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來被寫進明代小說《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鎮》、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等。
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太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嬰兒,李宸妃被打入冷宮。真宗死後,仁宗趙禎即位,包拯奉旨赴陳州勘察國舅煜放賑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宸妃案,並為其平冤昭雪,迎李宸妃還朝。因故事膾炙人口,被後人競相傳頌。
這位「狸貓換太子」的當事人劉妃就是劉娥,她有沒有像小說中那樣殘忍無情呢?當然沒有。雖說「狸貓換太子」的傳聞是杜撰出來的,可仁宗也確實不是劉娥的孩子。《宋史.劉娥列傳》記載
李宸妃生仁宗,後以為己子
劉娥只是把李宸妃所生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
《宋史.仁宗本紀》中記載
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
根據史料記載,劉娥無子,將李宸妃所生孩子佔為己有是確鑿無疑的。可是如果把霸佔李宸妃孩子這頂帽子,結結實實的戴在劉娥頭上,確實有些冤枉,並且也不合常理。這件事還要從劉娥和宋真宗之間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說起。
當宋真宗還是郎襄王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劉娥,那年,宋真宗趙恆只有20歲。一次在開封市集閒逛時,也是機緣巧合,趙恆遇到了從四川來京城賣藝的少女劉娥。兩人四目相對,就此許下一生的緣分。於是,趙恆將15歲的劉娥接進了自己的府中。
趙恆與劉娥的愛情前路並不如一開始的那麼美好,趙恆雖然沒了生母,但奶媽秦國夫人堅決不接受這個賣藝女。並且將此事稟報給了太宗趙光義。雖說大宋對皇室配偶要求不如漢唐那麼嚴格,但找一個出身如此低賤的女人,宋太宗還是萬萬不能同意的。決議要將劉娥掃地出門。
此時的趙恆還正處在與劉娥的熱戀期,就此割捨這段炙熱的愛情是極為不情願的,但老爹的旨意又不能不遵從。最終趙恆權衡再三,選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把劉娥安置在下屬張耆家,一有機會就去和劉娥幽會。正是因為這樣若即若離的感覺,讓趙恆對劉娥的熱情始終不曾消退,就這樣一直維持了十年。
十年的時間,劉娥由一個15歲的小姑娘熬成了大齡剩女。好在趙恆對這段感情是走心的,等宋太宗龍御歸天之後,至道三年(997),趙恆繼承大統,二人的愛情才算迎來了轉機。
當上皇帝的第七個年頭,趙恆終於把劉娥迎進宮中封為美人。此時劉娥已經由那個明豔動人的少女,熬成了30多歲的成熟婦人。幸運的是,趙恆對她依然初心不改。
四年後,宋太宗親賜的皇后去世,趙恆就想把劉娥扶上後位,以彌補這麼多年對她的虧欠。奈何因為劉娥出身太低微,這一決定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宋真宗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採用節節高升的方法逐步提升劉娥的身份,很快劉娥已經成為德妃,官居四妃之一。
宋真宗此時重議皇后之位,可大臣們還是不同意,因為劉娥沒有為王室生下皇子。此時,劉娥年近40,已經不太適合懷孕生子,宋真宗對此心知肚明。但這並沒有打消宋真宗立劉娥為後的念頭。
劉娥宮裡有個丫環姓李,平時沉默寡言,不愛嚼舌根子,看起來為人可靠,這正是宋真宗選定的最佳人選。宋真宗來到劉娥宮中,臨幸了這個丫環,果然,沒多久李氏就中了彩頭。後來李氏如期生子,孩子就這樣被宣布在劉娥名下。
顯然,趙恆完全見證了李氏懷孕生子的全過程,說劉娥一手遮天,調包孩子瞞天過海,是絕對的誣陷。趙恆與劉娥朝夕相處,劉娥有孕無孕,趙恆完全清楚,劉娥怎敢私自抱她人孩子來頂替?
要說調包,也是趙恆一手策劃,只為了把這位少年情人穩穩噹噹抬上皇后寶座。甚至,為了讓大臣們閉口不議論,在冊立劉娥之前,趙恆還普天同慶般的給大臣們集體提升了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