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2021-01-08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其實恐龍只是一個統稱,就像將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各種動物統稱為哺乳動物一樣,所以它們的體型大小是不一的,大的超過數十米,而小的只有幾十釐米!

上圖是現代最大的藍鯨體型與三個種類中體型最龐大的恐龍大小對比,從中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即使藍鯨在上圖上輪不到第一,那麼也能在動物界中也能排到第二!來看具體數據:

1、藍鯨

藍鯨是現存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動物,最長可達33米,體重超過181噸!它的一條舌頭就有2噸,頭骨超過3噸,一個心臟超過500千克,全身血液總量達8噸!不過請不要看藍鯨體型龐大,但它卻以捕食磷蝦和小魚為食,偶爾也會包括魷魚!

2、易碎雙腔龍

它地質史上存在過最長最重的恐龍,根據發掘的化石復原蘋果,最大體重甚至比藍鯨還要大。最大個體可達60-80米長,臀高10米,頭高14-15米之間,體重最重超過220噸,和《侏羅紀公園》中的梁龍有一些近緣關係。

上圖是人類和陸地最大動物-大象以及歷史上最大的動物-易碎雙腔龍和海洋中最大的動物對比圖,看可以看到在體型上可能藍鯨與易碎雙腔龍不分伯仲,但體長上易碎雙腔龍直接秒殺藍鯨!

二、為什麼現在陸地上沒有那麼龐大體型的動物了?

答案似乎很簡單,因為這些巨無霸恐龍都因白堊紀晚期的小行星撞擊滅絕了!但這並沒有解決疑問,為何三疊紀到白堊紀數億年裡可以存在如此龐大的體型,白堊紀後期卻沒有重新發展出這種動物,另外為什麼陸地上的動物和海洋中的動物體型相差如此巨大?

1、為什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代可以存在那麼大的動物?

其實如果要翻老帳的話,我們應該把石炭紀也一起算進來,因為巨大生物體型非石炭紀莫屬了,其翼展接近70釐米的蜻蜓,超過3米的蜈蚣和馬陸,都是那個地質年代的特產!其實無他,主要是昆蟲的呼吸器官比較特殊,氧氣交換效率比較差,而高含氧量時代的昆蟲體型變大是可以理解的!

在石炭紀之後,整個二疊紀一直到侏羅紀早期,地球的含氧量是比較低的,但從侏羅紀開始含氧量逐漸增加,甚至最高到了30%以上,比較接近石炭紀時代的含氧量!在這個條件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恐龍猶如神助,「內心」逐漸膨脹成為了可能!

侏羅紀時代到白堊紀時代,含氧量逐漸上升

當然另一個原因食物來源非常充足,茂密的森林,無數動物穿梭其中,根本無需為生存中最大的挑戰-食物擔心,因此恐龍時代是一個體型優勢的時代,更大的體型意味著它擁有更多的資源,無論是草食性還是肉食性!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下,生物體型膨脹成了必然選擇!

2、為什麼白堊紀後期陸地再無龐大體型的物種出現?

其實我們並不能如此肯定白堊紀後沒有那麼大體型的動物,只不過相對於易碎雙腔龍,白堊紀之後的動物先得比較小而已!

比如6000萬年前-5800萬年前的泰坦蟒,平均深長超過12米,體重超過1噸!現存最大的亞馬遜森蚺不過是它的零頭而已!

大約3400萬年到2300萬年以前的巨犀,它是有史以來最大陸生的哺乳動物,全長5-12米,高度可達3—9米,體重可達20噸以上。

另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時期的巨齒鯊,因其沒有完整的化石,只能推測它可能超過20米,體重達70噸!

對比動物是霸王龍

但這些龐然大物都已經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為何會滅絕?無非是體型過於巨大的生物對於環境要求很高,熱量需求非常大,一旦出現環境變化則難以適應,出現大規模滅絕是非常正常的!

三、為什麼現在巨大的藍鯨只能生活在海洋中?

藍鯨是已經適應了海洋生存的哺乳動物,它已經無法回到陸地,因為它龐大的軀體比例下的骨骼與肌肉已經無法適應陸地生存,甚至擱淺就有可能會在成體重壓迫各大內臟,肺部無法呼吸,最終窒息死亡,因此擱淺的藍鯨即可能已經處在生死邊緣,另外它的皮膚也不能適應乾燥的陸地環境!

