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普遍縮水,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2020-08-30 大臉科學視野

提起陸地最大的動物可能非大象莫屬了,即使是如今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也不能和當初地球上的霸主恐龍相提並論。是什麼原因讓如今地球的動物體型普遍縮水,不再擁有遠古時期恐龍那樣大的外表呢?我們這次來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恐龍也有大小之分,恐龍中最小的恐龍,小盜龍大約只有1公斤重,如果將其與藍鯨超過幾百噸的重量相比,顯然不值一提。但,我們要知道,這裡其實更多地在描繪一種相對概念。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白堊紀等爬行動物盛行時期,恐龍的體型確實比較龐大。當然不止恐龍,很多昆蟲也同樣擁有超過其本身的龐大樣子。

人們普遍認為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氧氣含量較高,但這卻是無稽之談。石炭紀時期,植物剛剛從海洋來到陸地,演化出的木質化組織所形成的木質素在支撐其骨架的同時,也為分解者帶來了難題。

這些由碳元素組成的營養物質它們卻無福消受,因此大量的碳元素被固定在植物裡,變成了化石深埋地下。這個過程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隨著減少,相對應的氧氣的濃度也就提高了。據科學家推測,那時巔峰時期,氧氣的含量甚至達到了35%,遠超現在的21%。

豐富的氧氣含量造就了巨型蜻蜓、巨型蜈蚣等大體型昆蟲。因為昆蟲本身依靠氣孔讓氧氣自由擴散至全身,氧氣交換效率比較差,而大氣中氧氣含量的增加就會將昆蟲的體型極限再次向上推一個高度。但是,對於主動呼吸的恐龍來說,這個道理顯然不適用。因此,這並不能解釋恐龍走上大型化的現象。

據分析,恐龍時代的大氣含氧量在15-25%之間波動,恐龍滅絕以後至今是21-25%,差距並不算大;三疊紀、侏羅紀的大氣含氧量長期比較低,卻並沒有阻止恐龍體型的巨大。

有科學家曾想從藍鯨身上找到原因。它們認為藍鯨體內並沒有抑制生長的基因,所以它可以不斷的長大,越老的藍鯨往往體型越大。海洋生活環境給了藍鯨巨大的浮力,因此不需要像陸地大型動物那樣考慮由於自身重力對腿部的壓力。

回到恐龍身上,他們認為那些大體型的恐龍也沒有抑制生長的基因,往往也在水中生活,全部依靠或部分依靠水的浮力進行生存。由於大體型對生存的限制,生物才進化出抑制生長的基因,動物們開始朝著小體型方向進化。

恐龍的大體型其實也離不開當時植物物種的極大豐富。由於植食性動物能夠所選擇的食物眾多,因此,肉食性動物也能夠得到食物的極大豐富。在沒有天敵的去情況下,體型增大的演化的趨勢。

因為,相比較進化出各種技能,在物種極大豐富的條件下,沒有什麼比大體型的物理攻擊更實在的了。而現在的動物逐漸趨於小體型,只能說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大體型的策略已經不能再適用如今的外界環境,因此那些大體型的恐龍紛紛滅絕,被碾壓在歷史的車輪下。

​總而言之,恐龍當初能發展出大體型,和當時的環境密不可分,如今它們顯然已經不能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了。而人們常說的氧氣含量豐富,並不是恐龍體型增大的絕對原因。你認為恐龍體型增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相關焦點

