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軍:《藏獒》樹立了一個精神標準

2020-12-05 青島晚報電子報
楊志軍:《藏獒》樹立了一個精神標準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1.08 星期五

    楊志軍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夠入選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當然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70年70部作品的評選,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歷史的沉澱、社會的考驗和讀者的欣賞,它是由時間、讀者、專家三者共同認定的,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了,才能成為獻禮之作。一個作家能夠擁有這樣的一部作品,或者說能夠創作出這樣的一部作品,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同時這也意味著一種激勵,激勵著我們去創作出更好的東西,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讀者、對得起社會。
    楊志軍表示,《藏獒》這部作品,在創作的時候就是抒發自己的一種道德情懷,是一種理想主義的道德情懷,「這種情懷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光彩、有分量、有意義、有作用的,因為我們當下面對的是一個充滿著利益紛爭的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不斷騰飛的時代,我們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們的道德標準、精神標準,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精神指標,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為大家樹立一個精神指標,是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所應該具備的。」楊志軍表示,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僅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還要做一個理想的人,這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高的標準,「我一直在很高的標準上來衡量和觀察我所接觸到的人,通過文學作品這種形式,建立理想人格的指標,為人們的精神填補一種空白,也是對自我的一種約束和要求。 」

-----------------------------------------------------------------------

相關焦點

  • 楊志軍《原野藏獒》續寫藏獒傳奇
    本報11月18日訊(記者王法豔) 五年前,楊志軍的《藏獒》三部曲暢銷百萬餘冊,近日難捨藏獒情結的楊志軍又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原野藏獒》,以更加沉穩、成熟的筆調描繪世事變幻、人情冷暖,關注現實生活中藏獒的命運,以及藏獒與藏獒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 楊志軍:當狼遇見藏獒……
    作為一種高寒動物,藏獒有著敏銳的視覺和聽覺,他能夠分辨出來自於敵人、異類、家人、鄰居等等的氣味,它兇猛、馴良、忠誠、具有頑強的領地觀念、良好的團隊精神。相對於狼這種兇殘的動物,藏獒更講秩序,化用楊志軍的話就是「它擁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這種藏獒的氣質,正是當地藏人的氣質。令人遺憾的是,作者在「藏獒」系列中描寫的理想藏獒現今已經不存在了。
  • 《藏獒》作者楊志軍新作將再寫青藏高原
    《藏獒》作者楊志軍新作將再寫青藏高原 2008年04月09日 15:23 來源:半島都市報 發表評論   小說《藏獒》讓楊志軍聲名鵲起,在先後推出《藏獒》三部曲之後,楊志軍又將筆觸落在青藏高原的歷史文化上。
  • 再讀楊志軍長篇小說《藏獒》
    再讀楊志軍長篇小說《藏獒》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2.11 星期三     多年前,讀過2013年版楊志軍老師的長篇小說《藏獒》。
  • 楊志軍作品精選,《藏獒3》評分高達8.1
    楊志軍,1955年5月出生於青海西寧,祖籍河南孟津,現定居青島。著有長篇小說《環湖崩潰》、《海昨天退去》、《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亞當》。作品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2008年,楊志軍以1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9位,引起廣泛關注。
  • 楊志軍《藏獒2》已上市 白啟哲延續「白派山水」
    楊志軍攜《藏獒2》再闖書市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以宣揚正義、忠誠的獒文化為中心的長篇小說《藏獒》去年11月出版後,立刻引起了讀者和社會各界的關注,迄今為止共售出近50萬冊。昨天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楊志軍創作的《藏獒2》已上市。
  • 中日合拍 楊志軍《藏獒》
