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辛克雷水電站大壩
安第斯山脈中部,亞馬遜河上遊。
「我宣布,辛克雷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
當地時間4月13日,隨著厄瓜多副總統格拉斯的一聲令下,歡快的發電機向四面八方輸送出源源不斷的強大電流,厄瓜多三分之一人口的用電夢想終於實現。
格拉斯在隨後的發電慶典演講中指出:辛克雷電站的投產發電,使可再生清潔能源成為厄瓜多的主要能源,厄方的電力格局由此巨變--從電力進口國轉向電力出口國。
這是一個永載厄瓜多史冊的喜慶節日,這是由中國電建書寫的厄瓜多發展史上的嶄新一頁!
辛克雷水電站位於厄瓜多東北部,距首都基多130公裡,總投資23億美元,總裝機150萬千瓦,年發電量88億千瓦時。該電站是中厄兩國深度合作的重大國際項目,中國在海外建成投產的最大水電站,中國電建打入南美中高端市場的第一個水電工程。
為了這一天,電建人轉戰萬裡,六載櫛風沐雨,六載頑強拼搏。一座凝聚現代科技和現代文明的大型水電站,在古老瑪雅文化發源地的亞馬遜河畔拔地而起,中國水電在南美大地傲然綻放!
厄瓜多副總統格拉斯(左一)對電站建設興奮點讚
中厄合作的典範工程
辛克雷(簡稱CCS)水電站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厄瓜多國有公司開發,墨西哥公司監理(諮詢),中國電建集團所屬中國水電(SINOHYDRO)以EPC模式總承包,中水國際公司與水電十四局組成的聯營體施工建設。
電站由首部樞紐、輸水隧洞、調節水庫和地下廠房四個部份組成,共布置8臺單機18.75萬千瓦的高水頭衝擊式機組。
2009年10月5日,中厄雙方經過一場長達六個月的艱苦談判後,CCS電站EPC總承包合同正式籤署。
現任中國電建國際公司總經理宋東升,在現場直接部署、指揮了這場「馬拉松式」談判。雙方不斷地碰撞、不斷地溝通、不斷地融合,終於結出了勝利果實!回憶起那段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紛呈的談判經歷,宋東升眼中洋溢著激動:它能否健康成長,是南美市場對中國水電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中國水電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
水電十四局副總經理、CCS電站項目總經理字繼權介紹說:「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項目,即使放在國內實施也非常艱難,更另說是遠在萬裡的異國他鄉。」
從區域上看,工程地處南美中高端市場,當地政黨眾多,議會強大,環保要求極高,項目實施面臨法律風險、政治風險、勞工風險和環保風險。
從合同上看,項目既沒有採取國際通用的菲迪克條款,也有別於當地的通行範本,而是使用基於雙方談判達成的獨特版本。其合同約定非常嚴格,工程延期和機組效率不達標將面臨巨額罰款。
「電站主要建築物分布在80多公裡長的原始森林中,戰線長、管理難;合同總工期66個月,首批四臺機組開工後第60個月發電,項目執行期短、強度高;眾多設備材料、工程技術人員需從中國和世界各地集結,數量多、跨度大;合同語言為西班牙語,對初涉南美市場的中國水電,適應當地語言和環境、文化習俗也是嚴峻考驗。」
2010年7月28日,CCS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從此,1700多名中方員工、6000多名當地勞務披星戴月,開始了厄瓜多當今工程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現代化大型水電站施工建設的艱難歷程!
