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米格21—殲7戰鬥機,服役半個世紀、經歷眾多魔改的老兵

2021-01-20 星空迷彩派

在我軍的裝備序列中,總有一些武器為了適應長期的服役而經歷過眾多的改進,最終被改得「面目全非」卻仍頑強地在部隊中服役,網友們謂之「魔改」。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型經歷過眾多魔改的飛機,它首飛於55年前的今天,至今仍在部隊中服役,他就是我國空軍的殲7戰鬥機。

殲-7戰鬥機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研製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原型為蘇聯的米格-21F-13型戰鬥機。我國在引進米格-21F-13戰鬥機之初,蘇聯並不願意提供這款戰鬥機,不過為了爭取我國在國際共運中的支持,最終同意向我國提供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但由於當時中蘇交惡,大部分飛機的技術資料蘇聯都沒有提供,這給我國的試製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

但是,接手殲7研製任務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充分研究了米格-21的基礎上,經過艱苦努力的工作,於1964年初完成了原型機的試製工作。1966年1月17日,第一架生產型殲7,由試飛員葛文塘駕駛首飛成功。

殲-7是我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速度達到了2.02馬赫,飛機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600公裡,採用1門23-3型23mm雙管航炮,備彈200發。殲7戰鬥機共有5個外掛點,機身下1個外掛點,可掛載副油箱、炸彈、電子吊艙等;機翼下的4個外掛點可掛載空空飛彈或者火箭發射器,載彈量為500公斤。

殲7戰鬥機初期由沈飛公司生產,後來轉移到成飛。到2006年停產為止,殲7共生產了1500多架,廣泛裝備於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的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

除了裝備我國之外,殲7戰鬥機還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成為這些國家空軍的主力裝備,受到了普遍的好評。鮮為人知的是,美國空軍也曾經進口過中國的殲-7戰鬥機。美國曾向中國採購了16架殲-7戰鬥機,當然採購的目的非常明確,裝備自己的「紅鷹」假想敵中隊,為美國空軍的空戰訓練充當假想敵。

殲-7戰鬥機服役部隊多年,改型型號眾多。比如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練型殲教7等。下面就介紹幾型特別的殲7改型,這幾型飛機已經很難從外表上看出殲7的影子了。

殲-7MF

殲-7MF戰鬥機在氣動布局上把殲7的三角翼變為雙三角翼,機翼的後掠角、面積、形狀都發生了變化;進氣形式由殲7的機頭進氣改為腹部進氣,在機頭騰出空間安裝大口徑天線的雷達,從而提高飛機的目標探測能力;外掛點從殲-7的5個掛點提升到殲-7MF的7個外掛點,飛機的武器外掛能力也實現了飛躍。另外殲-7MF戰鬥機的航電也達到了先進戰鬥機的水平。

梟龍

梟龍戰鬥機,中國稱為FC-1,巴基斯坦則稱之為JF-17雷電,是中巴雙方聯合研製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鬥機。梟龍戰鬥機採用了新的氣動外形設計,換裝了新一代的雷達和電傳飛控系統,使飛機達到第三代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能。梟龍戰鬥機還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DSI進氣道(俗稱蚌式進氣道)的戰鬥機,目前除了裝備巴基斯坦空軍外,還出口到緬甸等國。

FTC-2000G

FTC-2000G是貴州飛機公司推出的出口型多用途戰鬥教練機,可以執行戰鬥機和超音速教練機的雙重任務。FTC-2000G設計很有意思,沒有使用電傳操縱系統,發動機則是具有推重比優勢的帶加力的中等推力渦噴發動機,使飛機的價格非常低廉,然而性能又超過單純的教練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相關焦點