    本報訊 根據楊志軍的長篇小說《藏獒》改編的動畫片《藏獒多吉》將於6月28日上映,片方昨日發布了影片主題曲MV,在日本發展的藏族歌手阿蘭不僅傾情獻唱,更在片中擔任了重要的配音演員。《藏獒多吉》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日本頂級動畫公司馬多浩斯動畫公司、慈文紫光數字影視有限公司打造,影片講述了10歲的漢藏混血兒田勁因為母親病亡,奔赴藏區投靠生疏的父親拉格巴。他在草原意外地救了一隻金黃色藏獒,將它起名「多吉雍直」,開始一起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草原上相續出現了人畜遇襲的案件,多吉被誤認為兇手,田勁帶著多吉雍直一路逃奔,最終來到了雪山。
  • 藏獒精神體現人類精神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楊志軍所著名為《藏獒》的小說曾是一個時期的熱點。《藏獒》寫出了藏獒獨特而可貴的天性和精神,寫出了同樣深刻地影響了遊牧文化但又不同於《狼圖騰》的另外一種文化,且具有更強的可信性和可讀性,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好書。        在《狼圖騰》中,「狼性」成為作者大肆宣揚和推崇的關鍵詞。
  • 《藏獒》作者攜新作亮相 楊志軍第二次書寫青島歷史
    作家楊志軍上周六以一場新書發布會為良友書坊開啟的新空間「站臺」,似乎也在為一直致力於城市歷史研究與梳理的良友書坊做著某種註解。實際上,這是楊志軍第二次書寫青島歷史,此前他曾寫作中篇小說《齊王田橫——一個齊人後代的英雄幻想》。   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在撤往臺灣時,曾計劃依託德佔時期的地下管網炸毀青島。小說《潮退無聲》就是據此進行的創作。   據說,寫作前,楊志軍曾就青島近代史收集了若干相關史料進行研讀。
  • 獒是獒,狗是狗——《藏獒不是狗》讀後記
    而且就是對藏獒,也沒做《藏獒》三部曲裡那般細緻入微的刻畫。這不是一本關於藏獒的書,而是一本關於人性和信仰的書。甚至說,書中很多人物的描寫都是粗線條的,面目不清——這不影響人物的傳神。聽起來很矛盾,但這正是楊志軍的高明之處。楊志軍是皈依已久的佛弟子,但在這本書裡,楊志軍藉助了其他宗教的典故來刻畫人物,甚至在最後,楊志軍還用牧師這樣一個角色來表達信仰的終極意義。
  • 訪藏獒專家:獒是犬類唯一未被改變的活化石,優秀藏獒萬金難求
    數月前我們曾讀過楊志軍的《藏獒》,時隔月餘,至今仍對書中描寫的主人公獒王虎頭雪獒、岡日森格、黑色的獅頭母獒那日以及它的同胞姐姐果日、飲血王党項羅剎等主人公記憶深刻。在楊志軍的筆下,藏獒自信而豪邁,剽悍不羈卻恪守規則,勇敢但不乏柔情......最最重要的是:藏獒對主人的忠貞不渝和對自身職責的矢志不渝。
  • 訪藏獒專家:獒是犬類唯一未被改變的活化石,優秀藏獒萬金難求
    在楊志軍的筆下,藏獒自信而豪邁,剽悍不羈卻恪守規則,勇敢但不乏柔情......最最重要的是:藏獒對主人的忠貞不渝和對自身職責的矢志不渝。老實說,楊志軍的文筆不能算一流,但是《藏獒》卻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甚至萌生養一隻藏獒的願望。幸運的是,在我們到達西藏的第十天,朋友便發來消息,介紹我們去看他一個養藏獒的朋友。
  • 獒狼大戰升級:藏獒二
    勢單力薄的藏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忠勇和生命保衛牛羊、保衛人類……還是《藏獒》那般驚心動魄,甚至更慘烈、更英勇無畏,而天地間善良依舊。  楊志軍再推力作,獒狼大戰激烈升級。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 作者:楊志軍 定價:26.00元
  • 中日合拍動畫電影《藏獒多吉》15日中國上映
    《藏獒》的動畫冒險電影《藏獒多吉》將於15日起在中國上映。中國電影集團新聞發言人蔣德富6日在京介紹,《藏獒多吉》講述了西藏一個少年與藏獒「多吉雍直」之間的傳奇經歷,描寫了人與藏獒之間的戰爭與友情。本片運用日方出色的動漫製作經驗及技術,配合中國雄厚的資金及題材支持,旨在打造一部可以和好萊塢動畫相媲美的電影。
  • 《藏獒多吉》賺足眼淚 多吉被贊中國「納尼亞」
    《藏獒多吉而一位影迷在看後興奮地表示「多吉就像中國的納尼亞,它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誓死對抗任何困難的精神氣質。」  上海、廣州看片會賺足眼淚  據了解,中日首度合拍的動畫電影《藏獒多吉》即將於7月15日全國公映,片方也在上映前集中組織部分影迷看片,昨日分別在廣州和上海兩地組織了媒體看片會。
  • 《藏獒多吉》賺足眼淚 多吉被贊中國納尼亞
    《藏獒多吉》賺足眼淚 多吉被贊中國納尼亞     由中日首次合拍並於院線上映的動畫電影《藏獒多吉》於7日分別在上海和廣州舉行試映看片,被邀請觀眾涉及媒體、教師、學生、院線工作人員等多個群體
  • 動畫電影《藏獒多吉》15日公映 終極版片花曝光
    《藏獒多吉》,將於7月15日在全國公映。6日,該片在京舉行發布會,曝光了《藏獒多吉》的終極版預告片,當天小說原作者楊志軍也到場助陣。》精彩劇照   電影《藏獒多吉》改編自楊志軍的暢銷小說《藏獒》,該片以情感作為影片的主線,講述了西藏少年與藏獒「多吉」之間的傳奇經歷,描寫了人與藏獒之間的戰爭與友情。
  • 怎麼喜歡上藏獒的,藏獒的精神與狼的文化
    隨後跑來的藏民旦正加告訴我黑獒是14年前去過我家的小藏獒,他認出我來了。我對藏獒的感情從此產生。你僅僅為了他一個月14年以後他還把你當做親人。你做了他一天的主人,他會牢記你一輩子就算他是狗也足以讓我肅然起敬。黑獅子一樣威武雄壯的黑熬死後不久,我當了三江源的常駐記者一住就是六年。
  • 中日合拍動畫電影「藏獒多吉」上映在即,最終預告放出
    中日合拍動畫電影「藏獒多吉」上映在即,最終預告放出 動漫 2011-06-30 18:18:49
  • 不可錯過的關於藏獒題材的好電影
    今天小編給你介紹幾個特別好的有關藏獒的電影。一、根據2005年楊志軍的小說《藏獒》改編的《藏獒多吉》《藏獒多吉》講述的十歲汗藏混血兒田勁因為母親病亡,所以投靠生疏的父親拉格巴。來到險惡而又陌生的環境中,又無法打消對父親身為醫生卻未救母親的偏見,田勁開始了藏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