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作戰的靈活、強大的打擊威力和精確的目標打擊能力有效的結合就產生了令人矚目的可攜式飛彈系統。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使用前蘇聯當時最先進的「耐火箱」AT-3反坦克飛彈,伏擊以軍坦克群,僅兩個小時就將其坦克擊毀130多輛,敘利亞軍隊在戈蘭高地太陽山作戰中也用反坦克飛彈擊毀擊傷以軍坦克430多輛。80年代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提供給阿富汗武裝派別當時最先進的「毒刺」(Stinger)可攜式防空飛彈來對抗蘇軍,導致幾百架蘇軍戰機被擊落。美國在最近的伊拉克戰爭中雖然勢如破竹,但處於劣勢的伊軍使用便攜
式反坦克飛彈,重創美軍多輛世界上最先進的M1A2重型主戰坦克。
由於可攜式飛彈系統易於流失、散落,近年來發生多起用可攜式防空飛彈攻擊民航的恐怖事件,驚擾人心。因此各類可攜式飛彈系統既是戰場上必備的得心應手的作戰銳器,也是威脅和破壞世界地區穩定和安全的潛在超級殺手。
一、可攜式飛彈系統種類和發展狀況
1、可攜式飛彈的種類
可攜式飛彈系統主要分可攜式防空(地對空)飛彈系統和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基本組件一般有發射包裝筒、飛彈和瞄準控制單元。這兩大類可攜式飛彈系統根據具體重量和作戰方式又分為重型便攜分體組合式和輕型便攜肩射式。重型便攜分體組合式體積較大,往往由一組人員分別攜帶不同組件,作戰時組裝通常常採用地面三角支架等支撐。如法制「西北風」防空可攜式飛彈,俄羅斯「短號」—E型反坦克飛彈等;輕型便攜肩射式飛彈型號眾多,雖然威力稍遜,但作戰時便於單兵攜帶,由於重量輕可以置於肩上發射,也可以使用三角架等支撐,使用時更加靈活。如美國「毒刺」和日本91式「凱科」防空可攜式飛彈,以色列拉斐爾公司「長釘」(吉爾)以及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和馬丁公司合作研製的「標槍」單兵可攜式反坦克飛彈。最近又出現了可攜式部件分置式模式,如瑞典薩伯公司RBS 70防空飛彈系統,具有單設的輕型可攜式雷達。有些國家的一些型號採用分置的可攜式預警雷達、信號處理機、電源、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和任務分派器和多套飛彈發射筒。
2、可攜式防空(地對空)飛彈系統發展狀況
可攜式防空飛彈自20世紀50年代末問世以來,至今已研製了約30種型號,經歷了三代,目前正在向第四代發展,重點用於超低空點狀目標防空,空中力量在3500米的高度不能獲得優勢,成為超低空飛行目標的剋星。根據制導技術來劃分,第一代在六十年代中期裝備部隊,主要是美國和前蘇聯研製,採用光學瞄準和紅外自導引,只能白天作戰和尾追射擊,如美國的「紅眼睛」和蘇聯的「箭-2」(薩姆-7)型;第二代在七十年代初期裝備部隊,英國開始推出自己的產品。第二代採用高靈敏度紅外導引頭制導或手動無線電指令制導為主、以紅外跟蹤測角制導為輔和由微處理器控制採用了玫瑰花形掃描光學系統和紅外 /紫外雙色探測器先進被動光學制導等技術。具有一定的全向攻擊能力和抗環境幹擾能力,如美國的「毒刺」型、前蘇聯的「箭-3」(薩姆-14)和「針-1」(薩姆-16)型、英國的「吹管」;第三代在八十年代初期裝備部隊,法國異軍突起,並湧現出一些全新的制導技術,如雙波段被動紅外尋的導引頭制導、雷射波束制導、半自動無線電指令和雷射波束的複合制導等。具有全天候、全向攻擊能力,能抗紅外幹擾。如法國的「西北風」、英國的「星爆」、俄羅斯「針」(薩姆-18)及改進型、美國「毒刺POST」和「毒刺RMP」型、瑞典RBS70和RBS90型。第四代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正處於研究階段,部分產品開始裝備部隊。日本開始嶄露頭角。採用焦平面陣列導引頭制導、視成像制導系統和開發相應的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智能自適應制導技術。如美國「毒刺」Block II型、日本91式「凱科」。