  • 把米格21魔改成隱形戰鬥機?不只是是俄軍迷設想,成飛早就試過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米格-21是一種經典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生產數量巨大、服役時至今日。比起F-22、F-35和殲-20、蘇-57這種越來越大、越造越重的隱形戰鬥機,軍迷筆下的「隱形米格-21」簡直是一股清流,是真正的單發輕型戰鬥機,雖然機身已經採用了多面體,單垂尾改成了雙垂尾,翼型也早已不是米格-21標誌性的三角翼,但從機頭進氣道來看,依稀能看出這還真的是米格-21的親孫子,煞有介事的俄網友,還把它命名為「米格-41」。
  • 米格戰鬥機退役,貼錢也沒人要,非洲大兄弟都看不上眼
    其中許多飛機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購買的,沒有很好的維護。其中一個國家,奈及利亞,最近通過國際阿維亞集團,提供了20架米格-21噴氣式戰鬥機。它們被宣傳的飛行時間不長。其中一架米格-21的飛行時間只有34小時,而其他戰機的飛行時間從199到547小時不等,還提供了15個備用發動機和其他備件。
  • 中國殲7戰鬥機在美國,老鳥教官駕駛充當假想敵,吊打菜鳥飛行員
    這支中隊有個別稱——「紅鷹中隊」。該中隊裝備有大量蘇聯和中國的戰鬥機,特別是我們熟悉的米格-21/殲-7。這些飛機是哪裡來的呢?圖片:紅鷹中隊的米格-21F-13和殲-7II戰鬥機。「紅鷹中隊」從1968年開始組建,到1988年解散,先後存在了20年,在這個過程中該中國使用過從各種渠道獲得了一系列米格戰鬥機,包括中國仿製米格-21F-13戰鬥機的殲-7II戰鬥機,甚至還有一架從中國購買來的殲-7M戰鬥機。在介紹「紅鷹中隊」的米格-21/殲-7前,我們先將兩種飛機區分開來。首先我們來看米格-21F-13戰鬥機。
  • 殲-15 VS 米格-29K,中印航母艦載戰鬥機誰更好?
    中印航母的艦載戰鬥機,主要是兩種型號:中國是殲-15,印度則是米格-29K。這兩款艦載戰鬥機都代表著中印兩國航母艦載機目前的最好水平,至於中國的殲-31日後如果能正式立項,成為新型艦載戰鬥機,那中國的航母艦載戰鬥機就更為優秀了。
  • 宏亮瞻局|珠海「神鷹」:「魔改」殲7系列之終極王牌(上)
    且隨著解放軍加速三代、甚至四代戰鬥機的批量換裝工作,殲7恐怕離徹底告別的日子也屈指可數了(關於殲7的傳奇往事,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筆者另一篇澎湃專欄文章《殲7加速退役,中國空軍奏響青春告別曲》。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殲7作為中國戰鬥機工業以及解放軍空中力量承前啟後的裡程碑機型,其「血脈」卻不會隨著退役就此徹底終結。
  • 冷戰「魚窩」——小記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上)
    米格-21的最大攔截高度可以達到19000米,但其缺點也有不少,如著陸速度較高,發動機的問題反覆出現,彈射座椅也存在一些重大隱患。隨著第二代「魚窩」的問世,米格-21F-13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從東德空軍的一線中隊裡退役。最初,來自所有三個聯隊的幾乎全部老飛機都被移交給駐羅滕堡(Rothenburg)的第15訓練聯隊(FAG 15)。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作者:席亞洲來源:瞭望智庫(zhczyj)1從無到有我國的航空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最初是以裝備的定型、出廠日期或者驗收通過的年代來命名飛機。比如現在的殲-5,它作為我國生產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於1956年7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6式戰鬥機。殲-6是1959年9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9式戰鬥機,等等。
  • 殲7時代:挾風裹電舞芭蕾
    2001年5月,殲7EB型表演機以藍白相間的圖案出現在人們眼前,告別了沿用多年的紅白相間外觀圖案。隨後,表演隊研究出雙機對飛、4機快滾等新動作,試飛出「寶塔隊」、「藍寶石隊」、「順風隊」等多套表演動作,使表演方案中的動作從16個增加到21個。  米格-21「魚窩」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驚人的壽命,在戰鬥機發展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一頁。
  • 貴州飛起新戰機,中國第一款外貿專用攻擊機,終極魔改殲7!
    或許很多朋友都覺得奇怪,FTC-2000G,這個編號充滿了奇異的色彩,最大特色是字母不是一般多,一般戰鬥機開頭是F,英文戰鬥機fighter開頭字母,美國F15,F16,F22,教練機開頭是T,Trainer的縮寫字母,T4,T7,T45等等,C就是中國China的縮寫,G則是改進的漢語拼音,這個編號的含義就是FTC-2000G,戰鬥教練中國-2000年後開發的新飛機改型!
