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報導,在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曾經的「白鯨劇院」裡,「小白」和「小灰」是當之無愧的「當家花旦」,而眼下,這對闊別大海近十年的白鯨姐妹花,又重新回到了海洋的懷抱。
白鯨「小灰」和「小白」。圖據上海長風海洋世界微博
2019年6月,白鯨「小白」和「小灰」從上海長風世界海洋館出發,「跋涉」6000英裡(約合9656公裡),抵達冰島南岸海域。經過一年多的陸地適應練習,當地時間2020年8月8日中午12點30分,這對白鯨正式進入了全球第一個開放水域白鯨保護區——冰島克列特維克海灣。而在不遠的未來,它們就將勇敢地遊向海灣的開放水域。
「明星演員」搬家
目標:全球首個開放水域白鯨保護區
據CNN報導,「小白」和「小灰」於2011年被俄羅斯鯨魚研究中心捕獲,此後,一直作為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明星演員」,深受市民喜愛。
去年6月,英國海洋生物保護慈善機構——海洋生物基金會宣布,將幫助這兩隻小白鯨在世界上第一座露天水域鯨魚保護所安家,該保護所位於冰島南部西戎群島的一處海灣。據悉,該基金會由長風海洋世界隸屬的默林娛樂集團創立。
克列特維克海灣面積寬廣、深度適宜、風浪較小,是白鯨放歸的良好選擇。圖據海洋生命基金會網站
據了解,冰島克列特維克海灣是全球首個專為大型鯨目動物而建立的保護區。這片島嶼周圍的涼爽水域為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亞北極棲息地,蘊含豐富的水生植被和野生動物。
海灣水域廣達32000平方米、深達10米,可為白鯨提供充分的空間,讓它們能夠在這片水域中暢遊、探險和潛水。在保護區外部,將圍起一道從海面直至海底的防護網,再加上這片水域三面環繞石壁,能夠為小白鯨們隔離出一個既天然又安全的活動區域。
一萬公裡回家路
特製「擔架」轉運,專家團隊護航
「小白鯨明天就要飛來了」,當地時間2019年6月19日,《冰島箴言報》報導了一條令人興奮的消息。報導稱,兩隻中國「使者」名叫「小白」和「小灰」,它們將搭乘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的貨機,抵達冰島西南部的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
回憶一年前的「搬家」之旅,白鯨保護區總經理奧黛麗·帕吉特感慨道,運送兩隻白鯨絕非易事。據其介紹,中國上海與冰島的直線距離接近一萬公裡,「小白」和「小灰」的體重都超過1噸,每日需100斤魚類、大量的水和冰塊,來保證它們的進食和基本活動。
另據澎湃新聞報導,為確保白鯨姐妹能順利回家,貨運航空公司工程師、具有豐富海洋哺乳類動物運輸經驗的專家、海外獸醫團隊共同為「小白」、「小灰」保駕護航,在輾轉貨機、渡輪和特別改裝的貨車後,兩頭白鯨歷時三十多個小時,終於抵達新家。
為白鯨設計的特製「擔架」。圖據美聯社
帕吉特向CNN介紹說,保護區還為白鯨們設計了特製的「擔架」和吊索用於陸地上的移動,團隊還與它們進行了「演練」,讓它們習慣被卡車、拖船和起重機移動。她說:「如果你想帶家裡的小貓小狗出門,你肯定希望它們能對旅行產生積極的想法,我們也是想儘可能地讓白鯨們感到舒適。」
一年陸上適應練習結束
白鯨姐妹終回大海懷抱
據了解,抵達冰島的一年時間裡,「小白」、「小灰」一直住在海灣附近的一個陸上訓練中心。來自海洋生物基金會和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專家和獸醫團隊,始終陪伴著白鯨姐妹——幫助它們熟悉環境、增加鯨脂以適應亞北極區冰冷的海水,以及識別即將在陌生海域遇到的動植物,為後續搬進開放水域做好充足準備。
當地時間8月8日中午12點30分,白鯨姐妹結束了陸上適應練習,終於住進了海灣裡的新家。
白鯨姐妹正在適應它們在冰島海灣的新家。圖據CNN
基金會負責人安迪·布爾表示,「『小白』和『小灰』正安全地待在保護區內的適應池(bayside care pool)中,這意味著它們距離真正的回家只有一步之遙。」據《生活科學》報導,「小白」和「小灰」現在約12歲,它們有望能活到40多歲,位於冰島的保護區很有可能就是它們未來多年的家園。經過在適應池的短暫適應後,白鯨們將勇敢地遊向海灣的開放水域。
帕吉特對CNN表示,全球目前還有300多頭人工飼養的白鯨,它們也等待著像「小白」和「小灰」一樣,開啟自己的「新篇章」。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 實習生 景鈺雯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