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絕大多數人吃過橋米線的方法都錯了

2021-01-08 新湖南

作者:繆超

臉盆大的碗盛

95攝氏度高湯

1秒煮熟蛋

5秒燙熟肉

……

一招「無火烹飪」絕技

讓過橋米線「常鮮」300年

圖為蒙自人在等待食用過橋米線。劉冉陽 攝

吃得活色生香,活得精彩淋漓,「過橋米線」是雲南帶給世界的一道絕美大餐。可是食客面對一大碗熱湯搭配十幾碟配菜,多數人卻不知如何下手,今天小新就教授大家「甩(吃)」過橋米線的正宗食法。

傳承人傳授過橋米線秘方

吃前先教授大家製作過橋米線的方法,我們千辛萬苦輾轉至過橋米線發源地雲南蒙自,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麗珠來親自授技藝。

花甲之年的王麗珠在蒙自經營「王記菊花過橋米線」,是蒙自過橋米線傳統、老字號、正宗、口碑的代名詞。

王麗珠說,過橋米線之所以好吃,是用排骨、筒子骨、五花肉和雞肉,燉上五個小時以上,「湯是傳統過橋米線靈魂。」

圖為燉煮過橋米線的高湯。杜瀟瀟 攝

高湯鮮甜,但製作過程可謂是「煎熬」。王麗珠說,她每天凌晨3點起床熬煮高湯,「一邊揮動大勺攪拌,一邊拿撈勺撈出白沫,足足熬製5個小時。」這可是40年前,她傳承自父親的「秘方」。

高湯熬製好後溫度超過95攝氏度,盛湯的碗一定要大,先用開水燙碗,既起到消毒殺菌作用,又能加熱碗壁,加入高湯後任何生的肉片下去5秒就熟透。

圖為豐富的食材放入95攝氏度熱湯中。劉冉陽 攝

40年前,王麗珠險些無緣過橋米線技藝,「父親堅持老規矩,手藝傳男不傳女。」王麗珠眼睛不好又有白化病,她數次苦苦央求,父親才肯傳授。

「學徒不論男女,不論來自何地,我都願傳授。」王麗珠說,但前提是學徒們肯吃苦,過橋米線其實沒有什麼「秘方」,最重要的是起早貪黑堅持五個小時熬製高湯。

吃前了解文化,是對美食的尊重

《蒙自縣誌》記載:蒙自過橋米線是雲南名膳之一,源於明末清初。

傳說清朝蒙自書生在南湖苦讀,賢妻心疼遂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攜罐提籃送餐,至南湖橋暈倒,書生聞訊趕來喚醒妻子,發現湯麵浮油罩,依舊灼熱燙手,後放肉片速熟,食之鮮美無比,「過橋米線」由此傳開。

蒙自市過橋米線協會會長劉雯琦說,蒙自人酷愛米線,一天不吃米線,總覺得渾身不舒服,「蒙自城內,有上千家米線店,每家店的過橋米線花樣層出不窮,你就是在蒙自吃上一個月,每天都不會重樣。」

「創新」是過橋米線的一大文化特點。1999年,王麗珠回到蒙自開店,當時蒙自已有上千家米線店競爭十分激烈。競爭壓力下,她別出心裁地在過橋米線中加入菊花瓣,「黃色的菊花不僅美觀,還可解去油膩,清熱潤肺。」首創菊花過橋米線的吃法,使得王麗珠生意蒸蒸日上。

圖為過橋米線配菜之一的食用菊花。劉冉陽 攝

如今,新一代過橋米線製作人繼承下「創新」特質。蒙自「美食美客」店主白蓮梓將美學概念引入過橋米線文化。「過橋米線視覺上也要傳遞美。」她從飲食環境、餐具挑選、擺盤設計等方面入手,將「小吃」過橋米線變成了「一個人的盛宴」。不僅如此,白蓮梓還推出了素食過橋米線,深受素食主義者喜愛。

圖為傳統過橋米線的配菜。劉冉陽 攝

劉雯琦說,「創新來源於過橋米線的另一種特質——包容。」吃過橋米線要吃一「套」而非一「碗」,「套」中除了米線和滾湯,還有很多的配菜,如菊花、豆尖、草芽、鵪鶉蛋、銀耳、脊肉、脆哨、火腿、腰片、肝片、魚片、香菜、豆腐皮……葷素配合適宜;醬、醋、花椒、辣子……百般滋味盡陳於前,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調配,使南來北往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

