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2020-12-14 奉賢科技發布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雷克斯暴龍。

雖然說恐龍當中也有小個子,如在樹林間攀爬營生的胡氏耀龍,嘗試四翼飛翔的顧氏小盜龍。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

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

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

圖源http://www.gxmuou.com/jiankang/19218.html

恐龍體型

關於恐龍的體型,有一種說法是: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氧氣含量比較高,因此一些恐龍才有了如此巨大的體型。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

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鳥類相對於其他脊椎動物,有一個獨特的呼吸系統,叫做「雙重呼吸系統」。

鳥類遍布身體的氣囊,吸收和吐納空氣,讓空氣在肺部來回通過兩次。這種呼吸系統相對於哺乳動物(比如說人)來說更有效率。

並且這種呼吸方式還可以根據環境變化來相對主動地調節呼吸效率,更好地利用環境中的氧氣。

舉例來說,高原上的雄鷹可以在氧氣非常稀薄的高空飛行,在高海拔的山地築巢生活,說明它們的呼吸效率是非常高的,這樣,低氧環境就影響不了它們的體型大小。

恐龍和鳥具有一樣的雙重呼吸系統

圖源:https://www.gizmodo.jp/2017/02/birds-change-how-to-use-gene.html

而這種「神一樣的呼吸系統」,在恐龍裡面同樣存在。古生物學研究發現,這種呼吸系統正是鳥類祖先——恐龍們留給它們的「寶貴遺產」之一。

科學家不但在鳥類的近親獸腳類恐龍骨骼上發現了氣腔的痕跡(這些氣腔就是氣囊所在之處),也在親緣關係稍遠的蜥腳類龍中發現了這種結構,而蜥腳類龍恰恰就是體型最為龐大的一類恐龍。

簡單來說,蜥腳類恐龍實際上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呼吸系統,對空氣中的氧氣利用率極高,類似鳥類。因此,空氣中平均氧氣含量的波動,應該對這類恐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不會存在氧氣高了體型就變大,氧氣少了體型就變小的情況。

蜥腳類恐龍,圖源百度百科

除了氧氣含量,還有很多其他的說法,比如植物中碳和氮的比值,環境溫度會影響恐龍的體型。實際上,和氧氣含量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與恐龍生長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恐龍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都屬於決定恐龍體型大小的原因之一。換言之:

1、不同恐龍類群的巨型化是不能用同一個或者一組環境因素解釋的。

2、有一些類群(如蜥腳類)的恐龍,它們甚至突破了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那是因為它們生物本身的特殊原因。

因此,真正的大型化的原因,應該從恐龍自身上面去找。

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

實際上,所有動物都是不會無限制的生長的。對於每一類動物而言,都有一種或多種條件去限制其體型的增長。

拿我們熟悉的大象來舉例:大象屬於長鼻類,長鼻類中的成員其實在很早就演化出了與現在非洲象相當的體型,成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

然而自那之後,雖然各種類群長鼻類興衰往復,但它們的體型並沒有更進一步。也就是說,有一個隱藏的體型「天花板」在限制它們的增大

構成「天花板」的因素很多,比較重要的包括咀嚼、運動、食物來源、繁育方式等。拿咀嚼舉例,咀嚼是需要時間,消耗能量的。

每一個動物的一天,都是一樣長的(24小時)。假設動物a的進食模式是每天最多進食八個小時,一天獲得體重增加1kg,一年體重增加365kg,再乘上壽命,得到的數值就是這種動物的體重上限了。因此,如果咀嚼效率不提升,這類動物就很難攝入更多的能量和物質,就不能變得更大。

另一個「天花板」因素是哺乳動物的胎生系統。這種系統運作非常耗費母親的能量,一般而言,動物越大,它的胎兒也就越大,胎兒在母體內孕育的時間就越久,因此整個繁殖過程就會變長,而繁殖周期過長會導致它們快速走向滅絕。

突破體型極限

恐龍的巨型化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們打破了一個個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

鴨嘴龍類是一類大型鳥臀類植食性恐龍,它們也是僅次於蜥腳類恐龍的第二大體型的植食性恐龍類群。

它們其實沒有突破咀嚼的「天花板」,但是它們演化出了一種遠比現在哺乳動物牙齒高效的咀嚼方式或者說結構(齒板tooth battery),所以是鴨嘴龍類把這個「天花板」抬高了,體重可以達到幾十噸。

鴨嘴龍類的齒板,圖源

https://www.agefotostock.com/age/en/Stock-Images/Rights-Managed/MEV-10850724

而最大的恐龍,蜥腳類恐龍,可以說是突破了咀嚼的極限。因為它們吃東西根本就不咀嚼。

蜥腳類恐龍沒有發達的咀嚼系統,也沒有胃磨(胃石加蠕動)系統,它甚至可以把食物從消化道末端一直堆到脖子。

吃進去的植物在高溫和消化酶,也有可能是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產生能量,維持這個系統運作。蜥腳類恐龍本身很懶,身體重的部分不用怎麼動,只要把身體挪到一片林子裡面,剩下的動脖子就行了,吃完之後換下一片。