  • 蘇聯第一代突破音速的戰鬥機,功勳顯赫的米格-19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個全球航空界瘋狂追求速度的年代。當時飛得更快,是各國航空設計師們最關注的話題。為了確保超音速飛行米格-19的後掠角在米格-17的45°基礎上再次加大,提升到了55°,是蘇聯研製的戰鬥機中,後掠角最大的一種型號,下一代的米格-21則直接改為兼顧高速和翼面載荷的三角翼設計。米格-19戰鬥機主要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航炮版,一種是飛彈版。
  • 殲7顏值如此精緻,曾和F22合過影,比隱身戰機還漂亮
    殲7雖然是我國在米格21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但已經可以算是本土品牌,並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它服役50多年間發展出二十多個型號,並且出口近20個國家,如今即將退役,但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留下幾張真正的好照片。
  • 米格-25 狐蝠式戰鬥機
    發展過程:米格-25 是前蘇聯一種 M 數 3 的高空高速截擊機和偵察機。 50 年代末開始設計,1967 年 7 月 9 日,4 架米格-25 原型機首次公開展出。米格-25P 。高空高速偵察型 ,1969 年開始服役,裝 A-72 和 A.10-10 航空攝像機。另外還有 70 、 80 年代先後服役的米格 -25P Бк、米格-25P Б C 、米格-25P Б B 、米格-25P Б T 、米格-25P БⅢ ( 偵察轟炸型 ) 等多種偵察改型和米格-25P Б M 突防反雷達型。
  • 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分辨各型殲7戰鬥機?(圖)
    千龍特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裡希特芬  新中國建國後,我國先後引進多個型號的蘇制米格系列殲擊機,其中包括一代名機——米格-21。經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在1966年成功的將國產化的米格-21——殲-7型殲擊機送上了藍天。
  • 印度的精神勝利法:殲20不可怕,那就是個空殼
    一位印度空軍的退役將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語出驚人:中國殲-20沒啥可怕的,那就是個空殼子,壓根不是印度先進戰機的對手!印度退役空軍中將的精神勝利法 說這話的可不是什麼印度媒體軍事專家,而是印度東部航空司令部的前司令、退役空軍中將拉古納斯·納比亞爾,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把陣風戰鬥機吹得天花亂墜,甚至認為足可改變未來空戰格局,但當記者提到陣風戰機是否可以對抗中國殲-20時,拉古納斯中將一臉不屑的表示:殲-20戰機壓根不是什麼威脅,因為陣風戰鬥機擁有更好的性能,甚至比殲-20更強大,後者其實就是個空殼子
  • 殲-8戰鬥機翼刀之謎:既不代表落後,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
    2020年9月4日軍網英文刊登了一組殲-8DF戰鬥機加力起飛的高清照片,勾起廣大軍迷對這種極富冷戰氣息的高空高速戰鬥機的情感共鳴,紛紛表示殲-8是顏值最高的二代機。
  • 我國還有大量殲7殲8
    11月20日,在位於東京東北80公裡處茨城縣的百裡基地,日本航空自衛隊(JASDF)的第301飛行隊舉行了F-4EJ「鬼怪」戰鬥機退役儀式,基地代表、各中隊指揮官以及日本自衛隊官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 殲-20誕生日,代表的是盛世中國
    因為殲-20的出現太意外了,首飛飛行員李剛說: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起飛。這八個1,如果不是有意為之,則天然帶有某種孤傲的神秘色彩,一種適配殲-20橫空出世的經典絕配。老實說,2010年12月底,當這張照片出現在網上時,反應是既驚訝又不信又急待相信。「我國研發隱身戰機?這尾翼上的大紅五星塗裝不符合我國常規啊?
  • 要研製太空戰鬥機嗎?俄羅斯米格-41和美國X-37B已開始角逐
    而近期俄羅斯米格集團提出的米格-41戰鬥機,就是俄羅斯軍用航空工業要打造的新一代明星。 米格-41將會是一款太空戰機 從2013年到2019年才過去7年時間,要完成米格-41戰鬥機的設計顯然還是有些不太可能,米格設計局更多可能是承受了來自外部的壓力。
  • 不死的老兵演習新的傳奇 米格31強悍至今無人超越
    在上個世紀的截擊機中,俄羅斯的狐蝠戰鬥機是絕對的王者!它在高空飛出了連飛彈都追不上的速度(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這件事發生在行動地區,以色列發展高空高速飛行物,排出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F15和F4鬼怪戰鬥機去攔截!當蘇聯飛行員發現危險時開足馬力瞬間把以色列戰鬥機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