上熱湯,甩米線 傳統的過橋米線=10盤小菜+4盤肉+1盤豆坨+1盤酥肉+1盤菊花+1份米線+1碗95度以上的高湯。

圖為一套傳統的過橋米線。繆超 攝

可謂是「一個人的盛宴」啊!其實,大多數人看著內容豐富的過橋米線,表現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過橋米線的各種食材添加順序是極其講究,我們請蒙自市過橋米線協會會長劉雯琦展示過橋米線的正宗食法:

一旦富貴(一蛋圓滿富貴有)

二如來運(二燙鮮肉運長久)

圖為燙鮮肉。杜瀟瀟 攝

三清敘道(三放熟肉隨大道)

四季花開(四放菊花祈吉壽)

圖為放菊花。杜瀟瀟 攝

五福臨門(五放祥瑞豆腐皮)

六六大順(六放如意豌豆砣)

圖為放豌豆砣。杜瀟瀟 攝

七星高照(七放薑末辛香足)

八方來財(八放素菜海中青)

圖為放豆腐皮和素菜。杜瀟瀟 攝

九九同心(九放韭菜齊同心)

十全十美(十放米線過橋圓)

圖為放入米線。杜瀟瀟 攝

這些繁複的程序不僅是保證過橋米線口味地道必須遵從的法則,同時教導著人們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

從上海旅居雲南的吳添鍾愛過橋米線,她回憶初到雲南,品嘗過橋米線竟鬧出個笑活,「服務業抬上一大碗湯,由於表面有一層油,一點熱氣也沒有,我誤認為湯並不燙,直接用嘴去喝,結果燙傷了嘴皮。」

吳添說,生活節奏較快的人,在過橋米線面前需要放慢節奏,「必須遵循繁複程序,給人感覺十分具有儀式感,它可謂是中國各路傳統小吃之首了。」

圖為一碗過橋米線。劉冉陽 攝

品嘗過橋米線時,先要用勺子舀湯慢慢抵到嘴邊,確認溫度下降後再飲。高湯色澤潔白透亮,飽含純真雞湯的鮮甜滋味,而經高湯燙熟的鮮肉片、鵪鶉蛋等食材滑嫩爽口,作為主要食材的米線更是入口即化,保持著大米的清香味。

過橋米線還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辣椒油、芝麻油等調料,大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奇香沁人,絕對使人胃口大開,好吃到犯規。

1939年,「資深吃貨」汪曾祺到昆明入讀西南聯大,在滇學習生活了七年,他不惜賣了字典去吃過橋米線,汪曾祺評價道,「雞片腰片魚片肉片都極嫩,湯極鮮,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一碗過橋米線,浮油鮮湯,色彩斑斕,雅座躬身,「過橋」而食,亦是容天下於方寸間,愜意之至,天下一碗霸氣至極。

