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2020學年招生啦!
上個月月底,我在逛論壇的時候忽然刷到了一個帖子,唏噓不已——哈利·波特已經四十歲了。
在故事的設定裡,哈利·波特出生在1980年7月31日,今天,是他40歲的生日。
時間易逝,熱愛不減。
每年開學季,網上都會湧現大量的靈魂拷問:
「為什麼我還沒收到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書?」
「怎麼把志願填到霍格沃茲?在線等挺急的。」
「我的送信貓頭鷹是不是迷路了?」
如果你生於1985到1998年之間,請記得,你的霍格沃茲入學通知書之所以沒寄到,是因為伏地魔抹去了政府文件中,這期間出生的麻瓜巫師記錄。
— —JK.羅琳
溫儒敏先生說:「當我們少年之時,誰沒有想過要擺脫繁雜膩人的功課?誰沒有過『魔杖一揮』的幻想?誰沒做過『飛天掃帚』的美夢?……『哈利·波特』儘量滿足了這些願望。原本平淡的生活,也因為閱讀而閃現耀眼的光輝。」
這個充滿奇幻生物的魔法世界,在整整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裡留下了深刻印象。喜歡《哈利·波特》的最重要一點是它會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成熟,隨著時間的流逝,它讓我們明白了創造一個美麗而廣闊的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創造這樣一個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既要處理許多重要問題,也要敢於躲避周圍的黑暗和複雜。
自7月20日電影院復工以來,每隔兩三天就會有電影上映的消息傳出。而在這些消息中,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的上映。
成長是接納平凡的一個過程
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懂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允許孩子平凡。
以前看電影時,我一點都不喜歡羅恩。
從身世到腦子,都被他身邊的哈利和赫敏比下去了,是三人組中最不惹人注目的一個。
首先,他家裡窮。一年一度的校園舞會,所有男生都清一色貴氣燕尾服,只有他是媽媽給的二手壓箱底的蕾絲長裙。
最後不得不出門,還得他自己動手把蕾絲花邊剪掉。羅恩身邊永恆的對照——哈利,有爸媽的遺產,帥氣的外表,和超強自信。而羅恩的父母清貧潦倒,儘管如此,他也從未抱怨。
長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平凡。
第一次坐火車上學,列車員推著一車零食過來問需要什麼,哈利眼睛不眨:「我全要了。」
坐在對面的羅恩在一邊直接看呆。
哈利也有自己擅長的科目,第一次上飛行課就學會了騎掃帚。
三年級就學會了高考壓軸題——守護神咒。
蛇語也無師自通。
但羅恩的魔杖只要一揮,就總有事情要搞砸。課堂練習把老鼠變成高腳杯,莫名其妙留個尾巴。
明明是給別人下咒,結果搞得自己狂吐鼻涕蟲。
他偶爾也能引發轟動,只不過都伴隨著大家的笑聲。更別提為了完成任務受傷,哈利有校長探望,還有粉絲送禮物。
羅恩只有一句:「還好吧?」
魔法科老師有聚會要辦,特地來邀請了哈利。
邀請了赫敏。
然後只跟羅恩打了個招呼:
」很高興見到你,韋勒比(念錯名字)。「
當年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會嘲笑這個小男孩,而如今再看,多少人會看到其中的辛酸,以及看到那就是自己。
小時候,以為自己是哈利,長大後才知道自己活成了羅恩。
這是最大多數的普通孩子總會經歷的——各種被碾壓,總是被忽略,身邊的朋友都比自己強,這種經歷總是讓人自卑和絕望。
但羅恩的寶貴之處在於,他有嫉妒,有不甘心,有自卑,但卻還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真誠和善意。
就像有句話說:「任何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報以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這個從小就不喜歡被忽略的男孩,在消化嫉妒這件事上經歷了漫長的時光。
哈利一年級就加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魁地奇球隊,羅恩很落寞。但哈利比賽奪冠,他一邊流鼻血一邊為他歡呼。
