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動物誰最長?36.6米稱王 藍鯨弱爆了

2021-01-21 快科技

海洋動物裡誰個頭最大?一份新的報告也許會刷新你的知識。一支由科學家和本科生組成的研究團隊搜集各方數據,分析計算了25種海洋生物的大小。該項目團隊長達69頁的研究報告近日在線發表在新興同行評議期刊《PeerJ》上。他們不僅優化了海洋動物體積的精確計算方法,也釐清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一些誤解。

研究選取了那些塊頭常常被媒體誇大的海洋生物,並根據數據完善情況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大個子。最後的「陣容」幾乎囊括了各個門類裡的大塊頭,不僅包括鯨類,鯊魚,烏賊等等有口皆碑的海洋巨獸,還有管蟲、水母、蚌類、節肢動物等「非主流」選手。

根據報告內容,海底體長最大的生物應該是獅鬃水母(Cyanea capillata),加上觸鬚長度達36.6米,也就是足足12層樓高。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和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緊隨其後,分別長達33米、24米。

而常被傳為「最大頭足動物」的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雖然重達495公斤,但其4.2米的體長比起12米的巨烏賊(Architeuthis dux)要遜色許多。

「大塊頭」的研究,豈止於大

文章的主要作者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國家演化合成中心(National Evolutionary Synthesis Center)的助理主任克雷格·麥克萊恩(Craig McClain)。

「幾年前我就注意到,人們總是說巨烏賊有60英尺(約18.29米),長得驚人。」他在一項採訪中說,「當我真正開始審視數據的時候,發現這個估計實際上很不真實。」

麥克萊恩介紹說,人們在19世紀發現了衝刷上岸的烏賊,並對其進行測量——當前風靡的描述大多來源於那些測量數據,但烏賊的肌肉纖維在死後會放鬆並伸長,這意味著當初測出的值會遠大於實際。

麥克萊恩和同事的數據表明,在有科學驗證的情況下,巨烏賊最長也不過12米。

為了調查儘可能多的物種,麥克萊恩邀請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們一同參與,讓他們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海洋物種進行研究分析——最終將研究名單擴到了25個「大塊頭」的物種。

「這個項目一部分在建立資料庫,另一部分在調研歷史:再三核對博物館的標本,與科學家和收藏家對話,甚至在易趣(eBay)上搜標。,」麥克萊恩說。團隊成員們需要聯繫各方漁場、海洋中心及各領域專家收集數據,無意間也搭出了一個既大又廣的合作網絡。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好的合作氛圍下做研究。」杜克大學的大三學生凱薩琳·陳(Catherine Chen)說。她也是團隊成員之一,參與研究了藍鯨、抹香鯨和翻車魚(Mola mola)。「我得以接觸到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的資料庫,而這讓我能夠查詢,處理兩百餘年來的捕鯨數據。」

除了線下的科研合作,麥克萊恩還建立了一個網站「塊頭的故事」向社交媒體們及時推廣項目組的發現。小組成員們用通俗詼諧的語言及時發布最新的進展,講述科學數據背後的故事和感想。此外,他們還會在推特上互動,並推送相關信息。

不過,也有一些機構並不願對課題組透露自己的數據。「有許多我們想回答的問題依舊無解,要麼因為相關的研究不夠,要麼因為我們拿不到數據。」報告的作者之一梅根·鮑克(Meghan Balk)在採訪說道。

她是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博士生,參與研究了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以及一些鯊魚。在她看來,即使是同一個物種,不同個體的身型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這意味這相關數據越多越好。「我覺得這個論文能夠開啟收集、共享數據的相關討論,從而更廣地了解一個物種。」

儘管有這些挑戰,麥克萊恩對於自己團隊的成果還是十分欣慰的。他認為這些結果能夠漸漸取代先前論文、漁業資料庫以及教科書裡的錯誤數據。同時,這也能為相關的生態學研究提供便利。

體型越大就越好嗎?

大部分人對「大塊頭」的關注只是出於獵奇——這常常會讓人忘記,更大可並不一定就著更好。「在人們看來最大的代表,往往並不是(該物種)最理想的體型。」鮑克說,「塊頭大意味著很多事情。在一個本就很大的物種裡當最大的一頭有多少益處呢?」

就拿人類來說吧。目前有記錄的最高的人是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羅伯特·瓦德羅(Robert Wadlow)——他有2.72米高,比姚明還高半截胳膊。他異常的身高是垂體增生所賜,而病發症及大塊頭帶來的機體負擔讓他只活了32歲,至死都沒有停止長高。

「大」的好處只有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習性下才會有意義,這項研究也進一步分析了這一點。

比如,作為最大的雙殼類生物,大硨磲(Tridacna gigas)殼長達到1.37米——它和光合細菌共生,比一般底棲生物們多一種營養來源,因而能夠長得更大。

類似的,以隨口濾食小魚蝦為生的鯨鯊(Rhincodon typus)和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體型越大,越不容易挨餓——有越大的個頭,在寒冷的水域就越容易維持體溫,要遊到食物富集的水域也更容易。

