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講幾個關於晉國國君晉平公和大臣師曠之間的故事。話說晉平公最近在學習晉國歷史,看到文公時期的事情,就問師曠:「大師你說狐偃和趙衰兩個人,誰更加賢能一些呢?」師曠回答說趙衰更賢能一些。晉平公問為什麼。
師曠說:「主公你看,那個陽處父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讓狐偃舉薦他,三年都沒有成功,但是趙衰三天就把他推薦上去了。所以說一個不了解別人才能的人,不是一個聰明人;了解了別人的長處但是又不向上推薦,就是不忠誠;想舉薦但是又不敢,說明他不夠勇敢;舉薦了又不被上面採納,就說明他還是不夠賢能;所以不管怎麼說,狐偃還是不如趙衰賢能。」
又一天,晉平公覺得自己還想再學習點東西,但是覺得自己已經五十多了,現在再去讀書學習是不是有些晚了,所以就找來師曠請教他這個問題。師曠聽到以後問晉平公:「晚了?那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晉平公覺得羞惱又可笑,他不知道師曠是理解錯了他的意思,還是明明知道卻諷刺他,就對師曠說:「大師是在取笑我嗎?我的意思是說我晚了,不是說天晚了。」
師曠其實不是在取笑晉平公,他是在拿蠟燭作比喻,他見晉平公沒有聽明白,就對晉平公解釋說:「我怎麼敢取笑主公呢?我的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好像早起時候的太陽;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中午時候的烈陽,老年的時候還好學,就像是蠟燭點燃的光亮。您說,點著蠟燭照明行走,是不是要比黑暗中摸索前進要強呢?」晉平公聽完師曠的一番話,就點了點頭說:「嗯,有道理。
師曠的話確實經典又很有道理,但是再有道理,如果聽得人不按照那樣做,最後也是白搭。幾天以後,晉平公想要修建宮殿,決定徵調民工,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不久的一天,有人在晉國的魏榆發現一塊可以說話的石頭。晉平公很好奇,有這種石頭嗎?為什麼石頭能說話呢?所以晉平公就又來找師曠請教。
見到師曠以後,晉平公對他說:「大師,您通曉音律,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分析一下為什麼石頭能說話呢?」晉平公覺得,石頭既然能說話,是不是能讓這個石頭演奏一場音樂呢,那就很有意思了。不得不說,晉平公這個君王很搞笑,這種說好聽點是淺顯,說難聽點是愚蠢的問題也拿來請教。師曠聽完,隨口就說:「石頭怎麼可能會說話呢?應該是老百姓的誤傳,您別聽他們瞎說。」
晉平公還是很相信師曠的話的,覺得石頭會說話是假的,所以有點失望。師曠忽然想起什麼,就又對晉平公說:「石頭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如果有東西能讓它說話也不一定。」 晉平公覺得很奇怪,石頭怎麼又能說話了呢,就問師曠:「這是為什麼呢?」師曠說:「我聽說,如果君主做事情不對,違背了農時,老百姓有了怨言,不會說話的東西也可能會說話。主公,您現在修建宮殿,老百姓無力承受,民不聊生,這個時候,石頭會說話也就不奇怪了。」
師曠毫不客氣的一番話把晉平公說的很尷尬,好在師曠眼盲,晉平公不怕被師曠看到自己的尷尬表情。雖然師曠利用這個機會勸諫晉平公不要修建宮殿,但是晉平公聽了嗎?沒有,因為晉平公是個貪圖眼下的人,借用現在的一句話叫「在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這就是晉平公的思想境界。
所以宮殿很快就建成了,聽說這個消息,魯國大臣叔弓和鄭國大臣遊吉都前來祝賀。晉國的大臣史趙和遊吉的關係很好,對遊吉說:「阿遊,你們也太過分了,這種事情難道不應該來弔唁嗎?怎麼還來祝賀?」遊吉面帶笑容回答:「為什麼要要弔唁呢?這可是晉國的大事,就應該來祝賀,大家都應該來祝賀。」為什麼都應該來祝賀呢?因為全世界都很討厭晉國,所以很樂意看到晉國做這些勞民傷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