美國第二代單兵可攜式近程防空飛彈「毒刺」,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阿富汗戰場上大出風頭,據稱當時的阿富汗抵抗戰士僅用340枚「毒刺」飛彈就擊落了269架前蘇聯的戰機,給蘇軍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甚至影響到整個戰局。「毒刺」從這開始引起中亞、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的青睞,成為搶手貨。到目前為止,可攜式地對空飛彈已經擊落了300多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過去發生的多次軍事衝突中,第一代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擊落了約200枚巡航飛彈,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多國部隊被擊落的飛機和直升機,仍有半數以上是被伊拉克的可攜式防空飛彈打下的。而就在今年11月2日,美軍一架「支奴幹」大型運輸直升機在巴格達以西被一枚飛彈擊毀,造成機上15名士兵喪生,21人受傷。這是伊拉克戰爭開戰以來遊擊隊擊落的美軍最大型空中目標。軍事分析家認為遊擊隊此次使用的是俄制薩姆-7之類的肩扛式熱尋飛彈。
3、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發展狀況。
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在戰場上同樣戰果顯赫,而且它還是戰場上的多面手,廣泛用於反主戰坦克和裝甲車、打擊工事及非裝甲目標,美軍甚至用於反狙擊手。從制導技術來看,第一代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出現在六十年代,由射手操控制導,採用採用目視瞄準、跟蹤及手動有線傳輸指令制導。如前蘇聯「耐火箱」AT-3反坦克飛彈、法國的SS-11反坦克飛彈。第二代出現在六十年代中期,以較先進的「半主動」技術制導,採用目視瞄準、紅外半自動跟蹤、導線傳輸指令制導和半自動瞄準線有線指令制導、雷射駕束制導系統和光纖制導,如法德研製的「米蘭」反坦克飛彈。由於反裝甲的任務主要是由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來完成,只到八十年代末期,才開始第三代「發射後不用管」飛彈的研製,發射後飛彈自動攻擊目標,如美國「標槍」反坦克飛彈等。第四代採用智能複合制導方式,在自主攻擊目標的基礎上,增加發射受控性能,可轉換攻擊目標,具有多個目標攻擊能力,如以色列「長釘」反坦克飛彈。
法國是世界上研製可攜式反裝甲飛彈最早的國家,美國在60年代最早引進的是法國研製的第一代制導方式的SS-11反坦克飛彈,以後根據實際需要在1970年自己研製裝備了第二代制導方式的「龍」M-47輕型可攜式反坦克飛彈,在發射管底部安裝有起飛燃氣發生裝藥,發射時由起飛裝藥將彈體推出發射筒,在飛離射手一定安全距離後,飛彈發動機點火飛行,克服了早期型號彈尾高溫氣流對射手帶來的諸多限制。現在這種發射方式已經應用在所有國家的可攜式反裝甲飛彈系統上。
1989年,美國陸軍提出研製新型步兵反坦克飛彈項目要求,最後「標槍」飛彈成了各大公司產品集成出來的大雜燴。「標槍」在反坦克飛彈發展史上是一個裡程碑,它是一種「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飛彈,並成為第三代制導技術的典範。「標槍」飛彈「發射後不管」,主要歸功於飛彈頭錐玻璃罩內的焦平面熱成像尋的器和圖象識別處理。這是個64×64單元的汞鎘碲陣列元件。
據說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設計藍本是美國「標槍」反坦克飛彈。以色列經過反覆研究這種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飛彈,分析設計和性能上的優點,尋找其在使用方面的不足,然後設計製造出「長釘」反坦克飛彈。它以電視攝像機和紅外傳感器來自主制導,在自主攻擊目標的基礎上,採用高質量的光導纖維連接探測、制導和控制系統來增加發射受控性能,在飛彈飛行中可轉換攻擊目標。所以第四代制導技術特徵是採用複合制導和多個目標打擊能力。這些產品還有英、法、德、荷和比利時制訂的中程第四代反坦克武器(MR TRIGAT)計劃,由五國共同研製的ATGWS可攜式步兵飛彈系統,可以用於反坦克戰或對多個目標進行攻擊。俄羅斯機械製造設計局「菊花-S」新型多功能反坦克飛彈系統代表發展的一種新方向,這種尚未批量生產的飛彈具有真正全天候、多功能作戰能力,攻擊目標涵蓋海陸空。
二、可攜式防空(地對空)飛彈系統的最新型號和主要技術特點
