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宓
瀋陽大學研二碩士因獎學金評定問題被同學捅傷,事發三個月後被爆上熱搜,引起熱議。
不管事件的背後真相如何,最終結果又如何,時間一過,就都成了過去式。於我們這些局外者而言,無關痛癢。
只是從這一整個事件中,再次明確了一個道理:弱肉強食,利益至上的叢林法則亙古存在,你不得不服。
其實每天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黑暗在上演著,當它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當它沒有被爆出來的時候,我們總覺得這些可怕複雜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
我們每天過得還算舒心的原因是,相比之下,我們只是一隻毫不起眼的小螻蟻,像灰塵一樣渺小而微不足道,牽扯不到什麼利益團體,擋不了誰的路,入不了誰的眼。
可是當我們不小心惹出事端,觸及到高我們一個級別的人物的利益時,哪怕你是受害的一方,是需要維權的一方,最終也未必討得到好。
記得之前村裡發生過的一件事,兩戶人家因為土地糾紛吵官司,受欺負的那戶是老實人家,農三代,另一戶家裡後臺硬,有點關係,在村裡沒人敢惹。
老實人家咽不下這口氣,三天兩頭找部門解決問題,後來問題拖了幾年也沒解決,最後直接不了了之。
因為那戶老實人家惹了事,村民怕殃及池魚,也就不怎麼和他們走動來往了,導致那戶人家在村裡的地位一度尷尬。
所以說沒什麼本事的時候,能忍則忍,能避則避,這不是慫,只是在叢林法則下最明智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朝一日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那就蹈光養晦,為今後的發展蓄力;如果你覺得自己以後達不到能為自己翻盤的高度,最好的選擇便是接受。
想蜉蝣撼大樹,根本沒什麼可能的。身份地位在一個級別的,尚可能好好解決,畢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厲害了多少。級別一個天一個地的話,結局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史記》中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都有追求利益的天性,有時候看似做一個簡單的決定,其實我們的大腦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內權衡了利弊。
當我們對一個決定表示認可的時候,這個決定哪怕對我們無利,也絕對不會對我們有害。
當然,確實有人胸懷天下,捨己為人,無私奉獻。我不否定這種人的存在,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只在少數,世上終歸還是俗人多。
即是俗人,就不可避免的會替自己著想,天性使然。
我們最關心的終究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與我們無關的事情最多當時會引起我們注意罷了。
待時間一久,事情就算翻篇了,除了當事人,沒有人會記得當時曾經發生過什麼。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獵物,每個人也都是捕獵者。
你強大,你就在食物鏈頂端,能捕獵你的對手很少;你弱小,你就在食物鏈低端,只有被捕獵的份,這就是亙古不變的叢林生存法則。
我不喜歡總去描述一些美好的故事,那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
正義和黑暗總是相對的,不是說你每天只接受正能量的洗禮,只接受美好的事物,就代表著世界上真的只有美好了。
人應該相信世界上有善意,同時也該努力去做一個善良的人,但同樣,人也不能忽視惡意的存在。
尤其是在弱肉強食,利益至上的叢林法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