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搬家太難了:除了厚重的書本,抱著人體標本過路被圍觀?

2020-12-05 娛樂小妮

2019年7月16日,有關於「醫學生搬家太難了」相關字眼上了熱搜,成為了眾多觀眾飯後閒聊的話題。有網友表示:從未見過如此「搞笑」的場景而引發給網友圍觀並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網友看了之後,會有這樣的感嘆呢?一起來看看:

說實話,看到這樣畫風突變的場景,確實有些莫名的喜感。畢竟,帶著人體標本走路確實不容易,重點在於,在這樣的下雨天搬家,還要抱著人體標本,然後為它撐著雨傘的場景很是「唯美」。

其實,不學醫的人可能不知道,骨骼標本幾乎都是真人標本,無論是棄屍,還是遺體捐贈者,都應該得到尊重,所以才有了醫學生為人體標本撐著雨傘的畫面出現。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面,醫生這一職業就是光鮮亮麗的,但你們能夠想像的到,一名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到底有多麼困難嗎?又或者說,你們能夠想像的到,他們成為醫生之後,有多辛苦嗎?

有人說,不就是考上醫學院之後,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畢業後到醫院上班,過上不用風吹雨打的日子嗎?

只能夠說明,你對醫學生蛻變為醫生這一過程太不了解了。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以上,除了要做好做各種實驗的心理準備,各種動物實驗、外科實驗、注射實驗都是醫學生必須跨過的「門檻」。面對血淋淋的五臟六腑,這個時候,著實需要突破很大的心理障礙。並且,自己一個人,或者兩三位同學一起在太平間呆上一夜都是必須經過的課程,因為要克服心理障礙。

再者,醫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醫療和其他行業不同,涉及人類健康,需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精神,需要庖丁解牛那嫻熟、精湛的醫技。有時候用錯一次藥、開錯一個處方就有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醫療事故,自己可能會因此喪失從業資格,這就意味著他們之前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甚至三年博士和三年規培的努力付諸東流。所以,醫學生相當不易。

有某醫學院的學生曾經這樣子形容過他們:

我畫解剖圖快畫瞎了

刷個微博都得掐著秒表

這就是醫學生的期末

別人在打遊戲的時候,我在

別人在逛街、談戀愛時,我在

我是醫學生,我

我經常

但是,我依舊在學習……

不然,每一位讀過醫學院的學生,那些厚重的書本從何而來?就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讀、看、做筆記,不斷專研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而來的。你們以為那些當上醫生的醫學生就萬事大吉了嗎?事實上,當上醫生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剛剛開始。

因為接下來,他們除了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面對高強度的工作,有時候還要承受住病人家屬的各種醫鬧。並且,不斷尖銳的醫患糾紛以及很多人對醫生的誤解,對於醫生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醫學生不光是搬家難,考試也難,考試沒有重點,因為患者沒有重點。並且,搬家難的不是模型,難的是又大又厚又沉的課本,數量還多。想想醫學生這10多年高額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十年裡,醫學生有些高中同學已經成為淘寶推手或編程軟體等,已經買車買房,娶妻生娃了,而他們,可能剛剛成為一名醫生。

特別佩服醫學生,你完全難以想像一名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到底有多麼困難!願世間多一點包容,他們也很不容易!