體型和體重能影響一個個體新陳代謝的方方面面——總共需要消耗多少氧氣,釋放多少碳,又需要多少能量來維持運動和體溫,不一而足。「弄清一頭鯨鯊重10噸、15噸還是20噸,能讓我們知道它每天要消耗多少個電燈泡的能量。」麥克萊恩說。這些數值的估計對生態學家們有重要意義。

論文涉及的25種大型海洋生物的相對大小示意圖。在每一排的動物之間都有同比例的一個人類潛水員供參照。圖中未標出紀錄頭銜的物種依次是:小頭睡鯊,最大的極地鯊類;灰六鰓鯊,最大的六鰓鯊;大王酸漿魷,最重的頭足類;海象,第三大的鰭腳類;甘氏巨螯蟹,腿展最長的節肢動物;翻車魚,最重的硬骨魚;巨型管蟲,最大的環節動物;加勒比巨桶海綿,最大的多孔動物;稜皮龜,最大的龜鱉類;越前水母,最重的水母;大硨磲,最大的雙殼類;澳大利亞香螺,現存最大的腹足類;巨型等足蟲,最大的等足蟲。

網站「塊頭的故事」用活潑的文字和圖片向大眾推廣關於動物的知識,在介紹海象的頁面有這樣一張有趣的圖片。

相關焦點

  • 藍鯨弱爆了!細數已經滅絕的十大遠古海洋巨獸
    藍鯨?你在逗我?第一,藍鯨不是魚,是哺乳動物。第二,藍鯨作為現存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來說,比起那些遠古巨獸顯得還是太小了。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體型上,來盤點一下已經滅絕的史前時期十大水中巨獸。  1:滄龍  滄龍生存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的海洋霸主生物,是由陸地上的蜥蜴進化而來,其體長可達21米,並且重達40噸,有巨大的頭部以及強大的咬噬能力,在水中滄龍用肺呼吸,並且視覺較弱,聽覺和嗅覺發達。
  • 世界最長海洋動物現身澳洲,近47米比兩隻藍鯨還長
    近日,澳洲的一個研究團隊在西澳外海進行研究時,發現了身長足足有近兩隻藍鯨長的生物體,極有可能榮登世界最長動物的寶座。影片中巨大的螺旋形生物,就是本次發現的管水母。,它極有可能取代身長能超過35公尺的獅鬃水母,刷新世界最長動物的紀錄。
  • 世界最長的動物是它:長55米
    蛇可以長得很長,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但它們都不是世界上最長的動物。在提到陸地上最長動物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想到蛇。2016年4月,有報導稱,在馬來西亞檳城,建築工人在修築一條機動車道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長達8米的網紋蟒。不過,該數字在官方記錄中縮減為7.5米。
  • 澳大利亞發現47米的管狀水母,到底是什麼動物?它是最長動物嗎?
    澳大利亞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個視頻,視頻中一隻(條)長繩子一樣的物體在海洋中自由地徜徉,研究人員用雷射測量了這隻動物的體長,初步估計約有154英尺長,約合46.9米,而視頻中的主角就是一隻管狀水母。
  • 世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科學家發現47米長水母,但最長者還不是它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那麼世界上最長的動物呢?藍鯨的體重可達150噸以上,最重達181噸,是當今地球上體型體重最大的動物,也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那麼體型最長的動物是哪一種呢?
  • 它是現今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海洋中有沒有動物能夠對藍鯨造成威脅
    成年藍鯨有天敵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了,體重可以達到181噸,體長可以達到33米,就算將它放在史前世界,也是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就拿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來說,在它看來也毫不起眼,它的體型便是它最重要的武器,在海洋,很少有動物敢招惹它,修長的身體和青灰色的背部,在水中顏色顯得比較淡
  • 55米的鞋帶蠕蟲,是世界最長動物嗎?海洋中還有哪些大型生物?
    海洋佔據了地球大部分區域,但人類卻只探索了海洋的不到4%。據科學家們探索發現,海洋中可能不僅居住著一些最可怕的海怪,還生活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型生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海洋中曾出現的一些大型生物。它長約26米,重約30噸,比兩隻抹香鯨還要重,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魚龍。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海洋爬行動物主要以魚和其他頭足類動物為食。
  • 觸鬚比藍鯨還長!
    海洋世界是非常神奇的地方,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成年藍鯨的體長可達到22米以上,最大可達33米!體重可達150-180噸! 藍鯨雖然是最大的動物,但是並非最長的動物,海洋中就存在一些水母,它們的觸鬚長度可比藍鯨還長!
  • 誰才是真正的海洋霸主?西瓜視頻:它們智商超高卻不會傷害人類
    現在,海洋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而在史前時代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比現在更為遼闊,因此在海洋裡稱霸就幾乎等於在整個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了!說到海洋霸主,很多人腦子裡馬上浮現出長相兇悍,體型長達6米的大白鯊,或者是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藍鯨,也有人覺得是智商極高的虎鯨!那究竟海洋深處的霸主生物是哪些呢?看了西瓜視頻,你就知道了!
