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廣西第三屆動物檢疫技能競賽在南寧舉行,從全區6000多名官方獸醫中篩選出來的42名精英將進行生豬屠宰檢疫PK,前3名將代表廣西參加全國比賽。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的獸醫缺口比較大,以產地檢疫為例,應配備6-10個獸醫,而目前每個鄉鎮的獸醫配比僅為3.4人。
在廣西新又鮮畜禽有限公司生豬定點屠宰場,一頭頭生豬被放血後,選手們開始進入比賽環節。「不僅要快,數據也要精準。」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屠宰環節中需要嚴格落實的同步檢驗檢疫,頭蹄、內臟、胴體、旋毛蟲檢查等幾大項的檢疫技能操作,都是考核的內容。評委小組根據選手動作、口述進行計時、測量,同時結合所檢全過程的精細程度、熟練程度逐項打分。
動物檢疫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廣西現有6499名長期在一線從事動物檢疫工作的官方獸醫,每年產地檢疫生豬2000多萬頭,家禽5.2億隻;屠宰檢疫動物產品370萬噸,其中豬肉為200萬噸。
「目前官方獸醫的數量已經跟不上形勢的需要。」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姚源鋒介紹,獸醫面對的工作分別是產地及屠宰環節的檢驗檢疫,同時承擔其他監管檢測檢驗和疫情報告等。然而,面對強大的工作量,官方獸醫的缺口巨大,按照標準,1個屠宰場有9個崗位要分別配一名官方獸醫,實際上配備並不到位,需要聘請協檢員來協助檢驗檢疫工作。
「我們曾經做過調查,全區每個鄉鎮的官方獸醫平均配比是3.4個人。」姚源鋒表示,按照產地檢疫的需要,按照鄉鎮的規模,每個鄉鎮需要配備6-10名官方獸醫,在當地實施現場檢疫。實際上,目前的官方獸醫的缺口仍嚴重存在。
姚源鋒表示,肉類食品安全向來是民生大事,整個比賽分為理論考試和現場技能,考驗的是選手的知識積累、檢疫速度,還有對檢測結果的判斷。通過比賽讓官方獸醫在理論上有了提升,也有效提高了官方獸醫技能操作水平,切實提升了動物和動物產品安全風險把控能力,全區官方獸醫將以更加精良的技能保障動物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