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胡一刀&李小飛刀
面對解放軍軍機持續在臺海上空的常態化巡航,以及山東艦航母編隊剛剛穿行臺灣海峽,對大陸軍事動向高度敏感的臺灣媒體,最近又開始了新一波炒作。
對島內一些「臺獨」媒體來說,首要目標是化解大陸所謂「心戰」壓力,繼續矇騙愚弄島內民眾,因此雷言雷語不斷。這一次他們把重點放在了「與解放軍打巷戰」上,似乎這樣就能讓臺軍找到自信。
但其實,是他們想把臺灣普通民眾捆綁在一起,當成犧牲品。
面對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優勢以及發出的嚴厲警告,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決心,臺灣一些人早就成了「驚弓之鳥」。
1
比如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餘宗基日前就在參加節目時就狂言嘴炮稱打巷戰是「找死」,大陸「不了解」臺灣,因為臺灣可供登陸的紅色灘岸沒有幾處,所有環島的高架公路,戰時都是「最好的路障和屏障」。
餘宗基稱,臺灣各個城鎮都是「高樓大廈」,戰車最怕從中間(被)擊落,到了城鎮裡面,臺軍可以用自己研發的「紅隼」反坦克飛彈「輕鬆反裝甲」。
而臺「陸軍少將」,自稱裝甲兵出身的於北辰也在另一場節目中大打「迷魂彈」,稱臺灣「不像大陸都是土房子」,臺北、桃園、新北,高樓大廈林立,坦克根本開不出去,炮在狹小的巷道裡面,一轉就打到牆壁了,根本無法去瞄準,「紅隼」飛彈到時候就像「打鳥一樣」。
臺灣的市政建設與大陸相比存在多大差距,近些年來往於兩岸的人都有判斷,臺北市長柯文哲早前曾稱很多人抱怨臺北市(跟大陸一線城市相比)「長得很難看」,於將軍因這番「土房論」也被網友戲稱為「土房哥」。
於北辰還提到,戰車最強的就是正面,正面的鋼板最厚,甚至會用複合裝甲、反應式裝甲,從正面要打穿不可能;但弱點就是在頂上跟肚子處,肚子鋼板最薄但是貼地不好打,然而從上方就很好打。
因此,戰車只要進入臺灣的「都市叢林」,只要把兵力部署在高樓層,由上往下打,根本是「像打鳥一樣」,幾發「紅隼」飛彈換一臺戰車,幾萬元換好幾億,這種就是「不對稱作法,太划得來了」。
於北辰還提到,上文餘宗基所稱「用高架橋防坦克車」的戰術,臺軍過去曾一度反對,因為「防住了對手,自己也攻不出去了」,後來想到了辦法,是「虛虛實實」,有些高架是實心的,有些是空心的,據說做了很多「相關報告」,具體「不能說得太詳細」,總之「虛虛實實,實的為多」。
餘院長與於將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不能說臺灣一個明白人都沒有了。比如軍事評論人王臻明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原來臺軍還真想過「拿高架橋當『大西洋長城』的『戰術』」,「以前聽到的時候還以為在開玩笑」,不過「這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
而臺灣媒體人唐湘龍則表示,大陸釋放的軍事鬥爭信息越來越多,而且針對性越來越明顯,動作也越來越大,巷戰演習就是在回應臺灣所稱的「反登陸」。
他擔心2021年會成為大陸武統聲音,和臺灣反武統聲音對決的一年。也就是說,2021年將成為「武統」與「反武統」的對決元年。「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是所有戰略最核心原則,現在民進黨當局和大陸交流全面停擺,但軍事已拉到8、9分的時候,兩岸局勢已不是打不打狀態,而是隨時都會開打,那時臺灣要如何應對?
2
對可能爆發的臺海戰爭,美國《軍事觀察》網站不久前進行了一次推演。
這家軍事媒體認為,在臺海局勢日趨緊張的當下,解放軍已經在海空方向取得了對臺軍的壓倒性數量和質量優勢。「因此,解放軍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西方國家幹預局勢的可能性」。
《軍事觀察》的文章認為,臺軍目前及可見的未來,則將發展武力的重心集中在反艦和防空火力方面。在地面戰的裝甲力量建設計劃中,臺軍的投入長期以來可謂「微乎其微」。在主戰坦克方面,仍在使用誕生於半個多世紀以前的老式坦克。
具體來看,未來的攻臺作戰過程中,解放軍擁有大量的中近程戰術地對地飛彈,如東風-11、東風-15和東風-16等等。這些飛彈的射程足以覆蓋整個臺灣島,而且打擊精準度越來越高,可以做到對重要目標的「定點擊殺」。
對這種大量戰術飛彈的飽和攻擊,臺軍的防空系統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
而在空中作戰方面,臺軍現在主要依賴的是更新後的F-16V戰鬥機,以及之前購買的「幻影」-2000戰鬥機以及IDF戰鬥機。這些戰鬥機與解放軍的殲-20相比,有著明顯的代差,所以大陸的優勢不是一點半點。
另外,解放軍空軍還有殲-10C、殲-16和蘇-35等戰鬥機,相對於臺空軍戰鬥機來說,也具有較大的優勢。一旦臺海爆發空戰,臺軍戰機甚至可能都沒有起飛升空的可能性。即便起飛了,面臨的命運也大概率是被擊落。
在在海軍方面,解放軍更是碾壓臺軍。從遼寧艦、山東艦等航空母艦,到075級兩棲攻擊艦,再到055級萬噸飛彈驅逐艦,還有大量飛彈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數十艘潛艇,臺海軍可能只有挨打的份。