中厄兩國政府始終高度關注著電站建設,中國駐厄四任大使以及中國電建集團,對電站建設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和支持;工程建設每實現一項重大節點,厄瓜多總統、副總統都要親臨現場祝賀。十四局更是傾全局之力,從國內調集了大批各專業優秀人才投入施工,僅中層幹部就配備了20多名,相當於該局兩個分公司領導班子的力量。
字繼權說:「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地組織實施好這個中國水電在南美市場的'通天工程'!」
辛克雷項目主任、十四局總經理洪坤與第一批員工一起走進了CCS施工現場。由於語言、文化障礙,與諮詢、業主對項目執行的理解偏差大、溝通難;對當地氣候、地理環境、設備材料、分包市場不熟悉;中國設備、物資的進關通關困難重重;當地民眾對項目實施有誤解、有幹擾。半夜裡,洪坤、字繼權還在挑燈夜戰、巡查工地……
六年來,項目部面對各種嚴峻挑戰,連續攻克了強地震區河床衝積層軟基處理,強地下水複雜地質條件下大斷面超長隧道TBM掘進,600米級高壓引水豎井開挖,高強厚壁壓力鋼管制作,高水頭大容量衝擊式發電機組的採購、安裝和調試等世界級技術難題,快速優質地推進電站建設。
中國駐厄大使王玉林,到任後考察中資企業的第一站,就是CCS電站。在視察工程建設情況後,王玉林說:「CCS項目是中厄兩國深度合作的成功典範!我確信,電站的建設將給厄瓜多民眾帶來很大的收益。」
厄總統科雷亞多次親臨工地,高度評價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認為辛克雷電站是一項偉大工程,項目實施非常成功,厄政府深感滿意。他說,電站的建成將徹底改變本國嚴重缺電的歷史,極大地改善民生,同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萬噸,為環境保護和減緩氣候變化帶來巨大貢獻,他代表厄瓜多人民衷心感謝中國水電!
厄戰略協調部長波韋達表示,中國水電有技術、有能力、有項目執行力,厄方十分信任並願意同中國水電建立發展關係。
CCS電站,厄瓜多引進中國融資和中國公司承建的典範性工程,以無可爭議的「中國速度」、「中國質量」在南美引起廣泛關注,震爍同行。前往電站施工現場參觀學習的當地大中專學生絡繹不絕,前來探尋工程建設「疑難雜症」解決方案的中外企業比肩繼踵。
CCS的成功實施,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企業開拓南美的信心。2009年,厄瓜多的中國企業僅為10家,到2015年已增至100餘家;目前厄方已規劃的8座水電站,7座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下。
水電十四局在厄市場的拓展更是勢頭強勁:
2012年11月9日,中標西蒙玻利瓦爾公路及其延長線工程,合同金額7899萬美元;
2012年11月21日,中標德爾西水電站土建2個標段,合同金額9500萬美元。
2014年7月2日,中標厄北、厄中、厄南十條公路項目群,合同額達3.67億美元……
地下廠房施工場景
碰撞中樹立中國標準
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電建海外項目的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作為國家水利水電建設第一品牌,中國電建憑藉「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龍頭優勢,在領跑世界水電發展的徵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南美地區工程建設通用的是歐美標準。在CCS採訪期間,記者聽到的最多話題,就是歐美標準和中國標準之間的差異、施工工序之間的博弈。
項目常務副經理兼總經張德高告訴我們,廠房交通洞是主體工程施工的第一條洞子,業主、諮詢非常關注。施工中常常出現一種有趣現象:幹活的5、6人,監督的卻有10多人。洞臉的開挖支護、排水溝的設置等,均按國內成熟的工藝施工。諮詢卻認為,施工中存在錨杆插入的角度與設計有偏差、排水溝設置不完善、高壓水管與軟管的連接沒用「抱箍」等細節問題。對此,作業隊認為是小題大做……固執的諮詢直接下達了停工令,並發出洋洋灑灑達4、5頁的整改函。
這是與歐美標準的第一次短兵相接!項目部開始領教到了墨西哥工程師「較真」的厲害。
在業主、諮詢看來,只有確保實施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對的,結果才可能是正確的。「他們非常重視現場、事實和數據。現場是指施工要按照措施上所寫的去幹,事實是指質量監督要全過程旁站,數據是指檢測結果要與設計一致,」 項目部技術助理王廷益解釋道。
交通洞開挖出現問題時,洪坤正好來到項目部檢查工作。他的態度非常明確:我們在南美這個中高端市場要真正走好、走進去,就必須對接國際慣例!他組織相關人員召開了一整天會議,對照諮詢下達的整改函,逐條制定措施,要求按照標準化、規範化組織施工。
中國電建第一次走進南美,中西文化的碰撞、思想觀念的衝突不可避免,但電站建設效益的最大化卻是參建各方共同的追求目標,是化解矛盾最終達成共識的最大融合點。字繼權說:「施工中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雙方需要就施工標準、文化差異等進行大量溝通。」
全長1644.54米、直徑10米的2號支洞,是開挖24、8公裡超長輸水隧道的關鍵線路。盾構機TBM1要由此滑行進洞,朝上遊方向掘進。它地處火山灰堆積層,圍巖呈滲水流沙型,成型極差。項目部採用「自上而下分層預留核心土」的方法,先開挖隧洞的上半部,超前小導管和工字鋼支撐、管棚灌漿後,再開挖隧洞下部。但諮詢卻不同意,要求全斷面開挖,一次支護成型。施工方案足足討論了2天,在十四局不良地質段開挖專家葛浩然的精心演算、項目部的充分溝通下,諮詢才將信將疑地勉強同意了原施工方案。410米高風險洞段成功通過後,業主、諮詢在事實面前豎起大姆指:中國工程師經驗豐富,了不起!
