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的作品,並非音樂那麼簡單。
其實得感謝《歌手當打之年》,讓我對花花作品有了新的認知;還得感謝《王牌對王牌》,讓我了解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今重新聽到了《蜉蝣》,又有了新的認知。
01引起共鳴的作品
作為一名音樂人,華晨宇對於音樂熱忱與執著有目共睹,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深度。
恢弘、深思、靜謐。
喜歡《荒野魂鬥羅》,源於那種戰鬥的勇氣;喜歡《神樹》《降臨》《新世界》,源於恢弘的詮釋;喜歡《好像愛這個世界啊》,源於這種大愛;喜歡《與火星的孩子對話》,因為超級感動。
如今寫這篇文章,音樂軟體裡播放的就是這首《與火星的孩子對話》,剝除浮躁,有種讓人靜謐的感受。
在這之前,《新世界》專輯的所有作品都已經解析完畢,感興趣的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當然,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心中都屬於自己的哈雷姆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只要這份理解深入你心,只要引起你的共鳴,就是一首絕佳的作品。再者,《新世界》中的作品的確夠深奧。
找尋華晨宇的音樂寶藏,一首《蜉蝣》,遨遊太空,潛入深水,細細聽來,突然感覺人類的渺小,什麼煩惱,什麼憂愁,全部不值一提。
02冥思之作
這首歌,是華晨宇為專輯《異類》寫的第二首歌。
一個夜晚,他把自己關在封閉的房間,拉嚴窗簾,靜靜冥思,潛心寫就。
生命無論長短,都是相互對應的。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之一,壽命很短,僅一天而已。
而人類,從來都追求長生。
但是所謂的長生,與星球相比,與宇宙相比,又顯得的微不足道。
突然想到了諸多玄幻小說,通過修煉追求壽元的增加,飛升上界,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大與弱小,都是相比而言。
很難想像華晨宇對於這首歌的理解非常到位,詮釋中,能夠感受到蜉蝣的渺小,又能感覺它的偉大。
蜉蝣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個種族的生命力非常頑強。
它是一類原始而美麗的昆蟲,起源於石炭紀,距今至少已有2億年的歷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2億年,相對於人類種族存在的時間,就顯得長多了。
蘇軾曾經在《赤壁賦》中說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人類之渺小,如此可見一斑。
03蜉蝣之遊走
安靜下來,聽聽這首《蜉蝣》,你會感慨人生,你會反思自己,你會逐漸變得強大。
特別喜歡作品中華晨宇的哼唱:「喔...」
空靈,迴響,冥思。
歌曲的最開始,個人感覺,描寫了一種困境。
當自由在天空中被擊落,當靈魂在海水中被浸透。你如同身陷孤島,顯得格外的無助,只剩下生存的需求。
看著天際,夜色中的星星點點。
在某顆星球上,是不是也有這麼一個人,無助的雙眼落魄著。
距離很遠,遠到我們無能為力。
但卻是很有可能的存在。
由此援引到我們的生活,周遭喧囂,我們看似忙碌,但內心的孤獨與寂寞只有自己能夠明白。
原來一顆心太脆弱,聽從潛意識在騷動;回憶太沉重,沿時光逆時針遊走。
不要再沉默,不要在沉淪。
大雨滂沱中,思想蠢蠢欲動;狂風嘶吼,阻擋不了我前進的腳步。
周遭的漩渦,抵不過宇宙之宏大。
突然想到了《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小年與大年,只是相對而說。
對於不同的種族,時間的概念完全不同。
所以,我們足夠渺小,我們更不應該被無意義的事情打擾。
不要迷失,找尋真正的自己。
- End -
音樂與人物解析vol. 285:華晨宇《蜉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撰文|響馬書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關注
更多華晨宇音樂作品解析:
這首歌是華晨宇與粉絲互相贈送的禮物,堪稱最深情最美麗的告白
孤獨仿佛是天才的標配,稱為鬼才的華晨宇,憑實力還是憑運氣
聽了一百多遍,還不能理解華晨宇《七重人格》,看看以下的文字
值得深思的哲學:華晨宇的《鬥牛》連MV都那麼精緻,你可能沒聽懂
五味雜陳:你們聽到了華晨宇的《我們》,我卻看到了他的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