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
眾所周知,恐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體型最龐大的動物。而且在侏羅紀時代,所有的動物都很大,而現在的動物相比較而言就小得多,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人認為這與當時的地球重力有關,或許那時候的地球重力比現在要小,所以動植物在不受重力束縛的情況下都長得很快。其實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地球的質量與體積從古至今的變化不是很大,所以重力也沒什麼變化。因此這個猜想就被推翻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動植物體型的巨大變化呢?
首先我們從動物自身來看,其實恐龍之所以這麼龐大是因為他們體內不存在抑制生長的基因,所以他們會一直生長。類似於人類的一句諺語「活到老,學到老」;而他們卻是「活到老,長到老」。因此越是年邁的恐龍體型也就越大。而現在的動物在生長到一定年齡後自身會慢慢停止生長,這就是我們體內抑制生長基因的作用啦,同時這也是生物進化的選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真是無論在哪些方面都適用。
現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生物就是藍鯨了,藍鯨的體內也是沒有這種抑制生長的基因的,因此他最大可以長到一百多噸,足以和恐龍一較高下了。然而正是因為體型的緣故,藍鯨的生存空間非常受限,他們就只能在海洋深處遨遊。
另外就是當時的生態環境比較好,陽光充足,雨水充沛,而且沒有工業化造成的汙染,所以植物的長勢都很好。因此食草類恐龍的口糧非常多,根本不用費力就可以每天吃得飽飽的,故而想長不大都難。而肉食類恐龍就更開心了,食草的恐龍都非常肥美,抓住一隻就可以吃上好幾天,基本上不用為肚子的問題發愁。所以,是因為有充足的糧食遠古時代的動物才這麼大。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地球當時的含氧量非常高。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雨林遍布,植被茂盛,所以氧氣含量遠遠超過了今天。在氧分子的作用下動植物的體積都會增大,這一點在節肢動物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因此那個時代的昆蟲都比今天的人類還要大。
綜上所述,如今地球動物體型的變化不僅與基因有關,也和人類的生產活動有很大關係。所以,小編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作為己任,和周圍的生物友好相處。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