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2021-01-08 與生活交朋友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的罵名不是惡意加給他的,本來就是事實。只不過窮兵黷武說的是晚年的漢武帝,對於漢武帝的綜合評價,也都是功大於過的。

漢朝從劉邦開始,就被匈奴給欺負慘了,之後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得到邊境安寧,國內休養生息。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力逐漸強盛。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強大的資本。

漢武帝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禁止諸侯國鑄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思想上獲得統一。

漢武帝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徵匈奴,解決邊患。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也開拓了絲綢之路。

漢武帝依靠徵戰,成為了偉大的帝王,也因為徵戰,成了窮兵黷武的帝王。

只要說到漢武帝徵匈奴,提起徵匈奴的累累碩果,我們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等,很少會想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衛青、霍去病時代,只是出於漢武帝的前半生。漢武帝最後的一二十年並沒有停止攻伐,他用的出徵主帥就是李廣利。

漢武帝的英名,也就壞在這個李廣利身上。

衛青和李廣利都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或許漢武帝看到衛青的成就,想依葫蘆畫瓢,將李廣利培養成衛青,再展大漢雄風。

但是李廣利確實沒有衛青那樣的天賦,帶兵打仗的能力實在是平庸,治軍的能力更是一塌糊塗。漢武帝後期對外徵戰取得的勝利,完全是靠國力碾壓。即使能夠取勝,自己也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漢武帝為了大宛馬,派李廣利出徵。大宛的貳師城出良馬,漢武帝對李廣利的預期是到貳師城搶到良馬,所以任命李廣利貳師將軍。

李廣利第一次去,大敗而歸。漢武帝大怒,面子掛不住,重新組織人馬,準備大量的糧草、裝備等,派李廣利再徵大宛。這次雖然取勝了,也就換來了幾千匹馬,保住了大漢在西域的面子。但是這種大規模的遠徵,對國力的消耗是相當大的。

後來漢武帝又派李廣利去徵匈奴,期間雖然有勝有敗,李廣利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李廣利最後一次出徵匈奴前,與宰相劉屈氂[ máo ]暗中,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儲。不久事發,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想立功贖罪,因此急功近利,最後戰敗投降匈奴。

漢武帝喜歡用小舅子打仗,前期用對了衛青,橫掃匈奴,事半功倍。後期用了平庸的李廣利,事倍功半,耗盡國力,國家差點崩潰。

漢武帝晚年經歷各種打擊,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搞了個《輪臺詔》,這也是漢武帝最令人佩服的地方。也有人說這是漢武帝的「罪己詔」。不管漢武帝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至少漢武帝有個非常不錯的態度,從此也不再對外用兵,大漢在之後幾十年逐漸恢復國力。

漢武帝打匈奴本身是沒問題的,而且在衛青、霍去病時期,也基本上將匈奴打服了,解除了國家的威脅。

漢武帝後期繼續對外用兵,已經不是為了保家衛國了,基本上是為了面子。為面子出徵也無可厚非,如果選了對的人,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成果,也不會有問題。而晚年的漢武帝是以非常大的代價,取得了很小的成果,耗盡了國力,反而造成了國家的不穩定。

