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古生物化石,來自1.25億年前,或是蝙蝠的祖先!

2020-11-22 騰訊網

今年疫情的出現,讓蝙蝠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作為一種晝伏夜出的生物,它的身上攜帶著多種病毒,看到它人們避之不及。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充分的了解蝙蝠,才能戰爭蝙蝠身上的病毒。其中的研究,也包括蝙蝠的祖先。

就在我國因為疫情受到困擾的同時,2020年1月31日澳洲也被蝙蝠攪得焦頭爛額,澳洲的廣播公司發出了緊急通知,由於山火的不斷肆虐,導致蝙蝠的棲息地受都到了影響,在這場大火當中超過了1120萬公頃的森林被燒毀,而火勢正在一步又一步的蔓延。在山火燃燒的同時,超過了10億隻動物的死亡,而蝙蝠也遠離了曾經的棲息地,大約有65萬隻蝙蝠在天空當中亂飛,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困擾。

想要深入的了解蝙蝠,首先要從它的祖先開始說起。在所有的生物當中,蝙蝠確實非常的特殊,因為它是自然界當中唯一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由於棲息地遭到了破壞,蝙蝠的數量也在急劇下降,所以有很多的種類都已經被列為了危及保護動物。蝙蝠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能力,那就是超聲波。

在2013年的12月,有學者在雜誌上發表了對於蝙蝠的研究,他們認為蝙蝠和同種族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超聲波信息的方式,甚至還可以通過超聲波來識別對方的。在捕食的過程中,定位獵物的信息也是通過超聲波,在人類社會當中有很多的高科技儀器都是根據蝙蝠超聲波的能力所製造出來的。

蝙蝠祖先的尋找也並易事,在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了一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它的長相非常奇特,在翅膀上還有翼膜,就像是蝙蝠那樣,這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是此前的研究當中從來都沒有發現過的。因為這個化石的出現,科學家們還特地設定了一個新的歸屬類,叫做遠古翔獸。

根據探測結果來看,它已經有1.25億年的歷史了,屬於白堊紀時期的一種哺乳動物。自此開始,遠古翔獸被認為是蝙蝠的直接祖先。但是在後續的研究中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遠古翔獸的外貌和松鼠更加接近,同時也具備了蝙蝠的某一些特徵,究竟是什麼呢?這是一個距今5100萬年的蝙蝠化石,叫做食指伊神蝠,大部分的蝙蝠種類都是由它演化而來的,但是有很多的蝙蝠並不具備食指伊神蝠的所有特徵,所以只能說是它的直系後代,不能說是直接的祖先。