相關焦點

  • 人體標本走進博物館
    昨日,《人體奧秘科普展》在武漢博物館正式開展,13件完整人體標本和161件人體器官標本給出了直觀的答案。 這些經過塑化技術和管腔鑄型技術處理的真實標本,展示了人體骨骼、肌肉、內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的結構及概貌。來自協和醫院的一位醫生結合標本,向觀眾詳細解說著生命的奧秘。 新建小學、瀋陽路小學等校數十名學生成為第一批觀眾。他們很快便接受了這個展覽,並看得津津有味。
  • 人體塑化標本 | 「活著」的屍體?
    隋鴻錦認為,之前各式各樣的傳統人體標本展覽並不成功,除了氣味環境不友好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標本時時刻刻都「躺」在那兒,提醒大家這是一具屍體。而人體塑化標本,不但擺出各種活人的體態,還像活人一樣「睜著」眼睛。這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忽略死亡,更專注於科學知識。
  • 中國西南首家醫學博物館開館 展示人體標本(圖)
    昨日,重慶市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正式開館,作為西南地區首個專業醫學博物館,通過500多個人體標本和豐富的數字影像資源,向市民普及醫學知識。此次開館也是今年我市「全國科普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即日起,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不過只接受團體預約。50名重醫學生作為志願者,為大家進行展館的講解。
  • 南昌一小區挖出人骨骼 原是人體醫學標本
    後經證實,原為附近一診所遺留下來的醫學人體標本。發現「骨骼」的地方(圖/記者許南平)  昨日上午,記者聞訊趕到事發現場,看到該大院路面正在進行改造,在一名為程氏中醫診所的門口,路面上幾塊「人體遺骸」。現場一名董家窯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據他們調查,這些不是什麼人骨,而是旁邊這家程氏中醫診所遺棄的醫學人體標本。  據了解,這些人體標本是15日傍晚6時許被發現的,起初大家都以為是「人骨」,嚇得連忙報警。程氏中醫診所的老闆程莉告訴記者,他家世代都是開中醫骨科診所,這個人體標本是他爺爺留下來的。
  • 搬家的時候書本最有效的打包方法是什麼?
    如果家裡有人正處於學生階段,或是家裡有文學家,再或者家裡有人正從事教育工作,那麼在搬家的時候書一定少不了。大家都知道書是紙質的,書多了酒非常重,而且不好挪動,那麼怎樣搬書效率最高呢?當然是用箱子了!搬家紙箱是用來搬書的最好工具,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太大的紙箱,用中號的紙箱就可以了,太大的箱子不僅不好搬書,還容易被壓變形,箱子破了書還會掉一地,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箱子剛剛好,不管是用來收納還是用來搬運都剛剛好。這個社會上愛書如命的人有很多,他們把書的完整性看的很重要,為了避免書角的摺痕和書本邊角的磨損,有條件的話可以找專業的搬家公司進行專業包裝運輸。
  •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這些讓耶魯大學醫學院捲入「屍體猥褻門」的照片,部分拍攝於二十多年前,部分拍攝於2011年。此次被曝光、批評的照片中,除了開頭一張六名醫學生圍繞著屍體笑容燦爛,還有一張是一名女學生手持解剖課上的屍體前臂與手部,配文為「A hand job」,而hand job在英語中有性意味十分不雅。
  • 清明節前到校園感恩碑和動物碑前默哀 醫學生致無言感謝
    他們不會說話也無法提問,卻用髮膚體軀讓醫學生掌握豐富的人體知識。生命雖然逝去,大愛傳遞人間,他們詮釋科學,也觸動醫學生尊重生命、救死扶傷的仁愛和決心,他們是醫學生的無言良師。  他們不能說話卻是最耐心的師長;他們默默用身體承受科學的踐行,引導一批又一批稚嫩的醫學生開啟漫漫醫學求知和探索路;與他們面對面地相處,醫學生們感受到心痛與感激……他們是獻身醫學的大體老師和實驗動物,是學生們心中的"無言良師"。今明兩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生們自發來到校園裡的感恩碑和動物碑前默哀,在清明來臨之際,緬懷這些不平凡的生命,向他們道一聲感激。
  • 醫學生面對屍體時會不會怕,膽子小能學醫麼?
    華子說,華子上學時是藥學專業,人體解剖學並不是主要學科,但也需要做為常識進行了解。在上課之前華子的心理就是既好奇,又恐懼。就算離開學校許多年,但是華子仍然清晰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解剖試驗室時的感覺,第一次看到那些瓶瓶罐罐中浸泡著的人體器官標本,第一次嗅到福馬林的味道,第一次親手觸碰到「大體老師」……一、膽量,其實就是見多不怪華子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在病理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了肝癌切片標本後,足足有半年接受不了任何肝類食物。另一位同學幫助老師剝離屍體皮膚標本後,甚至連涼皮都不能吃了。
  • 上海交大醫學生清明祭掃 感恩"大體老師"和實驗動物
    對醫學生而言,則有一群需要緬懷和感謝的特殊對象——「大體老師」和實驗動物。   昨天中午,上海交大醫學院杏林愛心屋、易班工作站等學生團體聚集在學校的動物慰靈碑前,獻上簇簇菊花。每年臨近清明,都會有醫學生自發前來祭掃實驗動物與無償遺體捐獻者。這是醫學院的一項特殊儀式,捐獻背後的故事亦充滿濃濃溫情。
