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珠海「神鷹」:「魔改」殲7系列之終極王牌(上)

2021-01-08 澎湃新聞

在剛結束不久的2018年中國(珠海)航展上。作為「東道主」及參展規模最大的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攜134項航空產品亮相珠海,其中37項為首次公開。中航工業自主研發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10武裝直升機等重磅機型,讓世界看到了解放軍空中裝備的跨越式發展;軍貿明星「翼龍」無人機家族等產品彰顯出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彩虹」-7隱身高空長航時無人機、CM-401反艦彈道飛彈、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等新品裝備,進一步凸顯中國航空工業強勁的趕超勢頭;而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寬體遠程客機則展示出中國在空天科研領域一貫秉持的開放、合作態度。

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經過22年積累,背靠中國航空工業與市場的高速發展,珠海航展目前的影響力與價值已經超越中國甚至亞太,成為兩年一度的全球航空業盛事。

不過即便如此,在筆者個人看來,中國航展在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展示裝備「新氣象」的同時,對於自身航空文化與歷史傳承的傳播重視程度似乎仍有欠缺。例如我們在巴黎航展、範堡羅航展、莫斯科航展,以及美國EAA飛行大會等老牌航展上,經常可以看到本國歷史經典機型著經典塗裝的飛行表演。因此,筆者個人之見,如果能在下一屆珠海航展上看到殲5、殲6、殲7等機型著歷史塗裝聯合編隊飛行,幾乎可以肯定,這一幕對於所有國人來說都會是堪比殲20亮彈艙四機編隊、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眼鏡蛇」的精彩一刻。

美英二戰經典戰機在航空活動上進行飛行表演

在上述三款承載了解放軍空中力量輝煌歷史的經典名機中,目前仍有少量在役的只剩下殲7。且隨著解放軍加速三代、甚至四代戰鬥機的批量換裝工作,殲7恐怕離徹底告別的日子也屈指可數了(關於殲7的傳奇往事,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筆者另一篇澎湃專欄文章《殲7加速退役,中國空軍奏響青春告別曲》。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殲7作為中國戰鬥機工業以及解放軍空中力量承前啟後的裡程碑機型,其「血脈」卻不會隨著退役就此徹底終結。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軍迷口中所謂的「魔改」殲7系列陸續出現。它們有別於殲7繁多的常規改進型號,而是通過幾乎完全脫胎換骨的升級計劃變成了一款全新機型。它們之中有的實現批量生產並服役、有的出口海外再揚國威、有的則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能修成正果。但無論如何,這些「魔改」殲7均成為中國航空工業30多年來崛起之路的重要參與者,而它們的實踐積累,也成為今天殲10與殲20趕超世界一流的重要保障。

況且,「魔改」並非只是歷史,「魔改」仍在繼續……

1000萬美元準三代機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作為中國出口型戰鬥機家族一員,脫胎於「山鷹」的貴航FTC-2000G「神鷹」戰鬥教練機也狠秀了一把。雖然是殲7的底子,卻把性能做到了接近三代,由此吸引了不少國際客戶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神鷹」在今年9月28日才首飛,其當年過評審會、當年總裝、當年首飛、當年參展的效率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也是一大突破。

FTC-2000G「神鷹」戰鬥教練機

從FTC-2000G這個型號來看,「神鷹」仍然屬於FTC-2000「山鷹」子型號範疇。但既然官方換了機型綽號,「神鷹」的性能肯定會有大幅提升。按照官方資料介紹,該型機顯然更加強調「作戰」屬性,空戰與對面打擊能力更強,而「山鷹」原本的「高級教練機」本色對於「神鷹」來說很可能僅是兼職。

「神鷹」在珠海基本每天都會表演一場,筆者的現場感受是——機動性超乎想像的好。尤其是漂亮的「尾衝」和低空低速大仰角通場更令人刮目相看。除一架表演機外,貴航還拿出了另一架「神鷹」實機做靜態展示。這也給了外界仔細觀察其與「山鷹」相比諸多改進的機會。

「神鷹」在氣動設計上相比「山鷹」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非常有利於隱身的DSI進氣道。不過這並非「神鷹」首創,貴航此前在用於艦載機訓練的「海山鷹」上就已經採用了DSI進氣道。將這種本來用於殲20隱身四代機的高端設計用於一款低成本非隱身戰鬥教練機,既顯示出中航工業對於DSI進氣道技術已經掌握的爐火純青甚至「隨心所欲」,同時也便於飛行員在高教機訓練中就能迅速熟悉採用DSI進氣道機型的氣動特點和飛行品性。

此外,「神鷹」的全玻璃化座艙是「山鷹」家族中首次採用的。該型機的機頭雷達罩帶有防雷條,應該可以安裝「梟龍」戰鬥機同款的KLJ-7型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因此「神鷹」完全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的SD-10(自用版為「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的能力。從現場琳琅滿目的機載彈藥展示來看,該機還能掛載各類空對面精確制飛彈藥。