1、英國肖特公司「星爆」 (Starbur st)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
從綜合性能看,「星爆」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之一,並且還是唯一具有4馬赫超高速飛行速度的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
「星爆」飛彈的主要技術特點:(1)、採用新設計戰鬥部裝有三個飛鏢式的動能子彈頭,威力巨大。在作戰中可利用子彈頭的動能和炸藥爆炸的綜合效應摧毀目標。(2)、採用鴨式氣動布局,動力裝置使用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速度高達4馬赫。(3)、瞄準裝置包括導引裝置和控制裝置二部分。採用半自動無線電指令和雷射波束的複合制導。導引裝置由光學穩定系統、制導指令雷射發射機、瞄準十字標識機構和6倍單筒瞄準鏡組成;控制裝置由控制和信號處理電子設備、電池盒和控制手柄組成。
2、瑞典薩伯公司RBS 70防空飛彈系統。
RBS 70是瑞典薩伯·博福斯動力公司研製的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能夠對低空飛機和直升機進行非常有效的防禦。
RBS 70的主要技術特點:(1)、採用模塊化設計,RBS 70防空系統將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即RBS 70防空飛彈系統、可攜式搜索與目標捕獲雷達(PSTAR)和戰術指揮和控制系統(TACCS)。具有前視紅外和電視跟蹤設備,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作戰能力。(2)、搜索、跟蹤目標時有專用配套雷達。PSTAR雷達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一種輕型可攜式雷達,戰術指揮和控制系統負責把PSTAR雷達和RBS 70防空飛彈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提供本地綜合空情圖像,進行威脅評估和目標區分。(3)、由於採用雷射制導方式,所以該系統具有抗幹擾能力。(4)、戰鬥部採用雷射近炸引信,能夠抗各種電子幹擾,且具有較好的低空性能。(5)、採用三通道穩定控制系統,飛行控制靈活,採用無煙發動機,作戰過程不輻射電磁波,使系統的整個作戰特徵減至最小程度,隱蔽性極強,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3、美國雷聲公司「毒刺 BLOCK I」、「毒刺Block II飛彈」和「毒刺-RMP(可再編程微處理器)」三種型號先進的短程防空飛彈系統。
「毒刺」(Stinger)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短程防空飛彈系統,重量:15.663公斤;直徑:69.85毫米;長度:1.524米。「毒刺」為美國19個盟國提供防空作戰能力,既可以肩扛,也可以裝載在陸軍的布雷德利戰車、OH-58D直升機、特種作戰部隊的直升機、海軍特種作戰艦船、以及海軍陸戰隊「復仇者」輕型裝甲防空戰車上。
「毒刺 BLOCK II」是「毒刺」系列飛彈的最新型產品,美國將在2005財年裝備首枚「毒刺」Block II飛彈。「毒刺 BLOCK I」(FIM-92E)和「毒刺-RMP」(FIM-92D)的飛彈生產合同將支援美陸軍的短程防空轉型計劃,以及空中和飛彈防禦作戰計劃。
「毒刺」飛彈的主要技術特點:(1)、新型號「毒刺」創造性地運用了由微處理器控制的先進被動光學導引技術,導引頭採用了玫瑰花形掃描光學系統和紅外 /紫外雙色探測器,制導裝置能收集更多的信息,用紅外、紫外能量比率鑑別紅外幹擾和不利背景源,大大提高了目標的探測能力和抗紅外幹擾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尾刺飛彈的作戰性能。最新型「毒刺 BLOCK II」採用焦平面陣列導引頭,高精度、抗幹擾,提高了對抗低可探測性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的效能,可在雜波信號下探測直升機。(2)、成功地運用了可編程控制微處理器,既可通過外部操作對制導與對抗軟體重新編程以對付突然出現的空中威脅,又可使該飛彈系統有能力對付漏網敵機和較近敵機,定位目標更加準確,抗各種紅外幹擾能力更強。(3)、具有全向攻擊能力和較好的抗電子幹擾能力,極大地提高了作戰性能。(4)、飛彈採用拋射發動機,飛彈可被推至距射手安全距離之外,隨後,起飛發動機點火,將飛彈推向目標。
