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世界首創溼地園區 像超大水族箱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溼地生態教育園區」今年暑假首度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其中的生物高達245種。

東南網7月5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世界首創、以30公尺玻璃觀景窗圍成,外型彷佛一個大型水族箱的「溼地生態教育園區」,生物豐富高達345種,過去只讓專業團體研究參觀,今年暑假首度對民眾開放。

臺北市長郝龍斌昨天參觀了風箱樹、水車前等少見水生植物;為展示生態系統完整,還當場在水溝摸蜆。他很快就摸到好幾顆蜆,笑說以前在美國做過,一點都不困難。

溼地生態教育園區為一淡水溼地,面積約1公頃,深度約1公尺,濃縮臺灣低海拔的埤塘、草澤、水田等不同水域的淡水溼地生物,生物種類達345種,包含18種蛙類、226種昆蟲(含70種蜻蜓)、23種爬蟲類、45種鳥類等。

 

園區最大特色,為外側以一片長度約30公尺的玻璃觀察窗。參觀者可通過此窗,清楚看到水草飄動、魚群洄遊、螺類藏身,宛如一個大型水族箱,展示沼澤溼地水下世界的旺盛生機。

解說員吳松霖表示,參觀民眾絕不能錯過水車前、臺灣萍蓬草、風箱樹、穗花棋盤腳、窄葉澤瀉、大葉鼓精草、大安水蓑衣、龍骨瓣杏菜等水生植物。它們不是生性嬌嫩、逐漸減少,就是棲地被破壞,都是難得一見。

另外有許多罕見蜻蜓,如全身通紅的善變蜻蜓、腹紅翅透明的霜白蜻蜓、藍黑蜻蜓等等。而頭部延伸成棒狀,模樣可愛,像說謊小木偶長鼻的長吻白蠟蟬,近年來因高樓崛起,數量稀少,為一級保育昆蟲,在此也可以找尋蹤影。

動物園表示,1999年起進行臺北赤蛙與溼地保育計劃後,發現水生動植物瀕臨絕種的主因為溼地的破壞與消失,決定在後山地區設置人工溼地,並採世界首創、開放式概念建構。往年只開放給專業團體,去年在此辦活動頗受好評,今年暑假決定開放民眾揪團預約,每梯次開放人數在20到60人左右。