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是事實,成為了漢武帝晚年的兩大汙點。但是後人並沒有因為這兩個汙點而完全否定漢武帝,漢武帝仍然是位雄才偉略的偉大帝王。歷史上很多明君都在晚年出現汙點,真沒幾個帝王能與漢武帝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何賣官鬻爵?糟糕的經濟政策,成就了漢武帝的偉業
    劉邦御駕親徵在我們的印象中,漢武帝北伐匈奴,南徵諸越,是千古一帝。他雄才偉略,制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國策,讓西漢王朝再次走向強大。如果說漢武帝也賣官鬻爵,你是不是會感到震驚呢?其實這真的存在於歷史記載中。
  •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年老昏聵,還是有意為之?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著雄才偉略的帝王之一,在漢武帝繼位時,漢朝經歷了「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早已擺脫了貧窮,國力強盛,為漢武帝施展抱負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漢武帝在位期間北擊匈奴,南徵百越,西出西域,東拓疆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 漢武帝為何尊儒?武則天為何信佛?船夫:真相史書不好意思寫
    但現實明顯沒有武帝想的那麼簡單,即使竇漪房不在了,但不聽他話的官員可大有人在,其中不乏當朝重臣,這些人圍繞著黃老學說儼然形成了已故政治勢力,可以和皇帝叫板那種。這時候對於年輕的漢武帝來說,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排除異己任用親信,但他卻尷尬地發現,想要排除的異己太多,自己身邊的親信寥寥無幾。
  • 酷吏為證廉潔獄中自殺,抄家結果寒酸,漢武帝追悔莫及株連三大臣
    漢武帝重用御史大夫張湯,導致其權勢凌駕丞相之上。每逢朝廷大事,漢武帝一和他討論就會忘乎所以,把其他大臣包括丞相都晾在一邊,甚至忘了吃飯。但是,漢武帝並不是一個能明察是非的人。因此,當張湯被彈劾貪汙時,漢武劉徹毫不猶豫地把他投入獄中,命人嚴格審訊他。張湯本是刑吏出身,來問罪對證者被他屢次反詰得啞口無言,讓漢武帝極為不滿。
  • 為什麼秦始皇暴君的罵名沿系從古到今?
    這些人離開家鄉被遷徙到還處於原始狀態的嶺南地區,實時處於疾病的困擾和當地土著居民的襲擊之下,人口的損失也非常大,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已經過去了上百年的時間,當地的人口加上原住民也才130萬。但是,秦始皇時期向當地移民的人口三次估計達到了上百萬人。也就是說,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北方移民的人數很可能沒有得到上漲,反而是下降的。
  • 賣官鬻爵、迷信巫蠱、逼子殺妻—漢武帝開疆拓土背後的「黑歷史」
    中國傳統史學中,向來秦皇漢武並稱,本意是指兩者功績相當,都是千古一帝的有力競爭者;但仔細審視會發現,他們連那些被人詬病的點都出奇的一致,如兩人都曾經賣過官鬻過爵,都迷信長生不老之術,都喜歡到處「巡守」……秦始皇的暴虐,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就帶大家看一看漢武帝的那些「黑歷史」!
  • 海豚肉又不好吃,為何日本人寧願背負罵名,也不放棄捕殺海豚?
    海豚是一種十分活潑可愛的海洋精靈,雖然說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機會可以在大海中見到海豚,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們的喜愛。再加上歷史上經常發生海豚拯救人類的案例,所以,一直以來海豚都被當作是人類的好朋友。然而,由於受到一些人類的捕殺 ,導致如今世界上的海豚數量是越來越少了。
  • 這個人多次跟漢武帝幹架,漢武帝居然沒有處罰他
    第三,漢武帝晚年曾任命一個大臣當丞相,結果那個人一下子就跪下痛哭流涕的求漢武帝不要讓他當丞相。從以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在漢武帝時期,反抗漢武帝的人大多數都遭遇了不幸。但在漢武帝的朝中有一個大臣就很厲害,他多次反抗漢武帝的聖旨,而且有兩次還直接更漢武帝幹架(打嘴炮),但就算是這樣,漢武帝也依舊不處罰他,反而還給他加官。
  • 年輕的漢武帝剛上臺就折騰,被現實告訴太年輕
    漢景帝在強撐病體的情況下,違背男子二十歲而行冠禮的禮制,為皇太子劉徹強行加冠禮以宣告其成年,不久後便撒手塵寰,皇太子劉徹成為大漢帝國新的皇帝。十六歲的漢武帝充滿了熱情和活力,急切地想施展自己的治國理念,準備在群臣的幫助下大展拳腳,但很快就被現實給教育了一頓。
  • 漢朝第一銷魂美女很少有人知道她,漢武帝為她痴迷以為她是仙子
    漢武帝這個人寧肯三天不吃飯,也不可一日無女人。真佩服他玩了這麼多女人還能精力充沛地對付大臣和處理國家事務。就漢武帝來說,被他玩弄過的宮中女子,其姓名不彰者,大概絕不在少數,僅見於史籍的美人,就有陳阿嬌、衛子夫、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趙鉤弋,就像走馬燈一樣地替換。
  • 霍去病為何深受漢武帝寵信,17歲被封冠軍侯,21歲官拜大司馬
    他能晉升的如此之快,都要得益於漢武帝的寵信。 可漢武帝為何會如此寵幸這樣一個年輕人? 霍去病的生母是衛少兒,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沒過多久,漢武帝就將衛子夫立為皇后,霍去病一家也成為了當時地位尊貴的外戚家族。 衛子夫十分喜歡霍去病,常常會叫他到宮中聊天,一來二去,漢武帝也和霍去病熟絡起來。霍去病年少時就「善騎射」,這讓崇武的漢武帝十分喜歡,就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還想主動教授他《孫子兵法》。