4、日本91式「凱科」 (Kin-SAM)可攜式防空飛彈。
日本認為「凱科」飛彈比美國「毒刺」飛彈的精度更高,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紅外成像制導的防空飛彈。「凱科」飛彈長1.4米,彈體直徑80毫米,全彈重12千克,射程5千米,射高1.5千米,最大速度1.7馬赫。
「凱科」飛彈的主要技術特點:(1)、採用雙模成像尋的裝置,既可以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又可以採用可見光成像制導。其中採用的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具有極強的抗幹擾能力和全向攻擊能力。(2)、具備了初步的智能化,飛彈既能尾追攻擊,又能迎頭攻擊低熱能目標,代表了可攜式防空飛彈的發展方向。(3)、具有極高的制導精度。當制導系統鎖定目標後,成像導引頭儲存目標圖像,提高了圖像解析能力。
5、法國馬特拉公司「西北風」(Mistral)高性能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
法國研製可攜式防空飛彈較晚,借鑑世界已有各種型號的優點,研製了具有自身特點的高性能可攜式「西北風」防空飛彈系統。「西北風」飛彈系統全重43.8公斤,長:1.8米;彈體直徑:90毫米;翼展:190毫米;發射重量:23千克(含發射筒);彈頭:3千克鎢鋼珠;速度2.5馬赫,系統反應時間3秒(有預警)。有效射程300-6 000米,有效射高10-3000米。
「西北風」飛彈的主要特點:(1)、採用四元陣列被動紅外尋的導引頭。該導引頭可在兩個紅外波段工作,具有很強的敏感能力和抑制光誘餌信號能力,能夠探測、跟蹤從任何角度迎頭逼來的、有紅外屏蔽的直升機,飛彈發射前能夠鎖定目標,大大提高了飛彈抗紅外幹擾的能力和作戰性能。(2)、採用以鎢珠為預製破片的高能殺傷戰鬥部,有較強的摧毀力。(3)、彈上引信為雷射近炸引信,能夠精確測高,防止早炸,也可觸發引信,並裝有延時自毀裝置。
6、俄羅斯KBM機械設計局第三代可攜式近距防空飛彈「針-S」,西方稱為「松雞」(Grouse,薩姆-18)。
「針-S」是「針」式的增程改進型,該防空飛彈主要用於打擊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的機動和非機動目標,對戰鬥機的命中率為24%~40%,還可用於防禦巡航飛彈這類目標。
「針-S」式飛彈的主要特點:(1)採用了雙波段導引頭,其信息處理系統實現了光電化,並可傳輸兩路信號。既減輕了飛彈的重量,提高了可靠性,又使飛彈具有抗紅外幹擾能力。(2)具有智能未段攻擊能力。飛彈在即將擊中目標時,可將瞄準點從飛機的發動機排氣管轉移到連接機翼的機身中部,使目標難以躲開攻擊,從而確保殺傷效果,提高命中精度。(3)設計結構可靠,經過惡劣的運輸環境後能立即投入作戰使用。飛彈與發射筒分成兩個部分,每件長度都不超過1.1米,這樣就更便於空運攜帶。
三、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的最新型號和特點
1、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長釘」(吉爾)中程反坦克便攜飛彈。
「長釘」採用了光纖制導技術,紅外成像傳感系統的工作波長在3~5微米。它的電視攝像機和紅外傳感器能將目標圖像經光纖傳輸給射手,不但傳輸質量很高,還能增加飛彈射程,是一種射前鎖定、自動制導、「發射後不管」的單兵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長釘」飛彈包括儲運發射箱重13公斤,整個系統重26公斤。它可供單兵便攜使用,也可機載或車載。
「長釘」的技術特點:(1)、具有全自主攻擊目標能力的同時,採用光導纖維把飛彈制導部分電視攝像系統或紅外傳感系統搜索和探測到的目標傳回射手,而控制指令也由光導纖維傳輸給飛彈。此間,如原鎖定目標有誤或已經被其它攻擊武器摧毀,射手可重新選擇目標和轉換攻擊目標。「長釘」可直接瞄準目標攻擊,也可間瞄發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2)、採用高質量的光導纖維。在整個有線光纖制導過程中,飛彈不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彈體上也沒有信標源,這使它不易被發現;目標圖像和指令都通過光導纖維傳輸,也讓敵方難以實施偵察和幹擾。(3)、由於數據處理裝置可以放在發射平臺上,使這種貴重裝置可以重複使用,又簡化了彈上設備,大大降低了飛彈成本。