或者說,只能靠拖延戰術等待「美國爸爸」儘快施以援手。
在這種狀況下臺軍和一些綠媒只好靠所謂的「巷戰」「纏鬥戰」,給自己打打氣,同時也忽悠一些臺灣年輕人,希望他們能繼續入伍,哪怕是到臺軍裡當「草莓兵」「少爺兵」,也能比臺軍鬧「徵兵荒」好看一點。
但是即便如此,美國軍事網站也指出,臺陸軍主戰裝備與解放軍差距太大。
《軍事觀察》的文章稱,在近期一次演習期間,解放軍使用了ZTZ-96A型主戰坦克和04式步兵戰車模擬對臺進行城市作戰,這也是該部隊裝備最廣泛的兩種裝甲作戰車輛。
演練期間,代表解放軍的紅方部隊由230人與30輛坦克組成,作為守方的藍方部隊則僅有70人與6輛坦克。而在清除了地雷、路障和其他模擬防禦工事後,紅方部隊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就成功佔領了這座模擬城市。
這一報導還援引中國官方媒體消息稱,參與此次演練的部隊,即第72集團軍某戰鬥旅之所以進行城市攻堅作戰訓練,主要是為了讓這支機械化部隊的軍人擺脫山地作戰訓練中的一些習慣。
而事實上,該集團軍多年來一直在為此類行動展開訓練,近期的訓練強度還在進一步增長。
而臺軍裝甲部隊能進行正面交鋒的主要裝備包括M48改進型坦克,這種坦克被稱為「老爺車」,因為早在1953年就已經被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稍顯現代化的臺軍裝甲部隊則裝備有M60主戰坦克,但它的設計同樣可以追溯到60年前的1960年。
為此,美國人指出,儘管M48和M60均由美國設計,後續也有所改進,但二者均早已被美國軍隊和所有西方軍隊的前線部隊所淘汰。未來,臺灣只能依靠將接收108輛M1A2主戰坦克了。雖然其相較於其他臺軍坦克設計更先進,但是車身更重,被認為靈活性不足。
關鍵是,M1A2主戰坦克到時候可能都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
3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此前就曾警告:
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方核心利益,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幹涉。以臺制華、以武拒統最終只會是螳臂當車、死路一條。
玩火者必自焚。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如果有人一意孤行,我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解放軍不僅發出嚴厲警告,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決心,這讓灣灣一些人心裡壓力山大。
據臺《聯合報》報導,臺防務部門22日晚發布消息稱,解放軍運-8反潛機、運-8遠程幹擾機(電子幹擾機)各一架次,當天分別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根據臺方統計,這是解放軍軍機本月第13次派機進入臺西南空域。
可以說,現在解放軍軍機擾臺巡邏已經成為常態。
此外,解放軍山東艦航母編隊近日也從大連港起航,一路南行,由北向南穿過了臺灣海峽,駛向海南三亞基地母港。在這一過程中,臺媒還一度因為太緊張了,把山東艦錯當成遼寧艦,鬧出了一出笑話。
這樣的烏龍還不只一個。
眼下正是臺軍的徵兵季,島內綠媒12月23日發消息炒作稱,臺中市南區區公所最近發放與市民有切身關係宣傳單,結果有眼尖的人發現,兵役文宣宣傳單上「出現三名解放軍的插圖」。
綠媒高呼,「臺中是不是被『統戰』?」
其實,臺中市南區區公所是為了讓市民了解最近有哪些政策,印製了宣傳單,正面是搭乘公交車如何申請優惠的各種渠道,背面上方是明年行政機構辦公的日曆表,中間是明年全面換發身份證的宣傳,至於最下方則是「臺中兵役信息e路通」,掃描二維碼可查詢臺中市徵兵處理進度流程,並附上一張穿著陸海空制服的軍人圖片,以加深印象。
問題就出在這張軍人圖片上,有眼尖的人發現,這三位軍人的敬禮手勢竟是「握拳」,而且是大陸解放軍宣誓時的動作:舉起右手,握緊拳頭。臺軍軍人舉手敬禮的方式,是以舉掌方式敬禮,明顯與圖片上的不同。
臺中市南區區公所的解釋是,工作人員當時覺得用陸海空三軍軍人圖片較為醒目,也更引人注意,沒有查清就從網上抓了這張圖,壓根沒注意也不知道握拳敬禮的是解放軍,「的確是疏忽」。
島內網友說,本來不是多大的事情,可能宣傳單也沒有多少人看,如今綠媒炒作成「政治事件」,甚至都上升到臺「立法院」層面,真是「無聊透頂」。
這事情真是綠媒和一些「臺獨」勢力小題大做,不過也反映出他們在大陸軍方施加強大的壓力下,那種「驚弓之鳥」的心態。
不久前,臺軍前參謀總長、備役上將李喜明還以「整體防衛」為名,建議臺軍在面對武力全面佔優的解放軍時應該搞「藏兵於民」的「不對稱作戰」防衛構想。這跟現在臺灣一些炒作的「巷戰」,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就是大量採購具備小型、機動、精準、量多、價廉、易行等具備高度運用彈性與戰場存活性的武器,如無人機、機動雷達、攜帶型防空及反裝甲飛彈等藏在臺灣各個城市的民用設施或者是居民區。
這顯然是拿臺灣普通民眾的生命當墊背,可見其心態已經完全崩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