  • 世界上最長的4種生物,大多數人只認識其中兩個,最長的達到55米
    1、管水母 長度達到驚人的45米,其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動物。 2、藍鯨 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
  • 藍鯨體長33米,聲音大過波音737,遇到虎鯨仍然要倒黴
    據稱體型最大的藍鯨可長達33米,重達180噸,舌頭2.7噸,心臟和汽車一樣大,主動脈的血管人都可以鑽過。 目前比較公認的陸地最大動物是中生代的恐龍阿根廷龍,體長35米,重達90噸,仍然比藍鯨整整輕了一半。
  • 虎鯨與藍鯨的正面對抗,海洋霸主之爭,誰會更厲害?
    虎鯨與藍鯨的正面對抗,海洋霸主之爭,誰會更厲害?提起海洋中的霸主人們最推崇的幾種無非是大白鯊虎鯨以及藍鯨而其中大白鯊首先被淘汰,因為大白鯊就是遠洋型虎鯨的零食,在面對遠洋型虎鯨的攻擊時大白鯊一動不動毫無反手之力。
  • 藍鯨真的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嗎?這三種巨獸曾向它發起挑戰
    眾所周知,藍鯨是現存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200噸,但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嗎?在巨獸橫行的遠古時代,有沒有比它更大的生物呢?你別說,還真有,曾經有三位來自遠古的挑戰者與藍鯨爭奪最大動物的桂冠,到底藍鯨能不能捍衛自己的地位呢?一號挑戰者叫巨體龍,是最巨大的恐龍之一。這個主張是由Yadagiri及Ayyasami於1989年所提出的,但是卻一直倍受質疑。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其實恐龍只是一個統稱,就像將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各種動物統稱為哺乳動物一樣,所以它們的體型大小是不一的,大的超過數十米,而小的只有幾十釐米!上圖是現代最大的藍鯨體型與三個種類中體型最龐大的恐龍大小對比,從中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即使藍鯨在上圖上輪不到第一,那麼也能在動物界中也能排到第二!
  • 國家動物博物館破解動物密碼 藍鯨骨架鎮館
    ■鎮館之寶——藍鯨骨架模型  步入國家動物博物館,拾級而下,抬頭會發現,一具長達24米的藍鯨骨架模型凌空飛架。藍鯨是鬚鯨中最大的一種,是在地球上生活的最大動物。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交車一樣長。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
  • 海洋中的絕對霸主:連藍鯨也敢獵殺,唯獨對待人類十分友好
    對於海洋,人類的了解一直都是比較少的,目前人類已知並且能夠到達的最深的海底就是馬裡亞納海溝,但是這是不是地球海底的最深處無人知曉,也許在更深處依舊還有生物存活著。但是儘管海洋更深處人類不一定能到達,但是淺海地區的情況人類還是能夠接觸到的。
  • 藍鯨這樣巨大的海洋生物,它的天敵是誰?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眾所周知,藍鯨是體積最大的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在它所生活的海域裡,比其他所有的海洋生物體積都大。那麼像藍鯨這樣巨大的海洋生物,它的天敵是誰呢?專家的回答扎心了。藍鯨的體型巨大,最大的藍鯨體長可以達到33米,重180噸。如此龐大的體型,卻不影響它在海裡自由活動,依靠著海水的浮力,藍鯨的遊速能達到每小時20千米。它的捕食方法也與眾不同,捕食小魚小蝦,會將它們所在的海水一併吞食,再通過鯨鬚板將海水排出。
  • 既不是藍鯨也不是巨樹,而是一種蘑菇
    說起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體,通常我們都會想到大象、藍鯨以及巨型樹木如巨杉、杏仁桉等等,有誰想到過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體會是一種真菌嗎?大象是最大的陸生動物,其中個頭最大的非洲象平均體重可達7噸左右,最大者可超過10噸,是地球陸生動物中的巨無霸;而海洋中最大的動物藍鯨則比大象大得多,藍鯨體長可達30米以上,體重可超過150噸,是地球所有動物中的巨無霸。
  • 地球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可能不是藍鯨!
    我們美麗的地球上存在不計其數的動物,其中最大的一種現存動物毫無疑問就是藍鯨。那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動物又是誰呢?有些朋友瞬間想到了龐大的恐龍,但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恐龍也遠比藍鯨要小得多。我們先來對比一下藍鯨和恐龍吧。藍鯨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
  • 藍鯨為什麼不能長得更大?
    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上大學時,戈德博根很自然地選擇了動物學專業,但當時的他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未來的研究對象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根據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最大的藍鯨身長可達33米、體重約1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