機電助理劉合林說:「雙方並不是不能溝通,首先是我們要熟悉歐美標準,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用事實說話,讓業主、諮詢從不相信到逐步接受,再到充分信任。」
全長760米、厚壁38~170毫米、總重9700噸的2條高強鋼壓力引水管道,製作難度大、焊接強度高。更要命的是,業主要求進行「伽馬射線」無損探傷。
伽馬射線又稱鈷60,是一種高毒放射性同位素,醫學上常用於癌症和腫瘤患者治療。用它來做探傷,不僅將嚴重威脅作業人員的安全,而且在厄國根本就找不到。項目部在求教原子能委員會、收集資料充分論證、組織多次技術試驗並送基多大學嚴格檢測的基礎上,決定採用國內歷經十餘年工程考驗的「智能超聲波探傷法」取而代之……功夫不負有心人,業主終於接受了他們的方案,使壓力鋼管施工得以順利推進。
在適應國際慣例的同時,佔據世界水電行業半壁江山的中國水電,敢於把國內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工藝工法運用到工程建設中,堅持中國標準,輸出中國規範,充分展現出自己的技術自信和民族自豪。
強地震區河床衝積層軟基處理的防滲牆、振衝樁、灌注樁施工沒有美國標準,他們就把中國標準翻譯成西語並培訓業主諮詢,按中國標準實施;固結灌漿的檢查標準,中國的明顯高於歐美,他們就積極推行高標準;在各項指標均滿足美標的基礎上,他們廣泛採用中國的外加劑、止水材料、錨索材料、化灌材料。
厄國火山灰資源豐富,屬優質活性摻合料,但整個南美卻極少使用。項目部依據中國規範,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創新性地將火山灰成功運用到混凝土施工中,更加充分地保證了混凝土質量,極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行業標準已成為市場準入、市場競爭的關鍵。中國水電敢於實事求是,把經過魯布革、三峽、小浪底、溪洛渡工程檢驗的施工技術引薦到CCS項目中,用大量無以雄辯的工程範例增添著「中國元素」,在南美樹立起一個又一個「中國標準」。
厄瓜多副總統格拉斯表示, CCS建設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為厄方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輸入。他號召並鼓勵厄方廣大學生和年輕一代到CCS參觀學習,儘快成長並肩負起振興厄瓜多的重任。
TBM1盾構機完成掘進順利出洞
充滿激情的電建人
「赤道之國」厄瓜多,綿延的安第斯山脈層巒疊嶂,廣袤的原始叢林一望無邊,氣溫常年保持在攝氏15-24度,雨量充沛,空氣清新,風光旖旎,素有「度假天堂」之稱。
然而,奮戰在這裡的中國建設者們卻整日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們要在人跡罕至的莽莽叢林中白手起家,伐木築路,建設電站;他們要在舉目無親的陌生國度中經受考驗、艱苦創業、忠實履約……
在厄總統科雷亞出席的TBM2啟動儀式上,十四局黨委書記王曙平代表中國水電堅定地表示:中國水電將以工程技術為根本,以標準化、精細化施工為手段,攻堅克難,戮力同心將電站建設成為厄國人民引以自豪的世界一流工程、凝注中厄兩國人民友誼的豐碑。
採用反井鑽施工的水電工程導井,其深度在國內沒有超過400米的,國際上也沒超過500米。而在ccs電站,600米級的高壓引水豎井就有兩條!
