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時,我若是率眾脫逃,你們可以砍斷我的雙腿;戰勝時,我若是把戰利品揣進私囊,你們可以斬斷我的手指。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現今的俄羅斯,建國時與蒙古鐵騎牽扯不斷。
當年斯拉夫民族僅僅是東歐遼闊土地上一支毫不起眼的遊牧民族,因為蒙古人的逼迫,才讓這個民族民心團結,最終反抗蒙古,建立屬於自己的莫斯科大公國,也就是後來的沙皇俄國。
當年,蒙古鐵騎為何如此英勇?其實從眾多歷史戰爭中就能了解到,良好的後勤是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蒙古鐵騎之所以能所向披靡,與它的後勤部隊分不開關係。兩者之間最關鍵的人物,當屬軍事家成吉思汗。
蒙古騎兵是13世紀成吉思汗一手打造的,可以說它是13世紀最強的一支軍隊。無論是士氣還是紀律,都是中世紀其他軍隊比不上的,當時他們可以說令人聞風喪膽。
那麼,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什麼?是英勇的戰士,還是鋒利的武器?其實都不是,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糧食是軍隊作戰做主要的物品。
針對補給方法,成吉思汗給出了這個妙招。首先大家都知道,蒙古族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那裡除了人,做多的就是牛羊這些牲口。
針對蒙古這一特點,成吉思汗思來想去,想出了「蓄力行軍」這個辦法。
其實很好理解,蒙古人在帶病大戰時,會帶著牛羊一起前進,每天都會補充牛奶保證自身營養。除此之外,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還會將他們殺了吃肉,「口袋裡的糧食」簡直太方便了。
體力充足,當然作戰時就會更加精力充沛,這也是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軍隊」的原因。
時間追溯到1944年,那是二戰時期,日本那時可謂就是「土皇帝」,見人就打,見地就佔。然而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小國,他們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奪資源。
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日本簡直太弱了,經常在行軍過程中餓死士兵。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日軍死亡人數約230萬,其中一半都是餓死的。
而這個時候,日軍出現了一個風雲人物,他就是日軍第15軍司令牟田口廉也。
可以說他是成吉思汗的鐵桿粉絲,對他極其崇拜,面對本國困境,他效仿偶像手段,以為能以此獲得勝利。
他命令手下四處搜刮牛、羊、猴子和大象等,並將糧食和炸藥綁到了動物身上,想速戰速決,在此期間這個「動物園」就是他們的食物。其實軍官本是好意,這樣既能節省體力,又有充足的物資,奈何天不如人願。
就這樣,日軍以為自己戰無不勝,發起了「烏號作戰」向印度的英帕爾發起大規模攻勢。想像一下,15萬人身後帶著一群動物,這畫面光是想想就令人忍俊不禁。
結局大家可想而知,成吉思汗是冷兵器時期,並沒有炮彈和飛機。就這樣,日軍被打的落花流水,而這些動物也在炮轟下東躲西藏,早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最後,日軍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吃死掉的動物肉。牟田口廉也的方法非常愚蠢,而他也因羞愧選擇自殺,奈何並沒有身亡。
結局大家顯而易見,沒有「糧食」做後盾,日軍將近5萬人幾乎是被餓死的。而他「東施效顰」的舉動也成為遺留至今的笑柄。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不能一味地學習別人。時代在進步,如果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創新,做出屬於自己的業績。在新的事物來臨之前,時代是不會給你機會,只有強大了才能不斷地要求它去改變。不要被傳統的思想禁錮,走出牢籠,迎接屬於自己的未來。
本文聲明: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以上文字均為作者原創,抄襲將追究責任,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