2、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和馬丁公司合作「標槍」單兵可攜式反坦克飛彈。
美國「標槍」被視為世界上第一種「發射後不管」的中程反坦克飛彈。「標槍」整個系統全重22.3公斤,其中發射控制裝置重6.42公斤,發射筒重 4.08公斤。飛彈長1.08米,彈徑127毫米,彈重11.8公斤。
美國「標槍」的技術特點:(1)、世界上第一種採用焦平面陣列技術的可攜式反坦克飛彈,成為標示輕型反裝甲武器發展方向的標杆。制導紅外傳感系統由紅外傳感器和多模跟蹤器組成,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和目標探測距離遠等特點。它能在濃密的煙霧和黑暗環境中發現目標,並顯示出清晰的圖像讓射手識別目標;其多模跟蹤器配有微處理機,因而能自動按搜索程序捕捉目標,按預編程序邏輯跟蹤乃至命中目標。(2)、採用可選擇攻擊模式。「標槍」採用了兩級串聯式戰鬥部,可方便選擇頂部攻擊和正面攻擊兩種形式。(3)、採用非常隱蔽的「軟發射」技術。動力系統由串聯在一起的起飛發動機和續航發動機組成。發射飛彈時,用100毫秒時間點燃起飛發動機,使飛彈低速飛出發射筒。「標槍」初始推動的推力低,使用的又是低煙推進劑,形成了軟發射,大大減少了發射時的後坐力、後噴焰和揚塵,因此其增強了隱蔽性;待飛彈飛出3米多安全距離後,便點燃功率大些的續航發動機,推動飛彈飛向目標,最大射程兩公裡。由於這種特點使「標槍」可從狹小的建築物內或掩蔽陣地上發射,因而很適合在城區作戰中使用。
3、俄羅斯「短號」—E型反坦克飛彈。
「短號」是俄羅斯為出口研製的反坦克飛彈,是俄羅斯現役最先進半主動雷射制導反坦克飛彈,專門設計用來抗擊諸如美國M1A1、德國「豹II」這種級別的坦克。「短號」—E系統總重53公斤,飛彈本身重27公斤。
「短號」—E飛彈的主要特點:(1)屬重型便攜分體組合式,可分解為反坦克飛彈、發射管和三角發射架等三部分,攜帶和操作簡單。(2)穿透力強,「短號」—E對鋼裝甲板的穿透能力達到1200毫米,而M1A1主戰坦克裝甲最厚的地方也只有700毫米。(3)採用最先進半主動雷射制導技術,準確度高、抗幹擾能力強。
4、俄羅斯機械製造設計局「菊花-S」新型多功能反坦克飛彈系統。
俄羅斯機械製造設計局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內的一家企業,成立於1942年。「菊花-S」飛彈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反坦克飛彈系統,目前準備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菊花-S」全天候多功能飛彈系統主要特點:(1)真正實現多功能,攻擊目標涵蓋陸地、水面、低空。可用於打擊現役和未來坦克,其中包括裝備有動力防護系統的坦克。同時,該型飛彈系統還可攻擊小噸位水面艦艇、低空亞音速空中目標及由鋼鐵混凝土製造的堡壘。(2)具備全天候作戰和超強惡劣環境作戰能力。不僅可以在白天、夜間對裝甲坦克裝備及設施進行打擊,也可以在複雜地理條件下及有煙霧存在的條件下攻擊目標。(3)超音速飛行,可保障同時對兩個目標進行攻擊,單個發射裝置裝備有15枚飛彈。
四、可攜式飛彈系統的應用前景及發展趨勢
1、可攜式飛彈系統在戰場上的定位和應用前景。
現代戰爭中,高科技局部戰爭又被演繹成高科技小作戰單位快速作戰模式。突出大規模特種作戰和空降、機降作戰。這些需要足夠的壓制性空中力量和遠程巡航飛彈來配合,在缺乏足夠的制空權和火力壓制的情況下,各種可攜式飛彈系統便是必備的重要武器。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埃及使用前蘇聯當時最先進的「耐火箱」AT-3反坦克飛彈,在破獲以軍通訊基礎上伏擊以軍坦克群,僅兩個小時就擊毀坦克130多輛,敘利亞軍隊在戈蘭高地太陽山作戰中也用反坦克飛彈擊毀擊傷以軍坦克430多輛。所以在特種作戰和伏擊式作戰中,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的隱蔽性、靈活性、精確性和強大的打擊目標威力,成為首選的武器。