為了控制成本,「神鷹」仍舊採用渦噴13發動機以及機械飛控系統。相比而言,「獵鷹」和「梟龍」則均採用了渦扇發動機和電傳飛控系統。不過與後兩者的「國際合作」色彩相比,「神鷹」是貴航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其1000萬美元左右的出口單價,以及出色的多任務性能,在國際市場上對於發展中國家空軍來說應該具備不錯的競爭力。

「蜜月期」中的超7

隨著殲7平臺的潛力逐漸發掘殆盡,「神鷹」很可能成為最後一款「魔改」殲7。不過,由於其定位相對不高,因此單論綜合性能和作戰能力的話,必須承認「神鷹」還不能跟「梟龍」比肩——而後者大起大落的發展歷程也成為整個殲7「魔改」之路的主線……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主力戰鬥機殲6等已無法滿足作戰需求。當時印度大量裝備米格-21比斯、米格-23等戰鬥機,且已開始洽談引進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和「幻影」2000。巴基斯坦一方面從美國購買F-16「戰隼」,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合作,試圖憑藉中方的力量研製一款能與「戰隼」形成高低搭配的廉價戰鬥機。

為此巴方向生產殲7M的成都飛機公司提出,共同在殲7M基礎上研製開發新機型。當時的中方總設計師為著名飛機設計專家屠基達。巴方將此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的方案名稱是殲7CP。由於以殲7M為基礎,國外稱之為「超7」。

殲7M戰機

超7方案的氣動設計改進最初主要由中方負責。受制於中國當時較為落後的航電與發動機水平,該項目一開始就打算安裝西方機載設備。此時正值冷戰末的「中美蜜月期」,方案提出後,美國與英國相關企業競相參與競標。

1988年,美國格魯曼公司獲得與中方共同研製「佩刀Ⅱ」戰鬥機的授權。由於成飛的最初方案基本是殲7M局部有限的改進,因而機動性仍無法與巴空軍的主要作戰對象——印度米格-29相匹敵。為此格魯曼公司提出帶邊條翼的40度後掠翼改進方案,並改裝與F-16類似的雙腹鰭。此方案性能尚可,但大迎角性能不好。格魯曼後來又將進氣口向內傾斜了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這也是如今「梟龍」標誌性的肋部進氣道最初由來。