擱淺死亡的藍鯨,上圖這頭藍鯨頭部已經膨脹,原因是死亡後體內的甲烷氣體導致身體膨脹,已經不需要救援,如果各位在海灘上碰到類似情況,請勿圍觀,以免爆炸傷人!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現代動物並非沒有恐龍時代那麼龐大,只是在海洋中,各位見到它們的機會就不多了,不過真按體型大小比,藍鯨還是比不上史前的易碎雙腔龍!

相關焦點

  • 動物為什麼會「巨型化」?恐龍,藍鯨都有話說
    億萬年前的恐龍,在南極遨遊的藍鯨,都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巨型化,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動物們的體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恐龍的巨型化,跟溫暖的氣候有直接關係。據地質學家考證,在恐龍生活的年代,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都比現在更多。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普遍縮水,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提起陸地最大的動物可能非大象莫屬了,即使是如今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也不能和當初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提並論。是什麼原因讓如今地球的動物體型普遍縮水,不再擁有遠古時期恐龍那樣大的外表呢?我們這次來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
    實際上,巨大的恐龍在恐龍時代佔據的比例非常小,就像如今陸地上最大的大象、長頸鹿、北極熊的數量一樣稀少。當然,它們或許會在海中發掘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這也是地球歷史以來最大的動物,沒有之一(體長,不算恐龍尾巴,有的恐龍尾巴又細又長),看一下上面的對比,猛獁象與大象體重上不輸恐龍多少。
  •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眾所周知,恐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體型最龐大的動物。而且在侏羅紀時代,所有的動物都很大,而現在的動物相比較而言就小得多,這是為什麼呢?有的人認為這與當時的地球重力有關,或許那時候的地球重力比現在要小,所以動植物在不受重力束縛的情況下都長得很快。其實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地球的質量與體積從古至今的變化不是很大,所以重力也沒什麼變化。因此這個猜想就被推翻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動植物體型的巨大變化呢?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爬行動物種類各式各樣,長短不一,尤其是恐龍。據報導,在1987年的南美洲曾發現一根阿根廷龍脊椎骨,長2米,寬1.5米,重達1噸,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阿根廷龍的骨骼化石,根據化石,科學家預估,這隻阿根廷龍長至少有三四十米,體重可達80噸。為什麼史前生物如此巨大?科學家認為,主要是呼吸系統的區別。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是人類對動物的過度捕獵,比如曾經膘肥體壯的大象,一隻雄性大象的象牙可達30公斤,因為人類對象牙瘋狂,現在的小象已經不長象牙了。這種行為也是對自身的保護。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史前動物也並不是都比現代動物大,不能以偏概全。
  • 恐龍如此巨大,為何現在少有這樣的巨獸了?生物的體型由何決定?
    藍鯨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體型最為龐大的動物,它的身長可以達到30米,而體重則在150噸之上,當然也有記錄顯示曾經發現過體重在180噸,甚至是200噸的藍鯨。那麼藍鯨與易碎雙腔龍相比,誰勝勝負呢?雖然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可以與易碎雙腔龍一較高下,但畢竟是個海洋生物,在陸地上,現在動物的體型實在無法與大型恐龍相提並論。
  • 恐龍和遠古昆蟲都體型巨大,和當時空氣含氧量有關嗎?不只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很多恐龍的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侏羅紀時期的腕龍和梁龍類恐龍,其體長可達30~60多米,體重可達30~100噸,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食肉的霸王龍體型也很巨大,體長可達13米,體重可達7~15噸,比如今的非洲象還要大一些,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陸生動物。
  • 趣談為什麼現在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在同一個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兩億多年前生存著恐龍。它們有的身體異常龐大,地震龍可以達到50多米長,體重近100噸,走路就像地震。而現在陸地最大的非洲象也不到10米,體重不足10噸。如果那時候有人,體型只相當於它們腳趾那麼大,在恐龍眼裡,估計是不屑一顧的。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巨大,比現在的動物大多了!