  • 妙齡女深受厭食症之苦 1米8重30公斤皮包骨如「人體骨骼標本
    妙齡女深受厭食症之苦 1米8重30公斤皮包骨如「人體骨骼標本時間:2016-10-05 12:03   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妙齡女深受厭食症之苦 1米8重30公斤皮包骨如人體骨骼標本 臺媒稱,不少女性朋友總是會覺得自己胖,因此常會聽到她們說要減肥,但有時候一個不注意,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1隻有好奇,沒有害怕人體標本陳列室與解剖教學實驗室門口的鮮花恰逢清明,醫學院一樓人體標本陳列室的門上夾著一束鮮花。解剖教學實驗室門口,光潔的地面上也靜靜立著一捧更大的花束,有花苞欲開未開。所以遺體又被稱為「大體標本」。出於對捐獻者的尊重,醫學生往往稱之為「大體老師」。人體解剖學是南大醫學院學生的必修課。朱亞文老師和董平老師教授這門課的理論部分,而周宇坤老師則負責實踐部分的教學。每學期的課程中,六位同學共同解剖一具遺體,兩位主刀,兩位助手,兩位理論指導。分工並不固定,而是每節課輪流。
  • 網紅冒充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為何引發眾怒?
    正如他並不清楚「大體老師」對醫學生和醫學界的意義。尊敬「大體老師」,是醫學生的第一堂課「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籤訂遺體捐獻協議書後,遺體捐贈者將在過世的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一個人願意捐獻出自己的遺體做為醫學教學,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奉獻精神。
  • 醫學生祭奠"大體老師" 謝,讓我們走近生命精微
    原標題:醫學生祭奠"大體老師" 謝,讓我們走近生命精微對醫學生而言,則有一群需要緬懷和感謝的特殊對象——「大體老師」和實驗動物。   昨天(3日)中午,上海交大醫學院杏林愛心屋、易班工作站等學生團體聚集在學校的動物慰靈碑前,獻上簇簇菊花。每年臨近清明,都會有醫學生自發前來祭掃實驗動物與無償遺體捐獻者。這是醫學院的一項特殊儀式,捐獻背後的故事亦充滿濃濃溫情。
  • 醫學生帶「動物標本」上運動會 有貓狗羊還有小豬佩奇
    為了展示專業特色,該校動醫院與動科院分別選擇了帶領可愛的「動物標本」以及「熊貓舞隊」與扮演熱門萌寵布偶的形式來表現與傳達對於專業與小動物的喜愛。在運動會開幕式上,吸引了眾多眼球。圖為大學生帶「動物標本」上運動會。受訪者供圖記者了解到,關於運動會開幕式,這兩個學院在之前並無聯繫,沒想到最後竟然選取了共同的主題。
  • 圍觀大學裡有趣的期末考:製作「雞骨頭」標本
    原標題:圍觀大學裡有趣的期末考:製作「雞骨頭」標本   站立式的戰鬥雞、仰天長嘆式的傷感雞、俯臥式的賣萌雞……這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13級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的期末考試作業——精心製作的雞骨骼標本。   「通過製作骨骼標本,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鳥類的骨骼系統對於天空飛翔生活的一些適應性特徵。」動物學實驗課任課教師馮小婷介紹說,「這樣的考核趣味性更強。標本製作的好壞直接反映學生的態度、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 國展展出人體標本"做體操" 助力遺體捐獻(圖)
    本報記者 王申 攝名詞解釋生物塑化上世紀70年代末誕生的「生物塑化」技術是把生物組織保存得像活體一樣的特殊技術,它採用矽橡膠、環氧樹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對生物標本進行浸滲,置換生物組織中的水分和脂類,最後形成的動物及人體標本,無毒、無味,既保持乾燥,又有一定韌性。
  • 醫學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向「無言老師」鞠躬後想哭
    福馬林在醫學上用於解剖前完整地保存人體標本。實驗室裡,50多名同學身穿白大褂,在聽老師講課。同學們中間的鐵皮柜子就是裝大體老師的柜子,大三的他們已經習慣了把屍櫃當課桌。據了解,解剖實驗室裡的每一具遺體都來自自願捐獻,青島每年有50位左右的遺體捐獻者,選擇死後為醫學教學事業做貢獻,他們被尊稱為「大體老師」,又稱「無言老師」。
  • 看震撼的動物、人體標本,了解肌肉、骨骼、內臟結構
    生命奧秘博物館是一家生物塑化標本展覽館,遊客在這裡不僅僅能看到動物、人體的標本,還能看到肌肉、骨骼、內臟結構,是學習生物知識的好地方。展館有三層,第一層為「海洋之魂」展廳,展出了翻車魚、海豚、鯨魚、海龜等海洋生物的標本,還有企鵝、海豚、鯊魚的切片。
  • 父親抱著孩子遊覽博物館,鯊魚標本被孩子生生拽下
    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一具嶄新的錘頭雙髻鯊標本被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生生拽下了展架,標本重重地砸在了碎石上,鯊魚眼睛先著地。事發之後,孩子家長等待安保人員聯繫館方管理人員處理,可能是孩子知道自己惹禍了,不安地望向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