開挖深度達526.7米的2號豎井,在反井鑽機施工中因遇不良地質多次發生卡機、堵井,兩次被迫移井。2013年12月,當第三口豎井的導孔施工到18米深時,反井鑽再次被卡死。項目部果斷決策:在豎井旁人工開挖一條直徑2米的通道延伸至刀盤,儘快更換被卡滾刀。
這條深20米的垂直通道是個獨頭探洞,缺風少氧,悶熱潮溼,危險性大。中方員工2小時輪班進洞搶工,7、8個小時一個作業循環,人一出洞活像鑽出一隻只泥猴。施工經理楊天吉不顧腰肌勞損傷痛始終蹲點現場,趙剛、王遠林、黃瑞榮與大家一道24小時不間斷施工,醫生、救護車在洞口隨時待命搶險……中國水電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的壯舉,看得當地員工、業主諮詢目瞪口呆!
施工經理楊天吉說:「這裡一個人要幹幾個人的活,每天從清晨7點一直幹到傍晚6點。最怕的是夜裡來電話,睡夢中只要聽到電話響,心跳和血壓一下子就躥上去。」
2014年12月15日,一波三折的2號豎井完成擴挖全面貫通,中國水電創造了世界水電最深反導井施工新記錄!
「激情有時比能力更重要,」宇繼權說,「項目實施到今天,就是因為有很多員工在各自崗位上的擔當與拼搏。」
全長24.8公裡、最大開挖直徑9.15米的輸水隧洞,採用TBM盾構機分上下遊2個洞段施工,一路要穿越39條大小不等的斷層,施工風險極大。
2012年7月、9月,伴隨著隆隆的刀盤切削聲,TBM2、TBM1在南美大陸沉睡了億萬年的黝黑巖石中先後啟動,雙龍競舞。
2014年1月25日,TBM1在掘進中突遇特大斷層破碎帶發生塌方,盾構機被埋!處理中,又遭遇最大流量1990升/秒、平均流量1610升/秒的特大湧水。為儘快脫困,楊天吉、惠世前、侯秉鈞等帶領作業隊冒著危險開挖支洞到斷層,對塌方區進行加固支護,全力清除塌方體。經過9個月艱苦卓絕鏖戰,開挖出渣洞61米、排水洞58.5米、擴挖段40米,終於使TBM1恢復正常掘進。
像這樣的不良地質段,TBM1累計成功穿越了900米!
惠世前感嘆道:「這真是一段寢食難安、嘔心瀝血的日子啊。」他一直堅守現場組織施工長達22個月,而像他一樣推遲甚至放棄休假的中方員工超過500人次。
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王遠林和王雲海的父親、趙剛的嶽父離世,他們沒有回家送終;陳勇回國結婚,假期未滿又趕到工地;張德高的臉曬得只有安全帽帶子那一圈是白的,被戲稱為「皮帶臉」……中國原駐厄大使蔡潤國說,看看你們的字總,到辛克雷電站5年多,來的時候臉黑頭髮黑,現在是臉繼續黑,頭髮已經花白……
2015年2月4日,全長13747米的下遊洞段,歷時28個月成功貫通;4月7日,全長10797米的上遊洞段TBM1破繭而出,又一項世界級技術難題被頑強的中國水電攻克!
其間,TBM1創造了月進尺1059米、TBM2月進尺1000.8米的可喜戰績。一條內實外光的巨大「中國龍」延伸在安第斯山脈之中,期盼著發電時刻的激情起舞……
從風險巨大、考驗嚴峻、異常艱難開頭,以實施最好、執行圓滿、政府最滿意結果,中國水電發揚「自強不息、勇於超越」精神,在南美大地走出了一條碩果纍纍的國際化經營的成功之路。
從開工建設時的一片荒蕪、當地業界的普遍猜疑,到今天的現代化大工業、南美各界的交口稱讚,中國水電傲然綻放南美大地,在國際舞臺上將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冉路超 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