    大家在觀一些類似哥斯拉、金剛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史前生物基本都很龐大!現在陸地上的生物卻長不到以前那麼大高個兒了呢?首先是溫度的差別!就以恐龍舉例,恐龍是冷血動物,而冷血的大小跟當時的氣溫成正比,史前時期,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的大氣沒有現在的厚,而太陽比現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強,氣溫比較高。當時的地球全部是熱帶雨林,食物豐富。大家根本不必為食物發愁!其次是氧氣濃度的變化!遠古時期的的氣候溫暖溼潤,森林覆蓋率比現在高很多,植物繁多並且茂盛,植物又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所以氧氣含量也高!
  • 在恐龍剛出現的時代,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當然,如果找出恐龍剛出現時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那應該是巨大的魚龍類了,不過它們生活在海洋之中。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恐龍化石所處的年代,肯定要晚於最早的恐龍出現的時間,因為它的一系列特徵足以讓判定它是恐龍,這意味著在它之前恐龍與它祖先的過渡類型已經存在。如果按年甚至千年萬年來觀察生物的演化,會發現生物演化的十分緩慢,但如果按百萬年來觀察生物的演化,還是會發現生物演化的比較迅速(大部分生物),可以想像一下一百萬年。兩百萬年前、三百萬年前……祖先和我們的區別。
  • 法國考古發現世界最大恐龍腿骨,重量超過1000斤,整隻恐龍有多重
    法國考古發現世界最大恐龍腿骨,重量超過1000斤,整隻恐龍會有多重恐龍,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古老生命,依據其留存的生物化石,我們能窺得它們的真實面貌並且體現在影視作品中。在一些城市博物館中,也會搭建出恐龍的骨架,這些體型龐大的生靈就算是滅絕了無數年,依舊能震撼無數人的心靈。
  • 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在石炭紀中空氣含氧量是現在的兩倍,幫助呼吸系統不完善的節肢動物,能更有效地把氧氣送到體內,所以個頭也會更大。其次,生活的自然環境優越,能量獲取方式多。中生代的自然環境優越,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繁盛,食物豐富,像恐龍這樣獲取效率高的動物,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有一種說法是: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氧氣含量比較高,因此一些恐龍才有了如此巨大的體型。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和氧氣含量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與恐龍生長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恐龍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都屬於決定恐龍體型大小的原因之一。
  • 【科普】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龐大的體型呢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關於恐龍的體型,有一種說法是: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氧氣含量比較高,因此一些恐龍才有了如此巨大的體型。
  • 地球上存在過的最大動物是藍鯨還是恐龍?這種巨獸大到行動都困難
    說起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動物,大家都知道是恐龍,那麼哪種恐龍最大呢?我們先看下圖,已知體型巨大的恐龍都在上面了,而且還可以感受一下人類、大象,乃至鯨魚在恐龍面前會是什麼樣子。其實目前生物考古學界也說不清,因為很多巨型恐龍並沒有發掘出完整的骨架,有些只是發現了頭骨或者大腿骨等,因此也很難判斷它們的個頭到底有多大,比如潮汐龍,生物學家們只發現了它1.7米長的肱骨(上臂骨),推論認為它的體型十分龐大,但有與沒有完整骨架化石,所以無法較為準確地估算它的重量。
  • 巨型恐龍到底有多大?地震龍比藍鯨還要長
    恐龍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而最大的恐龍是草食性的蜥腳類恐龍。蜥腳類恐龍的種類繁多,長有龐大的身體、長長的脖子和扁小的頭。有些蜥腳類恐龍甚至有4層樓房高。 至今為止,已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恐龍化石是腕龍化石,它高達13米。一條腕龍的體重可以超過10頭大象的重量。
  • 恐龍可以長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
  • 有史以來最大的古魚龍體長竟達到26米!可以和藍鯨媲美了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到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你覺得會是什麼?恐龍?藍鯨?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型魚龍化石,是最大的動物之一。巨大魚龍的顎骨這塊化石是收藏家保羅於 2016 年 5 月在薩默塞特的海灘上發現的。他在這勘測,發現更多的碎片,長度共計約 1 米。
  • 動物都不能無限制生長,但恐龍是怎麼打破體型「天花板」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秦子川 DinosaurX團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說到恐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這個形容詞。這樣說沒錯,恐龍中確實出現了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雷克斯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