[責編:曾璇]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昆明絕味:過橋米線
    起初,我以為過橋米線跟山東的打滷面似的,無非是用米線代替了麵條,多加點湯料罷了。在昆明一家著名餐館我點了頂級的「菊花過橋米線」,待到服務員把所點的美食端上桌時,我真的有點傻眼了。我正在犯愁,迎面走來一位打扮得像阿詩瑪一樣美麗的女服務員,她身著撒尼族絢麗多彩的服飾,面帶微笑地問道:「您是第一次到我們店用餐吧。」她的這種問法太得體了,如果改成「您是第一次吃過橋米線嗎?」這會讓人多尷尬。我欣然地點點頭,她莞爾一笑,便詳盡地講起過橋米線的吃法,做了我的美食嚮導。
  • 過橋米線只是昆明一角,吃過這些米線才算真的來昆明玩過
    回昆明快兩年了,期間有一些朋友來昆明看過我,也有一些匆匆路過沒來得及見上一面。不論是哪種情況,他們都會問我一個問題,哪裡可以吃到好吃的過橋米線?由於都是來短期旅行的,所以我基本上都沒帶著誰去真正的吃過,只是大概給他們指了幾家老字號的建新園,想來他們也只會去點一套過橋米線了。
  • 雲南過橋米線,正宗又好吃,從此告別方便麵了
    都說來過雲南第一次以後 ,還想來再旅行一次,豐富的名族文化特色,讓你體會到雲南人們的其樂融融的快樂生活,同時也讓你完全放鬆心境!來雲南我們最不能錯過的不光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色,還有那誘人的美食,雲南的美食也是多種多樣,徵服了不少前來旅遊的遊客,這其中包括我們國人和很多外國的友人,對雲南的美食也是讚不絕口,比如傣族的涼拌系列,壯族的千層粑,回族小米辣洋芋(土豆)等等,最有名的應當屬於"雲南過橋米線「!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過橋米線的正宗做法!大家足不出戶也能吃得到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是不是很期待!
  • 煮過橋米線時,先放調料還是米線?很多人搞錯,難怪煮出來超難吃
    導語:煮方過橋米線時,先放調料還是面?很多人搞錯,難怪煮出來超難吃隨著現在人們越來越忙碌,在很多時候大家會選擇泡一包泡麵來解決自己的午飯,但很多人吃膩了方便麵,於是如今也開始流行過橋米線,但在煮過橋米線的時候你是選擇先放米線還是料包呢?
  • 昆明市盤龍區一家過橋米線,富有古樸氣息,秀才舉人都搬出來
    這家過橋米線湯汁鮮美濃厚,米線順滑可口,是我喜歡的味道!據說「建新園」的過橋米線也比較有名,下次也去嘗嘗。昆明本地的朋友,還有其他比較正宗的過橋米線店推薦嗎?網友評論區:你找你的:建新園寶善街那個店還可以稍微吃一下,其他的完全憑運氣,為什麼這麼叫店名,因為兄弟兩個鬧分家唄,原來全名是叫江氏兄弟橋香園,還有,過橋米線吃最基本的就行了,其他都是花裡胡哨的噱頭[捂臉]胖子麻辣燙:昆明本地人一般不吃過橋米線[捂臉]都吃小鍋米線[捂臉]如果你喜歡,建議公園1903,那兒有個上座~這家味道不錯。
  • 吃過橋米線燙傷腿 工商調解米線店賠償100元
    齊魯晚報1月16日訊(記者 曹思揚 通訊員 王軍) 消費者在寧夏路一家過橋米線店吃米線時,半熟的米線粘成了一坨,倒入砂鍋時滾熱的湯汁濺出來燙傷了消費者的大腿,消費者索賠800元遭拒。經市南工商部門調解,14日,米線店賠償消費者100元錢和價值30元的燙傷藥。
  • 在大理古城裡吃到了兩種雲南過橋米線,也不知哪一種才是正宗的
    既然來到雲南,吃一碗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是必須的,然而短短兩天時間就吃到了兩種「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不一樣的風格讓俺徹底蒙圈了,這是第一種,是前天在洱海門附近那家「蒙自過橋米線」吃的,說是正宗的蒙自過橋米線,價格25元一碗。
  • 國內最受歡迎的4種米線排行榜,過橋米線墊底,第一從未被超越
    當大家在選擇吃哪些美食當夜宵的時候,很多人都去買的米線,中國有幾種米線一直都深受大家的喜愛,第一從未被超越。這種米線其實也是很受到大家的喜愛,有的人吃米線是專門吃的這個品牌,它就是湖南的常德米粉,這是下了的東西最為多的也是符合現在年輕人都很喜歡的口味,有很多人都很喜歡吃,是所有米線種被評為是第一名的好吃米線。相對湖南米粉這種米粉就略輸一點,它就是桂林米粉。現在不只是有灌裝的還有是散裝的,有的店鋪裡面就有很多品種是做桂林米粉的,還有炒桂林米粉也是很有名。
  • 連昆明人都N刷的雲魁過橋米線 究竟是什麼神仙味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連昆明人都N刷的雲魁過橋米線,究竟是什麼神仙味道? 饞,是一種品位.也許我們中國人特別饞一些.饞字從食,有聲.毚音讒,本義是狡兔,善於奔走,人為了口腹之慾,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饞吻,所謂為了一張嘴,跑斷兩條腿.真正的饞人,為了吃,決不懶.
  • 外面的過橋米線有粗有細,哪裡的才是最好吃的?
    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的蒙自地區,是滇南一帶的特色傳統小吃,滇菜系的重要代表美味之一。有人說,過橋米線是雲南蒙自的,有人說是建水的,還有人說是昆明的,那到底哪家的米線更好吃,更強?雲南人都喜歡吃米線,早餐大多都是一碗米線,而且各個地方米線的口感,作料的配比都不一樣。