蜥腳類的長脖子,是它們高效進食的重要「武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蜥腳類恐龍在低能耗的情況下,高速的獲得能量,自己消耗的還少。同時,它們也有類似鳥類的雙重呼吸系統,可以有效的維持大量氧氣供應,使得食物得到很好地消化吸收,維持很高的代謝。

總結而言,蜥腳類恐龍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一個異類,它們本身擁有的一系列有利於大型化的結構和生理特徵才造就了這個類群的大體型。

目前對恐龍體型演化的研究,一般認為不同類群的恐龍體型變化原因是不同的。不像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體型演化方式是非常主動的,不同環境條件下都有適應這個環境並演化到大體型的動物類群。

一隻成年藍鯨,圖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3%9D%E9%B2%B8#/media/File:Blue_Whale_001_body_bw.jpg

很多人認為,自從人類出現後,動物的體型好像都變得比較小了,那動物界還存在像恐龍一樣體型龐大的動物麼?其實是存在的,人類已知體型最重的脊椎動物,也就是藍鯨,就與人類一起生活在這個時代。

轉載自|陝西科普

奉賢科技發布

點分享

點收藏

相關焦點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因此,空氣中平均氧氣含量的波動,應該對這類恐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不會存在氧氣高了體型就變大,氧氣少了體型就變小的情況。
  • 恐龍可以長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
  •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眾所周知,恐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體型最龐大的動物。而且在侏羅紀時代,所有的動物都很大,而現在的動物相比較而言就小得多,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從動物自身來看,其實恐龍之所以這麼龐大是因為他們體內不存在抑制生長的基因,所以他們會一直生長。類似於人類的一句諺語「活到老,學到老」;而他們卻是「活到老,長到老」。因此越是年邁的恐龍體型也就越大。而現在的動物在生長到一定年齡後自身會慢慢停止生長,這就是我們體內抑制生長基因的作用啦,同時這也是生物進化的選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真是無論在哪些方面都適用。
  • 為什麼人類能生存這麼久?而活幾億年的恐龍卻不行?可算知道了
    導語: 為什麼人類能生存這麼久?而活幾億年的恐龍卻不行?可算知道了 從這泱泱的5000年的中華歷史文化中,可以看出來,從遠古時候到現在都可以說是,你肯定會好奇,人類都經過了漫長的歷史,你肯定會好奇為什麼只會出現我們這一種形態的人呢?
  • 為什麼恐龍長得那麼大?
    這個進化的確有很多好處——在寒冷中保持活力、可以讓小輩們溫暖舒適、還能避免到空曠的地方曬太陽取暖。但是這些好處不一定要靠溫血機制才可以獲得,事實上很多非恆溫動物都可以選擇性的在必要的時間和地點開始產熱加溫。那麼為什麼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還讓體內的火爐一刻不停的燃燒著呢?保持溫暖是要付出代價的,而對鳥類來說,這意味著保持體溫平均在40攝氏度。
  • 既然克隆羊可以,為什麼克隆恐龍不行?
    由於不同生命體的固有差異,克隆的難易程度不同,細菌、原生生物可以說天生會克隆,它們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克隆就是它們的繁殖手段。植物的扦插等營養繁殖也是一種克隆,離體的植物組織先脫分化為愈傷組織,然後再分化為根、芽等器官,最後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 雞是恐龍的後代。為什麼雞不能長得像恐龍那麼大?
    當談到恐龍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形容詞"巨大的"首先要考慮。沒錯,恐龍確實擁有最大的陸生食草動物,Batago Titan,最重的陸地食肉動物,雷克斯霸王龍。雖然恐龍中也有小人物,比如攀爬森林的胡適耀龍,試著在四翼飛翔的小賊。但總的來說,恐龍時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為什麼恐龍會這麼大?環境中的氧含量不決定恐龍體的大小。
  • 趣談為什麼現在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在同一個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兩億多年前生存著恐龍。它們有的身體異常龐大,地震龍可以達到50多米長,體重近100噸,走路就像地震。而現在陸地最大的非洲象也不到10米,體重不足10噸。如果那時候有人,體型只相當於它們腳趾那麼大,在恐龍眼裡,估計是不屑一顧的。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
    ,我們的博物館裡,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恐龍化石,因為它們大,宏偉,壯觀,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巨大的體格」是恐龍的代名詞。於是,那個時代的大多數老百姓參觀完博物館同樣會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動物好大,只是因為人類、小貓、小狗的化石被大象、北極熊的光輝所掩蓋。
  • 史前巨獸那麼大,為什麼現在的動物卻長不大,柯普法則:死路一條
