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化驗單一般包括11項指標:酸鹼度、尿比重、尿膽原、隱血、白細胞、尿蛋白、尿糖、膽紅素、酮體、尿紅細胞、尿液顏色。
酸鹼度
參考值:4.6~8.0
增高常見於頻繁嘔吐、呼吸性鹼中毒、尿瀦留、膀胱炎、利尿劑、腎小管性酸中毒等
降低常見於酸中毒、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酸中毒、口服氯化銨維生素C、高熱。痛風等
尿比重
參考值:1.015~1.025
增高多見於高熱、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降低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和腎盂腎炎等
尿膽原
參考值:
超過此數值,說明有黃疸
尿隱血
參考值:陰性(-)
陽性(+)同時有尿蛋白者,考慮腎臟病和出血
尿白細胞
參考值:陰性(-)
超過五個,說明尿路感染
尿蛋白
參考值:陰性或僅有微量
陽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性病變
尿糖
參考值: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尿膽紅素
參考值: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疸
尿酮體
參考值: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酸中毒、糖尿病、嘔吐、腹瀉
尿紅細胞
參考值:陰性(-)
陽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腫瘤、腎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顏色
參考值:淺黃色至深黃色,常受飲食、運動、出汗等影響
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時幾乎無色;
肝細胞性黃疽、阻塞性黃疸時見桔黃色或深黃色,即膽紅紊尿,但如服用核黃素、複合維生素B、呋喃類藥物亦可呈深黃色,應與上述膽紅素尿區別;
泌尿系統腫瘤、結石、結核或外傷及急性炎症時(如急性膀胱炎)出現血尿,外觀呈紅色,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紅細胞,尿中出現大量白細胞、微生物、上皮細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鹽及尿酸鹽時呈乳向色;
驗尿前需注意以下幾點
防止採集標本時被汙染:女性應避開月經期,以防影響結果,最好能在檢查前一天清潔陰部,防止陰道分泌物混入,如果採集時有異物掉入,要重新取樣。
取中段尿:一般尿液檢查須棄頭尾,避免幹擾,如有特殊要求醫師會說明。
採尿時間:一般尿常規檢查可於任意時間,最好是剛採到的新鮮尿液。做尿細菌培養、尿糖、尿蛋白、尿膽酸或妊娠檢查均以清晨第一次尿為最佳。
如服用維生素C及藥物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應向醫師說明。
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紅細胞計數(單位:10^12/L)
參考值:男:4.0-5.50,女:3.5~5.0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休克等;
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紅細胞壓積
參考值:男: 40-50%,女:36-45%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如脫水、大面積燒傷,補液的參考值;
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平均紅細胞體積(單位:fL)
參考值:男:80-100FL,女:80-100 FL
大於正常值,營養不良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之後、甲狀腺功能低下;
小於正常值,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全身性溶血性貧血。
紅細胞分布寬度
參考值:男:10-16%,女:10-16%
大於正常值,用於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療效觀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鑑別診斷,貧血的分類;
小於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紅細胞更整齊,臨床意義不大。
血紅蛋白濃度(單位:g/L)
參考值:男:120~160,女:110~150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休克等;
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單位:pg)
參考值:男:26~38,女:26~38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休克等;
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單位:g/L)
參考值:男:300~360,女:300~360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燒傷,休克等;
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白細胞計數(單位:10^9/L)
參考值:男:4-10*10,女:4-10*10
大於正常值,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小於正常值,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藥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單核細胞計數(單位:10^9/L)
參考值:男:0.3-0.8,女:0.3-0.8
大於正常值,見於某些細菌感染、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
小於正常值,無重要臨床意義。
單核細胞比例
參考值:男:3-10%,女:3-10%
大於正常值,見於某些細菌感染、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
小於正常值,無重要臨床意義。
中性粒細胞計數(單位:10^9/L)
參考值:男:2.0-7.5,女:2.0-7.5
大於正常值,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小於正常值,見於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症、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中性粒細胞比例
參考值:男:50-70%,女:50-70%
大於正常值,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小於正常值,見於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症、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淋巴細胞計數(單位:10^9/L)
參考值:男:0.8-4.0,女:0.8-4.0
大於正常值,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小於正常值,免疫缺陷、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
淋巴細胞比值
參考值:男:17-50%,女:17-50%
大於正常值,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小於正常值,免疫缺陷、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
血小板計數(單位:10^9/L)
參考值:男:100-300,女:100-300
大於正常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小於正常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
參考值:男:10-18%,女:10-18%
大於正常值,血小板體積大小懸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後,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症候群、血栓性疾病等;
小於正常值,提示血小板減少。
平均血小板體積(單位:fL)
參考值:男:7-13,女:7-13
大於正常值,骨髓纖維化、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狀態。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綜合症、鐮刀細胞性貧血等。可作為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較早期指症;
小於正常值,脾亢、化療後、再障、巨幼細胞性貧血等。
大型血小板比例
參考值:男:10-50%,女:10-50%
不論大於或小於正常值,均需要配合其他檢查才能判斷;
血小板壓積
參考值:男:0.10-0.35%,女:0.10-0.35%
大於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於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檢查血常規前應注意的事項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於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飲酒。
體檢前一天晚8時以後,應禁食,以免影響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標的檢測,但可少量喝水。
抽血時放鬆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採血的困難;
有暈針史需提前說明;
提醒您:血尿常規均是診斷疾病時醫生常用的輔助手段,檢查結果需要結合患者病史、身體表現、病情發展程度等,才能對患者病症做出準確判斷。
如果您對上面的信息有疑問
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更詳細地信息
您可以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添加微信
告訴我們您的建議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