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
大同新聞網以【發現大同·飛鳥翔集】
與你相約,
一起來認識來到大同或生活在大同的鳥兒
一起講講大同鳥兒的故事……
01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學名 Cygnus olor)雁形目、鴨科、天鵝屬。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疣鼻天鵝是我國三種天鵝中體型最大(體重 10kg-16kg)、身姿優美、數量最少的天鵝。很少鳴叫,又被稱為啞天鵝和最優美的天使。
這種珍貴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種群中體型最大的疣鼻天鵝,怎麼會出現大同呢?可能好多人都不相信,就連第一次拍到它的攝影人都被驚到……
雲中山人 攝
張永生 攝
雲中山人
漆黑油亮的蹼,左右搖擺地踩著水面奔跑,樣子看上去那麼滑稽、那麼可愛。黑色的蹼和白色的羽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兩隻寬厚的翅膀奮力地扇動,拖著碩大而笨重的身體騰空而起。紅色的嘴巴頂著一個瘤狀的凸起物,與小黑眼睛極不協調的搭配在一起。
這是三年前,第一次在桑乾河看到你的樣子,我按快門的手指因過度的興奮而微微發抖。雁門關外終於有了關於你的記錄——疣鼻天鵝。
雲中山人 攝
這是拍鳥達人雲中山人第一次拍到疣鼻天鵝時的激動心情。而從此他便與這美麗的天使結緣,年年關注著它們的行蹤與安危。
很多的拍鳥人是在拍攝中逐漸愛上這些美麗的天使的。在不驚擾它們的同時拍下那動人的瞬間,為它們留下珍貴的影像。而在拍攝中也不無驚心地發現那麼多傷害它們的陷阱、大網、毒藥、牢籠……這也逼迫他們走上了另一條路——盡一己之力,為它們的安危呼號奔走……
雲中山人 攝
「
疣鼻天鵝 主要在水中生活,性機警、視力強、頸伸直能遠眺數裡。遊泳時隆起兩翅,頸向後曲,頭朝前低垂,姿態極為優雅。遊泳速度甚快,能用一隻腳划水,也能兩隻腳同時劃,同時不時的張開和扇動兩翅,高興時發出一種沙啞而低沉的「嘶嘶」聲,啞聲天鵝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
雲中山人 攝
「
大同第一次發現疣鼻天鵝的時間是2016年春節。
正值正月初一,靈丘林業局工作人員接到電話,村民反映田裡發現一隻受傷的天鵝,因為撞到高壓線而受傷。後來這隻疣鼻天鵝被送到大同公園動物園進行救治。直到今天,這隻疣鼻天鵝仍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大同公園動物園。
」
據說,歐洲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
就是以疣鼻天鵝美麗的姿態為原型設計的舞蹈動作。
雲中山人 攝
張永生 攝
疣鼻天鵝堪稱忠貞愛情的典範。終生一個伴侶,很少中途解體。如果一隻死亡,另一隻便終生單獨生活,被人們譽為愛情之鳥。
張永生 攝
「
疣鼻天鵝來到雁門關外桑乾河畔的數量由少到多,從2016年第一次發現的三隻到2020年的十幾隻,尤其是今年三月在靈丘的唐河水庫,一次性看到30多隻的大群,讓一群愛鳥、拍鳥的小夥伴驚喜不已。
」
謝貴明 攝
「
不光是靈丘、廣靈、桑乾河等水庫和溼地有它們的身影,今年還有拍鳥人在御河南段也發現了八九隻。如果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疣鼻天鵝甚至更多的野生動物會離我們越來越近。這也正是像雲中山人等愛鳥、拍鳥、護鳥的小夥伴們的共同心願!
」
張永生 攝
「
它們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的傷害!
大同,是疣鼻天鵝遷徙途經的重要驛站!
願大同成為它們最安全、最舒適的驛站,
沒有傷害,沒有打擾,
只有藍天碧水、草美魚肥!
」
本期圖片攝影人
郭忠
網名雲中山人,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鳥類拍攝愛好者,野生鳥類保護及救助志願者,曾多次組織志願者在桑乾河溼地(同朔地區)進行野生鳥類保護、救助及反盜獵野生鳥類行為的宣傳活動,救助及參與救助受傷野生鳥類多起,多為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
心願:儘可能把大同地區的鳥種拍的齊全一點。
希望:大同能有一個野生鳥類保護救助站。
張永生
網名大哥風範,大同煤礦集團退休職工,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謝貴明
網名覽山邀月,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大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廣靈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案:賀 英
責編:周建新
審核:鄧 琳
監製:劉雙英
所刊發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轉發
但是一定要註明出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