  • 趣談為什麼現在動物長不到恐龍那麼大?
    在同一個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兩億多年前生存著恐龍。它們有的身體異常龐大,地震龍可以達到50多米長,體重近100噸,走路就像地震。而現在陸地最大的非洲象也不到10米,體重不足10噸。如果那時候有人,體型只相當於它們腳趾那麼大,在恐龍眼裡,估計是不屑一顧的。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
    動物並沒有變得越來越小,只是由於人類的出現,一些非常大的動物已經消失了。現在與恐龍的年代,地球的生物圈中一直存在著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的小動物。除了人類主觀上認為恐龍時代物種都很大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因素,造成了人類的錯覺。
  • 恐龍時代動物都是巨型,蚊子比現在大3倍,現在為啥都長不大?
    我們知道恐龍是地球早期一種體格非常龐大的動物,但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的生物再也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呢?科學家表示,如今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長不到恐龍那麼大,最大的就是環境的改變。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巨大,比現在的動物大多了!
    大家在觀一些類似哥斯拉、金剛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史前生物基本都很龐大!現在陸地上的生物卻長不到以前那麼大高個兒了呢?首先是溫度的差別!而現在動物普遍變小就是氧氣含量較低。充足的氧氣也是大型生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如果把恐龍拉到今天這個環境估計會因為含氧量較低窒息而死。而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藍鯨,其實水中生物和陸地生物需氧量不一樣,所以海中一些生物以藍鯨為代表,體型相對陸地生物而言還是比較大的!
  • 為啥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現在的動物卻不行?三個原因告訴你
    而恐龍應該是侏羅紀最著名的了,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
    為何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而現在的動物卻不行?看完可漲見識了眾所周知,恐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體型最龐大的動物。而且在侏羅紀時代,所有的動物都很大,而現在的動物相比較而言就小得多,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從動物自身來看,其實恐龍之所以這麼龐大是因為他們體內不存在抑制生長的基因,所以他們會一直生長。類似於人類的一句諺語「活到老,學到老」;而他們卻是「活到老,長到老」。因此越是年邁的恐龍體型也就越大。而現在的動物在生長到一定年齡後自身會慢慢停止生長,這就是我們體內抑制生長基因的作用啦,同時這也是生物進化的選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真是無論在哪些方面都適用。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是人類對動物的過度捕獵,比如曾經膘肥體壯的大象,一隻雄性大象的象牙可達30公斤,因為人類對象牙瘋狂,現在的小象已經不長象牙了。這種行為也是對自身的保護。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史前動物也並不是都比現代動物大,不能以偏概全。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為了更直觀了解史前動物的體型,我們先來了解一些史前動物的大小:魚類,在古生物中比較大的軟骨魚是巨齒鯊,據推測長18米,體重可達40-70噸,是生活在2800萬-150萬年最大的掠食者之一。最大的硬骨魚類是利茲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據估算體長可達27米,體重達40噸,這兩種魚都已經滅絕了。
  • 為什麼史前動物那麼大?現在動物就小很多了
    總體而言,史前動物的體積的確比現代動物大,但是這一問題存在倖存者偏差。人們普遍認為史前動物比現在大,主要是參考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但是史前世界遠非只是侏羅紀時代。在寒武紀時期,最大的動物是畸形龍,其長度也頂多2米,這尺寸和人類差不多,還沒有現代大型貓科動物大。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 為什麼恐龍長得那麼大?
    但是這些好處不一定要靠溫血機制才可以獲得,事實上很多非恆溫動物都可以選擇性的在必要的時間和地點開始產熱加溫。那麼為什麼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還讓體內的火爐一刻不停的燃燒著呢?保持溫暖是要付出代價的,而對鳥類來說,這意味著保持體溫平均在40攝氏度。一些溫血動物必須在一天中吃掉同等大小爬行動物一個月吃的食物才能保持恆溫。這是一個危險而耗時的策略。
  • 以前的動物都那麼大,為什麼現在卻都變小了,是營養不良嗎?
    堅信各人都知道,在好多年前,地球上保存這恐龍這類生物。恐龍這類生物,體型大,並且有少許非常的兇悍。而在阿誰時間,除恐龍以外,其它的生物體型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有猛獁,巨型蜻蜓等等。但是為何現在的生物,都變得這樣小了呢?是因為營養不良嗎?
  • 史前巨獸那麼大,為什麼現在的動物卻長不大,柯普法則:死路一條
    拋開海洋動物,為什麼史前動物例如恐龍能都那麼大,現在的哺乳動物卻長不到那麼大?那麼這個規律是怎麼產生的呢?用達爾文進化論來解釋,生物都有基因隨機突變現象,產生的後代有的小,有的大。時候未到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呢
  • 動物為什麼會「巨型化」?恐龍,藍鯨都有話說
    億萬年前的恐龍,在南極遨遊的藍鯨,都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巨型化,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動物們的體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恐龍的巨型化,跟溫暖的氣候有直接關係。據地質學家考證,在恐龍生活的年代,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都比現在更多。
  • 恐龍如此巨大,為何現在少有這樣的巨獸了?生物的體型由何決定?
    雖然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可以與易碎雙腔龍一較高下,但畢竟是個海洋生物,在陸地上,現在動物的體型實在無法與大型恐龍相提並論。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那麼是什麼造就了三疊紀到白堊紀期間數億年的巨獸橫行時代呢?還是環境。凡事都有正反兩個方面,體型大,也是有利有弊。體型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在競爭之中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同時有效地減少來自捕食者的生存威脅,就好比在當今的非洲草原之上,同樣都是食草動物,但沒有哪一個掠食者會把大象、河馬和犀牛當成自己的主菜,可見,增大體型還是很有用的。
  • 如今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長不到恐龍的體型了?環境只是其一!
    當我們在研究史前生物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史前動物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已經滅絕的恐龍和猛獁象等生物。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博物館都收藏著恐龍化石,當我們看到這些恐龍化石後,不免被它的高大身形所折服,在我們的認知中提起恐龍,高大威猛便成了它們的代名詞。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和氧氣含量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與恐龍生長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恐龍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都屬於決定恐龍體型大小的原因之一。
  • 恐龍時代的動物都很大,現在的動物卻比較小,只因環境的不同嗎
    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具有龐大體格的動物,最大的恐龍比現在的大象都大得多,比如烏因庫爾阿根廷龍,預估其體重在60-90噸,相當於近十頭大象的重量。恐龍最早出現於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消失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的滅絕事件。
  • 【科普】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龐大的體型呢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
  • 恐龍可以長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