但在巫師棋盤上,為了幫助哈利找魔法石,他犧牲自己成為一枚棋子。
當哈利孤立無援時,羅恩永遠會站出來:「我相信你。」
但是,也有兩次,羅恩爆發了自己的委屈和不甘。
一次是哈利入選全國奧賽總決賽,多年的綠葉人設讓羅恩一下子崩了,覺得受夠哈利出風頭的日子了。
聽到哈利在客廳說話,就諷刺他是在為採訪排練。
兩人開始了第一次冷戰。這種和好朋友吵架都的場面,經歷過得人都知道其中的辛酸。
但提前得知了哈利將面對的考題時,羅恩咬牙跺腳渾身不自在,還是忍不住要去提醒哈利。
這種扭扭捏捏的性格,確實不夠男子漢,但你心裡永遠不會討厭他。
後來,當羅恩親眼目睹哈利比賽差點死掉的時候,他意識到是自己想歪了:沒人會為了出風頭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所以就算哈利最後贏得了無數歡呼與掌聲,羅恩還是過去主動道歉。
最後哈利大戰伏地魔,所有人都以為哈利死了。平時連提伏地魔的名字都會怕得縮脖子的羅恩,當眾喊出:「他打敗了你!「
成年人才會懂,這樣的朋友有多可貴。
除此之外,羅恩的吃貨本性,以及任何時候都能睡著的性子,也收穫了一大波粉絲。
B站只要出現羅恩,彈幕全都在刷可愛,小天使!「這個傻憨憨也成了大家的快樂源泉。」
吃雞腿的視頻,在油管播放量過百萬,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魔法界吃貨。
現在回頭看看羅恩在第一部電影裡傻憨憨的樣子,真的是很欣慰。
這個20年前委屈沒人關注他的紅髮小子,如今終於成為人氣之王了。
接受平凡,不是向命運妥協,而是與自己和解。接受平凡,不是為了無所作為,而是明確自己能做些什麼。
一個人開始接納自己的平凡,是活出自我的開始。
青春已逝,留下的依然有夢想和勇氣!
2017年,哈利和羅恩兩家人,在站臺送孩子乘車前往霍格沃茨。
而且,現實中的羅恩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成功晉級為爸爸了。只不過,孩子的媽媽不是赫敏,這讓網友們在祝福羅恩的同時,也不由發出感慨:
「都2020年了,還是走不出羅恩和赫敏這對CP!」
今天全網都在討論哈利波特40歲的生日,突然想起來前幾天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是因為一張「哈利波特」的海報的官宣一下子成了熱點。作為開啟無數人心中魔法世界大門的鼻祖,「哈利波特」不僅是無數少年青春時代的信仰,也是所有旖旎幻想的來源。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一切都是J.K.創造的幻想世界,我們也深知自己等不到送信的貓頭鷹,不會騎著掃帚滿世界飛,生活中也不會有厄裡斯魔鏡讓人看到自己內心的渴望。
回歸現實生活那些瑣碎的小事和糟心糾結的瞬間,不可否認的是「哈利波特」作為幻想世界的啟蒙影片也讓我們收穫了太多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魔法世界裡,一切好運與不幸,不取決於美德、智慧,或是信仰,而是魔法。
瑣碎無聊的日常生活中,誰不想要點魔法呢?
會飛的車,會送信的貓頭鷹,會說話的畫,會打人的柳樹,會映出你心中渴望的魔鏡⋯⋯閉上眼睛,就可以在枯燥的人生經驗之外,召喚一個現實無法到達的世界,一個被想像力照亮的夢境。
談起霍格沃茨,一定會舉起雙手眼神放光信誓旦旦:這是真的!!!!
在那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保留一份孩子的天真和任性:
不管是你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是一無是處的爛小孩、怪小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哈利波特》就像一代人的暗號和印記,一個動作、一個詞語,就能憑此辨認出擁有共同情感聯結的彼此。
我們知道,不管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完美、也不管自己是到了四十歲、五十歲還是白髮蒼蒼。
有他們在,我們就永遠都不會孤單。
(。・∀・)ノ゙嗨 誒瑞寶得
歡迎加微信號:藍鼎酒店中國預訂中心勾搭
酒店,機票包管給親弄得妥妥滴
此文贈給所有熱愛生活的朋友
分享韓國 濟州島的旅遊圖鑑
請聯繫我們
我們是認真的
(本文圖片&視頻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