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製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體檢時抽血、便檢、尿常規,是三大常規檢查項目。其中,尿常規檢查可以直接、迅速地反映泌尿系統、腎臟代謝等情況。定期做尿常規檢查,對於及時發現泌尿系統疾病、腎臟損傷等問題,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和臨床意義。
可是,每次拿到尿常規化驗單,看著那些都認識但就是不明白意思的漢字和數字,大家總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裡一堆疑問:這些指標都和腎臟有啥關係?各項指標的高低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今天咱們就請宣武醫院腎科醫生李文來教教大家,從6項重要指標,看懂尿常規檢查結果。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尿比重→提醒你注意飲水情況
成人晨尿1.015—1.025,成人隨機尿1.003—1.030。這個結果的價值體現在對於腎臟腎小管功能障礙的判斷參考,但是尿比重高或低在正常人群中也很常見。
如果你一天都沒喝水或者很少喝水,尿比重就會上升。如果你短時間喝了大量的水,尿比重就會下降。所以,如果尿常規其他項目中一個箭頭都沒有,就尿比重一項上升或下降,首先問一下自己的喝水情況哦!
●潛血→顯示「陽性」並非真的血尿
不少人看見檢驗單顯示「尿潛血+」(「+」陽性結果、「-」陰性結果,下同),就會跑去找醫生哭訴「大夫啊,我尿血了!」真相其實是,潛血顯示「陽性」並非真的血尿,要進一步看高倍鏡下尿紅細胞計數,如果大於3個/HP,提示為鏡下血尿。如果尿潛血陽性,尿紅細胞陰性,這是由於尿中紅細胞受尿滲透壓的影響,最後破裂所致。如果出現血尿,要進一步對尿紅細胞形態進行分析,幫助判斷血尿來源。
●尿蛋白→精神過度緊張也可引起蛋白尿
尿蛋白是尿常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正常尿液檢驗單上會顯示陰性,如果1周內連續3次檢測晨尿尿常規都發現尿蛋白>+,應考慮「蛋白尿」。
尿蛋白陽性常由腎病導致,但並非所有的蛋白尿都是腎臟疾病,像劇烈運動、嚴寒、精神過度緊張等也可引起蛋白尿。由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蛋白尿有時很難區分,因此,發現尿蛋白陽性應該做兩件事:第一,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第二,諮詢腎臟內科醫生。
●紅細胞→呈陽性為「血尿」 輕者肉眼難見
尿紅細胞陽性稱之為「血尿」。血尿輕者肉眼不能發現,需經顯微鏡檢查方能確定,稱為「鏡下血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稱為「肉眼血尿」。血尿常見於腎小球腎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有時也可見於泌尿系的腫瘤、囊腫、畸形外傷等。
●葡萄糖→出現「+」也許是應激性糖尿病
尿葡萄糖出現「+」,首先要檢測糖尿病,趕緊去找內分泌大夫。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異常,我們稱為腎性糖尿病或者應激性糖尿病。
●白細胞→提示尿路感染或腎功能損害
新鮮中段尿液檢查如有白細胞出現,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時也可提示腎小管性間質病變,說明腎功能發生損害,應儘早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新京報記者 王鹿 圖片 創意製圖 資料圖片 編輯 趙昀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