相關焦點

  • 臺北市立動物~~世界十大動物園之一
    臺北市立動物。
  • 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周年歡樂嘉年華 動物大搬家
    動物園踩街遊行。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百周年歡樂嘉年華「世紀方舟、快樂啟航」踩街活動4月19日從花博圓山園區出發,復刻當年動物園搬遷盛況。來源:臺灣「中央社」  郝龍斌揮手向民眾致意。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右)4月19日在花博圓山園區出席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百周年歡樂嘉年華「世紀方舟、快樂啟航」踩街活動,牽著單車走在隊伍前方,揮手致意。來源:臺灣「中央社」  臺北動物園踩街遊行。
  • 臺北市立動物園:對大熊貓的照顧掏心挖肺
    臺北市立動物園:對大熊貓的照顧掏心挖肺  【解說】5月16日下午,有網絡媒體稱,臺北市政府公關組於上午9點50分宣布,臺北市立動物園圈養的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已確診發生犬瘟熱死亡。報導還稱這是大熊貓在臺灣第一起感染犬瘟熱的病例。消息傳出後,引起兩岸網友的廣泛關注。
  • 臺北市立動物園:幾乎看不到籠子,利用地勢來設計動物居住環境
    臺北是臺灣的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臺北是一個集現代與傳統,時尚與懷舊,激情與慢熱,繁華與安靜的大都市,臺北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臺北101大樓、臺北故宮博物院等都是臺北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臺北市立動物園。
  • 臺北市立動物園紅鶴 暫停大門口迎賓
    禽流感疫情延燒,臺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口迎賓的紅鶴暫停在戶外活動,降低被感染的風險。(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防範禽流感,臺北市立動物園暫停紅鶴到大門口迎賓,兒童區的家禽們也暫時不能與大小朋友見面,園方並全面停止野鳥救傷,在生態鳥園與水禽區遊客出入口處擺放消毒踏墊,降低園內鳥禽意外感染的風險。
  • 臺北市立動物園:我們對大熊貓的照顧掏心挖肺(視頻)
    據中新網16日晚報導,中新社記者抵達臺北市立動物園時,「團團」正坐在大熊貓館的露天區內享用竹葉。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稱,團團圓圓和圓仔一家三口深受民眾喜愛,它們稍有異常,園區就會接到民眾詢問的消息,「我們對它的照顧幾乎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掏心挖肺來形容。」
  •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陸贈臺大熊貓一家生活得很快樂
    5月16日傍晚,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內享用美食。當天,有網絡媒體誤傳團團因犬瘟熱死亡,隨後發更正及致歉聲明。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視頻:「團團」沒死:大陸贈臺熊貓死亡系謠言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5月16日電 (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臺北市立動物園16日表示,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圓圓」一家生活得很快樂,歡迎大家到園區看望它們。
  • 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百周年 動物大搬遷明日重演
    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今年是臺北市立動物園建園百周年,臺北市府明天舉辦踩街遊行活動,重現1986年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文山的景象。市內24所小小學學生,也會打扮成臺北赤蛙、黑熊等樣貌,變身動物代言人。動物園大搬遷看過嗎?
  • 臺北動物園真煩惱
    (臺北市立動物園供圖)臺北市立動物園近來連續發生食蟻獸和石虎逃跑事件,讓動物園管理人員很是煩惱。那要如何防止動物脫逃?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說,每種動物逃脫的狀況不同,要依照其習性設計不同環境來防止。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清點園區動物要依動物習性和照養方式,並不會一次性在早上或晚上清點。
  • 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
    原標題:拼黑熊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臺灣黑熊日」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動保處為了加強市民朋友對臺灣黑熊保育的重要性,特於9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10餘個保育團體及關懷生態企業團隊共同舉辦2014「臺灣黑熊日」活動,加強市民參與臺灣黑熊保育工作的認識。   臺北市動保處表示,除了設置推廣黑熊保育工作的攤位,讓大朋友、小朋友透過互動遊戲獲得保育的知識與觀念外,闖關集點還贈送多達500份令人驚喜的黑熊小物給民眾帶回家做紀念。
  • 【臺灣親子行】我們和動物有個約~臺北市立動物園
    今天先介紹臺北市立動物園,這是我們本次遊玩的首站。臺北市立動物園,如果帶孩子的話值得玩上一天,BR文湖線終點站下來就是,對於愛車車的小朋友來說,BR線坐車頭很開心。透明的車廂一路上可以觀賞眼前的風景,假裝自己是地鐵司機。
  • 臺北市立動物園再傳長頸鹿死訊
    臺北市立動物園再傳長頸鹿死訊 2016年08月10日 14:04: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
  • 臺北市立動物園新增2隻中華穿山甲寶寶
    3月1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在臉書及油管更新了2019年於園內誕下的2隻穿山甲幼崽的相片及視頻,匯報了倆只寶寶的成長情況。2019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照養團隊的努力下,園內的穿山甲家族兩度傳出好消息。「芎梧」不僅是臺北市立動物園首隻人工繁育成功的穿山甲,在全世界也是首隻。
  • 看看別人家的動物園「臺北市立動物園 遊園系列 Taipei Zoo Project」完整案例
    遊園系列是為臺北市立動物園設計的專屬視覺,包含動物園的字體、動物角色、符號、標誌、地圖、封面、門票、悠遊卡。字體則是從動物園標準字做延伸,融入圓角、略為寬扁、黑體、帶有連筆趣味。—臺北市立動物園 遊園地圖簡介Taipei Zoo Map and Guide
  • 臺北市立動物園宣布大熊貓「圓圓」未能懷孕
    中新社臺北7月19日電 (記者 路梅 李欣)臺北市立動物園19日正式發布消息表示,確認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今年未能成功懷孕,要給大熊貓家庭添丁只能來年繼續努力。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今年3月17日「圓圓」發情將達到高峰期時,把握時機進行了人工受精。
  • 臺北市立動物園長頸鹿「妞妞」難產 一屍兩命
    (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動物園網站)東南網8月2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今(26)日傳出令人難過的憾事,5歲的長頸鹿「妞妞」發生難產,即使園方由獸醫緊急剖腹生產,但妞妞還是宣告不治,連同腹內的女兒,一起喪命。
  • 亞洲最大的動物園,臺北市立動物園,一定要來這裡看看哦
    導語: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是亞洲最大的動物園,每年大概吸引了三百六十五萬的遊客,從臺北動物園地鐵站步行的話,就可以到達這家動物園,這裡有二十二個不同的景點,它被劃分成了不同的區域,每個都以一個物種的植物或者是動物為主。
  • 昨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圓仔」正在品嘗特製的生日蛋糕...
    昨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圓仔」正在品嘗特製的生日蛋糕。大家還通過視頻觀看了臺北動物園為「圓仔」送蛋糕等活動。 線下活動包括參觀大熊貓場館、科普教育、「圓仔一家」故事會、製作窩窩頭等趣味體驗。 熊貓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表示,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於2008年12月23日從熊貓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出發,「安家」臺北動物園。2008年起,熊貓中心與臺北動物園在大熊貓飼養繁育方面保持密切合作。
  • 臺北動物園河馬寶寶健康檢查 壯的像小坦克
    小河馬娜竹忠雨經過健康檢查,確定是小男生。(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河馬「阿河」因從貨車上掉落至路面,最後傷重死亡,讓許多人十分不舍。不過令人期待的是,臺北市立動物園去年11月16日出生的河馬寶寶「娜竹忠雨」,日前經獸醫檢查,除確定是雄性,也發現它目前已有69公斤且十分強壯,「像是小坦克」,得出動10個人,才能順利替它量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