超7的機載雷達一開始就鎖定美國貨。按照巴基斯坦方面提供的建議,當時有3個可供選擇的型號,即AN/APG-66、AN/APG-67和AN/APG-69。AN/APG-66是F-16用的,天線尺寸較大,殲7M的機體很難放進去;AN/APG-69是F-5戰鬥機用的,性能較差;較理想的是AN/APG-67,這款F-20用的雷達性能較先進,大小也合適。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2020-08-27 15:01 來源:澎湃新聞
  • 神鷹400亮相珠海航展 我軍遠程戰力更強悍(圖)
    「神鷹400」制導火箭系統(攝影:馬俊)【組圖:我軍再添強悍對地遠程火箭炮】【專題:環球網軍事頻道現場獨家報導珠海航展】環球時報珠海航展特派記者馬俊報導:在本屆珠海航展的室內展區,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高大威武的飛彈車輛。
  • 港媒評析參閱裝備:「核武王牌」亮相 殲-20展示戰鬥姿態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香港《星島日報》7月31日報導稱,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大閱兵,武器裝備接近一半首次亮相或參加閱兵,包括殲-16、殲-10C戰機,3款電子戰無人機等,而壓軸出場的東風-31AG戰略核飛彈,射程覆蓋全球,主動亮相之舉震懾各方。
  • 樂高LEGO推出星戰終極收藏家系列「帝國星際殲星艦」:10月上市
    玩懂手機網消息,日前,樂高LEGO發布了《星球大戰》系列拼裝積木的又一款新產品,「帝國星際殲星艦(Imperial Star Destroyer)」,該拼裝積木屬於終極收藏家系列,編號#75252,是一件擁有多大4784塊積木的產品。
  • 宏亮瞻局|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下)
    宏亮瞻局|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下)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2020-10-03 06:43 來源:澎湃新聞
  • 300米低空殲-10C遭鳥撞擊,空中發動機停車,飛行員最後三秒跳傘
    從文中配圖來看,王建東駕駛的應該是殲-10B新型戰機。目前我國殲-10戰機已經形成一個家族,除了殲-10基本型和雙座型殲-10S之外,還發展了兩種改型,即殲-10B和殲-10C,這兩型飛機與殲-10基本型在外形上的最大區別,就是採用了蚌式進氣道。這種蚌式進氣道在殲-20和外貿型的「梟龍」戰機上都有應用,已經成為成飛戰機的一大標誌性特徵。
  • 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分辨各型殲7戰鬥機?(圖)
    千龍特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裡希特芬  新中國建國後,我國先後引進多個型號的蘇制米格系列殲擊機,其中包括一代名機——米格-21。經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在1966年成功的將國產化的米格-21——殲-7型殲擊機送上了藍天。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 珠海航展中的專業觀眾:為女飛行員和殲31而來
    在他們眼中,除了可能產生更多訂單之外,珠海航展也帶給他們不少驚喜,如女飛行員和殲31。珠海航展要超巴黎?一號館是本屆航展的國際館,也是最大的展館,300多家境外航空領域的參展商齊聚一堂,展示各自的最新產品,有發動機等飛機零部件,也有直升機等真機展示。
  • 歷史上的「雙十一」讓人振奮 讓人淚目:中國神鷹一飛沖天
    餘旭餘旭,1986年出生於四川崇州,空軍上尉,二級飛行員,是中國第一位殲10戰鬥機女飛行員,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代號「金孔雀」。2009年10月1日,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餘旭擔任八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在這個萬眾矚目的時刻,她以嫻熟的技術翱翔天空,接受祖國的莊嚴檢閱。
  • 聽首位將殲20飛上藍天的飛行員,講述殲10B眼鏡蛇機動背後的驚險故事
    原創 航空知識 航空知識你知道,2016年殲20正式入役空軍;你知道,上屆珠海航展它出盡風頭;你知道,去年國慶閱兵殲20上演五機編隊「走秀」……可你是否知道就是他,第一位將我國隱身戰鬥機飛上藍天的人試飛員李剛三十四年飛行生涯,十三個系列,二十四種機型。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中國所有的戰鬥機他都飛過!
  • 殲7時代:挾風裹電舞芭蕾
    由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殲七II基礎上,進行較大的改進設計,發展而成的晝間殲擊機。我國「八一」特技飛行表演隊已於1994年7月選用該型飛機作為表演機另編為殲七EB(B為表演之意)。  F-7MG:  殲七系列的最新改型。採用雙三角形機翼(內翼後掠角57度,外翼後掠角42度),有前後緣機動襟翼,翼下有2對外掛梁,可以靈活地換裝武器。
  • 樂高星球大戰UCS系列 75252帝國殲星艦公布!
    樂高於前幾天公布了,星球大戰UCS系列的新款產品:75252 帝國殲星艦(Imperial Star Destroyer)UCS(Ultimate Collector Series)中文譯為:終極收藏家系列,誕生於2000年,隸屬於星球大戰系列
  • 首架「神鷹」FTC-2000G飛機總裝交付 計劃9月底首飛
    首架「神鷹」FTC-2000G飛機總裝交付 計劃9月底首飛來源:科技日報作者:矯陽責任編輯:楊一楠2018-09-06 10:33
  • 宏亮瞻局|如何打贏「巡航飛彈戰爭」(下):防禦篇
    三層次攔截優劣面對巡航飛彈的巨大威脅,位於第一層次的防禦手段是直接摧毀敵方發射平臺的進駐基地,如摧毀機場、地面上的飛機和飛彈倉庫,或採取類似方式攻擊敵方海軍基地中裝載巡航飛彈的水面艦艇及潛艇等。第二層次手段則是在敵方飛彈發射前摧毀發射平臺。
  • 中國的米格21—殲7戰鬥機,服役半個世紀、經歷眾多魔改的老兵
    在我軍的裝備序列中,總有一些武器為了適應長期的服役而經歷過眾多的改進,最終被改得「面目全非」卻仍頑強地在部隊中服役,網友們謂之「魔改」。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型經歷過眾多魔改的飛機,它首飛於55年前的今天,至今仍在部隊中服役,他就是我國空軍的殲7戰鬥機。
  • 貴州飛起新戰機,中國第一款外貿專用攻擊機,終極魔改殲7!
    2019年10月29日上午11時47分,中國航空工業FTC—2000G多用途飛機02架機,從貴州安順貴飛機場起飛,按首飛剖面完成規定動作,飛機狀態良好,各系統工作正常,於12時05分在跑道上安全著陸,標誌著航空工業貴飛FTC-2000G多用途飛機02架機首飛成功,這是自2018年9月28日,FTC
  • 從擊落費席爾到殲-10首個實戰戰果,「雁門天虎」徵程仍在路上
    ▲新45團曾參加過入閩對臺輪戰任務 隨著空15師迎來建師60周年紀念,空43團終於成為人民空軍第8支裝備殲-10系列的部隊,換下來的殲-7C
  • 讓窮國也用新式戰機,中國神鷹性能相當於六成梟龍,價格不到一半
    比如中國的殲-6戰鬥機,以及殲-7戰鬥機,都是非常有性價比的機型。當然這兩款戰機都是二代機,為了滿足許多窮國需求,中國特推出了一款,性價比非常突出的三代戰機—FTC-2000G型戰鬥機。FTC-2000G型戰鬥機,官方叫它「神鷹」多用途戰鬥機。這款戰機的用途非常廣泛,不但能當制空戰機,還能變身攻擊機完成對地打擊。還能改裝成偵察機,輕鬆勝任戰場偵察工作。
  • 神鷹400制導火箭系統國際領先威力強大(圖)
    【專題:環球網軍事頻道現場獨家報導珠海航展】在珠海航展展廳裡出現的中國「神鷹400」制導火箭彈武器系統,「神鷹400」是一種新型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系統,配屬營級陸軍使用,可有效打擊多種戰役戰術目標。攝影:威猛環球時報駐珠海特派記者郝珺石報導 神鷹-400制導火箭彈武器系統自從在08珠海航展上現身以後就引起了外界諸多猜測,它的作戰使命到底是什麼?它的性能究竟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