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蒲隆地基隆多鎮12月7日電 (記者呂天然)12月的一個上午,蒲隆地農民阿希博內耶穿著雨靴站在稻浪裡,收割剛剛成熟的水稻。他身後的稻田一直向視野盡頭延伸,直到視線被遠處的山丘遮擋。
阿希博內耶腳下的這片稻田位於蒲隆地東北部的基隆多省省會基隆多鎮西南郊,在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市政集團)實施農田水利整治工程前,這裡並不適宜種植水稻,甚至人都難以立足。
12月6日,蒲隆地東北部的基隆多省省會基隆多鎮,經過中國企業整治的農田。(新華社記者呂天然攝)「以前這裡的淤泥沒過我的腰部,有的地方甚至沒到我的脖子,為了種地,我的身子都得埋在淤泥裡。」42歲的他一邊說一邊拍拍自己沾著泥土的靴子,「現在捲起褲腿就能在地裡種水稻了。」
中國電建市政集團自2014年9月起在基隆多省實施整治工程,2016年12月完成驗收。這一項目改善了當地500多公頃土地的狀況和農業生產環境,將大片沼澤變為稻田。
項目經理郭懷光說,在施工前,這片土地上約有75%的區域為沼澤地,無法耕種,而其他可耕種的區域在旱季時缺水,只有雨季才能耕種。中國電建市政集團根據當地缺電的實際情況,利用地勢落差,建設了無動力灌溉系統。
郭懷光說,這一系統包括蓄水水壩及引水和排水渠網,當土地缺水或需要用水時,用渠網將水引入地裡,同時渠網還增加了灌溉面積。另一方面,沼澤地的水通過渠網自然流走,在水量大的時候,再啟動水泵抽水,從而使全部土地成為可以全年耕種的田地。
據他介紹,項目還修建了田間道路,連接了原先靠船擺渡才能抵達的鄰近地區。他還說,除了項目本身之外,中國電建市政集團還幫助當地建造了足球場,並為當地學校和公交車站平整土地。
項目完工後,蒲隆地政府將土地分發給當地人耕種。據省政府數據,基隆多省人口約78萬,其中有4000多戶家庭分到了土地。
阿希博內耶說,他正在收穫的水稻是今年8月種的。過去因為缺水,每年只能種一季水稻,現在不僅能種植多季水稻,而且因為水源充分,結出的稻穗也多了。「估計現在種一季水稻的產量能比以前增加一倍。」他笑呵呵地說。
62歲的恩塔布姆波蘭尼耶正在地裡揮舞砍刀清理雜草,他全家9口人都依靠整治後的稻田生活。「這是分配土地後種的第一批水稻,還沒收穫,現在說不好產量,但是肯定比以前多。」 恩塔布姆波蘭尼耶說。
12月6日,在蒲隆地東北部的基隆多省省會基隆多鎮,一名婦女經過中國企業修建的水泵站。(新華社記者呂天然攝)基隆多省省長南庫瓦霍姆巴告訴新華社記者,基隆多省農業發展落後,農業生產受天氣影響大,中國企業實施的項目改善了當地人生活,對當地人幫助很大。
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國電建市政集團遇到過很多困難。郭懷光說,沼澤地地質複雜,最深的地方達到15米。施工人員在沼澤地裡填路,有一段200米的路,原本他們預期一周左右就能填完,結果用了兩個多月。「土填下去,消失了,接著填,又消失了。」
「沼澤地蚊子多,晚上手一拍飛起一層蚊子,瘧疾沒斷過,不停有中國人得瘧疾,多的時候三四個人同時得。」郭懷光說。
另外,布方提供的項目招標圖紙有很多缺陷和錯誤,需要重新設計。蒲隆地是內陸國家,物資採購困難,周轉時間長,而且當地生產力落後,缺少技工。
面對困難,中國電建市政集團採取了多種應對措施,保證了項目完工。「項目完成後得到蒲隆地政府高度認可。我一說基隆多的項目,別人都知道,而且都說這個項目做得好,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郭懷光說。
(原標題:沼澤變良田 中國電建基隆多項目讓蒲隆地人大點讚)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