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作為我國傳統的調味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美味的菜餚沒有醬油的搭配就等於缺少了靈魂,從色澤、味道上都欠缺許多。
醬油的製作在我國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在古代醬油的製作工藝都是秘密,人們為了防止製作工藝洩漏都採取口口相傳的方式,所以也造成現代各地醬油製作方法不一樣、味道不一樣的局面,但不論如何醬油獨特的香味都為老百姓所喜歡。
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製作醬油基本一致,選用的原料也都是以大豆為主,也有採用黑豆、小麥或麩皮製作醬油,但都是以糧食為原材料,製作出來的醬油呈現出清亮的紅褐色,且味道鮮美。
上世紀80年代末,小作坊用頭髮製作醬油的說法一度廣為流傳。由於當時的信息傳播手段相對落後,人們也無從分辨真假,但是很多人因心理原因,選擇不再食用醬油。筆者家裡就是這樣,在那之前家裡炒菜、涼拌菜、加餃子都少不了醬油,但在那之後,醬油在筆者家裡消失不見了。
隨著網絡日益發達,各種信息都能從網上查看,小作坊用頭髮製作醬油的事情得到進一步證實,許多黑心小作坊也被工商部門查封。之後,一些大品牌的醬油產品崛起,人們在放心之餘又重新接納了醬油這個傳統的調味品。
可就在人們以為用頭髮製作的醬油徹底消失時,猛然間發現市場上依然存在,一些飯店、食品加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大量購買這種用頭髮製作的「假醬油」。
筆者在一次理髮的時候,看見店裡掃成一堆的碎發,隨口問理髮師:「這種碎頭髮你們怎麼處理呀?」
理髮師回答:「有人收,一斤一塊五。」
「那他們收這東西幹什麼?」
「做醬油。」
「頭髮做的醬油不能吃,你們還賣?」
「有人收為什麼不賣,所有的理髮店都在賣,又不是我用頭髮做醬油。」
由此看來,黑心醬油作坊依然存在,且不是少數。
專家曾指出,用頭髮製作醬油主要是因為頭髮裡富含胺基酸,而醬油的主要成分也是胺基酸。傳統醬油要用大豆等糧食長期發酵才能製作完成,而小作坊用化學方法對頭髮進行水解就能得到大量的胺基酸,再與其它配料勾兌就變成了「醬油」,不論從原料、製作時間上都大大降低了成本,賣到市場上就是暴利,這也是「頭髮醬油」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由於製作工藝簡陋,用頭髮製作醬油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而現代人經常染髮,碎頭髮比以前含有更多的有害物質,比如鉛、砷等重金屬,還有各種化學染劑,致癌的機率也比以前更大。
筆者希望能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重視,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對這種黑心作坊進行查處,保證人們的食品安全。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如何分辨是否是頭髮製作的醬油,一是購買時買有品牌保證的醬油,買標籤上註明「釀造醬油」的不買「配製醬油」。二是把買來的醬油倒一點進入酒精裡,如果產生沉澱就是糧食釀造的,如果沒有沉澱就是假醬油,要麼退貨,要麼以後就不要再購買這個品牌的醬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