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糧在輸送過程中,難免會增加破碎率,但破碎率如果十分嚴重,那就要注意排查一下輸送系統了,鬥式提升機則是重點排查對象之一。從成本角度看,更換似乎不太經濟,但是適當的調試和改造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鬥式提升機常見問題
線速過快:目前糧庫中的提升機多數採用的是離心式卸料方式。在運輸過程中,帶速不能與機頭罩殼相適應,從而不能使料鬥中的全部糧食落入卸料口,進而就會有部分糧食遺留在料鬥中,被循環輸送,增加破碎機率。機頭罩殼設計不合理:受畚鬥帶速和運行空間所限,機頭罩殼外形尺寸通常會比較小,在輸送(乾脆)糧食時,就會出現破碎情況。一方面是料鬥卸料時,物料與罩殼的碰撞面積大,加劇了物料的撞擊力;另一方面是料鬥卸料過程中又出現了糧食循環回流情況。入機糧速太高:在淺圓倉等散糧運輸系統中,通常從工藝流程的上一臺設備到提升機入糧口之間,如果採用溜管連接(溜管角度一般不小於35°,兩臺設備之間經常會有超過3m的高差),保守推算物料的入機速度通常會在5m/s以上。如果是逆向進料,料鬥和提升機的畚鬥對糧食產生的作用力非常大,從而導致糧食破碎率增加。機座的堆料:多數提升機的機座設計都是方形的,而與它相連的畚鬥的運行軌道呈半圓狀。這樣在機座底部,畚鬥與機座之間有著較大的存料空間。輸送時,物料接連不斷地進入機座殼體內,同時畚鬥也不停地挖取其中一部分物料,但畚鬥與機座之間的存料空間一定會積累一些物料。而此處的物料與料鬥會產生撞擊,而且是反覆不停地碰撞,使進機的物料造成了一定的破碎。另外,長期堆積的物料得不到及時清理,會引起物料發黴,對物料的儲存造成影響。為了有效地控制糧食在提升過程中的破碎情況,應當結合提升機在輸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其每個部位的結構設計進行改造。
合理的畚鬥帶速:現今大部分糧庫採用的畚鬥帶速多是3~4m/s,帶速相對較快,如果將其降到2m/s,一方面可以部分改善因高速撞擊造成的破碎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延遲料鬥開始卸料時間,降低卸料過程的卸料區間,繼而可以使料鬥中的物料全部進入提升機的卸料口,不至於使物料再次循環輸送,從而降低破碎率。畚鬥材質:畚鬥的材料宜選用輕質高強度的塑料,使用塑料材質的畚鬥可以減少在輸送過程中與糧食的強烈撞擊。如果能減小更加強度的撞擊,那麼糧食的破碎現象也會隨之減少。機頭罩殼:以離心式卸料的特點為中心,按照頭輪尺寸、畚鬥帶速、畚鬥規格來設計物料流動的輪廓線。同時,機頭殼的尺寸也要按照這種輪廓線進行設計。當然這樣設計出來的機頭罩殼尺寸可能相對較大,可以讓機殼與物料的飛行軌跡相交14~18°角,從而就會實現料鬥中的物料可以沿著罩殼的內壁進行滑落,而不會產生撞擊。機座及進料料鬥改造:傳統機座存在很多不足,針對這不足之處,需對機座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使物料以最佳方式進入料鬥。首先,在進料鬥內部安裝分層導料板,安裝時需逆向進入,讓畚鬥與物料的相對運動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減少糧食流動時與料鬥的衝擊,變為分層拋物線型給料,以減少破碎。其次,在機座正前方的面板上設置清料門,這樣在保證封密的同時,清料也較為方便。最後,機座外殼與輪軸部件作為一個整體安裝在固定的機座鋼架上,並同時做上下張緊運動,實現機座內腔全密封、微積料。
參考文獻
[1] 虎自平,成宇,寧有才,張曉亞,曹新華.改造散糧輸送系統降低糧食破碎率[J].糧食流通技術.2015,12(24):41-43
[2] 高連興,邵志剛,焦維鵬,劉暢,楊德旭.鬥式提升機輸送大豆的機械損傷特徵與機理[J].農業工程學報.2012(s1):26-32.
糧油科技
糧食人專屬社群媒體
儲糧損耗,都耗在了哪兒?
一圖讀懂燻蒸作業!
聊一聊儲糧「熱皮冷心」!
糧面平整神器—平倉機
淺談新建高大平房倉儲糧安全影響因素和措施!
高水分稻穀收儲注意事項!
獨家記憶丨糧油知識·技能·創新
創意投遞:graintech@qq.com
爆料丨分享丨專訪丨策劃丨宣傳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