  • 橋香園過橋米線,一份地道的雲南美味!
    因它可麻可辣、可鹹可甜、隨意調配、南北皆宜,在大江南北都有廣泛的適應性。無數人為之傾倒,嘖嘖稱奇,可謂百食不厭。她靈機一動,心想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能更加爽口。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熬成清湯,上覆厚雞油;將米線在家燙好,各式配料則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再加入米線。秀才放下書卷一嘗,真是鮮香滑爽!
  • 美味的過橋米線在家也能做,方法簡單味道很棒,建議收藏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縣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惠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童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
  • 過橋米線集體漲價引群眾反感 涉嫌價格違法
    「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記者對昆明橋香園、建新園、福華園等米線名店調查後,發現名店因漲價營業額下滑,普通米線店不漲價生意火爆。    眾多市民對米線漲價產生質疑:「幾家店一起漲價,是不是商量好的?我看很有『壟斷』的嫌疑,我們的感覺就是店大欺客!
  • 昆明12年的鄉鎮過橋米線,碗比小姐姐臉大,舊到發黃炸裂
    雲南人對米線都有著特殊的情誼,小到小鍋米線,大到過橋米線,都是雲南人不能忘卻的家鄉味。而蒙自又是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味道是最為正宗。在昆明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蒙自過橋米線,那是要尋著味兒找的,這不逛超市都能逛到一家湯香四溢的正宗蒙自過橋米線。
  • 別再去昆明吃過橋米線,這才是本地人每天的早餐,價格便宜味道好
    在我們去雲南之前,聽到的都是過橋米線多麼有儀式感?但只有自己真正到了這裡才發現昆明本地人並不愛過橋米線,而是對昆明獨有的小鍋米線情有獨鍾,用一個我昆明朋友的話講:過橋儀式感太重了,而小鍋煮好就吃,而且味道更好。
  • 當然去蒙自吃過橋米線、參加馬拉松啦
    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過橋米線是一個人的盛宴,如今成了一座城市的盛宴,成了一份越吃越鮮的文化遺產,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名小吃」,蒙自被命名為「中國過橋米線之鄉」「中華特色美食名城」。蒙自是中國石榴之鄉。蒙自種植石榴已有700多年歷史,全市石榴種植面積達12萬畝,為全國石榴主產區之一,蒙自甜石榴暢銷國內外市場。
  • 探店|精心熬製上等的高湯 這碗過橋米線裡藏著真正的蒙自味!
    點擊題目下方彝家女孩雪豔 了解更多雲南美食無論走到雲南的哪個地方,都有米線的存在。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蒙自伊天閣首家清真過橋米線店,看看這家深受當地人喜歡的清真過橋米線店有什麼特別。伊天閣店長介紹,伊天閣餐飲有限公司於20154月成立,是蒙自市米線協會第一批過橋米線品牌店的其中之一。作為蒙自市過橋米線協會的副會長單位,伊天閣參與了過橋米線的相關標準制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高湯溫度必須達到85攝氏度以上。
  • 一道《過橋米線》已有百年歷史,從出鍋那一刻起,故事像在眼前
    在雲南,米線是隨處可見,大街小巷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攤子,而這其中,屬過橋米線最出名,凡是到雲南的人都會嘗一嘗美味的過橋米線。其實過橋米線的由來更有意思! 我們去店裡吃米線,一般商家的店裡都會掛著很大的一個過橋米線介紹,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看到過。
  • 雲魁I這碗來自舌尖大廚的過橋米線 竟讓著名影星于榮光出任其...
    在當下的昆明城裡,過橋米線到處都是,可要找到一家真正還不錯的過橋米線則有點困難了。不過,在雲南昆明的花之城裡就有一家純生態的綠色非遺美食店—雲魁,由於該店所用食材都是純生態綠色。足時熬製雞湯,食材講究不將就,不放各種增香的添加劑,湯鮮味美,一鍋好湯完全可以吃得出來。
  • 雲南可不止過橋米線這麼簡單!
    「走,克甩碗米線。」這應該是一到飯點,昆明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昆明人愛吃米線,從小孩到老人,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昆明人可以天天吃米線。甩碗米線什麼,你問他會膩麼?米線那麼多的選擇,那麼多的配料,那麼多排列組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