有效壓制敵方火力。火炮和空中打擊當然也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與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相比,就要失色了。一套飛彈系統發射一枚飛彈即可完成任務,如用火炮,需要3~6門發射15發炮彈才可完成任務,按美軍最快的速度,空中火力支援也需要十幾分種時間。在缺少地面炮火或空中火力支援或者需要迅速壓制敵方火力時,可攜式反坦克飛彈將是利器。
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登上馬島的英軍步兵首次在實戰中使用「吹管」可攜式防空飛彈,在島上構築低空防禦系統,在馬島戰爭中擊落阿軍9架飛機。由此可見,在登陸和攻佔海島等戰爭初期,靠可攜式飛彈系統、輕型高炮和軍艦來建立初步的防空體系。
在當今高科技局部戰爭中,各種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等動輒就使用幾百枚,各類戰機投放各種飛彈近幾千枚,如在最近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發射「戰斧」巡航飛彈就多達800餘枚。這麼大的密度,對防禦方的防空系統構成巨大壓力,換個角度來講,即使是美軍自己也無法有效防禦,據專家分析,為了對付飛彈的襲擊,必須在危險地帶部署足夠數量的防空飛彈發射裝置,攜帶飛彈彈頭要超過襲擊飛彈的1至2倍,需要大型車載遠程防禦系統、車載中程防禦系統、車載近程防禦系統、可攜式防禦系統來構築完整、經濟、靈活的涵蓋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的火力配系防禦體系。愛國者飛彈、S-300飛彈等遠程飛彈防禦系統性能先進,但價格昂貴,只能用於打擊相應的高價值空中目標。起大範圍作用的將是車載近程防禦系統、可攜式防禦系統。而最低廉、最靈活的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將會大批量部署充當中堅力量,用於點防禦和有限小範圍的面防禦。
2、可攜式飛彈系統的發展趨勢
各種可攜式飛彈系統在全世界出現熱銷的勢頭,表明在新技術打造下,其作戰效能得到充分檢驗。尤其是缺乏資金的國家,裝備不了大型的防空飛彈系統,而改由可攜式防空飛彈與小型前沿預警雷達組成防空網。從反面實例看,無論從海灣戰爭還是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處於總體技術、裝備水平、裝備數量絕對劣勢的一方,其有限的防空武器和設施是首要打擊的目標,因此大型防空飛彈系統、中型車載型防空飛彈系統在對方實施全方位幹擾和電磁壓制下,很難發揮作用;面對對方全天候、實時、高精度的偵察手段,很難避免被發現和摧毀。而各種反坦克火力中,重炮壓制和空中打擊是重要手段,但對綜合實力處弱勢的國家來講,同樣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對於軍事強國,面對一場局部戰爭要防禦幾百枚各種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和幾百架各類直升機、低空飛行飛機等,也要考慮到經濟性。在軍事戰術轉軌為採用高科技小作戰單位快速作戰模式,各種可攜式反裝甲飛彈能充分體現出高精度、高效率、及時打擊的優點,不可或缺。因此可以預見各種便攜飛彈將是各國競相研究的重點之一,也是熱銷武器之一。
① 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發展趨勢:
A、採用新型制導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增強全方位打擊能力。
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焦平面陣列導引頭等將會發展完善,並和已有的無線電指令制導、光纖制導、雷射制導、可見光成像制導等等構成複合制導,抵抗各種幹擾和惡劣的作戰環境。飛彈還需具備一定的智能化制導能力,即飛彈系統能夠自動進行目標探測、識別、判定並實施自適應控制和主動式控制。
B、研製超高速防空飛彈。
目前,可攜式防空飛彈主要用來打擊低速、低空目標,在未來將可能打擊低空高速目標和對抗巡航飛彈,這主要通過研製高性能發動機和彈體空氣動力學設計減少阻力等方式實現,採用雙推力推進系統和二級發動機設計,使飛彈可持續高速飛行。「針」式就採用飛彈頭部加裝針狀杆的外部設計以降低阻力。
C、 採用隱形設計,提高機動能力。
採用隱形設計的目的是減少目標的反應時間,提高成功率。面對低空高速機動目標,同樣需要可攜式地空飛彈具有良好的機動能力來對付。橫向推力控制系統可以滿足飛彈高速機動飛行的需要。這種推力系統由燃氣控制制動器和固體燃料微型噴氣發動機構成,它利用固體推進劑燃燒噴射的燃氣進行飛彈機動控制。
