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晚,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肯定有人傳人現象」。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
同時他也提到:「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儘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相比SARS傳染性沒那麼強。」
據騰訊醫典介紹:冠狀病毒種類繁多,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們看似頭戴「皇冠」,這也是它們名稱的由來。
電鏡下的冠狀病毒,來源:Dr. Fred Murphy, CDC
冠狀病毒只感染脊椎動物,它們會寄宿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上呼吸道和胃腸道,冠狀病毒有4個屬,它們分別是:阿爾法屬(α CoV)、貝塔屬(β CoV)、伽馬屬(γ CoV)、德爾塔屬(δ CoV)
冠狀病毒的四大家族
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貝塔屬,曾經讓全世界人類恐慌的非典(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都屬於貝塔屬。
在貝塔屬裡又分為A、B、C、D 四個亞群,其中SARS病毒的屬於貝塔屬B亞群(β CoV B)而中東呼吸症候群的戶口屬於貝塔屬C亞群(β CoV C)此前發現,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6種,除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以外,其他4種也都在阿爾法、貝塔屬當中,是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也有的會引起重症肺炎,而本次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第7種。
(7種可感染人類冠狀病毒的系統分布)
根據最新研究公布的基因組測序結果,該種新型冠狀病毒和浙江舟山蝙蝠類SARS病毒的相似程度最為接近,達到了88%,所以,與SARS病毒一樣,該病毒也屬於貝塔屬B亞群(β CoV B),但從這個結果並不能推斷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就是蝙蝠,而生鮮市場多種動物混雜,也很難找到確切的傳染源。
疾控專家正在全力應對此次疫情,而作為普通大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護措施保護自己。根據騰訊醫典整理的公眾防護重點如下:
大眾熱議的N95級別口罩究竟有何作用?
人們口中常說的N95,不是一個牌子,而是一種口罩型號。
N95是基於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標準,該標準將專業防護口罩分為三大類九種型號。
N代表非油性顆粒,另有R、P型代表油性顆粒。非油性顆粒物包括煤塵、水泥塵、酸霧、焊接煙、微生物等;油性顆粒物則包括油霧、油煙、焦爐煙等。每一型號又分為三種過濾效能級別,分別為95%、99%和100%。N95的意思即為「過濾非油性顆粒效率為95%的防塵口罩」。
N95級別口罩並不等同於醫用防護口罩
選擇N95級別口罩,並不意味著達到了醫用防護口罩標準,在SARS之前,是沒有醫用防護口罩的。
在抗擊非典特殊時期,WHO臨時推薦醫務人員使用美國NIOSH認證的N95口罩(用於職業灰塵防護),沒有表面抗溼性和血液阻隔能力。
N95口罩只說明使用了N95濾材,口罩的過濾效率達到N95要求,但不是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要求(對非油性0.3μm顆粒的過濾效率大於95%),同時還要具備表面抗溼性、血液阻隔等醫用防護要求。
達到N95級別,僅是選擇口罩的重點之一
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僅與口罩材料的過濾效率有關,還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洩漏率)高度關聯,呼吸防護用品與人體面部密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防護效果。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流首先流向阻力小處,如果口罩與人體面部密合不好,呼吸氣流首先穿過口罩直接與人體面部接觸,而不通過過濾材料,無論濾料的過濾效率多高,均起不到濾過作用,口罩的整體防護效果就難以保證,口罩周邊哪怕是1mm的縫隙也會造成防護效率的顯著下降。
因此,過濾材質過濾效率高、口罩結構設計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好時,才會有好的防護效果。
廠家生產、測試產品時使用的是標準頭模,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面型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萬能的設計能適合所有人的面型,需要根據自己的面型選擇適合的口罩。
口罩根據固定方式一般分為頭帶式和耳帶式,佩戴時應參照包裝上的使用說明,一般先檢查口罩完整性、頭帶(耳帶)的鬆緊度和連接部位,然後佩戴口罩並調節鼻夾。
比「選口罩」更重要的是「戴口罩」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動圖中所用口罩為普通口罩,僅供參考)
1、首先將口罩打開,區分它的正反面,一般顏色較深的一面為正面,用手摸起來質感比較光滑的為反面。戴口罩的時候,一定要讓口罩的反面朝內貼近自己的皮膚,口罩的正面朝外。
2、區分了口罩的正反面之後,把口罩的兩根繩子掛在耳朵上,用手把口罩往下拉伸一下,將嘴巴和下巴全部包裹起來。
3、讓指尖由內向外按壓自己的鼻梁,順著鼻梁形狀向兩側移動,讓口罩的上端緊緊貼緊自己的鼻梁,這樣口罩不容易往下掉,使其全面遮蓋口鼻,貼合面部,這樣才能起到防塵和霧霾的效果。
除了戴口罩,及時洗手同樣重要
在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
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15秒。
為了方便記憶,操作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一外一夾一弓一大一立一腕」。
1、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2、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
3、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
5、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
6、指尖在掌心揉搓
7、清潔手腕
打噴嚏時一定要用正確方式加以遮擋
打噴嚏時,為了減少飛沫傳播,一定要採用以下姿勢:
1. 用一次性紙巾和手帕遮掩口鼻,用完將紙巾丟進有蓋的垃圾桶中並及時洗手,手帕可以帶回家清洗
2.若沒有紙巾和手帕,請用衣服的袖子掩住鼻子和嘴巴,而不是用手
3.如果穿著短袖,請抬起手臂,對著胳肢窩打
最後,有噴嚏絕對不要憋回去,對身體健康並沒有好處。
應對疫情的防護措施,可以總結為以下4條重點
1.少外出,儘量別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去;
2.戴口罩,選擇質量合格、貼合臉型的口罩;
3.勤洗手,學會七步洗手法;
4.多通風,室內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若仍然出現、或已經出現了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請務必做到以下幾件事:
1.待在家不要出門,委託其他人購買並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即使是在家中,在其他人面前也要佩戴口罩。口罩的選用和佩戴方式請參照上文。
2.如果症狀不嚴重(體溫低於38C°,只有咽痛咳嗽、沒有呼吸困難),應該居家休息,最好一直呆在自己單獨的房間,使用單獨的衛生間,避免將病原傳染給其他人員。同時還要注意: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子(而不是手)遮住口鼻。
多用肥皂洗手,每次至少20秒鐘。如果沒有肥皂和水,請使用酒精類洗手液。
讓老人、小孩、免疫力較弱、患有慢性病(如心臟病、肺病、腎病、糖尿病)的人不要接近自己。
私人用品(碗筷、被子、毛巾、衣物、被褥等)不能與他人共用。而且用完後要及時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
3、如症狀較重(體溫在38C°及以上且持續發熱不退、咽痛和咳嗽嚴重、呼吸困難),應及時到就近的醫院就診,出發前同樣要戴好口罩,陪護照顧者也要戴好口罩。
4、去醫院的方式要選擇開車、打車或就近騎車、走路等獨立的交通方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防止與太多人接觸,以免病原擴散。
5、到了醫院,直接去發熱門診掛號,護士一般會首先進行體溫測量。
6、告訴醫護人員你最近去過哪些地方旅行(越詳細越好),有什麼症狀、最近是否接觸過疑似患者。
7、配合醫生進行各種檢查,等待確診。如果已確診,需要立即住院隔離治療,密切監測病情進展。同時和患者曾密切接觸的人也要進行觀察。
8、患者用過的任何東西,如毛巾、衣物、被褥等都必須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