,十五位作者風格、流派各異,匯集了星雲獎、雨果獎得主的代表作品。
  • 童書·新書|給世界寫清單
    ,隨後又斬獲了專門頒給非虛構類童書的賽博特獎和奧比斯獎。從廢舊材料與大自然中取材,碎布頭、紙箱、舊報紙、落葉……就是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在德國設計師薩賓娜·洛夫神奇的魔法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小水手楊帆出海,成為可愛的小動物……書中有各式各樣別出心裁的創意小製作,詳細的步驟和創意小提示,讓孩子在鍛鍊動手能力的同時,開動小腦筋去積極發掘新創意。
  • 童書·新書|搞定老爸的十個絕招
    日本圖畫書大師巖村和朗繼「14隻老鼠」後又一力作。《繪心寓意·中國古代寓言典藏圖畫書》(10冊)鄭馬文,賀友直、蔡皋、韓碩、速泰熙、繆惟、張培成、朱成梁、周翔、符文徵、葉露盈圖(名字不分先後), 少年兒童出版社本叢書共10冊,由賀友直、韓碩、蔡皋等十位著名畫家擔綱繪畫。
  • 這一次媽媽們自己投票,選出了2015年最好的原創童書
    張弘:我們從粉絲的反饋中了解到,一些名家推薦,家長孩子也相當喜歡的童書,在商業書榜上排名卻靠後;而一些網上書店排名居前的童書,買到手一看,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不少「魔粉」建議,可不可以有我們民間自己的榜單?獨立於任何實體或線上的圖書策劃、出版或銷售機構;不參考任何銷量排名或榜單;完全由爸爸、媽媽和孩子來推薦,推薦那些最接地氣的好童書。
  • 把最美好的童書給最美麗的童年
    閱讀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把最美好的童書給最美麗的童年——2015年中國童書榜 朱永新按:新教育研究院新閱讀研究所日前發布了2015年中國童書榜的10本最佳年度童書和10本優秀年度童書。
  • 童書·新書|我沒做作業是因為……
    該系列先後榮獲13項國內外大獎,暢銷19個國家,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童書佳作。「大象家族」(《終於完美脫身啦》《我來搞定一切》《今晚不想被打擾》《只剩一塊蛋糕了》)[英]吉爾·墨菲文/圖,日誦辭畫間譯,河北教育出版社英國童書作家吉爾·墨菲暢銷30餘年的經典之作「大象家族」系列中文新品四種。
  • 童書·新書|致敬童心:給孩子的人生啟蒙課
    村長看不慣不懂規矩的小黑豬,他決定教訓教訓這只不聽話的小黑豬……影響了無數人人生的王小波同名代表作兒童版,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開創自己的人生之路。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得主、《烏龜一家去看海》作者張寧最新作品。
  • 童書 關於生,關於死,關於愛,關於生活的樣子——給成年人的一份童書書單
    隔著二三十年的時光,和自己內心那個10歲的孩子重聚,試著用他/她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那種對世界尚且充滿溫柔、善意和期待的目光。自從開了這個童書專欄以來,我的書架迅速被童書佔去了半壁江山。童書市場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出版社源源不斷地寄來新書。
  • 孩子被人叫「熊孩子」?趕緊帶他看這些關於教養的繪本,還來得及
    現實生活裡,不乏有這樣的孩子:他們在公共場合過分喧鬧,四處瘋跑,大喊大叫;他們亂扔垃圾,隨意擺弄別人的東西;他們欺負同伴,甚至對陌生的小孩大打出手……他們就是我們口中的:熊孩子。孩子行為不當,父母若是及時糾正,批評教導,熊孩子知錯能改,就會變成小天使;若是父母極力袒護,過分寵溺,熊孩子只會越來越囂張,終究成為沒教養的大人。可是「教養」這東西實在太過抽象,我們怎麼能將它浸入到孩子的心中呢?
  • 童書的裝幀史:文本、插圖、立體書與童年的想像
    因此,童書歷史研究與書籍史完美契合,後者被法國學者稱為「書本的歷史」(l』histoire du livre)。書籍史興起於20世紀末,整合了目錄學、圖書館學、古文書學及社會學的傳統,以求恢復圖書閱讀的物質文化。一本書的外貌、觸感,甚至氣味,都與它的內容一樣會影響閱讀體驗。書的內涵包括它的介質。而對於兒童文學研究來說,一本書的內涵不僅在於插畫,還包括孩子所能理解的所有內容。
  • 童書推薦——科普繪本《在我腳下》經典繪本不一樣解讀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科普類的童書,書的名字叫做《在我腳下》,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繪本作家——艾曼紐·烏賽(Emmanuelle Houssais)。這本書實際上是艾曼紐·烏賽的生命三部曲當中其中一本,生命三部曲包括《在我之前》、《在我腳下》還有一本叫做《夜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