D、標準化和多用途化。
可攜式防空飛彈發展成多聯裝的車載式、空對空、潛空和艦空飛彈,可節省研製成本和縮短研製時間,簡化後勤保障,便於平時裝備和戰時補給,使用維護標準化,實現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模塊化。據專家分析,由於電子裝置日趨小型化,信息處理能力的逐漸提高,以及推進技術、控制技術、戰鬥部技術的不斷完善,可攜式防空飛彈的性能指標日益接近低空近距防空飛彈的水平,低空近距和可攜式兩種類型的飛彈可能將合二為一,既可攻擊空中目標,又可攻擊地面目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是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方面。
E、縮短反應時間,擴大殺傷範圍。
為飛彈研製配套使用的預警雷達分系統成功攔截目標的前提是及早探測出目標。安裝被動傳感器,探測到飛機雷達或無線電測高計的輻射電波後,可為操縱人員提供大致的指令參數。
② 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發展趨勢:
A、採用複合制導技術,使飛彈既有「發射後不用管」的自主攻擊目標能力,又能轉換打擊目標提高效率。廣泛採用焦平面陣列技術、雷射雷達制導( 即雷射主動式制導)、熱成像尋的器和圖像識別處理制導、毫米波雷達雷射制導、可見光成像制導、光纖制導來構成複合制導,如能在濃密的煙霧和黑暗環境中發現目標,全天候作戰,適應性強。
B、實現多功能,具有打擊多種目標能力。還具有標準化和多用途化。多用途化在戰場上不但要用來打擊主戰坦克和裝甲車、打擊工事及非裝甲目標等地面目標,還可攻擊小噸位水面艦艇、低空亞音速空中目標。可攜式飛彈經改裝出多聯裝的車載式飛彈、空對地飛彈。
C、研製新型發動機,提高飛彈飛行速度,提高射手隱蔽性。
研製新型發動機,提高飛行速度,縮短飛行時間。使射手被火力截殺的可能性降低,也使可攜式反坦克飛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多功能飛彈,能打擊快速移動目標、低空飛行目標。同時,研製低煙、無煙發動機,降低紅外、電磁輻射特徵來避免暴露射手的位置,提高隱蔽性。
五、各國對可攜式飛彈系統的一些反制和對抗措施
研究對可攜式飛彈系統的反制和對抗措施開始主要是軍事方面需要,隨著一些可攜式地對空飛彈攻擊民航的惡性事件的發生,一些軍事技術開始應用到民航飛機上。更讓全世界大吃一驚的是,據說有人竟試圖策劃用俄制「針」式可攜式地對空飛彈摧毀美國總統的專機「空軍一號」,導致一些國家元首座機強化或安裝反制裝置。
在對抗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方面:
1、強化預警和感測能力,及時發現具有威脅的來襲飛彈。
以色列研製PAWS被動飛彈接近紅外飛彈告警系統。以色列Elisra集團開發PAWS的目的是為在敵對環境中飛行的攻擊直升機提供最佳的保護,通過提供先進的針對來襲飛彈的告警提高直升機的生存能力。PAWS可以同時監測和跟蹤多個威脅。在飛機周圍的背景圖中出現來襲飛彈的熱羽煙時,PAWS可以通過圖像和信號處理對其進行監測和跟蹤。通過跟蹤飛彈的軌跡,PAWS可以區分出有威脅的飛彈和沒有威脅的飛彈。當它監測到一個有威脅的飛彈時,PAWS自動地通過告警信號向飛行員報警,自動啟動對抗措施,並且為定向紅外對抗系統提供精確的信息。作為電子戰成套設備的一部分,PAWS為其它電子戰系統以及航空電子子系統提供威脅信息,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使用。
2、針對一些可攜式地對空飛彈的紅外製導特性,採取幹擾措施。
美國Analogic公司與桑德斯公司籤訂協議,一起開發紅外幹擾自保護系統,主要是保護商用飛機和軍用飛機在控制不嚴密的機場附近免遭肩射紅外飛彈的襲擊。商用飛機在低飛著陸和起飛過程中很容易遭受紅外飛彈的襲擊,據稱,這種低成本紅外幹擾系統可提供近乎「完美的保護」。但這項技術所說的完美保護主要是指早期的紅外製導的可攜式地對空飛彈,對採用最新的紅外成像制導、雷射半主動制導等新一代產品恐怕效果不大。