  • 漢武帝54歲起性格變得狂躁多疑,決策失誤不斷,究竟患了什麼病?
    顯然,正是在疾病的折磨下,漢武帝轉向以守待攻,這才有了《輪臺詔》。那麼,漢武帝究竟患了什麼病?他為什麼會患病?匈奴為何不兇了公元前141年,16歲的漢武帝登基。8年後,便下令在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設伏,雖未成功,卻拉開了對匈奴作戰的序幕。
  • 漢武帝劉徹,為何搬空國庫,也要派霍去病和衛青去與匈奴人死磕
    當時河西地區盤踞著渾邪王、休屠王等強悍的匈奴人部落,老實說,在當時的局面下,霍去病想要完成這個任務真的很難,要知道,霍去病遠徵屬於勞師以遠,匈奴人則是以逸待勞,而且匈奴人的戰鬥力不容小覷。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去病沒有辜負漢武帝劉徹的信任,硬是打贏了,而且更為誇張的是,還連續贏了兩次,都是大捷。
  • 精靈寶可夢:被冠以災獸罵名的阿勃梭魯,官方對於它的設定很暖心
    雖說屬性設定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但是有些寶可夢的屬性卻讓人感覺很不公平。被冠以災獸罵名的阿勃梭魯,就是一隻很冤的寶可夢。阿勃梭魯,三代加入的寶可夢,看起來外形十分的帥氣。體色整體以白與灰為主,身軀雪白,只有四肢根部、尾巴和面部為灰色。阿勃梭魯最讓人感到帥氣的就是它那半月形的角和眉心的橢圓形凸起。
  • 她曾母儀天下,卻因一道聖旨被打入冷宮12年,自殺後落得千古罵名
    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後,漢武帝十分的悲痛,因此對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愛屋及烏,使得霍光在朝堂上的升遷之路異常順遂。當然,霍光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幹的人。漢武帝駕崩之前,還專門託孤給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希望他們能夠好好輔佐年幼的漢昭帝。霍光也不負漢武帝所託,一心一意的教導年幼的漢昭帝。但是,歷史上的那些託孤大臣,註定最後都是要成為權臣的,霍光也不能例外。
  • 《抱樸子·論仙》漢武帝見灶神
    《抱樸子·論仙》漢武帝見灶神   葛洪多次拿漢武帝和秦始皇一起因為求仙不得來說事,是因為他們求仙的事是被記錄在史書中的。《漢書》中記載了漢武帝的一個妃子病死了,漢武帝非常思念,一位方士就利用神仙手段,讓漢武帝又見到了這位死去的妃子,當然是遠遠的看看見的,可信度就比較低了。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在這個評價中,毛主席既肯定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又對漢武帝晚年頒布「罪己詔」的勇氣和做法讚賞有加。1965年3月,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又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漢武帝是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效應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另外,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也提到了漢武帝,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的詞句。
  • 孔子和漢武帝都曾見過,最後因未知原因銷聲匿跡了
    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孔子和漢武帝,都曾經見過麒麟,可見麒麟其實並非古人虛構,為何現代卻很少有人見到呢?儒家創始人孔子在出生之前,就有麒麟在他家的後院中口吐玉書,書上面寫著「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的一生之中,也確實是心系衰老的周朝,而自己成為了公認但是沒有登上王座的王者,被後人尊稱為「素王」,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所以麒麟也被後世人們認為是象徵著能夠送子的瑞獸。
  • 漢武帝時,中國多地出現過巨人腳印,這是什麼生物留下的?
    傳說中的巨人有點像奧特曼,有數十米甚至數千米高,沒有考古證據證明這種生物確實存在過,況且不會有人相信有這種超越恐龍的巨大生物存在。現代人想像的巨人,大概身高在3-5米,有一層樓那樣高,就像《權力的遊戲》中野人部落的巨人那樣,想必也有很多人相信,這種高大人種至少在歷史上的一段時期存在過。
  • 朝代說:東方朔是漢武帝身邊的寵臣,他在《西遊記》中也跑過龍套
    來源:網絡漢武帝去打獵,看見一種動物,似馬非馬,似鹿非鹿,便問東方朔,這是什麼?這是一種上古神獸,一旦出現,就預示著有人投誠。一年後,匈奴人前來投誠,武帝大賞東方朔。民間也記載了很多關於武帝請教東方朔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花狸虎子」。漢武帝打獵,見到一隻不認識的動物,便問東方朔,東方朔也不知道是什麼,但見它像一隻貓,卻有著大尾巴,身上還長著許多花斑,信口胡謅道:這是花狸,三月懷胎,七月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