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依舊無法確定蝙蝠的直接祖先究竟是什麼,遠古神獸和食指伊神蝠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而已。不管是生活習性還是長相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可以肯定的是,蝙蝠在地球上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他的祖先極有可能是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約4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如獲至寶,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約4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如獲至寶,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在英國蘇格蘭,古生物學者找到了一種看起來好像是「千足蟲」的古生物化石,不過在經過研究後,卻發現它並不是「千足蟲」,屬於一個已經滅絕的遠古種群,從時間上來看,距今大約4.25億年前,它或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陸地動物,這項研究報告也發布在最新版的《歷史生物學》上。
  • 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結果讓人不寒而慄
    恐龍滅絕之後,地球的中生代結束,新生代(約6500萬年前至今)開始了。作為地球歷史上最新的地質時代,它可以分三個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到第四紀的時候,哺乳動物已經成了地球上佔據支配地位的生物,其中就包括蝙蝠。
  • 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
    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07-19 07:38 來源:澎湃新聞
  • 蝙蝠的先祖是誰?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近日,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其攜帶者的身份,也逐漸地浮出水面,而蝙蝠成為了最大的嫌疑對象。更有人在網上,看到了各種人們吃蝙蝠的場景,在這個危急的關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那麼,蝙蝠的先祖是誰呢?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 1.18億年前澳洲跳蚤和中國遠古跳蚤同祖先(圖)
    你知道1.18億年前的跳蚤長什麼樣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藉助顯微鏡,解讀出了澳大利亞的1.18億年前的跳蚤,它們長著短劍般刺吸式的「嘴」,個頭7毫米左右,公跳蚤會簡單跳躍,母跳蚤不會跳。它們還和中國遠古跳蚤同一祖先,中國1.65億年前的道虎溝跳蚤有可能是它的「祖宗」。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的麒麟蝦化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隻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11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刊發這一重要科學發現。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最新發現,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的麒麟蝦化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隻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2019年剛剛過去,在這一年裡古生物學領域又有什麼重要的新發現呢?最近《Letters From Gondwana》(岡瓦納通訊)就評選出了過去一年中最重要的十大化石發現。
  • 1.65億歲的沙螽夫妻 在化石上「拉家常」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1.65億年前,沙螽夫妻突然遭遇火山爆發的吞噬。如今,這對沙螽「夫妻」被科學家們發現時,依舊保持著「咬耳朵」拉家常的姿勢。昨天,《飛向天空的先驅——古昆蟲》特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來自遠古的昆蟲化石一個個呈現在眾人面前,它們有的是蜻蜓的遠祖,有的是蟑螂的祖先,有的是鳴螽的祖先……這些昆蟲,也把觀眾帶進了遠古時期的昆蟲世界。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張海春教授就向記者推薦了一塊奇特的化石:上面清晰地保留了兩隻昆蟲。「這是沙螽,化石上面的是一雌一雄兩隻。」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早期動物的精子。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前推了約5000萬年。
  • 臨沂驚現5億年前紋心蝦化石 古生物專家為您解密
    9月1日,新華社刊發一條重磅新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最近在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  專家考察13年才確認命名  9月4日夜,臨報融媒記者見到了率先發現線紋心蝦的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唐永剛常年奔赴全國各地研究各類古生物化石,《沂蒙晚報》曾報導過的郯城馬陵山和郯城李莊鎮驚現恐龍足印化石群均是唐永剛發現的,後被權威專家鑑定後向全球公布研究成果。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
    新華社南京9月17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早期動物的精子。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前推了約5000萬年。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琥珀:距現近1億年前蛇類
    原標題: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7月19日,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麥可·考德威爾教授(Michael W.
  • 熱河生物群發現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化石疑為蝙蝠的祖先
    不可否認,地球上所有動物都有飛天的夢想,早在1.3億年前,哺乳動物就有了飛往藍天的夢想,並曾努力進化以求實現。2006年初在我國熱河生物群內蒙古寧城出土的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會飛的哺乳動物,這一發現使哺乳動物飛行歷史至少提前了7000萬年。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發布了我國古生物學家的這一重大發現。
  • 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一個中國古生物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化石,這些精子是在1億年前被困在緬甸一種樹脂裡的甲殼類動物體內發現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緬甸的琥珀,並從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寶藏」,包括青蛙、蛇和有羽毛恐龍。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頭皮屑!距今1.25億年,揭開古生物進化之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來自愛爾蘭的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磅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見到的最為古老的頭皮屑!據分析研究,這片頭皮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25億年,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頭皮屑。同時,這片頭皮屑也為古生物學家帶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難題…這片頭皮屑被發現於化石當中,不錯,它正是恐龍的頭皮屑,來自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羽毛之中。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表示,被研究的化石中恐龍細胞保存的極其完好,並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級角蛋白纖維水平細節!對了解恐龍羽毛是如何脫落皮膚有著巨大的影響。
  • 臨沂現5億年前線紋心蝦化石 古生物專家來解密
    9月1日,新華社刊發一條重磅新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最近在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專家考察13年才確認命名  9月4日晚上,記者見到了率先發現線紋心蝦的臨沂大學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兼職教授唐永剛,唐永剛常年奔赴全國各地研究各類古生物化石,郯城馬陵山和郯城李莊鎮驚現恐龍足印化石群均由唐永剛發現的,後被權威專家鑑定後,向全球公布研究成果。
  • 蝙蝠的始祖是誰?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它實在太可怕了
    不過2006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寧城發現了一種新的哺乳動物化石,這種化石帶有翼膜,翼膜就是翼龍的飛行結構,不過這種哺乳類動物,從未發現過,古生物學家不得不重新為它創造一個種類「遠古翔獸」。遠古翔獸生活在1.25億年前,當時還是恐龍生活的時代,這塊化石的發現比玉門甘肅鳥還早了150萬年,在它被發現之前,蝙蝠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飛行哺乳動物,最古老的蝙蝠甚至可以追溯到5100萬年前。
  • 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外殼堅硬 或改寫蜥蜴進化史
    這是在泰國境內發現的一枚遠古蜥蜴化石蛋,大小接近麻雀蛋,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與現代蜥蜴蛋不同的是它具有堅硬外殼。  據國外媒體報導,鈕扣大小的化石蛋中竟然包括著世界上最古老蜥蜴胚胎!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之前研究人員期望發現半成形的原始鳥類或者小型恐龍的骨骼化石,這枚精緻的化石蛋大小近似麻雀蛋。  但是使用特殊成像技術,可使研究人員窺探化石蛋中的秘密,他們吃驚地發現這枚化石蛋屬於一種遠古蜥蜴物種,迄今未對該物種命名。這項發現將顯著改變人類對蜥蜴進化的理解認識,通常現代蜥蜴物種都是產軟殼蛋,但是這枚遠古蜥蜴蛋卻具有堅硬的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