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安全保護委員會昨天發出公告稱,因為美國一名消費者在試圖摺疊「利克賽」牌沙發床架時,手指被夾傷,最終做了指尖切除手術,所以宜家家居決定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10萬張此種沙發床架,這其中包括在美國的10萬張,中國區的1萬多張。這是宜家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召回活動。
宜家中國區公關部許小姐昨天向晨報表示,宜家在全球共收到7例手指被夾傷的報告,不過在中國一例都沒有。但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宜家決定在全球進行統一召回。在中國,此產品在上海門店和北京門店的銷售量基本差不多,而召回的公告已早於美國消費者安全保護委員會2天發布,召回的方式是免費發放「防護罩」,用於罩住摺疊機件,防止手指插入其中而被夾傷。消費者可憑收銀條或發票,到最近的宜家門店免費索取「防護罩」。但如果是2005年7月以後生產的床架或者收銀條不慎丟失,消費者則需花10元錢在門店底層購買。
筆者昨天前往宜家上海店二樓的沙發床區域,發現該產品銷售非常火爆。銷售人員說,僅宜家上海店,「利克賽」單人床架在上個星期就賣出了40張,去年更是賣出1503張。「利克賽」單人床架售價350元,雙人床架450元,加上沙發罩和墊子後的整套價格一般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它的價位消費者更能接受,一折一拉又很方便,賣得非常不錯。」銷售人員表示。
宜家公司特別強調,此次召回的「利克賽」牌沙發床架僅限於2005年7月以前生產的,因為之後生產的相關產品,「防護罩」是標準配置,因此不存在風險。
宜家公關人員回應消費者三大疑慮
雖然宜家為此次召回作了很多努力,不過細心的消費者仍然有疑問:手指夾傷究竟是消費者操作不慎還是產品設計缺陷?為何延遲1年才進行召回?目前的召回告示是否醒目?另據晨報了解到,在這2天裡,宜家上海店沒有發出1個「防護罩」,北京店也只發出4個。這是否與必須到現場的發放方式有關?是發布消息的力度不夠?還是消費者不願意為拿一個「防護罩」而在大熱天奔波?
在接受晨報的上述詢問後,宜家中國區公司特別表示,需要「防護罩」的消費者如果在市區,也可打電話告知宜家,由宜家免費快遞上門。
而那些專程索取「防護罩」的消費者,則可獲得往返宜家的交通費(僅限公交、地鐵)補貼。
■疑問一:是操作不當還是產品缺陷?有市民提出,1個人出現手指夾傷可能確實是操作不當。但現在已經有7個案例,宜家的產品是否有質量缺陷或者說明書圖示不夠準確呢?
宜家中國區公關部許小姐表示,即便是2005年7月之前出廠沒有「防護罩」的「利克賽」床架也是沒有安全隱患的。「只要按照說明書操作,就不會夾傷手指。」她表示,一些消費者在安裝時貪圖方便,站在「利克賽」床架中操作,而不是站在床架外側,所以才會出現手指受傷的案例。
■疑問二:為何延遲1年才進行召回?宜家去年7月起,在新出廠的「利克賽」沙發床架中,增加「防護罩」作為基本配置。這也就是說,宜家當時已經意識到增加「防護罩」的必要性。那麼,為什麼相隔1年才進行召回,而不是在去年7月就對老顧客發放「防護罩」?
許小姐對此的回答是,「防護罩」本身的效用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檢驗,宜家在確認其作用後才決定進行此次召回。
但消費者仍然有疑惑:宜家至少可以在去年7月對老顧客進行風險警示,宜家的告知義務是否完整履行了呢?許小姐表示,對此問題不能作出回答。
■疑問三:目前的召回告示是否醒目?筆者昨天特地走訪了宜家上海店,在諾大的商場只發現兩處召回告示,且都不在入口、自動扶梯等最為醒目的位置。直至走到二樓的「利克賽」沙發床區域,才能發現長約100釐米、寬約40釐米的召回海報:「您家有沒有利克賽的躺椅或沙發床?」而且,這張海報懸掛在其他的價格牌、產品介紹中間,並不十分顯眼。此外,退貨處的召回通知也僅有A4紙大小。
許小姐對此表示,除了商場的海報,宜家還通過公司網站向消費者公示此消息。由於顧客購買商品時並沒有留下聯繫方式,宜家很難做到逐一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