    拋開海洋動物,為什麼史前動物例如恐龍能都那麼大,現在的哺乳動物卻長不到那麼大?那麼這個規律是怎麼產生的呢?用達爾文進化論來解釋,生物都有基因隨機突變現象,產生的後代有的小,有的大。時候未到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呢
  • 恐龍毀滅後,地球上為什麼不再出現恐龍那麼大的動物了?
    審核:小文引言:恐龍滅亡後,地球內為何再沒出現過體型與它相近的生物?恐龍為何能擁有碩大無比的身形?科學家給出幾點推測。說到恐龍,相信大部分朋友不會感到陌生。它們曾是地球霸主,曾在地球內生存了約1.6億年。
  • 《戰鬥的恐龍》:3到10歲兒童必讀的恐龍科普繪本
    「媽媽,恐龍的前肢為什麼那麼短?後腿卻那麼強壯?」我們家的佐姐和佑弟追著媽媽問。「額,請原諒媽媽的無知。不過好在我們有《戰鬥的恐龍》第一輯。裡邊講述了恐龍們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書裡尋找答案!」說著我們娘仨一起拿起《戰鬥的恐龍》第一輯(還有第二輯哦)套盒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此套書共2輯14冊。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第一輯的主要內容。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從目前已經發現的人類先祖算起來的話,人類在地球這片大地上僅僅存在了600萬年的時間。和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比起來差了太多,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之久。當然儘管存在的時間不算久,但是人類先祖最開始在非洲大陸上生活得非常困難,畢竟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猛獸,其中還有很多現在已經見不到的動物,那麼為什麼人類先祖能夠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下來呢?
  • 中華恐龍園深耕恐龍文化 用心做好科普大文章
    近年來,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不懈地以「恐龍文化」為核心,積極創新科普活動、健全活動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實現行業聯動,小恐龍已做出科普大文章。  全國首創,自主研發沉浸式科普研學項目  耗資2億、佔地面積23000㎡,歷時3年打造的全新科普研學項目「恐龍基因研究中心」於2019年全國科普日期間正式開放。該項目利用仿真技術「復活」了10餘種恐龍和多種巨型史前昆蟲,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侏羅紀雨林場景,讓遊客與恐龍零距離接觸,經歷跌宕起伏的神奇旅程。
  • 6500年前的恐龍化石,腹部為什麼會有頭蓋骨?是人類嗎?
    6500年前的恐龍化石,腹部為什麼會有頭蓋骨?是人類嗎?在地球上生命不斷的更迭,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恐龍,我們對於恐龍的了解也只能通過一些出土的化石了,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曾經就有科學家在恐龍化石的腹部發現了一個頭蓋骨。
  • 每日新書|適合孩子的恐龍科普書
    如果恐龍還活著,應該怎麼和人類相處?著名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發揮巨大腦洞,用科幻故事將恐龍"復活"。讓你輕輕鬆鬆在故事中了解恐龍,學到更多。對恐龍感興趣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對科幻故事感興趣的人;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要養寵物,你的選擇會是什麼?貓、狗、還是特立獨行的爬行動物?不如玩個大的,養個恐龍。
  •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我們中國人非常崇拜龍,並自稱是「龍的傳人」。其實龍並不存在,它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是人們創造的一種崇拜物,也就是圖騰。在原始社會裡,人們堅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與本氏族有血緣關係,這就叫圖騰。蛇曾是許多氏族的圖騰。
  • 為什麼人類短期進入高級文明,恐龍卻億年都沒有?差距怎麼這麼大
    恐龍的另類進化之路大家如果讀過小說的話,就可以發現,在一些玄幻小說當中,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著修仙之夢。而一些人修仙更多的是自己的靈氣,另一部分人則更多的是自己的體力,也就是鍊氣和煉體之間的區別。也就是說在所謂的這種修仙小說當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走不同的道路。同樣的道理,恐龍也好,人類也好,也是這個樣子。
  • 侏羅紀世界2大科普!新恐龍你能認出來幾個?
    《侏羅紀世界2》今日上映,出場了好幾個新的恐龍角色,為了讓大家在觀影的過程中,可以和身邊的男/女朋友多一些話題,多擦出一些愛的火花,在此簡單的科普一下:1、中國角龍:「侏羅紀」系列登場的首位中國恐龍;2、重爪龍:長相炫酷,但對人類沒什麼危險,熱愛吃魚的大型肉食恐龍;3、食肉牛龍: 頭上有一對「牛角」,小胳膊退化得比霸王龍還短,前些年是恐龍科普文裡的網紅,現在已經過氣了;4、冥河龍:劇組裡的「龍寵」,號稱「相貌最猙獰的恐龍」,頭骨上有一圈大大小小的角
  • 為啥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現在的動物卻不行?三個原因告訴你
    而恐龍應該是侏羅紀最著名的了,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