3、對新型號地對空熱尋的飛彈的雷射基威脅,研製雷射紅外幹擾(LIFE)裝置對飛彈實施幹擾。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海上電子和監控系統公司研製雷射紅外幹擾(LIFE)試驗臺對飛彈實施幹擾。LIFE是一個閉環紅外幹擾(CLIRCM)系統,能非常快和有效地完成飛彈脫靶功能。由於它具有威脅適應性性能和能選擇最佳幹擾響應,故可實現快速反應,具有很強的對抗紅外威脅能力。一旦來襲飛彈被探測到,LIFE系統就會做出引起它產生重大距離錯誤的回應。
4、採用誘餌方法誘導來襲飛彈偏離。
以色列飛機工業及以色列軍事工業合作研發出來的商用飛機反飛彈系統,主要是在飛機外部安裝一種敏感的聲納儀器,可以偵測到數百公尺之外來襲飛彈尾部引擎噴射出來的熱氣。據悉,客機的反飛彈系統是在探測到飛彈來襲之後,裝在機翼下的防禦系統立即往飛機航向相反的方向彈射出「誘餌」,引誘飛彈攻擊。這套由以色列研發出來的空中反飛彈系統,也僅有以色列空軍戰機及正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國海軍戰機使用。此外,在亞洲及非洲各有一個國家的元首,在自己的波音707座機上也裝備了這套空中反飛彈系統。
在對抗可攜式反坦克飛彈系統方面:
1、加強對裝甲車輛和坦克的隱形措施和隱蔽手段。
要解決這點只能反過來從各類武器是怎樣進攻打擊坦克著手研究。從技術上講主要有微光探測、紅外探測、壓強感應、聲場探測、目視和光學儀器輔助探測、電磁波探測等一系列手段。現在多採用綜合制導化進攻,雷射制導、微波制導、紅外成像制導、電視制導等。針對各種探測技術採取的主要隱蔽手段有:(1)、可見光及紅外光煙幕屏障系統。(2)、表面塗層。主要有防紅外漆、防雷達波塗層、可吸收全頻雷達波的納米材料。(3)、通過構造設計實現隱形。
2、增強防護手段。
防護分主動防護和被動防護,兩者缺一不可,目的就是減小遭受打擊的可能和損傷。主要採取:(1)、高性能裝甲。主要有合金裝甲、複合裝甲、貧鈾裝甲、反應裝甲等。最近還發明出了「電子裝甲」。(2)、採取有效地主動防護措施。在坦克的「視力」範圍內建立擊毀進攻目標的「積極的」火力帶,以使坦克處於嚴密的保護之下;紅外幹擾系統;(3)、通過結構性設計增強防護。在設計上充分利用坦克部件和設備對乘員進行保護。(4)加強進攻武器的威力、精度、反應時間和多樣化。主要對付一些半主動制導的可攜式反裝甲飛彈,及時發現和射殺射手來使發射的飛彈失控。
六、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泛濫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各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2002年11月,在肯亞的蒙巴薩國際機場,當一架以色列民航飛機起飛時,兩枚可攜式防空飛彈從機場附近射來,據稱以色列民航裝有軍用反制地對空飛彈裝置,因此飛機沒有被擊中。
2003年6月2日,在法國小鎮埃維昂舉行的八國峰會決定,防止「恐怖分子及藏匿他們的國家」獲得肩扛式防空武器系統,首腦們籤署了一項「行動計劃」,控制這種武器的出口,並禁止武裝組織等「非國家使用者」獲得這類武器。2003年9月18日,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在雅爾達獨立國協國家外長會議上討論了有關採取措施控制「針式」及「箭式」便攜防空飛彈系統在獨立國協國家內販賣的決議。2003年10月17日,在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極力主張下,亞太經合組織(APEC)外長級會議上周末在泰國首都曼谷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對可攜式地空飛彈進行嚴格限制。世界各國對便攜飛彈系統這種常規武器如此強烈關注,是極為罕見的。
總的來看,各種可攜式飛彈系統在戰爭中是進攻和防守雙方都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與巡航飛彈、武裝直升機和裝甲車輛的局部對抗中,飛彈自身價值和作戰打擊目標價值之間的效能比是很突出的,而且是同大型防空防禦系統、小型車載防空和反裝甲移動式飛彈系統等配和互補組成完整的防禦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各國在傾力研究開發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可攜式飛彈系統因價格較低、威力強大、易於流失散落等帶來的種種負面危機。(銘瑞整理)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